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11,分48頁顯示  上一頁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上卿
彤弓
大饗
合從
分地
宗藩
三后
時(shí)會(huì)
邦君
支郡
受封
陪臣
別子
九錫
建侯
《國語辭典》:上卿  拼音:shàng qīng
1.古代官階。三代時(shí),天子、諸侯國皆設(shè)卿,分上、中、下三等,上卿為最高的等級?!蹲髠?。成公三年》:「次國之上卿,當(dāng)大國之中,中當(dāng)其下,下當(dāng)其上大夫。小國之上卿,當(dāng)大國之下卿,中當(dāng)其上大夫,下當(dāng)其下大夫?!购蠓褐赋写蟪?。唐。高適崔司錄宅燕大理李卿〉詩:「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br />2.民國初年文官中最高級的官秩。
《國語辭典》:彤弓  拼音:tóng gōng
1.紅色的弓。古代天子用來賞賜有功的諸侯或大臣,使專用于征伐。《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br />2.《詩經(jīng)。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據(jù)〈詩序〉:「彤弓,天子錫有功諸侯也。」古代天子宴饗有功諸侯賞賜弓矢時(shí)的樂歌。首章二句為:「彤弓弨兮,受言藏之?!?/div>
《國語辭典》:大饗(大饗)  拼音:dà xiǎng
1.合祭先王?!抖Y記。曲禮下》:「大饗不問卜,不饒富。」
2.宴饗賓客?!吨芏Y。春官。大司樂》:「大饗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
《國語辭典》:合從(合從)  拼音:hé zōng
戰(zhàn)國時(shí)蘇秦倡導(dǎo)聯(lián)合楚、齊、燕、韓、趙、魏六國,共同抵抗秦國的政策。因六國地處南北,故名「合從」?!段倪x。賈誼。過秦論》:「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埂段倪x。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二邦合從,東西唱和?!挂沧鳌负峡v」。
《漢語大詞典》:分地
亦作“ 分墬 ”。
(1).分封土地。《禮記·祭法》:“天下有王,分地建國,置都立邑?!?漢 劉向 說苑·政理:“ 晉文侯 問政於 舅犯 。 舅犯 對曰:‘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br />(2).分割土地。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是二 晉 不戰(zhàn)而分地,不耕而穫之?!?br />(3).遍地;隨地。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賦》:“中天起浪,分地瀉波?!?宋翁卷 《曉對》詩:“梅花分地落,井氣隔簾生?!?br />(4).謂區(qū)分土質(zhì)所宜,種植五谷。 南朝 梁 沈約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飭農(nóng)分地,人粒惟始?!?唐 王維 《座上走筆贈(zèng)薛璩慕容損》詩:“分地依 后稷 ,用天信 重黎 。” 趙殿成 箋注:“ 后稷 乃列封疆畫畔界,以分土地之所宜,闢土殖穀,以用養(yǎng)民?!?br />(5).分防之地。 宋 岳珂 《桯史》附錄《吁天辨誣通敘》:“ 淮西俊 之分地, 趙鼎 命之,怯敵不行。迨先臣一戰(zhàn)而捷, 俊 則恥之?!?br />(6).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土地改革中,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nóng)民。 周立波 《暴風(fēng)驟雨》第二部四:“ 蕭隊(duì)長 想知道屯子里人對頭年分地的印象?!?br />亦作“ 分墬 ”。
(1).諸侯的封地。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 張良 ﹞對曰:‘ 楚 兵且破, 信 ( 韓信 )、 越 ( 彭越 )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span id="d7htjrr" class="book">《漢書·地理志下》:“至 襄王 以 河內(nèi) 賜 晉文公 ,又為諸侯所侵,故其分墬小?!?顏師古 注:“墬,古地字?!?span id="t7dn5td"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元武宗至大三年》:“又封 三寶努 為 楚國公 ,以 常州路 為分地。”
(2).封建社會(huì)里,農(nóng)民從封建主那里分到的土地。土地所有權(quán)屬于封建主,農(nóng)民耕種分地,向封建主繳納地租或服勞役。
《國語辭典》:宗藩  拼音:zōng fán
受分封的宗室?!妒酚?。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乃封弟交為楚王,爰都彭城,以彊淮泗,為漢宗藩?!顾?。陸游 送王龜齡著作赴會(huì)稽大宗丞詩:「宗藩雖舊識(shí),莫遣得親疏?!?/div>
《漢語大詞典》:三后
