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18—1187
【介紹】:
宋開封雍丘人,徙居上饒,字無咎,號南澗。韓元龍從弟。以蔭為龍泉主簿。歷知建安縣。符離之役,嘗上書張浚勸勿輕舉,浚不聽。遷知建安府,大興學(xué)校,創(chuàng)修郡志。累官吏部尚書,封潁川郡公。師事尹焞,曾與呂祖謙講讀于德清慈相寺。有《桐蔭舊話》、《南澗甲乙稿》、《焦尾集》。
全宋詩韓元吉(一一一八~?),字無咎,號南澗翁,祖籍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南渡后居信州上饒(今屬江西),維玄孫,淲父。早年嘗師事尹焞,初與從兄元龍試詞科不利,后舉進士,為南劍州主簿。高宗紹興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縣。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為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兩知婺州,一知建寧府等,入朝為中書舍人、大理少卿、龍圖閣學(xué)士、吏部侍郎等,中間曾出使金國。官至吏部尚書、潁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澗甲乙稿》七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二十二卷。事見本集有關(guān)詩文。 韓元吉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南澗甲乙稿》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簡稱聚珍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xué)圖錄韓元吉(1118-1187) 字無咎,號南澗。許昌人,徙居信州上饒(今屬江西)。曾與張元干、張孝祥、范成大、陸游、辛棄疾等以詞唱和。有《南澗甲乙稿》、《南澗詩余》。
全宋文·卷四七八三韓元吉(一一一八——一一八七),字無咎,號南澗,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南渡后居上饒(今江西上饒)。韓維玄孫。初以蔭入仕,為龍泉縣主簿,調(diào)南劍州主簿。紹興末歷知建安縣,召為司農(nóng)寺主簿。乾道中,歷江東轉(zhuǎn)運判官、守大理少卿、權(quán)中書舍人,累官至吏部侍郎。淳熙初出知婺州,入為正奉大夫、吏部尚書。乞外,復(fù)以龍圖閣學(xué)士知婺州,后罷職奉祠。爵至潁川郡公。淳熙十四年卒,年七十。元吉學(xué)于尹焞而友朱熹,呂祖謙為其婿。著有《易系辭解》、《焦尾集》、《南澗甲乙稿》等。見《宋史翼》卷一四,《南宋文范作者考》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處州人。與弟章生二在龍泉各主一瓷窯,分別稱哥窯、弟窯,或稱琉田窯、龍泉窯。均系古代名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處州龍泉人,字嗣宗,號靖逸。其學(xué)出于葉適,與真德秀最為友善。有《四朝聞見錄》、《靖逸小集》。
全宋詩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祖籍建安,《四朝聞見錄》自署龍泉(今屬浙江)。從葉適學(xué),與真德秀、葛天民交甚密。仕歷不詳,后棄官居西湖。有《四朝聞見錄》五卷,詩多散佚,僅《江湖小集》中存《靖逸小稿》一卷?!∪~紹翁詩,以汲古閣影宋鈔《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江湖小集》(簡稱江湖集)、《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名賢集)。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71—1548
【介紹】:
明鳳陽人,字世延,號龍泉。行伍出身。正德初官游擊將軍,參預(yù)鎮(zhèn)壓劉六起事。積功升都指揮僉事,屢鎮(zhèn)邊關(guān)。嘉靖中官至后軍都督同知,充遼東總兵官。
人物簡介
維基徐表(1496年—1561年),字正夫,號龍泉,福建漳州府漳浦縣綏安鎮(zhèn)爐尾村象墩社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一名進士。授江西上饒知縣,升刑部主事、郎中,有邊將失機,理當坐法,邊將賄賂權(quán)貴求解,徐表固執(zhí)不從,謫為湖廣布政司理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名一作繼高。明金山衛(wèi)人,號龍泉。世襲指揮使。萬歷中撰《兩浙兵制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812—1876
【介紹】:
清安徽合肥人,字西叔,一字毅甫,號南陽,晚號龍泉老牧。道光間舉人。工詩文。曾參曾國藩、江忠源幕。為人不合時俗,常以鬻文為生。有《敦艮吉齋詩文存》。
晚晴簃詩匯·卷一三七徐子苓,字西叔,合肥人。道光甲午舉人,官和州學(xué)正。有《敦艮吉齋詩存》。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五八李江,字觀瀾,薊州人。官兵部主事。有《龍泉園詩草》。
維基李江(1834年—1883年),字觀瀾,號龍泉山人,漢軍鑲藍旗人。咸豐乙卯舉人,同治壬戌進士。后任兵部職方司主事、車駕司行走、欽加四品銜,誥授朝議大夫。同治五年(公元 1866 年)秋,因病失音,口語困難,于是請假歸田。同治九年(公元 1870 年),客居天津龍泉寺,并著有《龍泉園語》。從堂兄李淇,咸豐癸丑進士;堂弟李津,光緒癸未進士、李汾,光緒己丑進士;從堂侄豫咸,光緒乙未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