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38,分36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紅牙
笙竽
絲管
鳴鐘
金絲
鳳鸞
啁啾
檀板
玉管
橫吹
銅鼓
弦索
笙鏞
管樂
撞鐘
《國語辭典》:紅牙(紅牙)  拼音:hóng yá
樂器名,打擊樂器。指拍板。因多用象牙或檀木做成,再漆成紅色,故稱為「紅牙」。也稱為「紅牙板」。
《漢語大詞典》:笙竽
笙和竽。因形制相類,故常聯(lián)用。竽亦笙屬樂器,有三十六簧。禮記·檀弓上:“琴瑟張而不平,笙竽備而不和。” 晉 左思 《吳都賦》:“蓋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 唐 杜甫 《玉華宮》詩:“萬籟真笙竽,秋色正蕭灑。”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中秋:“絲篁鼎沸,近內(nèi)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云外?!?清 黃宗羲 《黃季真先生墓志銘》:“門成 魯 衛(wèi) ,祭抱笙竽。”
《漢語大詞典》:絲管(絲管)
弦樂器與管樂器。泛指樂器。亦借指音樂。 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lán)記·高陽王寺:“入則歌姬舞女,擊竹吹笙,絲管迭奏,連宵盡日?!?唐 杜甫 《贈花卿》詩:“ 錦城 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fēng)半入云?!?金 王若虛 《恒山堂記》:“每府僚宴集其上,綺羅照野,絲管沸天,游人指點(diǎn)咨嗟,邈在仙境?!?清 馮班 鈍吟雜錄·正俗:“古人之詩皆樂也,文人或不閑音律,所作篇什,不協(xié)於絲管?!?/div>
《國語辭典》:鳴鐘(鳴鐘)  拼音:míng zhōng
敲鐘。《續(xù)漢書志。第四。禮儀志上》:「諸行出入皆鳴鐘,皆作樂。」《三國演義》第二七回:「關(guān)公甚喜,同上馬過了沂水關(guān),到鎮(zhèn)國寺前下馬。眾僧鳴鐘出迎。」
《國語辭典》:鐘鳴鼎食(鐘鳴鼎食)  拼音:zhōng míng dǐng shí
古代富貴人家吃飯時,擊鐘為號,列鼎而食。形容生活極為奢華。唐。王勃滕王閣序〉:「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埂都t樓夢》第二回:「誰知這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挂沧鳌笓翮姸κ场?。
《漢語大詞典》:金絲(金絲)
(1).金制的線。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公主乘七寳步輦……其上仍絡(luò)以真珠玳瑁,又金絲為流蘇,彫輕玉為浮動。” 五代 和凝 《采桑子》詞:“叢頭鞋子紅編細(xì),裙窣金絲?!?br />(2).樂器的金屬弦。 南朝 梁元帝 《和彈箏人》:“瓊柱動金絲,奏聲發(fā) 趙 曲?!?唐 權(quán)德輿 《奉和圣制重陽日即事六韻》:“金絲響仙樂,劍舃 羅宗公 。”
(3).借指弦樂器。 宋 柳永 《玉樓春》詞之三:“金絲玉管咽春空,蠟炬蘭燈燒曉色。”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五:“先生聞樂,喜金絲乎?喜瓦缶乎?”
(4).借指《樂經(jīng)》。 清 魏源 《題嘉禾馮廣文登府陔園圖》詩:“ 毛公 世禮樂,尚缺《陔》《華》詞,何況 齊 魯 韓 , 孔 壁亡金絲。”
(5).比喻柳樹的垂條。 唐 李紳 《柳》詩之二:“千條垂柳拂金絲,日暖牽風(fēng)葉學(xué)眉?!?唐 李山甫 《柳》詩之一:“春來不忍登樓望,萬架金絲著地嬌。” 前蜀 韋莊 《清平樂》詞:“柳吐金絲鶯語早,惆悵香閨暗老?!?br />(6).比喻飛濺之泉水。 宋 曾鞏 《金線泉》詩:“玉甃常浮灝氣鮮,金絲不定路南泉?!?金 元好問 《歷下亭懷古分韻得南字》:“金絲弄曉光,玉玦響空嵌?!?br />(7).喻指煙草。 清 林則徐 《高陽臺·和嶰筠前輩韻》詞:“玉粟收餘,金絲種后,蕃航別有蠻煙?!?/div>
《漢語大詞典》:鳳鸞(鳳鸞)
