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句:
詞牌列表
臨江仙 欽譜
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痘ㄢ衷~選》云,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宋柳永詞注“仙呂調”,元高拭詞注“南呂調”。李煜詞名《謝新恩》。賀鑄詞有“人歸落雁后”句,名《雁后歸》。韓淲詞有“羅帳畫屏新夢悄”句,名《畫屏春》。李清照詞有“庭院深深深幾許”句,名《庭院深深》。   按《樂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體,九十三字一體,汲古閣本俱刻《臨江仙》,今照《花草粹編》校定,一作《臨江仙引》,一作《臨江仙慢》,故不類列。   按《臨江仙》調起于唐時,惟以前后段起句、結句辨體,其前后兩起句七字、兩結句七字者,以和凝詞為主,無別家可校。其前后兩起句七字、兩結句四字、五字者,以張泌詞為主,而以牛希濟詞之起句用韻、李煜詞之前后換韻、顧夐詞之結句添字類列。其前后兩起句俱六字、兩結俱五字兩句者,以徐昌圖詞為主,而以向子諲詞之第四句減字類列。其前后兩起句俱七字、兩結俱五字兩句者,以賀鑄詞為主,而以晏幾道詞之第二句添字、馮延巳詞之前后換韻、后段第四句減字、王觀詞之后段第四句減字類列。蓋詞譜專主辨體,原以創(chuàng)始之詞、正體者列前,減字、添字者列后,茲從體制編次,稍詮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數(shù)多寡也。他調準此。

臨江仙 雙調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韻 和凝

  海棠香老春江晚 小樓霧縠空濛 翠鬟初出繡簾中 麝煙鸞佩惹蘋風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中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碾玉釵搖鸂鶒戰(zhàn) 雪肌云鬢將融 含情遙指碧波東 越王臺殿蓼花紅 
  中仄中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平平


此詞前后段兩結句俱七字,見《花間集》和詞二首,唐宋元人無照此填者。 按和詞別首前段起句“披袍窣地紅宮錦”,“披”字平聲,“窣”字仄聲。第二句“鶯語時囀輕音”,“鶯”字、“時”字俱平聲,“語”字仄聲。后段起句“肌骨細勻紅玉軟”,“肌”字平聲,“細”字仄聲。第三句“嬌羞不肯入羅衾”,“不”字仄聲。結句“蘭膏光里兩情深”,“蘭”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jù)此。

格二 雙調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張泌

  煙消湘渚秋江靜 蕉花露泣愁紅 五云雙鶴去無蹤 幾回魂斷 凝望向長空 
  中中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翠竹暗流珠淚怨 閒調寶瑟波中 花鬟月鬢綠云重 古祠深處 香冷雨和風 
  中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此詞前后段兩結俱四字一句、五字一句。 按《花間集》顧夐、尹鶚、毛熙震詞與此同,惟孫光憲詞前段起句“暮雨凄凄深院閉”,與鹿虔扆詞“金鎖重門荒苑靜”同。宋歐陽修、蔡伸、趙彥端、張掄諸詞本之。 又李煜詞后段起句“春光鎮(zhèn)在人空老”,宋柳永詞本之,皆與此詞平仄全異。至平仄小異者,李煜詞前后段第二句“蝶翻輕粉雙飛”、“望殘煙草低迷”,“蝶”字、“望”字俱仄聲,“輕”字、“煙”字俱平聲。歐陽修詞前段第三句“如今薄宦老天涯”,“如”字平聲,“薄”字仄聲。孫光憲詞后段第三句“不堪心緒正多端”,“不”字仄聲,“心”字平聲。尹鶚詞兩結“逡巡覺后,特地恨難平”、“梧桐葉上,點點露珠零”,“逡”字、“梧”字俱平聲,“覺”字、“葉”字、“特”字、“點”字俱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jù)此。

格三 雙調五十八字,前段五句四平韻,后段五句三平韻 牛希濟

  柳帶搖風漢水濱 平蕪兩岸爭勻 鴛鴦對浴浪痕新 弄珠游女 微笑自含春 
  仄中平中仄中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輕步暗移蟬鬢動 羅裙風惹輕塵 水晶宮殿豈無因 空勞纖手 解佩贈情人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此即張詞體,但前段起句用韻。 按《花間集》牛詞七首皆然,惟一首前段起句或作“謝家仙觀寄云岑”,又一首或作“洞庭波浪飐晴天”,與毛文錫詞“暮蟬聲里落斜陽”、閻選詞“兩停荷芰逗濃香”句同,俱與此詞平仄全異。其馀可平可仄已見張詞,故不復注。

