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傳》附《竇憲傳》
憲懼誅,自求擊匈奴以贖死。會南單于請兵北伐,乃拜憲車騎將軍,金印紫綬,官屬依司空,以執(zhí)金吾耿秉為副,發(fā)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士,及羌胡兵出塞。明年,憲與秉各將四千騎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師子萬騎出朔方雞鹿塞,南單于屯屠河,將萬馀騎出滿夷谷,度遼將軍鄧鴻及緣邊義從羌胡八千騎,與左賢王安國萬騎出陽塞,皆會涿邪山。憲分遣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耿譚將左谷蠡王師子、右呼衍王須訾等,精騎萬馀,與北單于戰(zhàn)于稽落山,大破之。
例句
遂別魯諸生,來從竇車騎。
步兵校尉辭公府,車騎將軍憶本朝。
漢家邊事重,竇憲出臨戎。
典故勒燕然
銘燕然
勒燕然銘
燕然勒石
銘燕石
燕然未勒
勒燕然石
燕然功
竇憲勒燕然
銘非竇冠軍
銘勒燕山
銘塞外勛
銘石
銘崖筆
峴樊銘
燕然車騎功
燕然勒銘
燕山碑
刻銘天山
刻燕然石
勒勛燕石
勒燕山石
銘功燕然
銘山
銘勛燕山
相關(guān)人物竇憲
《張璠后漢紀(jì)·和帝紀(jì)·永元二年》~692~
竇憲字伯度,拜車騎將軍,與北單于戰(zhàn)于稽落山,大破之。憲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馀里,刻石以紀(jì)漢功,紀(jì)威德也。
《后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列傳·竇憲〉~84~
憲懼誅,自求擊匈奴以贖死。會南單于請兵北伐,乃拜憲車騎將軍,金印紫綬,官屬依司空,以執(zhí)金吾耿秉為副,發(fā)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士,及羌胡兵出塞。明年,憲與秉各將四千騎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師子萬騎出朔方雞鹿塞,南單于屯屠河,將萬馀騎出滿夷谷,度遼將軍鄧鴻及緣邊義從羌胡八千騎,與左賢王安國萬騎出陽塞,皆會涿邪山。憲分遣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耿譚將左谷蠡王師子、右呼衍王須訾等,精騎萬馀,與北單于戰(zhàn)于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崩潰,單于遁走,追擊諸部,遂臨私渠比鞮海。斬名王已下萬三千級,獲生口馬牛羊橐駝百馀萬頭。于是溫犢須、日逐、溫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眾降者,前后二十馀萬人。憲、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馀里,刻石勒功,紀(jì)漢威德,令班固作銘曰:……
簡釋
勒燕然:詠邊塞立功。唐姚合《送任響評事赴沂?!罚骸懊蠄岳昭嗳唬M獨在漢朝?”
