典故 金盤露
金掌露
銅盤露
仙盤
金莖玉露
承露金莖
仙莖
露下金莖
飲花露
漢帝金莖
漢宮仙掌
芙蓉仙掌
漢宮盤
露漙金掌
武帝金盤
瓊屑晨杯
魏宮銅盤
漢武盤
金莖盤
盤概碧霄
盤露
相關(guān)人物漢武帝
《漢書》卷二十五上《郊祀志上》
「其后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谷龂?#183;蘇林注:「仙人以手掌擎盤承甘露?!固?#183;顏師古注:「《三輔故事》云:建章宮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飲之。蓋張衡西京賦所云『立修莖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屑瓊?cè)镆猿?,必性命之可度』也?!?/span>
《昭明文選》卷一〈賦甲·京都上·兩都賦二首·西都賦〉
于是靈草冬榮,神木叢生。巖峻崷?,金石崢嶸??瓜烧埔猿新?,擢雙立之金莖。軼埃堨之混濁,鮮顥氣之清英。
例句
金莖看尚在,承露復(fù)何為。
金莖難復(fù)見,寒露落空中。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珠綴留晴景,金莖直曉空。
曉含仙掌三清露,晚上宮墻百雉陰。
樹搖金掌露,庭徙玉樓陰。
全勝漢武錦樓上,曉望晴寒飲花露。
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
滄池流稍潔,仙掌露方漙。
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寧乾。
如霞散仙掌,似燒上峨嵋。
晴空露盤迥,秋月瑣窗涼。
輪移仙掌外,影下玉繩西。
露盤侵漢聳,宮柳度鴉疏。
只應(yīng)漢武金盤上,瀉得珊珊白露珠。
應(yīng)是仙人金掌露,結(jié)成冰入茜羅囊。
曉艷遠(yuǎn)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fēng)。
典故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
景升兒不似
笑殺景升豚犬兒
相關(guān)人物曹操(魏武帝)
劉表
孫權(quán)
《三國志》卷四十七〈吳書·吳主權(quán)傳〉~8~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quán)與相拒月馀。曹公望權(quán)軍,嘆其齊肅,乃退。初,曹公恐江濱郡縣為權(quán)所略,徵令內(nèi)移。民轉(zhuǎn)相驚,自廬江、九江、蘄春、廣陵戶十馀萬皆東渡江,江西遂虛,合肥以南惟有皖城。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吳歷》曰:「曹公出濡須,作油船,夜渡洲上。權(quán)以水軍圍取,得三千馀人,其沒溺者亦數(shù)千人。權(quán)數(shù)挑戰(zhàn),公堅守不出。權(quán)乃自來,乘輕船,從灞須口入公軍。諸將皆以為是挑戰(zhàn)者,欲擊之。公曰:『此必孫權(quán)欲身見吾軍部伍也?!浑奋娭薪跃珖?yán),弓弩不得妄發(fā)。權(quán)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典故九牧爭羨
相關(guān)人物孔融
曹操(魏武帝)
《昭明文選》卷四十一〈書上·論盛孝章書〉~873~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為始滿,融又過二。海內(nèi)知識,零落殆盡,惟有會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孫氏,妻孥湮沒,單孑獨立,孤危愁苦。若使憂能傷人,此子不得永年矣!春秋傳曰:「諸侯有相滅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菇裥⒄聦嵳煞蛑垡玻煜抡勈?,依以揚(yáng)聲,而身不免于幽縶,命不期于旦夕。吾祖不當(dāng)復(fù)論損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絕交也。公誠能馳一介之使,加咫尺之書,則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今之少年,喜謗前輩,或能譏評孝章。孝章要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稱嘆。燕君市駿馬之骨,非欲以騁道里,乃當(dāng)以招絕足也。惟公匡復(fù)漢室,宗社將絕,又能正之。正之術(shù),實須得賢。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昭王筑臺以尊郭隗,隗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fā)明主之至心,故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鄒衍自齊往。向使郭隗倒懸而王不解,臨難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yuǎn)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稱引,自公所知,而復(fù)有云者,欲公崇篤斯義。因表不悉。唐·李善注:「九牧,猶九州也。左氏傳,王孫滿曰:貢金九牧。孫卿子曰:文王鑒于殷紂,此其所以伐殷王而受九牧也?!?/span>