格四 雙調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南唐)李煜

  庭空客散人歸后 畫堂半掩珠簾 林風淅淅夜厭厭 小樓新月 回首自纖纖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春光鎮(zhèn)在人空老 新愁往恨何窮  金刀力困起還慵 一聲羌笛 驚起醉怡容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此亦張詞體,惟前后段換韻異。此詞字句悉同張詞、牛詞,其可平可仄亦同,不復注。

格五 雙調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韻 顧夐

  碧染長空池似鏡 倚樓閒望凝情 滿衣紅藕細香清 象床珍簟 山障掩 玉琴橫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暗想昔時歡笑事 如今贏得愁生 博山爐暖淡煙輕 蟬吟人靜 殘日傍 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此亦張詞體,惟兩結句各添一字作三字兩句異。在《花間集》亦僅見此體,無別首可校。

格六 雙調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徐昌圖

  飲散離亭西去 浮生長恨飄蓬 回頭煙柳漸重重 淡云孤雁遠 寒日暮天紅 
  中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今夜畫船何處 潮平淮月朦朧 酒醒人靜奈愁濃 殘燈孤枕夢 輕浪五更風 
  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


此詞前后段第一、二句俱六字兩句,校張詞減一字。兩結俱五字兩句,校張詞添一字。宋晏幾道、陳師道、陸游、史達祖、高觀國、趙長卿、元詹正諸詞俱本此填。但前段第一句,如晏詞之“旖旎仙花解語”、陳詞之“曲巷閒街信馬”、趙詞之“春事猶馀十日”、史詞之“草腳輕回細膩”,后段第一句,如晏詞之“沈水濃熏繡被”、趙詞之“香淡無心浸酒”、陸詞之“只道真情易寫”、高詞之“前度詩留醉袖”,第五字皆用仄聲,與此小異。又晏幾道詞后段第四、五句“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夢”字仄聲,又與諸家小異。譜內據(jù)之,其馀即參向詞。

格七 雙調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向子諲

  新月低垂簾額 小梅半出檐牙 高堂開宴靜無嘩 麟孫鳳女 學語正咿啞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寶鼎勝熏沈水 瓊漿爛醉流霞 薌林同老此生涯 一川風露 總道是仙家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此詞前后段起二句與徐昌圖詞同,第二句以下仍與張詞同。 按《惜香樂府》“破靨盈盈”詞、“夜久笙簫”詞正與此同。

格八 雙調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賀鑄

  巧剪合歡羅勝子 釵頭春意翩翩 艷歌淺笑拜嫣然 愿郎宜此酒 行樂駐華年 
  中中中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


  未至文園多病客 幽襟凄斷堪憐 舊游夢掛碧云天 人歸落雁后 思發(fā)在花前 
  中中中中平中仄中平平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


此詞前后段第四句校張詞各添一字,宋元詞俱照此填。惟秦觀詞前段起句“千里瀟湘接藍浦”,“藍”字平聲。葛勝仲詞后段起句“今夜那愁煞風景”,“今”字平聲,“那”字仄聲,“風”字平聲,間作拗句。又黃機詞前后兩結“驛程那復記,魂夢已先飛”、“綠陰幽邃處,不管盡情啼”,“那”字仄聲,“幽”字平聲,譜內據(jù)此。若趙長卿詞后段第四句“仙源正閒散”,“閒”字或用平聲,此偶誤,不必從。其馀字句,與諸家同者,可平可仄,悉可參校,故不復注。

格九 雙調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晏幾道

  東野亡來無麗句 于君去后少交親 追思往事好沾巾 白頭王建在 猶見詠詩人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學道深山空自老 留名千載不干身 酒筵歌席莫辭頻 爭如南陌上 占取一年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此與賀詞同,惟前后段第二句各添一字作七字句異。宋詞僅見此體,無別首可校。

格十 雙調五十九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馮延巳

  冷紅飄起桃花片 青春意緒闌珊 畫樓簾幕卷輕寒 酒馀人散后 獨自憑闌干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夕陽千里連芳草 萋萋愁殺王孫  徘徊飛盡碧天云 鳳笙何處 圓月照黃昏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此亦張詞體,惟前結五字兩句,又前后段換韻異。

