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句:
詞牌列表
臨江仙 欽譜
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痘ㄢ衷~選》云,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宋柳永詞注“仙呂調(diào)”,元高拭詞注“南呂調(diào)”。李煜詞名《謝新恩》。賀鑄詞有“人歸落雁后”句,名《雁后歸》。韓淲詞有“羅帳畫屏新夢悄”句,名《畫屏春》。李清照詞有“庭院深深深幾許”句,名《庭院深深》。   按《樂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體,九十三字一體,汲古閣本俱刻《臨江仙》,今照《花草粹編》校定,一作《臨江仙引》,一作《臨江仙慢》,故不類列。   按《臨江仙》調(diào)起于唐時,惟以前后段起句、結(jié)句辨體,其前后兩起句七字、兩結(jié)句七字者,以和凝詞為主,無別家可校。其前后兩起句七字、兩結(jié)句四字、五字者,以張泌詞為主,而以牛希濟詞之起句用韻、李煜詞之前后換韻、顧夐詞之結(jié)句添字類列。其前后兩起句俱六字、兩結(jié)俱五字兩句者,以徐昌圖詞為主,而以向子諲詞之第四句減字類列。其前后兩起句俱七字、兩結(jié)俱五字兩句者,以賀鑄詞為主,而以晏幾道詞之第二句添字、馮延巳詞之前后換韻、后段第四句減字、王觀詞之后段第四句減字類列。蓋詞譜專主辨體,原以創(chuàng)始之詞、正體者列前,減字、添字者列后,茲從體制編次,稍詮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數(shù)多寡也。他調(diào)準此。

臨江仙 雙調(diào)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韻 和凝

  海棠香老春江晚 小樓霧縠空濛 翠鬟初出繡簾中 麝煙鸞佩惹蘋風(fēng)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中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碾玉釵搖鸂鶒戰(zhàn) 雪肌云鬢將融 含情遙指碧波東 越王臺殿蓼花紅 
  中仄中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平平


此詞前后段兩結(jié)句俱七字,見《花間集》和詞二首,唐宋元人無照此填者。 按和詞別首前段起句“披袍窣地紅宮錦”,“披”字平聲,“窣”字仄聲。第二句“鶯語時囀輕音”,“鶯”字、“時”字俱平聲,“語”字仄聲。后段起句“肌骨細勻紅玉軟”,“肌”字平聲,“細”字仄聲。第三句“嬌羞不肯入羅衾”,“不”字仄聲。結(jié)句“蘭膏光里兩情深”,“蘭”字平聲。譜內(nèi)可平可仄據(jù)此。

格二 雙調(diào)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張泌

  煙消湘渚秋江靜 蕉花露泣愁紅 五云雙鶴去無蹤 幾回魂斷 凝望向長空 
  中中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翠竹暗流珠淚怨 閒調(diào)寶瑟波中 花鬟月鬢綠云重 古祠深處 香冷雨和風(fēng) 
  中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此詞前后段兩結(jié)俱四字一句、五字一句。 按《花間集》顧夐、尹鶚、毛熙震詞與此同,惟孫光憲詞前段起句“暮雨凄凄深院閉”,與鹿虔扆詞“金鎖重門荒苑靜”同。宋歐陽修、蔡伸、趙彥端、張掄諸詞本之。 又李煜詞后段起句“春光鎮(zhèn)在人空老”,宋柳永詞本之,皆與此詞平仄全異。至平仄小異者,李煜詞前后段第二句“蝶翻輕粉雙飛”、“望殘煙草低迷”,“蝶”字、“望”字俱仄聲,“輕”字、“煙”字俱平聲。歐陽修詞前段第三句“如今薄宦老天涯”,“如”字平聲,“薄”字仄聲。孫光憲詞后段第三句“不堪心緒正多端”,“不”字仄聲,“心”字平聲。尹鶚詞兩結(jié)“逡巡覺后,特地恨難平”、“梧桐葉上,點點露珠零”,“逡”字、“梧”字俱平聲,“覺”字、“葉”字、“特”字、“點”字俱仄聲。譜內(nèi)可平可仄據(jù)此。

格三 雙調(diào)五十八字,前段五句四平韻,后段五句三平韻 牛希濟

  柳帶搖風(fēng)漢水濱 平蕪兩岸爭勻 鴛鴦對浴浪痕新 弄珠游女 微笑自含春 
  仄中平中仄中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輕步暗移蟬鬢動 羅裙風(fēng)惹輕塵 水晶宮殿豈無因 空勞纖手 解佩贈情人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此即張詞體,但前段起句用韻。 按《花間集》牛詞七首皆然,惟一首前段起句或作“謝家仙觀寄云岑”,又一首或作“洞庭波浪飐晴天”,與毛文錫詞“暮蟬聲里落斜陽”、閻選詞“兩停荷芰逗濃香”句同,俱與此詞平仄全異。其馀可平可仄已見張詞,故不復(fù)注。

