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56,分44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王齊
齊望
齊齊
綠齊
齊后
齊如
秧齊
麥齊
齊落
齊力
齊等
齊軌
取齊
齊駕
霸齊
《韻府拾遺 齊韻》:王齊(王齊)
漢書韓信傳:項(xiàng)王使武涉往說信曰: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xiàng)王在。項(xiàng)王即亡,次取足下,何不與楚連和,三分天下而王齊?
《韻府拾遺 漾韻》:齊望(齊望)
后賢志:陳壽,巴西人。梓潼李驤初與壽齊望,后情好,攜隙還相誣攻。
《漢語大詞典》:齊齊(齊齊)
一齊;全部。《水滸傳》第十二回:“若把幾根頭髮,望刀口上只一吹,齊齊都斷?!?span id="hwvzslz" class="book">《西游補(bǔ)》第九回:“一班牛頭虎角齊齊跪上,稟:‘爺,有何分付?’” 王汶石 《少年突擊手》:“奶奶還是不放心地在 健兒 身上前摸摸后揣揣,齊齊驗(yàn)了一遍,才松開手?!?br />恭敬嚴(yán)肅貌。禮記·玉藻:“凡行,容惕惕;廟中,齊齊?!?鄭玄 注:“恭慤貌也?!?孔穎達(dá) 疏:“齊齊,自收持嚴(yán)正貌也?!?span id="5dbat7d" class="book">《禮記·祭義》:“卿大夫相君,命婦相夫人,齊齊乎其敬也?!?陳澔 集說:“齊齊,整肅之貌?!?/div>
《駢字類編》:綠齊(綠齊)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韻得遙字 綠齊山葉滿,紅泄片花銷。
《漢語大詞典》:齊后(齊后)
(1).指 春秋 齊 侯。參見“ 齊后瘧 ”。亦指 春秋 齊 王后。參見“ 齊后破環(huán) ”。
(2).即齊女。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人物異名》:“蟬曰齊后。”參見“ 齊女 ”。
分類:王后
《國語辭典》:齊后破環(huán)(齊后破環(huán))  拼音:qí hòu pò huán
戰(zhàn)國時,秦王饋贈玉連環(huán)給齊國之君王后,要其解開連環(huán)。齊群臣不知所措,君王后引椎擊破玉連環(huán)以解之。典出《戰(zhàn)國策。齊策六》。比喻智慧過人,氣魄雄強(qiáng),能解決棘手的問題。
分類:末年
《國語辭典》:齊女(齊女)  拼音:qí nǚ
蟬。晉。崔豹《古今注。卷下。問答釋義》:「牛亨問曰:『蟬名齊女者何也?』答曰:『齊王后忿而死,尸變?yōu)橄s,登庭樹嘒唳而鳴。王悔恨。故世名蟬曰齊女也?!弧?/div>
《漢語大詞典》:齊如(齊如)
莊重恭敬貌。論語·鄉(xiāng)黨:“雖蔬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齊,嚴(yán)敬貌。三物雖薄,祭之必敬也?!?/div>
《駢字類編》:秧齊(秧齊)
王安石歸庵詩見松鬣下。
《駢字類編》:麥齊(麥齊)
禽經(jīng)題:鴂鳴而草衰,澤雉鳴而麥齊。晁補(bǔ)之魚溝懷家詩:柳嫩桑條鴉欲乳,雪消冰動麥初齊。沈明臣語兒溪詩:春風(fēng)來過禦兒溪,野雉低飛麥浪齊。
《漢語大詞典》:齊落(齊落)
古舞曲名。尚書大傳卷一下:“冬伯之樂,舞齊落?!?鄭玄 注:“齊落,終也,言象物之終也。齊,或?yàn)榫邸!?/div>
《漢語大詞典》:齊力(齊力)
猶協(xié)力。《爾雅·釋畜》:“戎事齊力。” 郝懿行 義疏:“戎事謂兵革戰(zhàn)伐之事,當(dāng)齊其力以載干戈之屬?!?span id="pj37hgp" class="book">《隋書·史萬歲傳》:“馳馬奮擊,殺數(shù)十人,眾亦齊力,官軍復(fù)振?!?/div>
分類:協(xié)力
《漢語大詞典》:齊等(齊等)
平等;同等。釋名·釋親屬:“士庶人曰妻,妻,齊也。夫賤不足以尊稱,故齊等言也?!?span id="fu2sm1v" class="book">《后漢書·清河孝王慶傳》:“ 慶 時雖幼,而知避嫌畏禍,言不敢及 宋氏 。帝更憐之,勑皇后令衣服與太子齊等?!?span id="tilfdga" class="book">《北史·王誼傳》:“上戲之曰:‘吾昔與公位望齊等,一朝屈節(jié)為臣,或當(dāng)恥愧?!?/div>
《漢語大詞典》:齊軌(齊軌)
(1).并行;并駕齊驅(qū)。 漢 蔡邕 《釋誨》:“羣車方奔於險路,安能與之齊軌?”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七萃連鑣,九斿齊軌?!?br />(2).循著前人的軌跡。比喻向人效法,看齊。文選·張衡〈東京賦〉:“憲先靈以齊軌,必三思以顧愆。” 薛綜 注:“齊,同也;軌,跡也。言有事能思,信與先圣同軌跡也?!?br />(3).所有的車輛輪距相同。謂制度統(tǒng)一。 南朝 梁簡文帝 《賀洛陽平啟》:“方今九服大同,萬邦齊軌?!?/div>
《國語辭典》:取齊(取齊)  拼音:qǔ qí
1.聚齊、會合。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你兩個都到雁門關(guān)取齊。則要你得勝而回?!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三十一:「小牛即今去約石丟兒、安不著、褚偏嘴、朱百閒一班兄弟,明日在陳林家取齊。」
2.拿來作為長度或數(shù)量的標(biāo)準(zhǔn)。元。司農(nóng)司《農(nóng)桑輯要。卷三。栽?!罚骸笇⑺髋P于黍壟內(nèi),索兩頭以土厚壓,中間摻土薄覆,隔一步或兩步,依上臥一索,四面取齊成行。」
《漢語大詞典》:齊駕(齊駕)
猶并駕。 唐 盧照鄰 《相樂夫人檀龕贊》:“馳騖四禪,將十訓(xùn)而齊駕?!?唐 陸贄 《東郊朝日賦》:“五輅齊駕,八鸞啟行?!?/div>
分類:并駕
《韻府拾遺 齊韻》:霸齊(霸齊)
梁書賀琛傳:事省則養(yǎng)民,費(fèi)息則財聚。止五年之中,尚于無事,必能使國豐民阜。若積以歲月,斯乃范蠡滅吳之術(shù),管仲霸齊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