格十一 雙調五十九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王觀

  別浦相逢何草草 扁舟兩岸垂楊 繡屏珠箔綺香囊 酒深歌拍緩 愁入翠眉長 
  仄中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燕子歸來人去也 此時無奈昏黃 桃花應似我愁腸 不禁微雨 流淚濕紅妝 
  仄中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此與馮詞同,惟前后段不換韻異。 按馮延巳“秣陵江上”詞前結“青簾斜掛里,新柳萬枝金”,后結“天長煙遠,凝恨獨沾襟”,又秦觀“髻子偎人”詞前結“斷腸攜手處,何事太匆匆”,后結“夕陽流水,紅滿淚痕中”,正與此同。但馮詞前后段兩起句“秣陵江上多離別”、“隔江何處吹橫笛”平仄與此異。
龍譜
臨江仙 雙調小令,唐教坊曲?!稑氛录啡搿跋蓞握{”,《張子野詞》入“高平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柳永演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韻,后片六平韻。

臨江仙 格一 鹿虔扆

  金鎖重門荒苑靜 綺窗愁對秋空 翠華一去寂無蹤 玉樓歌吹 聲斷已隨風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煙月不知人事改 夜闌還照深宮 藕花相向野塘中 暗傷亡國 清露泣香紅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首句亦可作“中平中仄平平仄”,后片換韻。

格二 格二 徐昌圖

  飲散離亭西去 浮生長恨飄蓬 回頭煙柳漸重重 淡云孤雁遠 寒日暮天紅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今夜畫船何處 潮平淮月朦朧 酒醒人靜奈愁濃 殘燈孤枕夢 輕浪五更風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格三 格三 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 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 倚杖聽江聲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長恨此身非我有 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馀生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歷代作品
共2380,分69頁顯示  上一頁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頁
(續(xù)上)
南有容 1698 - 1773 一首
過春山 二首
王又曾 1706 - 1762 一首
范貞儀 一首
史承謙 1707 - 1756 三首
曹雪芹 1715 - 1763 一首
王策 四首
顧斗光 1724 - 1786 一首
王昶 1724 - 1806 五首
顧光旭 1731 - 1797 二首
吳翌鳳 1742 - 1819 四首
吳錫麒 1746 - 1818 五首
洪亮吉 1746 - 1809 七首
首春澗翁在鰲山。夢暨拙老覯予于瀛洲。予坐大艦。取真一引滿。已又飲二客?;鹛胰Ь?。皆醉飽盡歡。覺而異焉。書用識之。其四月予自蓬萊。遵海而東。放于大瀛臺下。澗翁書若記適及舟中。而拙老在焉。相顧嗟異。述臨江仙一闋。
海上蟠桃紅萬顆,君山美酒如泉。
三生結習太狂顛。
偷來鰲山下,仙吏正高眠。

仙吏夢中能飲酒,霜毛何處癯仙。
舉觴壽我一千年。
三杯猶可。
又追我大瀛船。
試數(shù)舊愁馀幾縷,暮蟬凄斷西風。
蕭疏無力系游驄。
津亭攜手地,夢逐曉霜空。

似與玉樓人比瘦,翠痕都減眉峰。
多情只有晚煙籠。
秋聲吹不盡,長笛月明中。
幾縷疏煙生樹杪,斜陽初下漁竿。
白蘋風急暗香殘。
沙頭人獨立,寂寞夜潮還。

帝子不來江月悄,蕭然鷺冷鷗閒。
佳期渺渺洞庭間。
銷魂秋夢里,一枕水云寒。
臨江仙 秋柳(辛巳) 清 · 王又曾
驀地東風青眼老,春花看到秋花。
強扶憔悴掃籬笆。
眉摧腰又折,煙態(tài)沒些些。