格四 雙調(diào)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南唐)李煜

  庭空客散人歸后 畫堂半掩珠簾 林風(fēng)淅淅夜厭厭 小樓新月 回首自纖纖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春光鎮(zhèn)在人空老 新愁往恨何窮  金刀力困起還慵 一聲羌笛 驚起醉怡容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此亦張詞體,惟前后段換韻異。此詞字句悉同張詞、牛詞,其可平可仄亦同,不復(fù)注。

格五 雙調(diào)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韻 顧夐

  碧染長空池似鏡 倚樓閒望凝情 滿衣紅藕細香清 象床珍簟 山障掩 玉琴橫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暗想昔時歡笑事 如今贏得愁生 博山爐暖淡煙輕 蟬吟人靜 殘日傍 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此亦張詞體,惟兩結(jié)句各添一字作三字兩句異。在《花間集》亦僅見此體,無別首可校。

格六 雙調(diào)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徐昌圖

  飲散離亭西去 浮生長恨飄蓬 回頭煙柳漸重重 淡云孤雁遠 寒日暮天紅 
  中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今夜畫船何處 潮平淮月朦朧 酒醒人靜奈愁濃 殘燈孤枕夢 輕浪五更風(fēng) 
  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


此詞前后段第一、二句俱六字兩句,校張詞減一字。兩結(jié)俱五字兩句,校張詞添一字。宋晏幾道、陳師道、陸游、史達祖、高觀國、趙長卿、元詹正諸詞俱本此填。但前段第一句,如晏詞之“旖旎仙花解語”、陳詞之“曲巷閒街信馬”、趙詞之“春事猶馀十日”、史詞之“草腳輕回細膩”,后段第一句,如晏詞之“沈水濃熏繡被”、趙詞之“香淡無心浸酒”、陸詞之“只道真情易寫”、高詞之“前度詩留醉袖”,第五字皆用仄聲,與此小異。又晏幾道詞后段第四、五句“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夢”字仄聲,又與諸家小異。譜內(nèi)據(jù)之,其馀即參向詞。

格七 雙調(diào)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向子諲

  新月低垂簾額 小梅半出檐牙 高堂開宴靜無嘩 麟孫鳳女 學(xué)語正咿啞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寶鼎勝熏沈水 瓊漿爛醉流霞 薌林同老此生涯 一川風(fēng)露 總道是仙家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此詞前后段起二句與徐昌圖詞同,第二句以下仍與張詞同。 按《惜香樂府》“破靨盈盈”詞、“夜久笙簫”詞正與此同。

格八 雙調(diào)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賀鑄

  巧剪合歡羅勝子 釵頭春意翩翩 艷歌淺笑拜嫣然 愿郎宜此酒 行樂駐華年 
  中中中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


  未至文園多病客 幽襟凄斷堪憐 舊游夢掛碧云天 人歸落雁后 思發(fā)在花前 
  中中中中平中仄中平平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


此詞前后段第四句校張詞各添一字,宋元詞俱照此填。惟秦觀詞前段起句“千里瀟湘接藍浦”,“藍”字平聲。葛勝仲詞后段起句“今夜那愁煞風(fēng)景”,“今”字平聲,“那”字仄聲,“風(fēng)”字平聲,間作拗句。又黃機詞前后兩結(jié)“驛程那復(fù)記,魂夢已先飛”、“綠陰幽邃處,不管盡情啼”,“那”字仄聲,“幽”字平聲,譜內(nèi)據(jù)此。若趙長卿詞后段第四句“仙源正閒散”,“閒”字或用平聲,此偶誤,不必從。其馀字句,與諸家同者,可平可仄,悉可參校,故不復(fù)注。

格九 雙調(diào)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晏幾道

  東野亡來無麗句 于君去后少交親 追思往事好沾巾 白頭王建在 猶見詠詩人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學(xué)道深山空自老 留名千載不干身 酒筵歌席莫辭頻 爭如南陌上 占取一年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此與賀詞同,惟前后段第二句各添一字作七字句異。宋詞僅見此體,無別首可校。

格十 雙調(diào)五十九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馮延巳

  冷紅飄起桃花片 青春意緒闌珊 畫樓簾幕卷輕寒 酒馀人散后 獨自憑闌干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夕陽千里連芳草 萋萋愁殺王孫  徘徊飛盡碧天云 鳳笙何處 圓月照黃昏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此亦張詞體,惟前結(jié)五字兩句,又前后段換韻異。