例句
燕然山上云,半是離鄉(xiāng)魂。
空留一片石,萬古在燕山。
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反旆勒燕然。
勒銘燕然山,萬代垂芬郁。
待勒燕然歸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
孟堅勒燕然,豈獨在漢朝。
須鑿燕然山上石,登科記里是閒名。
佇勒燕然頌,鳴騶計日歸。
豈要黃河誓,須勒燕然石。
燕山應(yīng)勒頌,麟閣佇名揚。
由來詞翰手,今見勒燕然。
燕然如可勒,萬里愿從公。
希君勒石返,歌舞入城闉。
佇見燕然上,抽毫頌武功。
田疇不賣盧龍策,竇憲思勒燕然石。
請纓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倚劍登燕然,邊峰列嵯峨。
請書塞北陰山石,愿比燕然車騎功。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zé)o人空月明。
洗劍青海水,刻銘天山石。
欲學(xué)鴟夷子,待勒燕山銘。
龍沙早立功,名向燕然勒。
為報府中諸從事,燕然未勒莫論功。
何言投筆去,終作勒銘回。
銘勒燕山暮,碑沈漢水春。
氣高輕赴難,誰顧燕山銘。
燕然山上字,男子見須羞。
人知竇車騎,計日勒銘還。
自指燕山最高石,不知誰為勒殊功。
會勒燕然石,方傳車騎名。
今日諸孫拜墳樹,愧無文字續(xù)燕然。
當(dāng)奮燕然筆,銘功向隴頭。
更就燕然石,行看奏虜功。
佇看銘石罷,同聽凱歌聲。
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豈要銘燕石,平生重武威。
辭異秦丞相,銘非竇冠軍。
勒功思比憲,決略暗欺陳。
城荒猶筑怨,碣毀尚銘功。
立身多門戶,何必燕山銘。
典故 書五車
讀五車
五車讀
五車富
惠車
惠施書
五車書史
五車載書
傾五車
書文五車
相關(guān)人物惠施
莊子
《莊子集釋》卷十下〈雜篇·天下〉~02~
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歷物之意,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nèi),謂之小一。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南方無窮而有窮,今日適越而昔來。連環(huán)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氾愛萬物,天地一體也?!?/span>
簡釋
五車書:喻指讀書多,學(xué)問深。唐王維《戲贈張五弟湮三首》之二:“張弟五車書,讀書仍隱居?!?/p>
例句
男兒一片氣,何必五車書。
世人如要問生涯,滿架堆床是五車。
惠子休驚學(xué)五車,沛公方起斬長蛇。
顧我下筆即千字,疑我讀書傾五車。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五車堆縹帙,三徑闔繩樞。
開濟(jì)由來變盛衰,五車才得號镃基。
張弟五車書,讀書仍隱居。
五車外典知誰敵,九趣多才恐不如。
猶輕五車富,未重一囊貧。
仍聞圣主知書癖,鳳閣燒香對五車。
《全唐詩》卷六百六十六〈比紅兒〉
〈比紅兒〉其七十三:「重門深掩幾枝花,未勝紅兒莫大誇。王相不能探物理【玉柄不能探物理】,可能虛上短轅車?!?/span>
典故潘安仁
慕潘
潘岳果
潘岳貌
擲贈
貌勝潘
潘郎貌
潘令輿
窺潘掾
亂果擲行車
潘安果
潘郎璧
潘郎車
潘郎挾彈
潘郎擲果
潘仁載果
潘子貌
兒童拋磚
相關(guān)人物潘岳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容止〉~60~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丑,亦復(fù)效岳游遨,于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語林》曰:「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張孟陽至丑,每行,小兒以瓦石投之,亦滿車?!苟f不同。