典故 老驥思千里
老馬伏櫪
老馬思故櫪
相關(guān)人物曹操(魏武帝)
《宋書》卷二十一《樂志三》
魏武帝《步出夏門行·龜雖壽》「驥老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span>
例句
朔風(fēng)悲老驥,秋霜動鷙禽。
老馬思故櫪,窮鱗憶深流。
老驥思千里,饑鷹待一呼。
老驥念千里,饑鷹舒六翮。
老馬思伏櫪,長鳴力已殫。
典故老盡力
念老馬
相關(guān)人物田子方(魏文侯)
漢·韓嬰《韓詩外傳》
昔者田子方出,見老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問于御者曰:「此何馬也?」御者曰:「故公家畜也,罷而不為用,故出放之也。」田子方曰:「少盡其力,而老棄其身,仁者不為也?!故H之。窮士聞之,知所歸心矣。
例句
主人念老馬,廨署容秋螢。
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
《三國志》卷十八《魏書·李典傳》
「李典字曼成,山陽鉅野人也。……時太祖與袁紹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輸谷帛供軍。紹破,以典為裨將軍,屯安民。太祖擊譚、尚于黎陽,使典與程昱等以船運軍糧。會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將兵屯河上,絕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過,下從陸道?!坏渑c諸將議曰:『蕃軍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擊之必克。軍不內(nèi)御;茍利國家,專之可也,宜亟擊之?!魂乓嘁詾槿?。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太祖遣典從夏侯惇拒之。備一旦燒屯去,惇率諸軍追擊之,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粣宦牐c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賊伏里,戰(zhàn)不利,典往救,備望見救至,乃散退。從圍鄴,鄴定,與樂進(jìn)圍高干于壺關(guān),擊管承于長廣,皆破之。遷捕虜將軍,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請愿徙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純邪?』典謝曰:『典駑怯功微,而爵寵過厚,誠宜舉宗陳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實郊遂之內(nèi),以制四方,非慕純也。』遂徙部曲宗族萬三千馀口居鄴。太祖嘉之,遷破虜將軍?!?/span>
典故禮干木
相關(guān)人物段干木
田子方(魏文侯)
《呂氏春秋》卷二十一《開春論·期賢》
魏文侯過段干木之閭而軾之,其仆曰:『君胡為軾?』曰:『此非段干木之閭歟?段干木蓋賢者也,吾安敢不軾?且吾聞段干木未嘗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驕之?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義,寡人富乎財?!黄淦驮唬骸喝粍t君何不相之?』于是君請相之,段干木不肯受。則君乃致祿百萬,而時往館之。于是國人皆喜,相與誦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痪訜o幾何,秦興兵欲攻魏,司馬唐諫秦君曰:『段干木賢者也,而魏禮之,天下莫不聞,無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為然,乃按兵輟不敢攻之。
例句
戰(zhàn)國方須禮干木,康時何必重侯嬴。
典故 心魏闕
忘魏闕
子牟心
子牟戀
心存闕
戀魏闕
子牟意
心居魏闕
子牟存闕下
子牟眷魏闕
相關(guān)人物公子牟
《莊子集釋》卷九下〈雜篇·讓王〉~979~
中山公子牟謂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柰何?」瞻子曰:「重生。重生則利輕?!怪猩焦幽苍唬骸鸽m知之,未能自勝也?!拐白釉唬骸覆荒茏詣賱t從,神無惡乎?不能自勝而強(qiáng)不從者,此之謂重傷。重傷之人,無壽類矣?!刮耗玻f乘之公子也,其隱巖穴也,難為于布衣之士,雖未至乎道,可謂有其意矣。
簡釋
子牟戀:喻指官吏眷戀朝廷。唐武元衡《甫構(gòu)西亭偶題因呈監(jiān)軍及幕中諸公》:“信矣子牟戀,歸歟尼父吟?!?/p>
例句
魏闕蒼龍遠(yuǎn),蕭關(guān)赤雁哀。
公車詣魏闕,天子垂清問。
魏闕從此去,滄洲知所便。
君居洞庭日,詩句滿魏闕。
魏闕望中何日見,商歌奏罷復(fù)誰聽。
回瞻魏闕路,空復(fù)子牟心。
魏闕心恒在,金門詔不忘。
子牟懷魏闕,元凱滯襄城。
仲尼在川上,子牟存闕下。
徒欲心存闕,終遭耳屬垣。
眷闕悲子牟,班荊感椒舉。
空持釣鰲心,從此謝魏闕。
魏闕心猶在,旗門首已懸。
人慚公干臥,頻送子牟還。
丹心懸魏闕,往事愴甘棠。
回首周南客,驅(qū)馳魏闕心。
晉山雖自棄,魏闕尚含情。
信矣子牟戀,歸歟尼父吟。
