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穆王八駿
周王八駿
瑤池八駿
八駿蹄
穆馭
周王八馬
八駿駒
姬滿駿
芝田八駿
追穆后
西征瑤池
巡瑤水
相關(guān)人物周穆王
西王母
《列子集釋》卷三〈周穆王篇〉~90~
王大悅。不恤國事,不樂臣妾,肆意遠游。命駕八駿之乘,右服驊騮而左綠耳,右驂赤驥而左白羲,主車則造父為御,泰丙為右;次車之乘,右服渠黃而左踰輪,左驂盜驪而右山子,柏夭主車,參百為御,奔戎為右。
《穆天子傳》卷一~8~
天子之駿:赤驥、盜驪、白義、踰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
《太平廣記》卷四百三十五〈畜獸二·馬·周穆王八駿〉~353~
周穆王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馭八龍之馬,一名絕地。足不踐土;二名翻羽,行越飛禽;三名奔霄,夜行萬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踰輝,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騰霧,乘云而趨;八名挾翼,身有肉翅。遍而駕焉,按轡徐行,以巡天下之域。穆王神智遠謀,使轍?遍于四海,故絕地之物,不期而自報。(出王子年)
《昭明文選》卷四十六南朝齊·王元長(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
「穆滿八駿,如舞瑤水之陰?!固?#183;李善注引《穆天子傳》曰:「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唐。劉良注:「瑤水,瑤池也?!?/span>
簡釋
八駿:指駿馬。唐韋應(yīng)物《酬鄭戶曹驪山感懷》:“萬馬自騰踏,八駿按轡行?!?/p>
例句
巡非瑤水遠,跡是雕墻后。
來參八駿列,不假貳師功。
將共兩驂爭舞,來隨八駿齊歌。
云隨夏后雙龍尾,風逐周王八駿蹄。
八駿空往還,三山轉(zhuǎn)虧蔽。
不暇陪八駿,虜庭悲所遣。
八駿隨天子,群臣從武皇。
豈有四蹄疾于鳥,不與八駿俱先鳴。
不似勞車轍,空留八駿名。
兔不遲,烏更急,但恐穆王八駿,著鞭不及。
萬馬自騰驤,八駿按轡行。
穆王八駿超昆崙,安用冉冉孤生根。
典故投壺樂
雅詠投壺
賓從投壺
投壺接高宴
軍中歌吟
投壺歌興
徵虜投壺
《后漢書》卷二十〈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祭遵〉~742~
遵為將軍,取士皆用儒術(shù),對酒設(shè)樂,必雅歌投壺。唐·顏師古注曰:「雅歌謂雅詩也?!挂抖Y記投壺經(jīng)》曰:「壺頸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徑二寸半,容斗五升。壺中實小豆焉,為其矢之躍而出也。矢以柘若棘,長二尺八寸,無去其皮,取其堅而重。投之勝者飲不勝者,以為優(yōu)劣也?!?/span>
典故傳雁
雁傳書
鴻雁書
上林雁
傳書雁
天涯芳信
鴻雁北來
上林書
書鴻
秋鴻春燕
寄錦書
寄南飛鴻
上林消息
系雁書
雁來音信
云邊翼
斷鴻書
歸鴻書
寄南飛翼
寄雙飛燕
上林鴻雁
傳帛
傳雁足
斷鴻難倩
寄書鴻雁
見雁思鄉(xiāng)信
漫寫羊裙
燕去鴻歸
音書憑過雁
云間一紙書
北海雁書
北雁連書
歸鴻無信
鴻來雁度
裂帛待燕鴻
裂帛附雙燕
南雁傳尺素
南雁惠佳音
難覓征鴻
認上林欲下
上林過雁
上林書絕
上苑傳書
書到雁應(yīng)還
書歸玉塞
書憑燕翼
書倩秋鴻
書因北雁稀
望飛燕
系邊書
系書翠羽
銜來相思字
鄉(xiāng)書雁少
雁鴻附書
音信絕南鴻
子卿歸信
赤書憑雁
愁懷逐歸鴻
獨雁征書
斷鴻誰倩
飛燕歸信
歸鴻誰寄
過鴻來燕
鴻羽芳信
寄情無雁
寄書雁來時
寄書雁翼
借片鴻
錦書寄飛翼
空回春雁
憑鴻
塞鴻傳書
塞雁音書
詩憑燕翼
書托過鴻
書無過雁
書無去鴻
書系雙飛翼
書雁
朔燕傳書
蘇武逢雁
微辭寄歸雁
吳鴻傳信
系帛
燕翎寄箋
弋雁問消息
相關(guān)人物劉徹(漢武帝)
蘇武
《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列傳·蘇武〉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陳鹤再n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shù)十頭。后陵復(fù)至北海上,語武:「區(qū)脫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刮渎勚?,南鄉(xiāng)號哭,歐血,旦夕臨。數(shù)月,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fù)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褂谑抢盍曛镁瀑R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fù)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shù)行,因與武決。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開元天寶遺事》卷下〈傳書燕〉
