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鼓聲中昏又曉 時光只解催人老 求得淺歡風日好 齊揭調(diào) 神仙一曲漁家傲
中中中中平中仄韻中平中仄中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平中仄韻中中中中平平仄韻
綠水悠悠天杳杳 浮生豈得長年少 莫惜醉來開口笑 須信道 人間萬事何時了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平中中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中仄韻中中仄韻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遇坎乘流隨分了 雞蟲得失能多少 兒輩雌黃堪一笑 堪一笑 鶴長鳧短從他道
仄仄平平平仄仄韻平平仄仄平平仄韻平仄平平平仄仄韻平仄仄疊仄平平仄平平仄韻
幾度秋風吹夢到 花姑溪上人空老 喚取扁舟歸去好 歸去好 孤篷一枕秋江曉
仄仄平平平仄仄韻平平平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平仄仄韻平仄仄疊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疏雨才收淡凈天 微云綻處月嬋娟 寒雁一聲人正遠 添幽怨 那堪往事思量遍
平仄平平仄仄平韻平平仄仄仄平平韻平仄仄平平仄仄葉平中仄葉仄平中仄平平仄葉
誰道綢繆兩意堅 水萍風絮不相緣 舞鑒鸞腸虛寸斷 芳容變 好將憔悴教伊見
平仄平平仄仄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仄中平平仄仄葉平平仄葉仄平平仄平平仄葉
煙鎖池塘秋欲暮 細細荷香 直到雙棲處 并枕東窗聽夜雨 偎金縷 云深不見來時路
平仄平平平仄仄韻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平仄仄韻平平仄韻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曉色朦朧人去住 香覆重簾 密密聞私語 目斷征帆歸別浦 空凝佇 苔痕綠映金蓮步
仄仄平平平仄仄韻平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平仄仄韻平平仄韻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 長煙落日孤城閉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平中仄韻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 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平中仄韻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精養(yǎng)靈根神守氣。 天然子母何曾離。 晝夜六時長在意。 三田內(nèi)。 溫溫天地中和水。 十二樓前白雪膩。 九宮臺畔黃芽遂。 日月山頭朝上帝。 神光起。 騰身直出煙霄外。 我家漁父,不比泛常。一丈六之身材,三十二之相好。說聰明也,孔仲尼安可齊肩;論道德也,李伯陽故應縮首。絕倫武略,獨戰(zhàn)退八萬四千魔兵;蓋世良才,復論敗九十六種外道。拱身誓水,坐斷愛河。披忍辱之蓑衣,遮無明之煙雨。慈悲帆掛,方便風吹。撐般若之扁舟,游死生之苦海。誓山月白,覺海風清。釣汨沒之眾生,歸涅槃之籃籠。如斯旨趣,即是平生。暫歇釣竿,乃留詩曰:家居常寂本優(yōu)游。來執(zhí)魚竿苦海頭。直待眾生都入手,此時方始不垂鉤。 曾講彌陀經(jīng)十遍。 孤山疏鈔頻舒卷。 事理圓融文義顯。 多方便。 到頭只勸生蓮苑。 本性彌陀隨體現(xiàn)。 唯心凈土何曾遠。 十萬程途從事見。 休分辨。 臨終但自親行轉(zhuǎn)。 詩曰:四色蓮華間綠荷。一蓮華載一彌陀。莫疑凈土程途遠,日日人生雨點多。 我佛蓮華隨步踏。 黃金妙相青螺發(fā)。 因地曾將洪誓發(fā)。 四十八。 眾生盡度成菩薩。 宮殿紅香華影合。 寶階三道琉璃闊。 水鳥樹林皆念法。 聲嘈囋。 空中零亂天華撒。 詩曰:行樹陰陰布七重。寶華珠綱共玲瓏。百千種樂俱鳴處,天雨曼陀散碧空。 彼土因何名極樂。 蓮華九品無三惡。 雖有頻伽并白鶴。 非彰灼。 如來變化宣流作。 九品一生離五濁。 自然身掛珠瓔珞。 宛轉(zhuǎn)白毫生額角。 長輝爍。 百千業(yè)障都消卻。 詩曰:六方諸佛說誠言。舌相三千廣贊宣。池上托生蓮九品,未知生向那枝邊。 佛贊西方經(jīng)現(xiàn)在。 廣長舌相三千界。 為要眾生生信解。 臨終邁。 不修凈業(yè)猶何待。 七寶池塘波一派。 