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句:
詞牌列表
臨江仙 欽譜
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痘ㄢ衷~選》云,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宋柳永詞注“仙呂調(diào)”,元高拭詞注“南呂調(diào)”。李煜詞名《謝新恩》。賀鑄詞有“人歸落雁后”句,名《雁后歸》。韓淲詞有“羅帳畫屏新夢悄”句,名《畫屏春》。李清照詞有“庭院深深深幾許”句,名《庭院深深》。   按《樂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體,九十三字一體,汲古閣本俱刻《臨江仙》,今照《花草粹編》校定,一作《臨江仙引》,一作《臨江仙慢》,故不類列。   按《臨江仙》調(diào)起于唐時,惟以前后段起句、結(jié)句辨體,其前后兩起句七字、兩結(jié)句七字者,以和凝詞為主,無別家可校。其前后兩起句七字、兩結(jié)句四字、五字者,以張泌詞為主,而以牛希濟詞之起句用韻、李煜詞之前后換韻、顧夐詞之結(jié)句添字類列。其前后兩起句俱六字、兩結(jié)俱五字兩句者,以徐昌圖詞為主,而以向子諲詞之第四句減字類列。其前后兩起句俱七字、兩結(jié)俱五字兩句者,以賀鑄詞為主,而以晏幾道詞之第二句添字、馮延巳詞之前后換韻、后段第四句減字、王觀詞之后段第四句減字類列。蓋詞譜專主辨體,原以創(chuàng)始之詞、正體者列前,減字、添字者列后,茲從體制編次,稍詮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數(shù)多寡也。他調(diào)準此。

臨江仙 雙調(diào)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韻 和凝

  海棠香老春江晚 小樓霧縠空濛 翠鬟初出繡簾中 麝煙鸞佩惹蘋風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中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碾玉釵搖鸂鶒戰(zhàn) 雪肌云鬢將融 含情遙指碧波東 越王臺殿蓼花紅 
  中仄中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平平


此詞前后段兩結(jié)句俱七字,見《花間集》和詞二首,唐宋元人無照此填者。 按和詞別首前段起句“披袍窣地紅宮錦”,“披”字平聲,“窣”字仄聲。第二句“鶯語時囀輕音”,“鶯”字、“時”字俱平聲,“語”字仄聲。后段起句“肌骨細勻紅玉軟”,“肌”字平聲,“細”字仄聲。第三句“嬌羞不肯入羅衾”,“不”字仄聲。結(jié)句“蘭膏光里兩情深”,“蘭”字平聲。譜內(nèi)可平可仄據(jù)此。

格二 雙調(diào)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張泌

  煙消湘渚秋江靜 蕉花露泣愁紅 五云雙鶴去無蹤 幾回魂斷 凝望向長空 
  中中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翠竹暗流珠淚怨 閒調(diào)寶瑟波中 花鬟月鬢綠云重 古祠深處 香冷雨和風 
  中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此詞前后段兩結(jié)俱四字一句、五字一句。 按《花間集》顧夐、尹鶚、毛熙震詞與此同,惟孫光憲詞前段起句“暮雨凄凄深院閉”,與鹿虔扆詞“金鎖重門荒苑靜”同。宋歐陽修、蔡伸、趙彥端、張掄諸詞本之。 又李煜詞后段起句“春光鎮(zhèn)在人空老”,宋柳永詞本之,皆與此詞平仄全異。至平仄小異者,李煜詞前后段第二句“蝶翻輕粉雙飛”、“望殘煙草低迷”,“蝶”字、“望”字俱仄聲,“輕”字、“煙”字俱平聲。歐陽修詞前段第三句“如今薄宦老天涯”,“如”字平聲,“薄”字仄聲。孫光憲詞后段第三句“不堪心緒正多端”,“不”字仄聲,“心”字平聲。尹鶚詞兩結(jié)“逡巡覺后,特地恨難平”、“梧桐葉上,點點露珠零”,“逡”字、“梧”字俱平聲,“覺”字、“葉”字、“特”字、“點”字俱仄聲。譜內(nèi)可平可仄據(jù)此。