長安豪民郭行先,有女子紹蘭,適巨商任宗,為賈于湘中,數(shù)年不歸,復(fù)音信不達。紹蘭目?堂中有雙燕戲于梁間,蘭長吁而語于燕曰:「我聞燕子自海東來,往復(fù)必經(jīng)由于湘中。我婿離家不歸數(shù)歲,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憑爾附書授于我婿。」言訖淚下,燕子飛鳴上下,似有所諾。蘭復(fù)問曰:「爾若相允,當泊我懷中?!寡嗨祜w于膝上。蘭遂吟詩一首云:「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慇勤憑燕翼,寄與薄情夫?!固m遂小書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飛鳴而去。任宗時在荊州,忽見一燕飛鳴于廳上,宗訝視之,燕遂泊于肩上,見有一小封書系在足上。宗解而視之,乃妻所寄之詩。宗感而泣下,燕后飛鳴而去。宗次年歸,首出詩示蘭。后文士張說傳其事,而好事者寫之。
簡釋
雁書:喻書信。唐杜甫《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詩》:“歲滿歸鳧舄,秋來把雁書?!?/p>
例句
當日蘇武單于問,道是賓鴻解傳信。
家書欲寄雁飛遠,客恨正深秋又來。
對酒不能傷此別,尺書憑雁往來通。
系帛何須雁,金烏日日飛。
宛轉(zhuǎn)結(jié)蠶書,寂寥無雁使。
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
鴻雁向西北,飛書報天涯。
莫惜一雁書,音塵坐胡越。
經(jīng)時停尺素,望盡云邊翼。
芳草萋萋新燕飛,芷汀南望雁書稀。
因書天末心,系此雙飛翼。
信已憑鴻去,歸唯與燕期。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天上多鴻雁,池中足鯉魚。相看過半百,不寄一行書。
系書元浪語,愁寂故山薇。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鴻雁飛不到,音塵何由達。
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不見鄉(xiāng)書傳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落雁帶書驚,啼猿映枝轉(zhuǎn)。
歸牛疑燧落,過雁誤書遲。
雁足應(yīng)難達,狐蹤浪得疑。
陣去金河冷,書歸玉塞寒。
莫勞雁足傳書信,愿向凌煙閣上看。
典故 淵明歸去
淵明歸
賦歸去來
愧淵明
吟歸去
淵明賦歸
淵明歸來
元亮歸來
陶令賦歸來
陶令歸去
歸去吟
陶令去官
陶令思歸
歸去篇
罷官陶令
賦得歸來
陶令辭彭澤
歸去陶
歸田先作賦
歸臥淵明
還家陶令
彭澤初歸
彭澤歸田
陶令解龜
陶休
投組歸來
淵明歸意
歸來同元亮
靖節(jié)賦歸
陶令幾時歸
陶潛休官
淵明解征驂
相關(guān)人物陶潛
《宋書》卷九十三〈隱逸列傳·陶潛〉
陶潛字淵明,或云淵明字元亮,尋陽柴桑人也。潛少有高趣,……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fù)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で捕洁]至,縣吏白應(yīng)束帶見之,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
《陶淵明集》卷五〈歸去來兮辭序〉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
《陶淵明集》卷五〈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來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而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策扶老而流憩,時翹首而遐觀。云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其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遺,復(fù)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暮春,將有事乎西疇?;蛎碥?,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晨以孤往,或植杖而蕓?,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而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例句
陶令之官去,窮愁慘別魂。
前賢未必全堪學(xué),莫讀當時歸去篇。
陶令棄官后,仰眠書屋中。
不勝庾信鄉(xiāng)關(guān)思,遂作陶潛歸去吟。
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
散員疏去未為貴,小邑陶休何足云。
潘郎作賦年,陶令辭官后。
云埋野艇吟歸去,草沒山田賦遂初。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歸去來。
茂陵久病書千卷,彭澤初歸酒一瓢。
陶令何足錄,彭澤歸已遲。
典故 江淹夢
江毫
胸中錦繡
江錦
江郎錦
邱遲錦
丘遲錦
才減江淹
彩毫還郭璞
尺錦才情
腹內(nèi)胎生異錦
景陽錦
夢淹筆
蜀錦詞華
文作錦
殘錦
錦段殘
夢與邱遲
夢與丘遲
夢徵殘錦
瑞錦殘
文章腹,千機錦
一枝色筆還郭璞
相關(guān)人物張協(xié)
江淹
郭璞
丘遲