蓮華朵朵車輪大。 華內(nèi)托生真自在。 分三輩。 阿鞞跋致長無退。 詩曰:但得蓮中托化來。從教經(jīng)劫未華開。華中快樂同忉利,不比人間父母胎。 鸚鵡頻伽知幾只。 音聲和雅鳴朝夕。 演暢五根并五力。 令人憶。 心飛恨不身生翼。 從是西方十萬億。 山長水遠誰人識。 唯是觀門歸路直。 真消息。 坐澄劫水琉璃碧。 詩曰:兀坐初修水觀成。微風不動翠波平。幽深境界誰人見,一片琉璃照眼明。 清凈樂邦吾本郡。 娑婆流浪因貪吝。 冉冉思歸霜入鬢。 深嗟恨。 塞鴻不解傳音信。 落日盡邊沙隱隱。 向西望處歸應近。 天樂是時相接引。 宜精進。 紫金臺上誰無分。 詩曰:樂邦清凈本吾家。既有歸期豈憚賒。行計會須動策進,淹留無慮在天涯。 理性本來長自在。 靈通昭徹光無礙。 因被無明風惱害。 真如海。 等閑吹動波千派。 五蘊山頭云叆叇。 遮藏心月無光彩。 六賊會須知悔改。 除貪愛。 剎那跳出娑婆界。 詩曰:混然凡圣本同途。一點靈明體一如。只為妄情隨物轉(zhuǎn),至今顛倒未逢渠。 為厭娑婆求凈土。 馳情送想存朝暮。 誰信不勞移一步。 西方去。 樓臺隱隱云深處。 珠網(wǎng)為光華作雨。 金沙布地無塵土。 怎不教人思去路。 心專注。 坐觀落日如懸鼓。 詩曰:清風為我拂寥泬。不許殘云遮屋角。禪居深掩靜無人,坐看一輪紅日落。 四相相催生病老。 死魔不定朝難保。 爭似寅昏持佛號。 西方好。 樹林水鳥稱三寶。 磨滅等閑髭鬢皓。 樂邦行計唯宜早。 萬億國邦非遠道。 休煩惱。 一彈指頃能行到。 詩曰:經(jīng)贊彌陀愿力強。劣夫為喻從輪王。四天一日行周遍,西去應非道路長。 人世罪冤知底數(shù)。 前程不是無冥府。 爭似靜焚香一炷。 無行住。 聲聲稱念彌陀父。 罪業(yè)盡消生有處。 彌陀愿力堪憑據(jù)。 十念一心存旦暮。 西方路。 功成足步紅蓮去。 詩曰:誰知端坐卻能游。頃刻心飛到玉樓。竹影月移來戶牖,便疑行樹在檐頭。 萬事到頭無益已。 尋思只有修行是。 若送此心游寶地。 還容易。 坐觀落日當西墜。 萬頃紅光歸眼際。 眼開眼閉長明媚。 此觀成時知法味。 心歡喜。 臨終決定生蓮里。 詩曰:九品蓮華次第排。也應荷葉翠相挨。未知何日生蓮界,無奈晨昏甚掛懷。 西望樂邦云杳隔。 一鉤新月彎彎白。 意欲往生何計策。 勞魂魄。 彌陀一念聲千百。 金殿玉樓為屋宅。 七重行樹強松柏。 華里托生非血脈。 真高極。 樂天不是蓬萊客。 詩曰:遍看玉軸與瑯函。若勸勞生脫世凡。凈土好修還不肯,莫教披卻有毛衫。 富貴經(jīng)中談凈域。 赤珠瑪瑙為嚴飾。 彼土眾生當曉色。 擎衣裓。 妙華供養(yǎng)他方佛。 稚小嬉游隨沒溺。 娑婆是苦何曾識。 忻厭邇來方有力。 從朝夕。 靜焚一炷香凝碧。 詩曰:既有身心求凈土。可無門路去娑婆。修行也只無多子,十念功成一剎那。 文墨尖新無處用。 已將名利渾如夢。 一串數(shù)珠隨手弄。 休千種。 唯聞念佛心歡勇。 滉漾空中仙樂動。 笙簫聲細天風送。 接引凡夫歸圣眾。 香云捧。 男兒此日方崇重。 詩曰:覽遍經(jīng)文與律儀。頻頻唯勸念阿彌。一聲消盡千生業(yè),何況嘮嘮久誦持。 休縱心猿馳意馬。 牢將系念繩頭把。 說破十疑因智者。 爭傳寫。 廬山又結(jié)蓮華社。 十八大賢居會下。 功成五色云西駕。 諸上善人都在那。 相迎迓。 聚頭只說無生話。 詩曰:池邊行樹不全遮。裊裊金橋露半斜。忽見化生新佛子,紅蓮開處噪頻伽。 三十六般包一袋。膿囊臭穢猶貪愛。 恰似蜣螂推糞塊。無停待。 朝朝只在塵中?。若解堅心生重悔。 寧拘惡逆并魁膾。一念能消千劫罪。 生華內(nèi)。滿身瓔珞鳴珂佩。 詩曰:紛紛世態(tài)盡空華。講外無馀掛齒牙。一串數(shù)珠新?lián)Q線,阿彌陀佛做冤家。 一點神魂初托魄。 青蓮華里琉璃宅。 毫相法音非間隔。 雖明白。 到頭不似金臺客。 九品高低隨報獲。 或經(jīng)劫數(shù)華方拆。 若是我生心性窄。 應煎迫。 未開須把蓮華擘。 詩曰:菊腦姜牙一飯馀。其他安敢費功夫。從今十指無閑暇,且盡平生弄數(shù)珠。 凈土故鄉(xiāng)嗟乍別。 天涯流浪經(jīng)時節(jié)。 老去染沾眉鬢雪。 思歸切。 聞聲愿寄遼天月。 念念時時修凈業(yè)。 臨終佛定來迎接。 有誓表為誠實說。 廣長舌。 三千遍覆紅蓮葉。 詩曰:唯將焚誦是平生。夜夜嘮嘮一二更。只影自憐塵世外,風前月下恣經(jīng)行。 善導可嗟今已往。 化來老少皆歸向。 佛念一聲分一鏹。 聲才響。 一聲一佛虛空上。 八萬四千奇妙相。 光明壽命皆無量。 金色臂垂千萬丈。 鵝王掌。 誓來迎接歸安養(yǎng)。 詩曰:莫鼓晨雞不住催。逡巡容貌變衰頹。莫言白發(fā)渾閑事,總是無常信息來。 西土紋成東土壞。 星飛一點千華界。 勿訝神魂生去快。 無遮礙。 樂邦只在同居內(nèi)。 八德池深華又大。 跏趺端坐蓮華載。 耳聽法音心悟解。 低頭拜。 從今跳出胞胎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