可惜長條攀欲盡,乳鶯換了昏鴉。
夕陽幽夢冷窗紗。
涼蟬無意思,猶換一聲遮。
小艇破煙浮綠水,布帆獨掛江空。
遙天無際碧溶溶。
千條溪柳嫩,萬點浪花紅。

好景其如人已去,此身猶滯愁叢。
亂飛灰蝶舞青松。
斷魂何處也,含淚問東風。
攜手上元燈火后,臨歧腹轉車輪。
畫樓銀蠟帶啼痕。
杏花紅一萼,新月破黃昏。

縱使有花兼有月,那堪獨對芳尊。
憐他此際晚妝人。
冰紋衫子薄,憔悴小腰身。
雉堞參差殘照滿,春深掩袖重過。
古碑無字野苔和。
翠華虛想像,陳跡暗消磨。

知有宓妃無限恨,只余一賦情多。
梵聲曾否出煙蘿。
魚山青未了,駐馬舊東阿。
云閣乍垂珠箔,霜林已綻金丸。
從今應不試輕紈。
纖羅才覆額,風景又初寒。

暗憶年時蹤跡,幾番離合無端。
心香猶在未消殘。
瞥來閑處見,眠去夢中看。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
蜂團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
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
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絡雙鉤銀蒜小,鸚哥簾外貪眠。
幾枝楊柳漾新煙。
碧闌絲雨嫩,人在落花天。

半亸香鬟窗里坐,書愁自疊紅箋。
夾衫初著卸輕綿。
姍姍腰更瘦,不耐晚風前。
評:《云韶集》:(上闋眉批)好句如珠。 (結句眉批)風流凄婉。
詩思燈前來草草,被風吹去三分。
推窗獨自倚黃昏。
墻低通竹影,枝暗失花痕。

好是小簾斜月地,無端憶夢懷人。
玉梅花底淡黃裙。
相逢曾半醉,一別竟殘春。
評:《云韶集》:(上闋眉批)遣詞措語,俱極精鍊。 (結句眉批)對法妙無痕跡。
一棹離鄉(xiāng)才四日,羈孤早似天涯。
布帆風色掠蒹葭。
雨晴山骨瘦,岸圮樹身斜。

荒店夕陽人賣酒,青旂冷趁飛鴉。
不成村落兩三家。
老藤籬角蔓,雜草壁根花。
評:《云韶集》:(上片結二句)十字如畫,亦如中晚唐人詩。 “花”字韻,偏押得虛鍊。
記得初穿行客路,長披山月江風。
年來歸狎綠蓑中。
一襟梧露碧,兩袖杏煙紅。

也有時親裙帔隊,沾來香粉光融。
而今架上已蒙戎。
莫銜新故恨,我恨與君同。
枯坐蕭然渾似醉,夜深猶剔孤檠。
捲簾時見渡河星。
綠楊風少力,紅藕露含情。

窗外琤縱敲響竹,草間螢火縱橫。
蝶飛不到夢難成。
寺鐘愁斷續(xù),鄰笛聽分明。
湘弦彈怨秋波冷,幽人寫入生綃。
粉奩吟賞思迢迢。
更憐芳信晚,勻墨綴冰條。

想見明窗同點染,鷗波舊日風標。
雙鴛乘月上清霄。
玉鴉叉掛處,一樣暗香飄。
梅坪竹塢閒游處,花前曾遇芳姿。
一簾香月定情時。
淺斟金鑿落,低按玉參差。

疏柳長亭人別后,茶煙禪榻相思。
剪燈和淚寫新詞。
斷魂涼雨后,殘葉下階墀。
昨夜鯉魚風起,輕寒初到衣棱。
十年身世感飄零。
高堂雙鬢白,客舍一燈青。

夢到橫云山下,小橋流水柴荊。
故園雖好有誰耕。
雨荒松葉徑,秋老菊花塍。
記得金鑾初唱第,芳堤同碾香車。
仙云飄渺待東華。
簫韶聲里,玉漏遠穿花。

而今湖海重漂泊,相逢雨雪天涯。
青衫有淚濕琵琶。
夢魂難忘,曉日散宮鴉。
小泊云陽驛外,板橋初柳如絲。
落燈風定雁聲遲。
疏林煙際寺,殘雪水邊籬。

報道欲歸未得,江南江北相思。
佳期好在熟梅時。
蘭窗同命酒,竹屋共彈棋。
門外馬嘶霜滿地,板橋人去匆匆。
酒醒江店驛樓空。
春帆風向背,殘角水西東。

行盡江南都是夢,薄云微雪和風。
冷香吹上一枝筇。
縞衣人不見,天遠數(shù)聲鐘。
依約蘆簾紙。
蕭閑蟹籪魚磯。
拖條竹杖過前溪。
青簾搖細柳,紅雨濺春衣。
竹外三間平屋,花時幾曲平堤。
吳儂酒債記橋西。
野塘呼渡晚,明月踏沙歸。
流水年年別意,停云冉冉離思。
杏花開到過墻枝。
峭寒衰鬢覺,心事玉闌知。