《南史》卷五十九〈江淹列傳〉~45~
淹少以文章顯,晚節(jié)才思微退,云為宣城太守時罷歸,始泊禪靈寺渚,夜夢一人自稱張景陽,謂曰:「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寡吞綉阎械脭?shù)尺與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盡?!诡櫼娗疬t謂曰:「馀此數(shù)尺既無所用,以遺君。」自爾淹文章躓矣。又嘗宿于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寡湍颂綉阎械梦迳P一以授之。爾后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凡所著述,自撰為前后集,并齊史十志,并行于世。嘗欲為赤縣經(jīng)以補山海之闕,竟不成。子蔿嗣。
簡釋
才盡:喻因年老而才思退減。唐杜甫《送顧八分文學(xué)適洪吉州》:“才盡傷形體,病渴污官位。”
江淹夢:指文采不凡。唐方干《再題路支使南亭》:“睡時分得江淹夢,五色毫端弄逸才?!?/p>
例句
錦窠不是尋常錦,兼向丘遲奪得來。
都緣有意重熏裛,更灑江毫上玉堂。
云生五色筆,月吐六鈞弓。
睡時分得江淹夢,五色毫端弄逸才。
征南幕下帶長刀,夢筆深藏五色毫。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
若無江氏五色筆,爭奈河陽一縣花。
未把彩毫還郭璞,乞留殘錦與丘遲。
五色毫揮成渙汗,百寮班下獨從容。
雕章五色筆,紫殿九華燈。
老去才難盡,秋來興甚長。
才盡傷形體,病渴污官位。
畫圖規(guī)陣勢,夢筆紀山行。
正哭阮途歸未得,更聞江筆赴嘉招。
少瑜鏤管丘遲錦,從此西垣使鳳凰。
新經(jīng)夢筆夜,才比棄繻年。
既與丘遲夢,深知卓氏功。
我恐江淹五色筆,作不立此碑之碑文不得。
何妨成五色,永愿助風騷。
內(nèi)人未識江淹筆,竟問當時不早求。
何妨寄我臨池興,忍使江淹役夢勞。
典故宣室召
問鬼神
虛前席
召賈生
宣室夜
及蒼生
宣室對
宣室鬼神
夜半前席
入宣室
宣室前席
賈生前席
漢皇前席
膝屢前
君王思賈
賈誼久不見
長沙召賈
宣室再見時
宣室征還
相關(guān)人物賈誼
《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列傳·賈生〉~249~
賈生名誼,雒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xué)事焉,乃徵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馀,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雒陽之人,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褂谑翘熳雍笠嗍柚?,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髿q馀,賈生徵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咕禹曋葙Z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
例句
運籌時所貴,前席禮偏深。
登樓初有作,前席竟為榮。
歸當再前席,適遠非歷試。
汝翁草明光,天子正前席。
群盜哀王粲,中年召賈生。
拜恩稽首紛無已,凝旒前席皇情喜。
宣室思前席,行看拜主恩。
漢主前瑤席,穰侯許鳳池。
前席命才彥,舉朝推令名。
唯理心無黨,憐才膝屢前。
三接舊承前席遇,一靈今用戒香熏。
握蘭多具美,前席有嘉謀。
典故蠻觸爭
兩蝸角
蝸角爭
蝸牛角
觸與蠻
斗蠻觸
蝸角名
蠻觸斗
蝸角戰(zhàn)
蝸左角
蠻觸交爭
蝸名
戰(zhàn)蝸角
觸蠻斗
蠻攻觸
蠻爭觸戰(zhàn)
觸蠻交戰(zhàn)
角上蠻觸
征蠻
左處右蠻
《莊子集釋》卷八下〈雜篇·則陽〉~89~
惠子聞之而見戴晉人。戴晉人曰:「有所謂蝸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zhàn),伏尸數(shù)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晉·郭象注:「誠知所爭者若此之細也,則天下無爭矣。」唐·成玄英疏:「蝸之兩角,二國存焉。蠻氏觸氏,頻相戰(zhàn)爭,殺傷既其不少,進退亦復(fù)淹時。此起譬也?!?/span>
簡釋
蝸角:喻無謂之爭。唐白居易《不如來飲酒七首》其七:“相爭兩蝸角,所得一牛毛?!?/p>
《后漢書》卷八十四〈列女列傳·曹世叔妻〉~2784~
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學(xué)高才。世叔早卒,有節(jié)行法度。兄固著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詔昭就東觀臧書閣踵而成之。帝數(shù)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昭明文選》卷九〈賦戊·紀行上·東征賦〉~432~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隨子乎東征。時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將行。乃舉趾而升輿兮,夕予宿乎偃師。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愴悢而懷悲!