《晉書》卷五十五〈潘岳列傳〉~507~
岳美姿儀,辭藻絕麗,尤善為哀誄之文。少時常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之者,皆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時張載甚丑,每行,小兒以瓦石擲之,委頓而反。岳從子尼。
簡釋
潘郎車:喻女子愛慕美男子。南朝梁徐陵《洛陽道二首》之一:“潘郎車欲滿,無奈擲花何。”
例句
楊生詞賦比潘郎,不似前賢貌不揚。
廷尉張羅自不關(guān),潘郎挾彈無情損。
擲果潘郎誰不慕,朱門別見紅妝露。
昨宵綺帳迎韓壽,今朝羅袖引潘郎。
落日游南湖,果擲顏如玉。
潘郎腰綬新,霅上縣花春。
問吉轉(zhuǎn)征鞍,安仁道姓潘。
玄成世業(yè)紫真官,文似相如貌勝潘。
畢卓醉狂潘氏少,傾來擲去恰相宜。
必投潘岳果,誰摻禰衡撾。
潘郎美貌謝公詩,銀印花驄年少時。
遙知向前路,擲果定盈車。
花慚潘岳貌,年稱老萊衣。
陸云還入洛,潘岳更張筵。
清潤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
潘郎對青鏡,烏帽似新裁。
少小別潘郎,嬌羞倚畫堂。
推醉誰知弄花鈿,潘郎不敢使人催。
花慚潘岳貌,年稱老萊衣。
當(dāng)年潘子貌,避病沈侯詩。
連手窺潘掾,分頭看洛神。
玉漏報來過半夜,可憐潘岳立踟躕。
貌愧潘郎璧,文慚呂相金。
擲果河陽君有分,貨酒成都妾亦然。
《宋詩鈔·小畜集鈔》
楮冠布褐皂紗巾,曾忝西垣寓直人。此際暫披因假日,如今長著見閑身。濯纓未識三湘水,漉酒空經(jīng)六里春。不為行香著朝服,貳車誰信舊詞臣。
典故星辰動
使者星
星傳
驛騎如星
兩星使
入蜀星
星使雙飛
星是使
兩使車
流星漢使尊
使車星
星隨使者車
星文動九霄
星下
史興鞍
萬里星隋
星去
相關(guān)人物李合
《后漢書》卷八十二上〈方術(shù)列傳上·李合〉~277~
李合字孟節(jié),漢中南鄭人也。父頡,以儒學(xué)稱,官至博士。合襲父業(yè),游太學(xué),通五經(jīng)。善《河洛》風(fēng)星,外質(zhì)樸,人莫之識??h召署幕門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fēng)謠。使者二人當(dāng)?shù)揭娌浚逗虾蛏?。時夏夕露坐,合因仰觀,問曰:「二君發(fā)京師時,寧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驚相視曰:「不聞也。」問何以知之。合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藝文類聚》卷一〈天部上·星〉~2~
《李合傳》曰:公好天文之術(shù),和帝遣使者觀風(fēng)俗,有二使向益州。夏月,合露坐,問二人曰:「君發(fā)京師,寧知二使何時發(fā)?」二人驚問曰:「何以知之?」公指星曰:「有二使星來向益部。」
《晉書》卷十一《天文志上》
畢附耳南八星曰天節(jié),主使臣之所持者也。
簡釋
使臣星:喻指朝廷使者。唐王維《送邢桂州》:“明珠歸合浦;應(yīng)逐使臣星?!?/p>
例句
偶逐星車犯虜塵,故鄉(xiāng)??值綗o因。
賀客移星使,絲綸出紫微。
星使出關(guān)東,兵符賜上公。
天威巡虎落,星使出鴛行。
能邀五馬送,自逐一星還。
江上逢星使,南來自會稽。
昨夜星辰動,仙郎近漢關(guān)。
星使下仙京,云湖喜晝晴。
遙瞻使者星,便是郎官應(yīng)。
星使行看入,云仙意轉(zhuǎn)催。
潭壑隨星使,軒車?yán)@春色。
明年拜真月,南斗使星歸。
云中昨夜使星動,西門驛樓出相送。
昨夜動使星,今旦送征鞍。
雞林君欲去,立冊付星軺。
前驅(qū)二星去,開險五丁忙。