格三 雙調(diào)五十八字,前段五句四平韻,后段五句三平韻 牛希濟

  柳帶搖風漢水濱 平蕪兩岸爭勻 鴛鴦對浴浪痕新 弄珠游女 微笑自含春 
  仄中平中仄中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輕步暗移蟬鬢動 羅裙風惹輕塵 水晶宮殿豈無因 空勞纖手 解佩贈情人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此即張詞體,但前段起句用韻。 按《花間集》牛詞七首皆然,惟一首前段起句或作“謝家仙觀寄云岑”,又一首或作“洞庭波浪飐晴天”,與毛文錫詞“暮蟬聲里落斜陽”、閻選詞“兩停荷芰逗濃香”句同,俱與此詞平仄全異。其馀可平可仄已見張詞,故不復注。

格四 雙調(diào)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南唐)李煜

  庭空客散人歸后 畫堂半掩珠簾 林風淅淅夜厭厭 小樓新月 回首自纖纖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春光鎮(zhèn)在人空老 新愁往恨何窮  金刀力困起還慵 一聲羌笛 驚起醉怡容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此亦張詞體,惟前后段換韻異。此詞字句悉同張詞、牛詞,其可平可仄亦同,不復注。

格五 雙調(diào)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韻 顧夐

  碧染長空池似鏡 倚樓閒望凝情 滿衣紅藕細香清 象床珍簟 山障掩 玉琴橫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暗想昔時歡笑事 如今贏得愁生 博山爐暖淡煙輕 蟬吟人靜 殘日傍 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此亦張詞體,惟兩結(jié)句各添一字作三字兩句異。在《花間集》亦僅見此體,無別首可校。

格六 雙調(diào)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徐昌圖

  飲散離亭西去 浮生長恨飄蓬 回頭煙柳漸重重 淡云孤雁遠 寒日暮天紅 
  中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今夜畫船何處 潮平淮月朦朧 酒醒人靜奈愁濃 殘燈孤枕夢 輕浪五更風 
  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


此詞前后段第一、二句俱六字兩句,校張詞減一字。兩結(jié)俱五字兩句,校張詞添一字。宋晏幾道、陳師道、陸游、史達祖、高觀國、趙長卿、元詹正諸詞俱本此填。但前段第一句,如晏詞之“旖旎仙花解語”、陳詞之“曲巷閒街信馬”、趙詞之“春事猶馀十日”、史詞之“草腳輕回細膩”,后段第一句,如晏詞之“沈水濃熏繡被”、趙詞之“香淡無心浸酒”、陸詞之“只道真情易寫”、高詞之“前度詩留醉袖”,第五字皆用仄聲,與此小異。又晏幾道詞后段第四、五句“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夢”字仄聲,又與諸家小異。譜內(nèi)據(jù)之,其馀即參向詞。

格七 雙調(diào)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向子諲

  新月低垂簾額 小梅半出檐牙 高堂開宴靜無嘩 麟孫鳳女 學語正咿啞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寶鼎勝熏沈水 瓊漿爛醉流霞 薌林同老此生涯 一川風露 總道是仙家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此詞前后段起二句與徐昌圖詞同,第二句以下仍與張詞同。 按《惜香樂府》“破靨盈盈”詞、“夜久笙簫”詞正與此同。

格八 雙調(diào)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賀鑄

  巧剪合歡羅勝子 釵頭春意翩翩 艷歌淺笑拜嫣然 愿郎宜此酒 行樂駐華年 
  中中中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


  未至文園多病客 幽襟凄斷堪憐 舊游夢掛碧云天 人歸落雁后 思發(fā)在花前 
  中中中中平中仄中平平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


此詞前后段第四句校張詞各添一字,宋元詞俱照此填。惟秦觀詞前段起句“千里瀟湘接藍浦”,“藍”字平聲。葛勝仲詞后段起句“今夜那愁煞風景”,“今”字平聲,“那”字仄聲,“風”字平聲,間作拗句。又黃機詞前后兩結(jié)“驛程那復記,魂夢已先飛”、“綠陰幽邃處,不管盡情啼”,“那”字仄聲,“幽”字平聲,譜內(nèi)據(jù)此。若趙長卿詞后段第四句“仙源正閒散”,“閒”字或用平聲,此偶誤,不必從。其馀字句,與諸家同者,可平可仄,悉可參校,故不復注。

格九 雙調(diào)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晏幾道

  東野亡來無麗句 于君去后少交親 追思往事好沾巾 白頭王建在 猶見詠詩人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學道深山空自老 留名千載不干身 酒筵歌席莫辭頻 爭如南陌上 占取一年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此與賀詞同,惟前后段第二句各添一字作七字句異。宋詞僅見此體,無別首可校。

