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1 【介紹】: 五代時人。仕南唐。歷官給事中。李璟時,官至樞密使。時璟謀遷都洪州,鎬贊同其議。后因洪州迫隘,官府營廨皆不能容,群臣日夕思?xì)w,璟悔怒不已,鎬亦慚懼。尋發(fā)疾卒。能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61 一作齊鎬。南唐時人,籍貫不詳。曾任給事中。中主時,仕至樞密使。時中主謀遷都洪州,鎬贊和其議。后因洪州迫隘,宮府營廨皆不能容,群臣日夕思?xì)w,中主悔怒不已,鎬亦慚懼。宋建隆二年(961)發(fā)疾卒。事跡散見《南唐近事》、《新五代史》卷六二、《靖康緗素雜記》卷一、《十國春秋》卷一八。鎬能詩,南唐宮嬪窅娘善舞,后主作金蓮,令官娘舞蓮中,鎬賦詩贊美?!?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斷句1聯(lián),《浩然齋雅談》卷中錄存其《金蓮步》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2—982 【介紹】: 宋并州祁縣人,字齊物。王祚子。五代后漢高祖乾祐元年進士。郭威討李守貞等,辟為從事。仕后周大祖為左諫議大夫,翰林學(xué)士,中書侍郎、平章事。世宗顯德六年,參知樞密院事。入宋進位司空,罷參知樞密院。太祖乾德二年罷相為太子太保,后加太子太傅,遷太子太師。太宗太平興國初封祁國公。卒謚文獻。性寬厚,好汲引后進。聚書至萬余,手不釋卷。撰《唐會要》、《五代會要》,有文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22—982 字齊物,郡望并州祁縣(今山西祁縣)。后漢高祖乾祐元年(948)登進士第。除秘書郎,旋為樞密使郭威從事。郭威稱帝后,授左諫議大夫、樞密直學(xué)士。廣順間歷任翰林學(xué)士、戶部侍郎。后周世宗顯德元年(954),為中書侍郎、平章事。陳橋事變后,與范質(zhì)率百僚迎宋太祖。宋初仍為宰相。乾德二年(964)罷相。后累加太子太師,封祁國公。卒謚文獻。王溥善著述,所著《唐會要》100卷、《五代會要》30卷,載唐五代典章制度頗為完備。另有文集20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有傳?!堵尻柨N紳舊聞記》卷一、《吟窗雜錄》、《廣卓異記》卷六等存其詩4首,斷句2,當(dāng)為入宋前作?!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全宋詩
王溥(九二二~九八二),字齊物,并州祁縣(今屬山西)人。后漢乾祐二年(九四九)進士。仕后漢、后周,累官至中書侍郎、平章事。入宋,進位司空。太祖乾德二年(九六四),罷為太子太保。五年,加太子太傅。開寶二年(九六九),遷太子太師。太宗太平興國初,封祁國公。七年八月卒,年六十一。謚文獻?!?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九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唐詩補逸
王溥字齊物,并州祁人。漢乾佑中進士,為秘書郎。周廣順初,拜端明殿學(xué)士。恭帝嗣位,官右仆射。宋初進位司空,加太子太師,封祁國公,卒。謚康獻。詩二首。(《全唐詩》無王溥詩)
全宋文·卷四二
王溥(九二三——九八二),字齊物,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漢乾祐中舉進士甲科。仕周,歷左諫議大夫、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戶部侍郎、端明殿學(xué)士。周太祖臨終,召學(xué)士草制,以溥為中書侍郎、平章事。周世宗征澤、潞二州,溥力贊之。師還,加兼禮部尚書,監(jiān)修國史。世宗崩,請修《周世宗實錄》,宋建隆二年表上之。宋初進位司空,改太子太傅,遷太子太師。太平興國七年卒,年六十。溥好學(xué),手不釋卷,著《唐會要》一百卷、《五代會要》三十卷、文集二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九有傳,又見本人所撰《自問詩序》及《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三。
釋道齊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簡介

