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句:
詞牌列表
竹枝 欽譜
竹枝 唐教坊曲名。元郭茂倩《樂府詩集》云:“《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貞元中,劉禹錫在沅湘,以里歌鄙陋,乃依騷人《九歌》,作《竹枝》新詞九章,教里中兒歌之。由是盛于貞元、元和之間?!?  按《劉禹錫集》,與白居易唱和《竹枝》甚多,其自敘云:“《竹枝》,巴歈也。巴兒聯(lián)歌,吹短笛,擊鼓以赴節(jié),歌者揚袂睢舞。其音協(xié)黃鐘羽?!钡珓?、白詞俱無和聲,今以皇甫松、孫光憲詞作譜,以有和聲也。

竹枝 單調(diào)十四字,兩句兩平韻 皇甫松

  芙蓉并蒂  一心連    花侵槅子  眼應(yīng)穿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尊前集》載皇甫松《竹枝》詞六首,皆兩句體,平韻者五,仄韻者一。每句第二字俱用平聲,馀字平仄不拘。所注“竹枝”、“女兒”,“枝”、“兒”葉韻,乃歌時群相隨和之聲,猶《采蓮》之有“舉棹”、“年少”也。 按古樂府,《江南弄》等曲皆有和聲。如《江南曲》和云:“陽春路,時使佳人度。”《龍笛曲》和云:“江南弄,真龍下翔鳳。”《采蓮曲》和云:“采蓮歸,淥水好沾衣。”亦各葉韻。此其遺意耳。

格二 單調(diào)十四字,兩句兩仄韻 皇甫松

  山頭桃花  谷底杏    兩花窈窕  遙相映    
  平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 


此首用仄韻。

格三 單調(diào)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 孫光憲

  門前春水  白蘋花    岸上無人  小艇斜    商女經(jīng)過  江欲暮    散拋殘食  
  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

飼神鴉    
仄平平 


此詞較皇甫松詞多兩句。 按劉、白《竹枝》詞俱拗體七言絕句,此獨諧婉,且每句有和聲。
歷代作品
共3411,分73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續(xù)上)
員興宗 ? - 1170 四首
王質(zhì) 1135 - 1189 四首
馬之純 1144 - ? 八首
項安世 1153 - 1208 九首
韓淲 1159 - 1224 一首
陳允平 一首
陳杰 二首
汪夢斗 五首
黃河溟溟日落海,逝川流光不相待。
春容去我秋發(fā)衰,擬欲餐霞駐光彩。
天津三月桃與李,朝能斷腸暮流水。
綠珠黃犬悲相續(xù),何如湖海鴟夷子。
郢客遺音飛上天,誰歌此曲誰為傳。
但聞色聲紛唱和,使我默嘆心悽然。
鄭客入關(guān)行未已,逢人見謂祖龍死。
秦人竟去無來蹤,千載桃源隔流水。
來時梅花繞路旁,祇今壓枝梅子黃。
回思孤徑踏斜月,冉冉馬頭迎曉香。
石橋直下槳雙橫,落葉漸低湖水生。
歸心欲寄潮頭去,潮頭不肯過湓城。
斜風急雨暮瀟瀟,更與客懷增寂寥。
樹頭梅子未全熟,莫來窗下打芭蕉。
江南煙雨梅子肥,稻針刺水青離離。
江南風物亦如此,所恨情懷非昔時。
草頭無數(shù)入松山,一遇將軍都敗還。
試問當初戰(zhàn)何所,將軍巖下水猶殷。
白羽青絲手自持,雙鞬錦領(lǐng)步兵隨。
幾番欲到伊吾北,笑殺曹兒行路迷。
曹州孽火遍燒天,不見兵車只漢川。
若得將軍把關(guān)要,鴉軍不用過山前。
麥隴桑疇溪路斜,溪南溪北自千家。
當年戰(zhàn)守知誰力,好把寒泉薦菊花。
桑麻影里千馀戶,弦管聲中百許年。
但見年華今日好,也須回首看巖前。
松山父老至今思,嘗問將軍歸不歸。
巖頭草木成戈戟,雨后溪聲聽鼓鼙。
倒指于今四百年,竹間祠宇尚依然。
藤蘿掛木長如旆,苔蘚侵階碧似錢。
幾年精爽尚依依,水旱只須來禱祠。
勸汝鄉(xiāng)人宜善事,祀時同唱竹枝辭(清黨金衡道光《東陽縣志》卷一一)。
第一歌頭緩緩催,且看漁父壽圖來。
天明轉(zhuǎn)向牙旗外,六千里地繡屏開。
二歌漁父壽杯寬,荊江亭下到臨安。
更將海水都斟卻,淺得蓬萊始好看。
三曲漁人獻壽茶,新翻衢樣織茶花。
白雨紛紛下江海,翠浪滾滾開龍蛇。
四曲漁人壽燭明,明在水云連處生。
倚天若木朝朝艷,照海金波夜夜清。
五曲漁村壽樂多,隨大隨小聲和和。
蜻蜓蛺蝶淺深舞,燕子鶯兒長短歌。
六歌漁父壽詩聲,一聲聲帶竹枝情。
大枝千歲不改色,小枝孫子滿林生。
七歌漁父壽香堆,花霧深深撥不開。
水邊借得春風送,荷花吹上戟門來。
八歌漁父意難忘,愿見壽域通八荒。
只開云夢一稊米,何似渾(自注:音鶻。)侖開太倉。
九歌漁父好思量,愿得壽星朝帝鄉(xiāng)。
壽十二廟寸關(guān)尺,演億萬年元蔀章。
① 原按:此所云示竹枝者不知為誰,題上當有脫誤,今無可考。
方家谷里劉家寺,書記忽云寧少耘。
吳人莫唱楚人曲,腸斷竹枝誰忍聞。
峨眉山頭月如眉,畫眉夬婿歸不歸。
十日學德(疑為得)眉似月,眉成又是月圓時(同上書冊六頁四○七四)。
男竹枝歌 南宋至元初 · 陳杰
東園一株千葉茶,阿翁手栽紅錦花。
今年團欒且同看,明年大哥天一涯。
女竹枝歌 南宋至元初 · 陳杰
南園一株雨前茶,阿婆手種黃玉芽。
今年團欒且同摘,明年大姊阿誰家(以上《自堂存稿》卷四)
六旬馀父身長健,九十重親發(fā)不華。
高堂無人供滫瀡,如何游子不思家。
淮陰母家田未買,汾曲先廬屋已斜。
人生墓宅頗關(guān)念,如何游子不思家。
婦挼草汁浴蠶子,婢炙松明治枲麻。
東阡西陌要耕麥,如何游子不思家。
兒多廢學自澆花,女近事人今抱牙。
兒女長成憂失教,如何游子不思家。
荷凈軒前水浮鴨,翠眉亭下柳藏鴉。
亦要丁寧春照管,如何游子不思家(同上書卷五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