格十一 雙調(diào)五十九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王觀

  別浦相逢何草草 扁舟兩岸垂楊 繡屏珠箔綺香囊 酒深歌拍緩 愁入翠眉長 
  仄中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燕子歸來人去也 此時無奈昏黃 桃花應(yīng)似我愁腸 不禁微雨 流淚濕紅妝 
  仄中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此與馮詞同,惟前后段不換韻異。 按馮延巳“秣陵江上”詞前結(jié)“青簾斜掛里,新柳萬枝金”,后結(jié)“天長煙遠,凝恨獨沾襟”,又秦觀“髻子偎人”詞前結(jié)“斷腸攜手處,何事太匆匆”,后結(jié)“夕陽流水,紅滿淚痕中”,正與此同。但馮詞前后段兩起句“秣陵江上多離別”、“隔江何處吹橫笛”平仄與此異。
龍譜
臨江仙 雙調(diào)小令,唐教坊曲?!稑氛录啡搿跋蓞握{(diào)”,《張子野詞》入“高平調(diào)”。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柳永演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韻,后片六平韻。

臨江仙 格一 鹿虔扆

  金鎖重門荒苑靜 綺窗愁對秋空 翠華一去寂無蹤 玉樓歌吹 聲斷已隨風(fēng)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煙月不知人事改 夜闌還照深宮 藕花相向野塘中 暗傷亡國 清露泣香紅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首句亦可作“中平中仄平平仄”,后片換韻。

格二 格二 徐昌圖

  飲散離亭西去 浮生長恨飄蓬 回頭煙柳漸重重 淡云孤雁遠 寒日暮天紅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今夜畫船何處 潮平淮月朦朧 酒醒人靜奈愁濃 殘燈孤枕夢 輕浪五更風(fēng)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格三 格三 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fù)醉 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yīng) 倚杖聽江聲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長恨此身非我有 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fēng)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馀生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歷代作品
共2380,分69頁顯示  上一頁  40  41  42  43  44  46  47  48  49 下一頁
近現(xiàn)代(續(xù)上)
王陳常 1863 - ? 一首
章鈺 1865 - 1937 一首
俞陛云 1868 - 1950 二首
周岸登 1872 - 1942 三首
黃光 1872 - 1945 一首
張爾田 1874 - 1945 一首
陳去病 1874 - 1933 一首
楊圻 1875 - 1941 十六首
李宣龔 1876 - 1953 一首
王理孚 1876 - 1950 一首
廖仲愷 1877 - 1925 一首
高旭 1877 - 1925 四首
臨江仙 清末近現(xiàn)代初 · 王陳常
片刻清閒都未有,一身三館相兼。
盈虛消息不須占。
舒荷隨日卷,苦菜得霜甜。

把鏡自窺殊自笑,耳毫左右齊添。
秋風(fēng)吹到鬢眉尖。
還丹輸李耳,浮白學(xué)蘇髯。
臨江仙·新荷 清末民國初 · 章鈺
有意看花先看葉,葉香替得花香。
羨他世界占清涼。
亭亭青蓋下,已解護鴛鴦。

記賦玉京秋一曲,凌波幾度思量。
歡場又展水云鄉(xiāng)。
莫教歌驟雨,累我倦尋芳。
臨江仙 清末至現(xiàn)當(dāng)代 · 俞陛云
掩盡青驄門外跡,香泥綠遍苔錢。
玉釵敲竹信悠然。
春寒臨水榭,人倦養(yǎng)花天。

檀篆金爐愁共裊,小風(fēng)吹斷還連。
匆匆槐火又今年。
鏡慵朝損黛,燈灺夜還眠。
臨江仙 清末至現(xiàn)當(dāng)代 · 俞陛云
魚白雁紅都過未,懷人風(fēng)雨江干。
一珠一字報平安。
倦馀須罷繡,露重莫憑闌。

猩色蠻箋呵欲潤,夜窗細砑螺丸。
行行都半敘暄寒。
要從無字處,情味耐君看。
蜀葵花謝湘蘭老,海東黃竹陰陰。
杜鵑啼血滿華林。
輦塵菭繡草紅心。

露腳斜飛蟾魄死,六宮白柰同簪。
燕云如纛濁漳深。
鄴臺今夜叫春禽。
曾逢詹尹長安市,火龍妖讖堪驚。
翟泉蒼鳥入高冥。
隔年蘆管鬧江亭。

枯骨浪邀充國表,很山頑石無靈。
哀章銅匭澤狐鳴。
楚蘭瘦語半芳馨。
憶昔露臺千氣象,俊游聯(lián)步英英。
風(fēng)回鈴鐸雜天聲。
彩毫夸繪日,魚藻樂春明。