禪林僧寶傳·卷第七
禪師名道齊。生金氏。南昌人也。幼依百丈明照禪師得度。種性猛利。經(jīng)行燕坐。以未明己事為憂。持一缽遍歷叢林。學(xué)心不息。時法燈禪師。住南昌上藍(lán)。齊往依之。法燈使知藏司。法燈偶見齊呼曰。每見舉祖師西來意話。藏主如何商略。齊曰。不東不西。法燈曰。若與么會。了無交涉。曰未審尊意如何。法燈良久曰。西來有甚意便去。齊于是頓悟其旨。初住高安大愚。有搜玄拈古代別之語。盛行諸方。號東禪。嘗謂門弟子曰。達磨言。此方經(jīng)唯楞伽。可以印心。吾讀此經(jīng)。偈曰。諸法無法體。而說唯是心。不見于自心。而起于分別。可謂大慈悲父。如實極談。我輩自不領(lǐng)受。背負(fù)恩德。如恒河沙?;騿栐?。然則見自心。遂斷分別乎。齊曰非然也。譬如調(diào)馬。馬自見其影而不驚。何以故。以自知其影。從自身出故。吾以是知。不斷分別。亦舍心相也。祇今目前。如實而觀。不見纖毫。祖師曰。若見現(xiàn)在。過去未來亦應(yīng)見。若不見過去未來。現(xiàn)在亦不應(yīng)見。此語分明。人自迷昧?;蛴謫桚垵弧R磺戌姽谋緹o聲。如何信之無聲齊。曰祖師曰。如鼓聲無有作者。無有住處。畢竟空故。但誑凡夫耳。若鼓聲是實有。鐘聲俱擊。應(yīng)不相參。所以玄沙曰。鐘中無鼓響。鼓中無鐘聲。鐘鼓不交參。句句無前后。若不當(dāng)體寂滅。如何得句句無前后耶。后移住幽谷山雙林禪院。又遷住云居。凡二十年。至道三年丁酉九月示疾。八日申時令擊鐘集眾。維那白眾已集。齊笑敘出家本末。揖謝輔弼叢席者曰。今日老僧以風(fēng)火相逼。特與諸人相見。且向什么處見。向四大五陰處見耶。六入十二處見耶。是種種處不可見。則只今相問者是誰。若真見得可謂后學(xué)有賴。良久曰。吾化后。當(dāng)以院事累契瑰。乃化。閱世六十有九。坐四十有八夏。 贊曰。余贊大愚東禪碑。碑載齊悟契之緣。法燈曰。西來有甚意。以校傳燈曰。他家自有兒孫在。之語誤也。昔有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答曰庭前柏樹子。又隨而誡之曰。汝若肯我與么道。我則辜負(fù)汝。汝若不肯我與么道。我則不辜負(fù)汝。而昧者剿之。使古人之意不完。為害甚矣。故并錄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虔州虔化人。廖匡圖弟。仕楚。以功署決勝指揮使。會溪州部族亂,匡齊率兵戰(zhàn)死。馬希范厚恤其家。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虔州虔化(今江西寧都)人。五代楚時永州刺史廖爽之子,廖匡圖之弟。仕楚,以軍功官至決勝指揮使,死于與溪州蠻之戰(zhàn)?!?a target='_blank'>十國春秋》卷七三《廖匡圖傳》附其事跡。《詩話總龜》前集卷二五引《青瑣后集》收廖匡齊詩1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暨齊物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姓或作槩,名或作濟物。五代時杭州人,字子虛。師玉清觀朱君緒,受法箓神符。后入大滌山中,依巖洞為室,錢俶欲為賜度弟子,齊物拒之。后不知所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金陵人。事南唐李煜為翰林待詔。善繪道釋人物、山水花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一977 【介紹】: 宋云州云中人,字顯忠。仕后周官至殿前都虞候。入宋任散指揮都指揮使、控鶴左廂都校。從平李重進,遷齊州防御史兼關(guān)南兵馬都監(jiān)。太宗太平興國元年,遷應(yīng)州觀察使、判齊州,仍為關(guān)南巡檢。先后在任十七年,以善撫士卒,契丹不敢攻擾稱。
郭思齊 朝代:

人物簡介

簡介
開寶三年(970)任瀘州知州。
齊得一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密州諸城人。幼嗜學(xué),及長,能讀《五經(jīng)》,教授鄉(xiāng)里。士大夫弟子不遠(yuǎn)百里就之肄業(yè)。太祖開寶中,詔郡國舉廉退孝悌之士,郡以之應(yīng)詔,至闕,策試中選,授章丘主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3—1014 【介紹】: 宋曹州冤句人,徙居洛陽,字師亮。太祖至洛,以布衣條陳十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進士。累遷左拾遺。北漢平,朝廷議取幽薊,因上書諫阻。六年,任江南西路轉(zhuǎn)運使,革除弊政,務(wù)行寬大。八年,簽書樞密院事。雍熙三年知代州,御遼兵甚力。端拱二年擢樞密副使,淳化二年參知政事,尋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罷相。真宗咸平初復(fù)相,三年罷。四年,任涇、原等州軍安撫經(jīng)略使,屢陳御夏之策。景德初,知青州,后出判河陽,以司空致仕。卒謚文定。有《洛陽縉紳舊聞記》。
全宋詩
張齊賢(九四三~一○一四),字師亮,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進士,為大理評事,通判衡州。雍熙初,遷左諫議大夫。三年(九八六),授給事中。知代州。淳化二年(九九一),以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數(shù)月,拜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罷相,為尚書左丞知河南府,徒知永興軍,又徒知襄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年,坐朝會被酒失儀免相。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以司空致仕。七年卒,年七十二。謚文定。有集五十卷,不傳?!睹急畟麋废录矶?、《宋史》卷二六五有傳。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一○二
張齊賢(九四三——一○一四),字師亮,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徙居洛陽。太祖至洛,以布衣條陳十事。太宗擢為進士,遂通判衡州,累官至江南西路轉(zhuǎn)運使。太平興國八年,擢右諫議大夫,簽書樞密院事。雍熙三年知代州,端拱二年拜刑部侍郎、樞密副使。淳化二年參知政事,數(shù)月拜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六月罷為尚書左丞,歷知河南等府州。咸平元年召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罷,命為涇、原等州軍安撫經(jīng)略使。景德初知青州,大中祥符元年拜右仆射,進左仆射。五年以司空致仕,七年薨,年七十二,謚文定。著有《洛陽搢紳舊聞記》五卷(存),《太平雜編》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陜州峽石人,字齊巽。五代時荊南國君高保勖弟。后晉天福七年以蔭授太子舍人。宋興,入覲汴京,太祖召對便殿,授掌書記,遣還。嘗勸兄率諸國奉土歸宋,不聽。宋師伐武陵,保寅奉牛酒犒軍,太祖嘉之,授將作監(jiān)。開寶五年知懷州。太宗時歷知同、汝二州,改光化軍。能獎拔人才。卒年六十八。
齊明 朝代:

人物簡介

簡介
開寶七年(974)任連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6—1006 【介紹】: 宋河南人,字正則。何繼筠子。太宗太平興國三年監(jiān)泉州兵,以功遷閑廄使。上書陳為政害民者數(shù)十事,悉被容納。歷知河南府、潭州。淳化中為制置河北緣邊屯田使,發(fā)諸州鎮(zhèn)兵墾數(shù)百里稻田。知滄、雄、澶州,累遷正任團練使、緣邊安撫使。習(xí)諳戎事,有方略,御契丹有功。官終齊州團練使。
全宋詩
何承矩(九四六~一○○六),字正則,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遷閑廄使,五年知河南府,徒知潭州。端拱元年(九八八)為滄州節(jié)度副使,又為制置河北緣邊屯田使。淳化四年(九九三)知滄州,逾年徙雄州。因抗擊契丹著有戰(zhàn)功,十馀年間轉(zhuǎn)輾滄州、雄州沿邊州郡。卒于齊州團練使任上,年六十一。《宋史》卷二七三有傳。
全宋文·卷一○六
何承矩(九四六——一○○六),字正則,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陽)人,繼筠字。開寶中為閑廄副使。太平興國三年,詔監(jiān)泉州兵。后知河南、潭州、入為六宅使。端拱元年領(lǐng)淄州刺史兼知滄州節(jié)度副使。建河北屯田議,詔為制置河北緣邊屯田使。淳化四年知滄州,次年徙雄州。景德元年,進領(lǐng)英州團練使,復(fù)出知澶州、雄州。三年,拜雄州團練使、緣邊安撫使。卒,年六十一。承矩曉暢邊事,進守邊之策,為太宗、真宗嘉納。《宋史》卷二七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7—984 【介紹】: 字文化,本名光美。宋太祖、太宗異母弟。建隆元年授嘉州防御使,次年遷興元尹、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開寶六年改京兆尹、永興軍節(jié)度使。太宗立,為開封尹,封齊王。太平興國中從征太原;太宗征遼,留守京師。進封秦王。七年,被誣有異謀,出為西京留守。再坐與宰相盧多遜交通,降為涪陵縣公,房州安置。旋憂悸成疾而卒。追封涪王,謚悼。
全宋文·卷一三○
趙廷美(九四七——九八四),字文化,本名光美,太祖次弟。建隆元年授嘉州防御使,二年遷興元尹、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乾德二年,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寶六年,授京兆尹、永興軍節(jié)度使。太宗即位,加中書令、開封尹,封齊王。從征太原,進封秦王。太平興國七年,或告廷美將有陰謀,罷開封尹,授西京留守。趙普發(fā)盧多遜與廷美交通事上聞,降涪陵縣公,房州安置。雍熙元年,至房州,憂悸成疾而卒,年三十八?!?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四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三
趙齊,太平興國二年權(quán)大理少卿,三年為宗正丞,八年以監(jiān)察御史為衛(wèi)王府咨議,雍熙二年為楚王府咨議。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八、一九、二六,《宋史》卷二七七《姚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