隔院笙歌都散,小窗時捋吟髭。
閑眠淺醉總相宜。
洞天春自樂,殘夢夜迷離。
客睡厭聽深夜雨,瀟瀟徹夜偏聞。
晨紅太早鳥喧群。
霽痕才著樹,山意未離云。

梅粉堆階慵不掃,等閒過卻初春。
謝橋新漲碧粼粼。
茜衫氈笠子,已有聽泉人。
隔岸青山如欲滴,春沙猶帶潮痕。
東風驟急暗朝暾。
酒香人去,微雨杏花村。

綺語而今都懺盡,無憀一倚閑門。
歸鴉擁樹不成喧。
濕云徐斂,新月破黃昏。
佛髻云堆三疊,仙源路隔千重。
酒醒人遠暮江空。
水痕疑蘸柳,秋色欲來鴻。

篆縷難燒心字,情絲時寄枯桐。
朱橋碧野舊游縱。
十年惆悵事,昨夜桂堂東。
橋外有堂堂外竹,竹間流水如琴。
移來藤榻就涼陰。
蓮花名士語,鷗鳥故人心。

醉我清尊宜此地,渾忘日落遙岑。
秋光回首竹西深。
蟬聲孤磬戛,螢火一星沈。
曉出三江口,露氣彌空,天白灝灝,令人毛發(fā)如濯。
夢醒不知天與水,隨帆飛入銀河。
中流擊楫聽吾歌。
笙鐘鏗戛,高浪駕黿鼉。

萬里洪濤從此合,秋寒風露原多。
芙蓉采采去如何。
紅萍一點,搖蕩水晶窩。
吹過殘云欲凍,撲來落葉偏驚。
自憐藥裹太關情。
略移枯枕,透入半窗星。

隱隱帶圍銳減,蕭蕭發(fā)素行增。
揚州夢里可憐生。
縭褷瘦鶴,只是耐伶仃。
月黑星移燈屢閃,依稀打過初更。
清游如此太多情。
豆花涼帖地,如雨咽蟲聲。

漸逼疏篷風淅淅,幾家茅屋都扃。
茨菇荷葉認零星。
不知潮欲落,漁夢悄然生。
此地問誰招隱,小山有約尋幽。
離騷遺怨廣寒秋。
古香吹逆鼻,黃雪撲盈頭。

月子二分光照,露華五夜爭流。
最宜金粉畫揚州。
霓裳開寶席,仙佩艷瓊樓。
綠鬢學仙愁已晚,即今況復蒼顏。
天空鳥去不曾還。
未知雙蠟屐,再入幾名山。

半世著書難得了,硯臺肯放清閒。
酒人相約掩蓬關。
臉從花索笑,心與石爭頑。
人說綠蓑青箬好,可容仍殿朝班。
玉堂官燭影闌珊。
昨朝書已奏,明日棹當還。

天上樓臺曾小住,明湖如帶回環(huán)。
夜涼偏欲夢鄉(xiāng)關。
屋前雙疊港,屋后一堆山。
憶向校官稱弟子,春秋祀屢追陪。
仲丁六十又三回。
舊題名已暗,親為拂塵埃。

尋遍講堂兼學舍,兩株列柏誰栽。
尊經高閣暫時開。
青衫皆后進,紫燕亦新來。
⑴ 明倫堂有進士舉貢題名,余皆預焉。
十里空濛云外水,水云光隱回汀。
最無人處小舟行。
到來溪館冷,秋燕語分明。

渾異踏青前度至,滿坡花氣將迎。
剩他幾樹綠無情。
四更山曙早,紅葉點疏星。
紅鶴溪山烏鵲館,金閶從古繁華。
三分樓閣二分花。
一分留隙地,隨分種桑麻。

海物新奇爭入市,晨餐都厭魚蝦。
等閒吳語六時嘩。
笙歌叢作隊,脂粉瀉成洼。
猶記石橋橋畔路,死生離別匆匆。
綠波搖月去如風。
唾痕都作血,岸柳不曾紅。

留得一行臨別語,幾生重得相逢。
夜臺沒個寄書鴻。
廿年如夢過,來聽渡頭鐘。
十日秋陰情緒減,乍眠卻喜新晴。
紅墻千尺月華生。
水明鐙暗,依約卷簾聲。

溪口寂寥尋渡少,酒徒多分飄零。
柳絲笑客眼猶青。
好天涼夜,祇剩一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