豈惟長思君,日夕在魏闕。
欲送近臣朝魏闕,猶憐殘菊在陶家。
幾變陶家柳,空傳魏闕書。
大哉環(huán)海晏,不笇子牟心。
塵迷魏闕身應(yīng)老,水到吳門葉欲殘。
西游象闕愧知音,東下荊溪稱越吟。
山遮魏闕路,日隱洛陽云。
如何子牟意,今古道斯存。
子牟戀闕歸闕,王粲下樓相別。
誰言魏闕下,自有東山幽。
誰見子牟意,悁勞書魏闕。
魏闕賁翹楚,此身長棄捐。
魏闕辭花綬,春山有杏田。
惆悵江陵去,誰知魏闕情。
千里趨魏闕,一言簡圣聰。
定知懷魏闕,回首海西頭。
子牟戀魏闕,漁父愛滄江。
望闕路仍遠(yuǎn),子牟魂欲飛。
公干寂寥甘坐廢,子牟歡抃促行期。
魏闕心猶系,周才道豈捐。
《史記》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齊)威王二十三年,與趙王會平陸。二十四年,與魏王會田于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涣和踉唬骸喝艄讶藝∫?,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唐·司馬貞《史記索隱》:「韓嬰《詩外傳》以為齊宣王,其說異也?!?/span>
例句
玩馀輕照乘,謝欲等懸黎。
寶劍豐城氣,明珠魏國珍。
人望皆同照乘寶,家風(fēng)不重滿籯金。
天真來照乘,成性卻沉泉。
潤川終自媚,照乘且何由。
色共梁珠遠(yuǎn),光隨趙璧圓。
《昭明文選》卷四十二、三國魏·曹子?。ㄖ玻杜c楊德祖書》
蓋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于淑媛;有龍淵之利,乃可以議于割斷。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卷三十一《潕水》引《晉太康地理志記》
(西平)縣有龍泉水,可以砥礪刀劍,特堅利,故有堅白之論矣,是以龍泉之劍,為楚寶也。
例句
金羈絡(luò)駿馬,錦帶橫龍泉。
薛公龍泉姿,其氣在斗牛。
典故戮仆
相關(guān)人物揚(yáng)干
魏絳
《春秋左傳·襄公三年》
「晉侯之弟揚(yáng)干亂行于曲梁,魏絳戮其仆?!箷x·杜預(yù)注:「行,陳次。仆,御也?!?/span>
典故相關(guān)人物曹丕(魏文帝)
王粲(字仲宣)
《世說新語》下卷上《傷逝》
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垢翱徒砸蛔黧H鳴。
典故買絲繡平原
絲難繡
繡比平原
相關(guān)人物趙勝(平原君)
魏無忌(信陵君)
《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2365~
平原君趙勝者,趙之諸公子也。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shù)千人。平原君相趙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復(fù)位,封于東武城。平原君家樓臨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樓上,臨見,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門,請曰:「臣聞君之喜士,士不遠(yuǎn)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貴士而賤妾也。臣不幸有罷癃之病,而君之后宮臨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頭?!蛊皆?yīng)曰:「諾。」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觀此豎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殺吾美人,不亦甚乎!」終不殺。居歲馀,賓客門下舍人稍稍引去者過半。平原君怪之,曰:「勝所以待諸君者未嘗敢失禮,而去者何多也?」門下一人前對曰:「以君之不殺笑躄者,以君為愛色而賤士,士即去耳?!褂谑瞧皆藬匦L者美人頭,自造門進(jìn)躄者,因謝焉。其后門下乃復(fù)稍稍來。是時齊有孟嘗,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爭相傾以待士。
典故 名駒千里
相關(guān)人物劉德(河間獻(xiàn)王)
劉徹(漢武帝)
屈原
曹操(魏武帝)
魯仲連
《楚辭補(bǔ)注》卷六〈卜居〉~76~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fù)見,竭智盡忠,蔽鄣于讒。心煩意亂,不知所從乃往見太卜鄭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決之?!拐惨硕瞬叻鼾?,曰:「君將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寧悃悃款款,樸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游大人,以成名乎?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媮生乎?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將哫訾慄斯,喔咿嚅唲,以事婦人乎?