格十 雙調(diào)五十九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馮延巳

  冷紅飄起桃花片 青春意緒闌珊 畫樓簾幕卷輕寒 酒馀人散后 獨自憑闌干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夕陽千里連芳草 萋萋愁殺王孫  徘徊飛盡碧天云 鳳笙何處 圓月照黃昏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此亦張詞體,惟前結(jié)五字兩句,又前后段換韻異。

格十一 雙調(diào)五十九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王觀

  別浦相逢何草草 扁舟兩岸垂楊 繡屏珠箔綺香囊 酒深歌拍緩 愁入翠眉長 
  仄中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燕子歸來人去也 此時無奈昏黃 桃花應似我愁腸 不禁微雨 流淚濕紅妝 
  仄中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此與馮詞同,惟前后段不換韻異。 按馮延巳“秣陵江上”詞前結(jié)“青簾斜掛里,新柳萬枝金”,后結(jié)“天長煙遠,凝恨獨沾襟”,又秦觀“髻子偎人”詞前結(jié)“斷腸攜手處,何事太匆匆”,后結(jié)“夕陽流水,紅滿淚痕中”,正與此同。但馮詞前后段兩起句“秣陵江上多離別”、“隔江何處吹橫笛”平仄與此異。
龍譜
臨江仙 雙調(diào)小令,唐教坊曲?!稑氛录啡搿跋蓞握{(diào)”,《張子野詞》入“高平調(diào)”。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柳永演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韻,后片六平韻。

臨江仙 格一 鹿虔扆

  金鎖重門荒苑靜 綺窗愁對秋空 翠華一去寂無蹤 玉樓歌吹 聲斷已隨風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煙月不知人事改 夜闌還照深宮 藕花相向野塘中 暗傷亡國 清露泣香紅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首句亦可作“中平中仄平平仄”,后片換韻。

格二 格二 徐昌圖

  飲散離亭西去 浮生長恨飄蓬 回頭煙柳漸重重 淡云孤雁遠 寒日暮天紅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今夜畫船何處 潮平淮月朦朧 酒醒人靜奈愁濃 殘燈孤枕夢 輕浪五更風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格三 格三 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 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 倚杖聽江聲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長恨此身非我有 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馀生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歷代作品
共2380,分69頁顯示  上一頁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頁
(續(xù)上)
倪謙 1415 - 1479 一首
周瑛 1430 - 1518 三首
史鑒 1434 - 1496 一首
吳寬 1435 - 1504 一首
洪貴達 1438 - 1504 三首
李湜 1458 - 1488 二首
蔣冕 1463 - 1533 一首
羅欽順 1465 - 1547 一首
顧璘 1476 - 1545 一首
金安國 1478 - 1543 一首
韓邦奇 1479 - 1555 四首
陳霆 1479 - 1560 十首
夏言 1482 - 1548 三首
檜壑泉垂朝雨后,冰簾一片誰收。
兩髯閑坐古磯頭。
回頭頻指點,飛雪灑清秋。

白羽停揮涼意透,冷光晴射雙眸。
夕陽不盡古今愁。
伯牙弦上趣,曾遇賞音不。
高閣日長人語靜,風鈴時動檐牙。
故鄉(xiāng)道路望中賒。
只憑寒夜夢,和月到梅花。

春事闌珊雙鬢短,襟懷半在桑麻。
落英無意戀枯槎。
東君猶自錯,留我美人家。
記得高齋相對坐,孤燈疏雨寒宵。
玉驄一去杳難招。
天涯芳草路,轉(zhuǎn)入望中遙。