《宋書》卷九十三《隱逸傳·戴颙傳》
戴颙字仲若,譙郡铚人也。父逵,兄勃,并隱遁有高名。颙年十六,遭父憂,幾于毀滅,因此長抱羸患。以父不仕,復(fù)修其業(yè)。父善琴書,颙并傳之,凡諸音律,皆能揮手。會稽剡縣多名山,故世居剡下。颙及兄勃,并受琴于父,父沒,所傳之聲,不忍復(fù)奏,各造新弄,勃五部,颙十五部。颙又制長弄一部,并傳于世。中書令王綏常攜賓客造之,勃等方進豆粥,綏曰:「聞卿善琴,試欲一聽?!共淮?,綏恨而去。桐廬縣又多名山,兄弟復(fù)共游之,因留居止。……高祖命為太尉行參軍,瑯邪王司馬屬,并不就。宋國初建,令曰:「前太尉參軍戴颙、辟士韋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騎侍郎,在通直?!共黄?。太祖元嘉二年,詔曰:「新除通直散騎侍郎戴颙、太子舍人宗炳,并志托丘園,自求衡蓽,恬靜之操,久而不渝。颙可國子博士,炳可通直散騎侍郎?!箹|宮初建,又徵太子中庶子。十五年,徵散騎常侍,并不就。衡陽王義季鎮(zhèn)京口,長史張邵與颙姻通,迎來止黃鵠山。山北有竹林精舍,林澗甚美,颙憩于此澗,義季亟從之游,颙服其野服,不改常度。為義季鼓琴,并新聲變曲,其三調(diào)游弦、廣陵、止息之流,皆與世異。太祖每欲見之,嘗謂黃門侍郎張敷曰:「吾東巡之日,當宴戴公山也。」以其好音,長給正聲伎一部。颙合何嘗、白鵠二聲,以為一調(diào),號為清曠。
例句
舊依支遁宿,曾與戴颙來。
本與戴徵君,同師竹上坐。
戴颙常執(zhí)筆,不覺此身非。
獨將支遁去,欲往戴颙家。
盛事兩般君總得,老萊衣服戴颙家。
山藪師王烈,簪纓友戴颙。
俯視何楷臺,傍瞻戴颙路。
典故 臨邛客
當壚人
相如滌器
卓氏壚
滌器當壚
典千金裘
當壚賣酒
典征裘
文君取酒金
卓家壚
卓女當壚
酒壚身世
相如窮
成都貰酒
混傭保
臨邛沽酒客
臨邛美酒
臨邛問酒壚
賣車騎
拋犢褲
貧賣相如騎
貰酒成都
相如裘
卓氏杯
當壚卓文君
酒壚風流
酒濃何暇卓文君
臨邛酒客
馬卿滌器
文君當爐
文言當壚
相如犢鼻褲
相如壚邊
相如蓬門
相關(guān)人物卓文君
司馬相如
《漢書》卷五十七上〈司馬相如列傳〉~2530~
臨邛多富人,卓王孫僮客八百人,程鄭亦數(shù)百人,乃相謂曰:「令有貴客,為具召之。并召令?!沽罴戎粒渴峡鸵园贁?shù),至日中請司馬長卿,長卿謝病不能臨。臨?令不敢嘗食,身自迎相如,相如為不得已而強往,一坐盡傾。酒酣,臨邛令前奏琴曰:「竊聞長卿好之,愿以自娛?!瓜嗳甾o謝,為鼓一再行。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時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及飲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戶窺,心說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既罷,相如乃令侍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與馳歸成都。家徒四壁立。卓王孫大怒曰:「女不材,我不忍殺,一錢不分也!」人或謂王孫,王孫終不聽。文君久之不樂,謂長卿曰:「弟俱如臨邛,從昆弟假貸,猶足以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與俱之臨邛,盡賣車騎,買酒舍,乃令文君當盧。相如身自著犢鼻裈,與庸保雜作,滌器于市中。卓王孫恥之,為杜門不出。
《史記》卷一百一十七〈司馬相如列傳〉
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臨邛,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及飲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孫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殺,不分一錢也?!谷嘶蛑^王孫,王孫終不聽。文君久之不樂,曰:「長卿第俱如臨邛,從昆弟假貸猶足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與俱之臨邛,盡賣其車騎,買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爐。相如身自著犢鼻裈,與保庸雜作,滌器于市中。