睡醒昆侖成隔世,歲華飛電堪驚。
愁晞短發(fā)向初晴。
老來知許事,蝴蝶夢三更。
臨江仙·雨中看花 清末至民國 · 黃光
容易新年又過了,春風(fēng)不放天晴。
萬千紅紫任飄零。
斜陽空有意,逝水總無情。

欲傍宮墻來擪笛,前頭鸚鵡愁聽。
霓裳何日許偷聲。
一行亭北草,青鎖恨難平。
臨江仙 民國初 · 張爾田
一自中原鼙鼓后,繁華轉(zhuǎn)眼都收。
石城艇子為誰留。
烏衣尋廢巷,白鷺認空洲。

萬事驚心悲故國,青山落日潮頭。
此身行逐水東流。
除非春夢里,重見舊皇州。
臨江仙 水仙花 清末至民國 · 陳去病
好個瀟湘妃子影,風(fēng)風(fēng)雅雅宜人。
襪羅不染一些塵。
似懷瑤瑟怨,傾倒盞臺銀。

漫說江皋曾解佩,三生要有前因。
微波欲動暗生春。
春情流不住,繚繞楚腰身。
最愛笙歌都散了,云房風(fēng)榭涼生。
小窗秋水月華清。
悠悠流影,瓊戶啟無聲。

王氣銷沉煙月好,等閒未解傷情。
石頭城下已三更。
獨眠人起,閒坐到天明。
山外春江潮欲漲,可堪酒后心懷。
落紅悽惻下庭階。
五更流水,和夢繞天涯。

春去偏從人去后,離情愁對蒼苔。
桃花細雨暗秦淮。
閒人不管,鐙火上樓臺。
臨江仙 怨意 清末至民國 · 楊圻
飛絮游絲無定意,芳菲欲問無由。
吹簫人在小紅樓。
珠簾玉砌,滿眼是春愁。

雨后風(fēng)前憐別夜,一床閒夢悠悠。
桃花春水下?lián)P州。
江南江北,還在海西頭。
波闇管弦猶急,山寒簾幕輕垂。
去年江岸醉扶歸。
燒鐙紅萼里,雨雪滿幽枝。

人去春歸花滿,人歸春去花稀。
更番惆悵有誰知。
月明銀燭暗,酒力欲消時。
臨江仙 清末至民國 · 楊圻
庚子西狩,頤和園為聯(lián)軍居住游宴之所。辛丑秋,議和成,寇退,余入排云殿,見龍床不整,酒具狼藉,悲從中來,其何能已。咸豐庚申,聯(lián)軍焚圖明園,四十年中再見浩劫矣。
一夜西風(fēng)吹不住,彫殘?zhí)很饺亍?div class="iesye2m" id='poem_sentence_0_974415_comment'>
云房水殿浸寒空。
夷歌數(shù)處,零落怨秋紅。

凝碧池頭人散后,寂寥水際簾櫳。
青娥相向月明中。
夜闌深坐,含淚說文宗。
臨江仙 清末至民國 · 楊圻
酒欲消時人欲散,新涼怕近雕欄。
一天風(fēng)皺碎云閒。
滿身簾影,秋月小廊寒。

記得前年秋后別,今年又是秋殘。
別時容易見時難。
如今思想,還是別時難。
幾樹桃花飛盡,園林暗暗陰清。
小窗風(fēng)日快新晴。
淺山濃綠水,萬柳一聲鶯。

自有春來愁到,何曾春去愁輕。
十年前事暗傷情。
青梅如豆小,無處覓殘英。
臨江仙 徐州 清末至民國 · 楊圻
如此江城煙草綠,山庭燕子飛飛。
英雄也怯暮春時。
落花風(fēng)底,含淚對空枝。

一自臺城春去后,年年幽恨誰知。
無由相見但相思。
覺來窗暗,惆悵綠陰肥。
腸斷繁華留不得,笙歌夢里依稀。
一庭春月夜鶯啼。
東風(fēng)無氣力,猶是打花飛。

最是高唐成賦后,畫樓云雨堪疑。
人前未敢說相思。
月明人散后,燈暗酒醒時。
此恨年年無盡,今年沒計支持。
雨前風(fēng)后費沉思。
傷春無氣力,含淚看花時。

有意流鶯宛轉(zhuǎn),無情乳燕參差。
獨眠人起下樓遲。
捲簾紅瘦盡,惆悵惜空枝。
臨江仙 清末至民國 · 楊圻
真是三更時候,畫樓散了笙歌。
水云深處夕涼多。
柳梢聞細語,擁膝看天河。