星傳指湘江,瑤琴多楚調(diào)。
西南使星去,遠(yuǎn)徹通朝聘。
今宵燕分野,應(yīng)見使星過。
使星隨驛騎,歸路有秋風(fēng)。
明珠歸合浦,應(yīng)逐使臣星。
華堂良宴開,星使自天來。
星使自天丹詔下,雕鞍照地數(shù)程中。
擁傳星還去,過池鳳不留。
風(fēng)生黑山道,星下紫微天。
極目煙霞外,孤舟一使星。
朝天繡服乘恩貴,出使星軺滿路光。
辭天使星遠(yuǎn),臨水澗霜秋。
《禮記注疏》卷三十五〈少儀〉~633~
乘貳車,則式,佐車則否。貳車者,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東漢·鄭玄注:「貳車、佐車,皆副車也。朝祀之副曰貳,戎獵之副曰佐,魯莊公敗于乾時公喪戎路傳乘而歸?!?/span>
典故通鳥語
覆車粟
翻車粟
相關(guān)人物揚宣
《義疏》
公冶長從衛(wèi)還魯,行至二界上,聞鳥相呼,往清溪食死人肉。須臾見一老嫗當(dāng)?shù)蓝蓿遍L問之,嫗曰:「兒前日出行,于今不反,當(dāng)是已死,亡不知所在。」冶長曰:「向聞鳥相呼往清溪食肉,恐是嫗兒也?!箣炌?,即得其兒也,已死。嫗即告村司,村司問嫗從何得知之,嫗曰:「見冶長道如此。」村官曰:「冶長不殺人,何緣知之?」囚錄冶長付獄。主問:「冶長何以殺人?」冶長曰:「解鳥語,不殺人。」主曰:「當(dāng)試之,若必解鳥語,便相放也。若不解,當(dāng)令償死?!柜v冶長在獄六十日。卒日有雀子緣獄柵上,相呼嘖嘖雀雀,冶長含笑。吏啟主:「冶長笑雀語,是似解鳥語。」主教問冶長,雀何所道而笑之?冶長曰:「雀鳴嘖嘖雀雀,白蓮水邊有車翻覆黍粟,牡牛折角,收斂不盡,相呼往啄?!躬z主未信,遣人往看,果如其言。后又解豬及燕語,屢驗,于是得放。
《藝文類聚》卷九十
《益部耆舊傳》曰:揚宣為河內(nèi)太守,行縣,有群雀鳴桑樹上。宣謂吏曰「前有覆車粟,此雀相隨,欲往食之。」行數(shù)里,果如其言。
《漢書》卷八十七下〈揚雄列傳下〉~3585~
雄以病免,復(fù)召為大夫。家素貧,耆酒,人希至其門。時有好事者載酒肴從游學(xué),而鉅鹿侯芭常從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六〈從岐王過楊氏別業(yè)應(yīng)教〉
楊子談經(jīng)所【楊子談經(jīng)處】,淮王載酒過。興闌啼鳥換【興闌啼鳥緩】,坐久落花多。徑轉(zhuǎn)回銀燭,林開散玉珂。嚴(yán)城時未啟,前路擁笙歌【前路引笙歌】。
典故專車骨
防風(fēng)骨
防風(fēng)后至
骨專車
防風(fēng)戮
骨節(jié)專車
專車節(jié)
戮房風(fēng)
汪岡骨
《國語》卷五〈魯語下·孔丘論大骨〉~23~
吳伐越,墮會稽,獲骨焉,節(jié)專車。吳子使來好聘,且問之仲尼,曰:「無以吾命?!官e發(fā)幣于大夫,及仲尼,仲尼爵之。既徹俎而宴,客執(zhí)骨而問曰:「敢問骨何為大?」仲尼曰:「丘聞之:昔禹致群神于會稽之山,防風(fēng)氏后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jié)專車。此為大矣?!箍驮唬骸父覇栒l守為神?」仲尼曰:「山川之靈,足以紀(jì)綱天下者,其守為神;社稷之守者,為公侯。皆屬于王者?!箍驮唬骸阜里L(fēng)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為漆姓。在虞、夏、商為汪芒氏,于周為長狄,今為大人?!箍驮唬骸溉碎L之極幾何?」仲尼曰:「僬僥氏長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之,數(shù)之極也?!?/span>
《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92~