簡釋
文君酒:詠酒或情愛。唐李百藥《少年行》:“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蕭?!?/p>
貰酒成都:詠人性情豪放,不惜以珍寶換取豪飲。唐駱賓王《艷情代郭氏贈盧照鄰》:“擲果河陽君有分,貰酒成都妾亦然?!?/p>
例句
樓下當壚稱卓女,樓頭伴客名莫愁。
萊子真為少,相如未免窮。
成都滯游地,酒客須醉殺。莫戀卓家壚,相如已屑屑。
相如解作長門賦,卻用文君取酒金。
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壚從古擅風流。
嘉禎果中君平卜,賀喜須斟卓氏杯。
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簫。
為報長卿休滌器,漢家思見茂陵書。
相如逸才親滌器,子云識字終投閣。
曾見當壚一個人,入時裝束好腰身。
應(yīng)訝臨邛沽酒客,逢時還作漢公卿。
卓氏壚前金線柳,隋家堤畔錦帆風。
唯見相如宅,蓬門度歲華。
數(shù)枝艷拂文君酒,半里紅敧宋玉墻。
漢浦蔑聞虛解佩,臨邛焉用枉當壚。
酒醲花一樹,何暇卓文君。
典故 東西南北身
東西南北征
相關(guān)人物孔子
《禮記注疏》卷六〈檀弓上〉~2~
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褂谑欠庵?,崇四尺??鬃酉确?,門人后。雨甚至,孔子問焉,曰:「爾來何遲也?!乖唬骸阜滥贡??!箍鬃硬粦?yīng)。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聞之,古不脩墓?!?/span>
例句
東西南北人,高跡自相親。
甫也南北人,蕪蔓少耘鋤。
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舊唐書》卷七十一〈魏徵列傳〉~2559~
會皇孫誕育,召公卿賜宴,太宗謂侍臣曰:「貞觀以前,從我平定天下,周旋艱險,玄齡之功,無所與讓。貞觀之后,盡心于我,獻納忠讜,安國利民,犯顏正諫,匡朕之違者,唯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褂谑怯H解佩刀以賜二人。
例句
嗚呼房魏不復(fù)見,秦王學(xué)士時難羨。
典故漢征東
相關(guān)人物劉協(xié)(東漢獻帝)
馬騰
《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馬超傳》
「以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領(lǐng)騰部曲?!鼓铣?#183;裴松之注引《典略》曰:「騰字壽成,馬援后也?;傅蹠r,其父字子碩,嘗為天水蘭干尉。后失官,因留隴西,與羌錯居。家貧無妻,遂娶羌女,生騰。騰少貧無產(chǎn)業(yè),常從彰山中斫材木,負販詣城市,以自供給。騰為人長八尺馀,身體洪大,面鼻雄異,而性賢厚,人多敬之。靈帝末,涼州刺史耿鄙任信奸吏,民王國等及氐、羌反叛。州郡募發(fā)民中有勇力者,欲討之,騰在募中。州郡異之,署為軍從事,典領(lǐng)部眾。討賊有功,拜軍司馬,后以功遷偏將軍,又遷征西將軍,常屯汧、隴之間。初平中,拜征東將軍。」
例句
昔年曾逐漢征東,三授兵符百戰(zhàn)中。
《昭明文選》卷四十三南朝齊·孔德璋(稚圭)《北山移文》
「及其鳴騶入谷,鶴書赴隴。形馳魄散,志變神動?!固?#183;李善注引蕭子良《古今篆隸文體》曰:「鶴頭書與偃波書俱詔板所用,在漢則謂之『尺一簡』,仿佛鵠頭,故有其稱。」
例句
鶴書猶未至,那出白云來。
雞檄固應(yīng)無下策,鶴書還要問中林。
聞道鶴書徵,臨流還洗耳。
圣朝巖穴選,應(yīng)待鶴書徵。
江邊云臥如龍穩(wěn),天外泥書遣鶴來。
漢家偏訪道,猶畏鶴書來。
鶴書承處重,鵲語喜時頻。
蟾桂自歸三徑后,鶴書曾降九天來。
四海盡聞龜策妙,九霄堪嘆鶴書遲。
《尚書·夏書·甘誓》
「啟與有扈,戰(zhàn)于甘之野,作《甘誓》?!古f題漢·孔安國傳:「夏啟嗣禹位,伐有扈之罪。」
《尚書·虞書·大禹謨》
「帝曰:『咨禹,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弧古f題漢·孔安國傳:「三苗之民數(shù)干王誅?!?/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