夢醒云鬟微亂,可憐此際顰蛾。
輕軀細骨滑新羅。
夜長還睡否,無可奈秋何。
臨江仙 清末至民國 · 楊圻
舊日繁華都已歇,司勛心事多違。
傾城一顧入簾時。
風(fēng)有嫌絮重,花鬢怯云肥。

樓上笙歌樓外月,玉人含笑催詩。
天涯何處拾芳菲。
舞衣香欲散,皓齒向人辭。
客舍青青楊柳,黃昏上了銀燈。
今年塞上過清明。
桃花深院雨,紅袖下簾聲。

道是今宵被酒,淺斟低唱三更。
春衣初試五銖輕。
天明山海綠,梳洗看長城。
臨江仙 春夜園宴 清末至民國 · 楊圻
絳焰溶溶搖燭影,畫屏夜宴花中。
露華寒碎滴春空。
后庭玉樹,明月小房櫳。

玉笛一聲吹去也,翩翩滿座香紅。
流鶯低弄五更風(fēng)。
散關(guān)夢遠,錦帳篆煙濃。
臨江仙 為人書箋 清末至民國 · 楊圻
紅樓春盡相逢處,紫藤花下風(fēng)低。
那時筵上小徘徊。
背人腸斷,默默種相思。

欲問蓬山多少路,匆匆醉了還辭。
閒愁癡恨幾多時。
沒人理會,只有影兒知。
臨江仙 寄梁三 清末至民國 · 楊圻
薔薇開遍鶯聲盡,斜陽花腳徘徊。
香車過處碧塵飛。
舊時風(fēng)景,回首總依稀。

莫問海山多少路,相思相望誰知。
夢中猶記畫堂西。
滿簾花絮,明月醉歸時。
臨江仙 題南通州費氏澹遠樓圖 清末至現(xiàn)當(dāng)代 · 李宣龔
入世蠹魚甘食字,白頭閑了書生。
樓高能見里河清。
平潮三十里,占動一州城。

此腹容卿千百輩,布袍聲價非輕。
下簾誰復(fù)要時名。
木棉如雪處,省識舊燈檠。
臨江仙 熱水瓶,限虞韻 清末至現(xiàn)當(dāng)代 · 王理孚
底事銅瓶不凍,表寒內(nèi)熱中虛。
幾多渴肺待澆酥。
沽春羞玉鑄,熨夜笑金涂。

勘破鏡花水月,何須灌頂醍醐。
本來成壞只須臾。
溫存原寵愛,冷落亦歡娛。
萬里長江排闥入,畫簾高卷秋陰。
西風(fēng)蘆鲙耐人尋。
天涯嚦遍,依舊故人心。

笛聲頻唱江南好,卻憐景物蕭森。
烽煙寂處漫登臨。
吳山楚水,霸氣易消沉。
① (原刊《國粹學(xué)報》第一年第十二期,1906年1月14日,署名天梅。)。(甲辰)
一抹斜陽天欲暮,客中惹起相思。
蕭蕭紅葉斷腸時。
沉吟孤館,惘惘我情癡。

到此牢愁難遣去,西風(fēng)吹老楊枝。
古梅嶺上著花遲。
春光來未,人世有誰知。
⑴ 《國粹學(xué)報》作"色"。
拓亭臺勝景,靜耽泉石清緣。
算他冷盡到心肝。
東方稱宦隱,南國艷神仙。

一戰(zhàn)從容卻敵,當(dāng)年安石差賢。
東山絲竹倍堪憐。
五胡曾幾日,又值亂華年。
⑴ 《吳門紀游》作"豪"。
⑵ 《吳門紀游》作"盡教十萬擲金錢"。
⑶ 《吳門紀游》作"淝水幾曾破敵"。
⑷ 園中劇場顏此四字。
草草杯盤卿已去,天涯離恨難支。
我來原亦未曾遲。
東勞西燕,又是誤佳期。

多少癡情何處訴,碧桃剛值開時。
一枝攀折枉相思。
低回綿渺,此意幾人知。
臨江仙 清末民國初 · 高旭
虎口余生誰念我(《南社》作"余生虎口差無恙"。),天驚石破魂飛。
酒醒何處夕陽西。
取看青史,安用姓名垂。

無限蒼波無限恨,關(guān)山萬里凄迷。
多情難得比紅兒(謂朱娘)
腰支瘦損,相送柳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