吳伐越,墮會稽,得骨節(jié)專車。吳使使問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于會稽山,防風(fēng)氏后至,禹殺而戮之,其節(jié)專車,此為大矣。」吳客曰:「誰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綱紀(jì)天下,其守為神,社稷為公侯,皆屬于王者?!箍驮唬骸阜里L(fēng)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為釐姓。在虞、夏、商為汪罔,于周為長翟,今謂之大人?!箍驮唬骸溉碎L幾何?」仲尼曰:「僬僥氏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之,數(shù)之極也?!褂谑菂强驮唬骸干圃帐ト?!」
例句
又如防風(fēng)死后骨,又如于菟活時額。
典故后車載歸
西伯來畋
溪邊俱載
后車載太公
相關(guān)人物呂尚(姜太公)
周文王
《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477~
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于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于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dāng)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构侍栔弧柑梗d與俱歸,立為師。
《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
「奇肱之國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乘文馬。有鳥焉,兩頭,赤黃色,在其旁?!箷x·郭璞注:「其人善為機巧,以取百禽;能作飛車,從風(fēng)遠(yuǎn)行。湯時得之于豫州界中,即壞之,不以示人。后十年西風(fēng)至,復(fù)作遣之?!?/span>
《晉書》卷一〈高祖宣帝紀(jì)〉~0~
景初二年,帥牛金、胡遵等步騎四萬,發(fā)自京都。車駕送出西明門,詔弟孚、子師送過溫,賜以谷帛牛酒,敕郡守典農(nóng)以下皆往會焉。見父老故舊,宴飲累日。帝嘆息,悵然有感,為歌曰:「天地開辟,日月重光。遭遇際會,畢力遐方。將掃群穢,還過故鄉(xiāng)。肅清萬里,總齊八荒。告成歸老,待罪舞陽。」遂進(jìn)師,經(jīng)孤竹,越碣石,次于遼水。文懿果遣步騎數(shù)萬,阻遼隧,堅壁而守,南北六七十里,以距帝。帝盛兵多張旗幟出其南,賊盡銳赴之。乃泛舟潛濟(jì)以出其北,與賊營相逼,沈舟焚梁,傍遼水作長圍,棄賊而向襄平。諸將言曰:「不攻賊而作圍,非所以示眾也?!沟墼唬骸纲\堅營高壘,欲以老吾兵也。攻之,正入其計,此王邑所以恥過昆陽也。古人曰,敵雖高壘,不得不與我戰(zhàn)者,攻其所必救也。賊大眾在此,則巢窟虛矣。我直指襄平,則人懷內(nèi)懼,懼而求戰(zhàn),破之必矣?!顾煺嚩^。賊見兵出其后,果邀之。帝謂諸將曰:「所以不攻其營,正欲致此,不可失也?!鼓丝v兵逆擊,大破之,三戰(zhàn)皆捷。賊保襄平,進(jìn)軍圍之。初,文懿聞魏師之出也,請救于孫權(quán)。權(quán)亦出兵遙為之聲援,遺文懿書曰:「司馬公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前,深為弟憂之?!箷亓?,大水平地數(shù)尺,三軍恐,欲移營。帝令軍中敢有言徙者斬。都督令史張靜犯令,斬之,軍中乃定。賊恃水,樵牧自若。諸將欲取之,皆不聽。司馬陳圭曰:「昔攻上庸,八部并進(jìn),晝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堅城,斬孟達(dá)。今者遠(yuǎn)來而更安緩,愚竊惑焉?!沟墼唬骸该线_(dá)眾少而食支一年,吾將士四倍于達(dá)而糧不淹月,以一月圖一年,安可不速?