(1).泛指鳳凰之類的神鳥。 唐 令狐楚 《游義興寺上李逢吉相公》詩:“鳳鸞飛去仙巢在,龍象潛來講席空?!?唐 宋若華 《嘲陸暢》詩:“十二層樓倚翠空,鳳鸞相對立梧桐?!?br />(2).比喻佳偶。 清 李漁 《風(fēng)箏誤·驚丑》:“主婚作伐兩憑誰,如何擅把鳳鸞締。”
(3).指笙簫等樂器。云笈七籤卷二十:“建紫毛之節(jié),駕飛云丹輿,前吹鳳鸞,后奏天鈞?!?/div>
《國語辭典》:啁啾  拼音:zhōu jiū
擬聲詞:(1)形容鳥叫聲。唐。王維黃雀癡〉詩:「到大啁啾解游飏,各自東西南北飛。」(2)形容樂器齊奏的聲音。唐。杜甫渼陂行〉:「鳧鹥散亂棹謳發(fā),絲管啁啾空翠來?!?3)形容幼兒學(xué)話的聲音?!读凝S志異。卷三。夜叉國》:「徐輒教以人言,漸能語,啁啾之中,有人氣焉?!?/div>
《國語辭典》:檀板  拼音:tán bǎn
樂器名,打擊樂器。以檀木制成的拍板。常用于戲曲伴奏或器樂合奏?!督鹌棵贰返谖逅幕兀骸竻倾?、李惠立在太湖石邊,輕撥琵琶,漫擎檀板,唱一只曲。」《紅樓夢》第五回:「舞女們答應(yīng)了,便輕敲檀板,款按銀箏。」參見「拍板」條。
《國語辭典》:玉管  拼音:yù guǎn
1.樂器名。也作「玉琯」。參見「玉琯」條。
2.玉制筆管。隋。薛道衡 詠苔紙詩:「今來承玉管,布字改銀鉤?!?br />3.竹的美稱。唐。韓琮〈風(fēng)〉詩:「涼飛玉管來秦甸,暗里花枝入楚宮?!?/div>
《國語辭典》:橫吹(橫吹)  拼音:héng chuī
1.一種漢代的鼓吹樂。為軍中馬上的音樂。
2.橫笛。唐。王維 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軍司馬詩:「橫吹雜繁笳,邊風(fēng)捲塞沙?!?/div>
《漢語大詞典》:橫吹曲
樂府歌曲名。 漢 張騫 通使 西域 ,得《摩訶兜勒》一曲, 李延年 更造新曲二十八解,作為軍中樂,馬上演奏。原為乘輿的武樂, 東漢 以給邊地將軍。 魏 晉 以后,二十八解已亡?,F(xiàn)存歌詞,均系 魏 晉 以后文人作品。參閱 晉 崔豹 古今注·音樂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一·橫吹曲題解。
《國語辭典》:銅鼓(銅鼓)  拼音:tóng gǔ
樂器名,打擊樂器。用銅鑄成的鼓,鼓腔中空無底,兩側(cè)有銅環(huán)耳,鼓面和鼓身多半有精致的紋飾。此種打擊樂器流行于廣西、廣東、云貴、湖南、四川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國語辭典》:弦索(絃索)  拼音:xián suǒ
弦樂器上的絲弦。宋。蘇軾老人行〉:「美人如花弄弦索,只恨尊前明月落?!?/div>
《漢語大詞典》:笙鏞(笙鏞)
亦作“ 笙庸 ”。 古樂器名。鏞,大鐘。書·益稷:“笙鏞以間,鳥獸蹌蹌?!?孔穎達(dá) 疏:“吹笙繫鐘,更迭而作?!?孫星衍 注引 鄭玄 曰:“東方之樂謂之笙。笙,生也,東方生長之方,故名樂為笙也。西方之樂謂之庸。庸,功也,西方物熟有成功。亦謂之頌,頌亦是頌其成也。” 唐 魏徵 《五郊樂章·赤帝微音》:“博碩斯薦,笙鏞備舉。” 明 呂天成 《齊東絕倒》第一出:“今日這旌善除兇,兩階干羽,六律笙鏞?!?清 侯方域 《擬上遣官致祭先師孔子闕里群臣謝表》:“風(fēng)生 泗水 ,初傳元運(yùn)之笙鏞;神降 尼丘 ,永式遐心之金玉?!?/div>
分類:樂器大鐘
《國語辭典》:管樂(管樂)  拼音:guǎn yuè
1.管仲與樂毅。兩人為春秋、戰(zhàn)國時的名臣。
2.比喻有大才的人。唐。高適奉酬睢陽李太守〉詩:「未能方管樂,翻欲慕巢由。」
3.利用空氣柱的振動而發(fā)聲的樂器。如笙、簫、喇叭等皆屬于管樂器。
《漢語大詞典》:撞鐘(撞鐘)
見“ 撞鐘 ”。
(1).擊鐘。禮記·學(xué)記:“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漢 東方朔 《答客難》:“語曰: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fā)其音聲哉!”鐘,一本作“ 鐘 ”。 元 鄭廷玉《后庭花》第一折:“撞鐘時,你在那里做甚么?”
(2).樂器名。戲曲打擊樂器之一。京劇反二簧常用為過門時伴奏擊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