(1).三個(gè)君主或諸侯。古代天子、諸侯皆稱后。(1)指 禹 、 湯 、 文王 。《楚辭·離騷》:“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王逸 注:“后,君也,謂 禹湯 文王 也?!?2)指 太王 、 王季 、 文王 。《詩·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於京?!?毛 傳:“三后, 大王 王季 文王 也?!?3)指 虞 、 夏 、 商 三代的君主。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於今為庶?!?杜預(yù) 注:“三后, 虞 、 夏 、 商 ?!?4)指 禹 、 契 、 后稷 。《淮南子·人間訓(xùn)》:“古者溝防不修,水為民害, 禹 鑿龍門,辟 伊闕 ,平治水土,使民得陸處;百姓不親,五品不慎, 契 教以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妻之辨、長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 后稷 乃教之辟地墾草,糞土種穀,令百姓家給人足。故三后之后,無不王者,有陰德也?!?5)指 周公 、 君陳 、 畢公 。書·畢命:“惟 周公 克慎厥始,惟 君陳 克和厥中,惟 公 ( 畢公 )克成厥終。三后協(xié)心,同底于道。”(6)指 伯夷 、 禹 、 后稷 。書·呂刑:“乃命三后,恤功于民。 伯夷 降典,折民惟刑; 禹 平水土,主名山川; 稷 降播種,農(nóng)植嘉穀?!?7)指 夏桀 、 殷辛 、 周幽王 。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下及三后,媱妃亂主?!?張載 注:“三后, 夏 、 殷 、 周 也。” 劉良 注:“三后, 桀 、 紂 、 幽王 ?!?8)指 漢 之 宣帝 、 景帝 、 文帝 。《文選·陸機(jī)〈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三后始基,世武丕承?!?李善 注:“三后,謂 宣 、 景 、 文 也?!?br />(2).指 漢 代的三個(gè)皇后。《后漢書·王暢傳》:“三后生自 新野 ?!?李賢 注:“ 光烈皇后 、 和帝 陰后 、 鄧后 ,并 新野 人?!?/div>
《國語辭典》:時(shí)會(huì)(時(shí)會(huì))  拼音:shí huì
1.無常期的會(huì)見?!吨芏Y。秋官。大行人》:「時(shí)會(huì)以發(fā)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br />2.時(shí)運(yùn)?!段倪x。班彪。北征賦》:「故時(shí)會(huì)之變化兮,非天命之靡常?!?/div>
《漢語大詞典》:邦君
(1).古代指諸侯國君主。《書·伊訓(xùn)》:“卿士有一于身,家必喪。邦君有一于身,國必亡。” 孔 傳:“諸侯犯此,國亡之道?!?span id="hj5hrp5" class="book">《后漢書·陰識(shí)傳》:“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餘頃,輿馬僕隸,比於邦君。”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jīng):“凡在人倫不得其死者,邦君已上皆謂之弒,卿士已上通謂之殺。此又春秋之例也?!?span id="xh5hb7h"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三回:“有一本卷子,那破題是:‘圣人思邦君之妻,愈思而愈有味焉?!?br />(2).指刺史等地方官。 唐 韓愈 《題合江亭寄刺史鄒君》詩:“維昔經(jīng)營初,邦君實(shí)王佐?!?宋 曾季貍 艇齋詩話:“ 老杜 ‘燈影照無睡,心清聞妙香’, 韋蘇州 ‘兵衛(wèi)森畫戟,燕寢凝清香’,皆曲盡其妙。不問詩題, 杜 詩知其宿僧房, 韋 詩知其為邦君之居也,此為寫物之妙。” 清 方文 《蔡中郎八分書歌》:“寄語邦君覆以屋,勿令風(fēng)雨生苔痕?!?/div>
《漢語大詞典》:支郡
(1).指 漢 代諸侯國的屬郡。漢書·晁錯(cuò)傳:“遷為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郡。” 顏師古 注:“支郡,在國之四邊者也。”按,史記·袁盎晁錯(cuò)列傳作“枝郡”。
(2). 唐 末 五代 時(shí),各地節(jié)度使割據(jù)一方,兼領(lǐng)數(shù)州,稱為“支郡”。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始, 唐 及 五代 節(jié)鎮(zhèn)皆有支郡。 太祖 平 湖南 ,始令 潭朗 等州直屬京,長吏得自奏事,其后大縣屯兵,亦有直屬京官者, 興元 之 三泉 是也。戊辰,上納 瀚 ( 李瀚 )言,詔 邠 、 寧 、 涇 、 原 等州直屬京,天下節(jié)鎮(zhèn)無復(fù)領(lǐng)支郡者矣?!?/div>
《國語辭典》:受封  拼音:shòu fēng
原指周代諸侯接受天子分封爵祿領(lǐng)地。后世引申為接受皇帝的賞賜。如:「漢代張騫因出使西域有功,而受封為博望侯。」宋。歐陽修〈瀧岡阡表〉:「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div>
《國語辭典》:陪臣  拼音:péi chén
古時(shí)諸侯的大夫?qū)μ熳幼苑Q為「陪臣」,又大夫的家臣也稱為「陪臣」?!墩撜Z。季氏》:「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姑鳌A撼紧~《浣紗記》第七出:「我寡君著我多拜上太宰,寡君受吳國大王、太宰大人許多教訓(xùn)之恩,情愿攜其妻室,率其陪臣,親到吳國,君請為臣,妻請為妾?!?/div>
《國語辭典》:別子(別子)  拼音:bié zǐ
即庶子。古代天子、諸侯嫡長子以外的兒子。《禮記。大傳》:「別子為祖,繼別為宗。」唐。韓愈 唐故贈(zèng)絳州刺史馬府君行狀:「其別子趙奢,當(dāng)趙時(shí)破秦軍閼與,有功,號『馬服君』?!?/div>
《國語辭典》:別子(別子)  拼音:bié zi
1.別東西的用具。如線裝書的套子上或字畫手卷上用來別住開口的夾子。
2.扁形的佩玉。如:「你胸前的別子很漂亮。」
《國語辭典》:九錫(九錫)  拼音:jiǔ xí
古代天子優(yōu)禮大臣,所賜與的車馬、衣服、樂器、朱戶、納陛、虎賁、弓矢、鈇鉞、秬鬯等九種物品?!度龂萘x》第六一回:「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錫以彰功德。」明。周朝俊《紅梅記》第二四出:「我為一朝臣宰,禮絕百寮,恩加九錫,封祖蔭孫,富貴已極?!?/div>
《漢語大詞典》:建侯
封立諸侯;封侯建國;立功封侯。《易·豫》:“利建侯、行師。” 漢 韋孟 《諷諫》詩:“乃命厥弟,建侯于 楚 ?!?宋 劉克莊 《沁園春》詞:“嘆防身一劍,壯圖濩落;建侯萬里,老境相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