以四擊一,正令半解,猶當(dāng)為之。是以不計死傷,與糧競也。今賊眾我寡,賊饑我飽,水雨乃爾,功力不設(shè),雖當(dāng)促之,亦何所為。自發(fā)京師,不憂賊攻,但恐賊走。今賊糧垂盡,而圍落未合,掠其牛馬,抄其樵采,此故驅(qū)之走也。夫兵者詭道,善因事變。賊憑眾恃雨,故雖饑?yán)В纯鲜?,?dāng)示無能以安之。取小利以驚之。非計也?!钩⒙剮熡鲇?,咸請召還。天子曰:「司馬公臨危制變,計日擒之矣。」既而雨止,遂合圍。起土山地道,楯櫓鉤橦,發(fā)矢石雨下,晝夜攻之。時有長星,色白,有芒鬣,自襄平城西南流于東北,墜于梁水,城中震懾。文懿大懼,乃使其所署相國王建、御史大夫柳甫乞降,請解圍面縛。不許,執(zhí)建等,皆斬之。檄告文懿曰:「昔楚鄭列國,而鄭伯猶肉袒牽羊而迎之。孤為王人,位則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圍退舍,豈楚鄭之謂邪!二人老耄,必傳言失旨,已相為斬之。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年少有明決者來?!刮能矎?fù)遣侍中衛(wèi)演乞剋日送任。帝謂演曰:「軍事大要有五,能戰(zhàn)當(dāng)戰(zhàn),不能戰(zhàn)當(dāng)守,不能守當(dāng)走,馀二事惟有降與死耳。汝不肯面縛,此為決就死也,不須送任?!刮能补ツ蠂怀?,帝縱兵擊敗之,斬于梁水之上星墜之所。既入城,立兩標(biāo)以別新舊焉。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馀人皆殺之,以為京觀。偽公卿已下皆伏誅,戮其將軍畢盛等二千馀人。收戶四萬,口三十馀萬。初,文懿篡其叔父恭位而囚之。及將反,將軍綸直、賈范等苦諫,文懿皆殺之。帝乃釋恭之囚,封直等之墓,顯其遺嗣。令曰:「古之伐國,誅其鯨鯢而已,諸為文懿所詿誤者,皆原之。中國人欲還舊鄉(xiāng),恣聽之?!箷r有兵士寒凍,乞襦,帝弗之與?;蛟唬骸感叶喙蜀?,可以賜之?!沟墼唬骸格嗾吖傥铮顺紵o私施也?!鼓俗嘬娙四炅焉险吡T遣千馀人,將吏從軍死亡者致喪還家。遂班師。天子遣使者勞軍于薊,增封食昆陽,并前二縣。初,帝至襄平,夢天子枕其膝,曰:「視吾面?!箓a視有異于常,心惡之。先是,詔帝便道鎮(zhèn)關(guān)中;及次白屋,有詔召帝,三日之間,詔書五至。手詔曰:「間側(cè)息望到,到便直排閤入,視吾面。」帝大遽,乃乘追鋒車晝夜兼行,自白屋四百馀里,一宿而至。
《晉書》卷二十五〈輿服志〉~762~
追鋒車,去小平蓋,加通幰,如軺車,駕二。追鋒之名,蓋取其迅速也,施于戎陣之間,是為傳乘。
典故 明珠薏苡
薏苡冤
收薏苡
傷薏苡
遭薏苡
伏波薏苡
馬援載薏苡
明珠恨
明珠來戚里
所載無南物
薏苡成珠犀
薏苡蜚語
薏苡為文犀
薏苡無車
珠薏馀生
伏波被讒
明珠一車
薏苡嗟
薏苡遺恨
相關(guān)人物馬援
《后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馬援〉~846~
初,援在交阯,常餌薏苡實,用能輕身省欲,以勝瘴氣。南方薏苡實大,援欲以為種,軍還,載之一車。時人以為南土珍怪,權(quán)貴皆望之。援時方有寵,故莫以聞。及卒后,有上書譖之者,以為前所載還,皆明珠文犀。馬武與于陵侯侯昱等皆以章言其狀,帝益怒。援妻孥惶懼,不敢以喪還舊塋,裁買城西數(shù)畝地槁葬而已。賓客故人莫敢吊會。嚴(yán)與援妻子草索相連,詣闕請罪。帝乃出松書以示之,方知所坐,上書訴冤,前后六上,辭甚哀切,然后得葬。
例句
珠璣當(dāng)盡擲,薏苡詎能讒。
不須留薏苡,重遣世人疑。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歸時無所欲,薏苡或煩君。
侏儒飽笑東方朔,薏苡讒憂馬伏波。
功成自合分茅土,何事翻銜薏苡冤。
薏苡殊非謗,羊腸未是艱。
桂枝芳欲晚,薏苡謗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