百歲光陰秋夢短,鹿埋何處芭蕉。
舊情偏傍故園饒。
酒杯江上飲,吟鐙月中敲。
滇海云深逢老象,時于沙底埋牙。
知君歸興入春賒。
鳳山煙雨里,數(shù)盡舊時花。

聞道天家收放逐,玉堂新草黃麻。
仙源好去問靈槎。
未應同老我,風雨漫思家。
秋水芙蓉江上飲,憐渠無限風流。
紅牙低按小梁州。
澹云拖急雨,依約見江樓。

最是采蓮人似玉,相逢并著蓮舟。
唱歌歸去水悠悠。
清砧孤館夜,明月太湖秋。
此日藥翁開七帙,人來并賀新年。
逢恩堂里鼓填然。
改元聞好語,紀事作長編。

江上扁舟初到也,憑將玉季書傳。
買田抽取俸中錢。
他年如得請,一笑兩華顛。
三月十五日。玉堂群賢。邀我于獨松亭。因病不赴。詩以寄之
獨松百尺寒如玉,萬縷垂楊手攜。
天傾河漢瀉玻瓈。
并入神仙面,相看醉似泥。
三月十五日。玉堂群賢。邀我于獨松亭。因病不赴。詩以寄之
跌宕平生吾與點,年年心事暮春。
文園今作臥吟身。
懶逐看花伴,愁將勸酒人。
三月十五日。玉堂群賢。邀我于獨松亭。因病不赴。詩以寄之
寂寂簾帷度長日,負他桃李芳辰。
招呼更負古仙真。
佳期嗟已失,后會問誰因。
窗外脩竹森似束,綠陰間臥看書。
滿庭芳草不曾除。
閉門塵事少,誰復問幽居。

公道世間唯白發(fā),鏡中雙鬢扶疏。
天晴云斂月如梳。
思君君不到,秋色政愁予。
鉛燭高燒羅幌靜,雨聲滴碎枯管。
漏籌催夜夜漫漫。
風欞驚醉夢,秋氣透衣寒。

中有佳人顏似玉,愁深慵整云鬟。
含情脈脈倚朱闌。
攜琴閒下指,指冷不勝彈。
吾全州太守沈侯伯誠循例述職京師鄉(xiāng)里大夫士謂侯以銓試第一人來為吾州守蒞任才五年巡按御史嘉其賢能而旌薦之已三見于章疏矣方今圣明在御寤寐才賢侯陛見之后銓部既面考其政跡又據(jù)巡按薦章而覆議之以聞于朝或中或外高等之擢可計日俟也吾州之黧老稚齒安得復蒙侯之惠澤于久遠乎故于侯之將行也莫不悵然惜之相率來諗于予欲予以其意載之文詞以著侯之美予老且病不能別有所論撰也就諸大夫士之意而演填宋人小詞二闋復焉俾以致之于侯明日侯亦詣予辭謝不敢當予曰侯勿庸過謙為也前乎侯而為守于吾州者非無其人也嘗有御史三人相繼巡按而皆旌薦如侯今日者乎非侯政跡素美其何能致此也侯之茲行覲禮既舉果以閭閻疾苦悉意上陳如予小詞所云者當路大臣知侯能究心民事使侯得終惠吾州之民增秩賜金還侯舊任如漢家故事則才賢之擢于朝廷惠澤之覃于黎庶將不兩得哉既相與言之遂以其言登于?軸用為侯贈焉
萬里山川來作守,敢云地瘠民貧。
催科撫字兩艱辛。
窮檐茅屋下,無事不關身。

鳴佩春風趨玉陛,九重應賜咨詢。
遐陬民瘼細敷陳。
愿分涓滴水,涸轍活枯鱗。
不信東南天也漏,川原渺渺都平。
愁聞檐溜短長聲。
烏慵兔怯,那肯任為晴。

了事棕蓑披欲綻,青苔坐滿南屏。
朝朝望闕眼雙清。
陽開陰閉,元后亶聰明。
抱病登樓無意緒,滿城寒雨濛濛。
一樽何日與君同。
捲簾芳草碧,呼酒夕陽紅。

堪恨賞心多不偶,依然枉卻東風。
扁舟歸興莫匆匆。
江梅他(一作花)自落,別有海棠叢。
世路浮名添白發(fā),晚年收我天君。
東華步步起青云。
閑翁方獨臥,長嘯度朝曛。

紅白盈階香送斝,年年醒醉三春。
眼看塵事逐時新。
一簾風雨鬧,高枕伴幽人。
芍藥牡丹開已罷,明朝不是春光。
鶯兒撩亂送斜陽。
繁華應不盡,蜂蝶且休忙。

幾架薔薇依碧檻,新荷更滿芳塘。
水晶簾外細飄香。
推枰聽玉樹,移座倒金觴。
藍水經(jīng)霜清徹底,玉山遙送青來。
寒云浮雨過庭槐。
白衣攜酒至,黃菊幾枝開。