寧廉絜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汜汜若水中之鳧乎?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寧與騏驥抗軛乎?將隨駑馬之?乎?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此孰吉孰兇?何去何從?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吁嗟嘿嘿兮,誰知吾之廉貞?」詹尹乃釋策而謝,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shù)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埂笇幇喊喝羟Ю镏x乎?」?jié)h·王逸注:「才絕殊也?!?/span>
《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魯仲連〉~2459~
魯仲連者,齊人也。好奇?zhèn)m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jié)。游于趙。唐·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引《魯仲連子》云:「齊辯士田巴,服狙丘,議稷下,毀五帝,罪三王,服五伯,離堅白,合同異,一日服千人。有徐劫者,其弟子曰魯仲連,年十二,號『千里駒』,往請?zhí)锇驮唬骸撼悸勌蒙喜粖^,郊草不蕓,白刃交前,不救流矢,急不暇緩也。今楚軍南陽,趙伐高唐,燕人十萬,聊城不去,國亡在旦夕,先生柰之何?若不能者,先生之言有似梟鳴,出城而人惡之,愿先生勿復(fù)言。』田巴曰:『謹(jǐn)聞命矣?!话椭^徐劫曰:『先生乃飛兔也,豈直千里駒!』巴終身不談。」
《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列傳·楚元王劉交〉~927~
德字路叔,修黃老術(shù),有智略。少時數(shù)言事,召見甘泉宮,武帝謂之「千里駒」。唐·顏師古注曰:「言若駿馬可致千里也。年齒幼少,故謂之駒?!?/span>
《三國志》卷九〈魏書·曹休傳〉~279~
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也。天下亂,宗族各散去鄉(xiāng)里。休年十馀歲,喪父,獨與一客擔(dān)喪假葬,攜將老母,渡江至吳。以太祖舉義兵,易姓名轉(zhuǎn)至荊州,閒行北歸,見太祖。太祖謂左右曰:「此吾家千里駒也?!故古c文帝同止,見待如子。常從征伐,使領(lǐng)虎豹騎宿衛(wèi)。劉備遣將吳蘭屯下辯,太祖遣曹洪征之,以休為騎都尉,參洪軍事。太祖謂休曰:「汝雖參軍,其實帥也?!购槁劥肆?,亦委事于休。備遣張飛屯固山,欲斷軍后。眾議狐疑,休曰:「賊實斷道者,當(dāng)伏兵潛行。今乃先張聲勢,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擊蘭,蘭破則飛自走矣?!购閺闹?,進(jìn)兵擊蘭,大破之,飛果走。太祖拔漢中,諸軍還長安,拜休中領(lǐng)軍。文帝即王位,為領(lǐng)軍將軍,錄前后功,封東陽亭侯。夏侯惇薨,以休為鎮(zhèn)南將軍,假節(jié)都督諸軍事,車駕臨送,上乃下輿執(zhí)手而別。孫權(quán)遣將屯歷陽,休到,擊破之,又別遣兵渡江,燒賊蕪湖營數(shù)千家。遷征東將軍,領(lǐng)揚(yáng)州刺史,進(jìn)封安陽鄉(xiāng)侯。帝征孫權(quán),以休為征東大將軍,假黃鉞,督張遼等及諸州郡二十馀軍,擊權(quán)大將呂范等于洞浦,破之。拜揚(yáng)州牧。明帝即位,進(jìn)封長平侯。吳將審?屯皖,休擊破之,斬?首,吳將韓綜、翟丹等前后率眾詣休降。增邑四百,并前二千五百戶,遷大司馬,都督揚(yáng)州如故。太和二年,帝為二道征吳,遣司馬宣王從漢水下,休督諸軍向?qū)り?。賊將偽降,休深入,戰(zhàn)不利,退還宿石亭。軍夜驚,士卒亂,棄甲兵輜重甚多。休上書謝罪,帝遣屯騎校尉楊暨慰諭,禮賜益隆。休因此癰發(fā)背薨,謚曰壯侯。子肇嗣。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三國文》卷三〈曹操·與太尉楊彪書〉~070~
操白:與足下同海內(nèi)大義,足下不遺,以賢子見輔。比中國雖靖,方外未夷,今軍征事大,百姓騷擾,吾制鐘鼓之音。主簿宜守。而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謂其能改,遂轉(zhuǎn)寬舒,復(fù)即宥貸,將延足下尊門大累,便令刑之。念卿父息之情,同此悼楚,亦未必非幸也。今贈足下錦裘二領(lǐng)、八節(jié)銀角桃杖一枚、青?床褥三具、官絹五百匹、錢六十萬、畫輪四、望通幰七香車一乘、青牸牛二頭、八百里驊騮馬一匹、赤戎金裝鞍轡十副、鈴眊一具、驅(qū)使二人,并遺足下貴室錯?羅縠裘一領(lǐng),織成靴一量,有心青衣二人,長奉左右。所奉雖薄,以表吾意,足下便當(dāng)慨然承納,不致往返。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梁詩》卷二十〈樂府·烏棲曲四首〉~922~
〈烏棲曲四首〉其三:「青牛丹轂七香車,可憐今夜宿倡家。倡家高樹烏欲棲,羅幃翠帳向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