盛友還逢佳節(jié)賞,獨憐多病形骸。
登臨未減昔年懷。
西風齊著力,送我上高臺。
烽火戍樓明萬里,昏昏漠月蕭關。
數(shù)聲羌笛夜漫漫。
邊愁聽不盡,鄉(xiāng)淚望潸然。

逢人莫說封侯事,暮云白骨沙寒。
煖河流血幾時乾。
將軍多廟算,不久凱歌還。
月明敵騎乘秋入,兵氛處處塵煙。
霜清草白曉尤寒。
塞風吹黑水,天霰暗陰山。

將軍親授黃龍鉞,提兵十萬當先。
不擒冒頓不回轅。
怒披金縷甲,直指玉門關。
蓮褪紅衣蒲稗老,西風吹冷汀洲。
翠羅簇護錦云稠。
借來三月景,點破一江秋。

鷗鳥不歸沙嘴靜,孤芳自覺含羞。
柔枝裊裊影悠悠。
浪中蓮唱杳,煙外夕陽愁。
不見漢家營內(nèi)柳,絲絲輕拂旌旄。
將軍以逸待人勞。
馬騰士飽,枝上掛弓刀。

鐘鼓令嚴良夜靜,梢頭明月初高。
翠華臨幸事都銷。
先春芽縷,尚想赭黃袍。
不見西湖堤畔柳,弄晴十里依依。
暖風搓動綠煙絲。
似同蘇小,雙舞斗腰肢。

憶昔六橋經(jīng)鳳輦,擬為春暗龍池。
畫船維處恣游嬉。
斜陽煙靄,誰管斷腸時。
不見吳王宮外柳,濃陰低映鷗沙。
屧廊春響笑仙娃。
東風眠起,臺榭總芳華。

一夜長堤馳越騎,柔條無力攔遮。
荒城留與后人嗟。
尚余故態(tài),煙外舞敧斜。
不見章臺街上柳,纖勻初畫雙眉。
輕盈婀娜惹游絲。
少年走馬,花酒戀芳菲。

千里心期歸較晚,長條不似前時。
東風似與解相思。
多情時遣,飛絮點春衣。
不見太師橋下柳,綠陰搖蕩雕甍。
朱門甲第管弦聲。
沙堤十里,香絮滾春晴。

驚起胡塵青眼瞇,秋風禾黍神京。
嬌枝嫩葉嘆飄零。
夜深荒址,時見度流螢。
妝點吳鄉(xiāng)秋意老,夕陽紅樹離亭。
晚江潮退水痕平。
兩行征雁,相約下寒汀。

釣餌絲綸收拾了,蘆花深處舟橫。
西風吹面酒微醒。
起來船尾,坐看遠山青。
菰米炊香鱸入饌,吳淞景屬三秋。
長江潮上水云浮。
好風如箭,天際送歸舟。

回首功名成一夢,歸來松菊應羞。
何人相候坐沙頭。
平林暝處,鴉背夕陽收。
瓦枕半欹詩夢醒,起來人靜江空。
叢蘆蕭瑟戰(zhàn)金風。
釣舟不系,吹落碧灘中。

坐穩(wěn)總忘身外事,蒼山獨對疏慵。
夜深清露滴芙蓉。
滿篷涼月,人在水晶宮。
落盡櫻桃春事減,小園蜂蝶依依。
子規(guī)啼罷月沉西。
曲屏向曉,殘燭淚空垂。

樓外綠蕪千里道,長亭過騎頻嘶。
一春無信慰相思。
重門寂寞,風雨過花時。
百尺清泉聲斷續(xù),半巖松竹青青。
丹崖翠壁列云屏。
入山行解帶,掃石坐翻經(jīng)。

憶過西湖楊柳院,六橋載酒揚舲。
天涯離恨不堪聽。
萍蹤隨處寄,塵夢幾時醒。
山谷老人年七十,百花潭上優(yōu)游。
石亭草閣枕江流。
攜琴隨野鶴,移席傍沙鷗。

東浙甘棠思邵父,角極畫省名留。
一瓢春酒醉林丘。
神仙行陸地,何用訪瀛洲。
今日西風初送暑,碧梧已動秋聲。
高樓一望暮山明。
白云飛處,迢遞客愁生。

目斷征帆江上盡,幾人遙掛歸笙。
天涯芳草綠波平。
柴門何日,拄杖小橋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