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311,分88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齊肅
均齊
平齊
齊奏
齊死
齊俗
到齊
五齊
齊斧
齊缞
齊德
齊奮
齊斬
齊和
齊中
《漢語大詞典》:齊肅(齊肅)
疾速。齊,通“ 齌 ”。國語·楚語下:“敬不可久,民力不堪,故齊肅以承之?!?韋昭 注:“肅,疾也。” 王引之 經(jīng)義述聞·國語下:“齊字當訓為疾,與肅同意,故以齊肅連文。爾雅曰:‘肅、齊,疾也?!床豢删?,故欲其疾速也?!?span id="ph61yq1" class="book">《左傳·昭公十三年》:“ 齊桓 ……從善如流,下善齊肅。” 杜預 注:“齊,嚴也;肅,敬也?!?楊樹達 《積微居讀書記·讀〈左傳·昭公〉》:“ 齊桓 男女無別,而謂有嚴敬之德,非其實也。今謂齊肅者,疾也,速也?!?/div>
分類:疾速
《漢語大詞典》:均齊(均齊)
均衡;齊整。《孔子家語·執(zhí)轡》:“善御民者,壹其法,正其百官,以均齊民力,和安民心,故令不再而民順從,刑不用而天下治。”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謹獻雜文時務策兩編,其傳繕不謹,其簡秩大小不均齊, 鞏 貧故也?!?葉圣陶 《兩樣》:“他們兩個終于不成均齊的步調(diào)?!?/div>
分類:均衡齊整
《駢字類編》:平齊(平齊)
史記淮陰侯傳:龍且水東軍敗走,齊王廣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陽,皆虜楚卒。漢四年,遂皆降平齊。
分類:平齊
《國語辭典》:齊奏(齊奏)  拼音:qí zòu
兩位以上的演奏者,按同一曲調(diào)同時演奏。
《高級漢語詞典》:齊死
指人生在世,無論貴賤賢愚,長壽短命,其死則同,死而必為腐骨亦同
《漢語大詞典》:齊俗(齊俗)
使風俗相一致。 三國 魏 嵇康 《管蔡論》:“ 成王 大悟, 周公 顯復,一化齊俗,義以斷恩?!?/div>
《國語辭典》:到齊(到齊)  拼音:dào qí
全部來到?!?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一四回:「那寧國府中婆娘媳婦聞得到齊,只見鳳姐正與來升媳婦分派。」《文明小史》第二八回:「再說西卿整頓行裝,足足忙了一日,次早挑夫轎夫都已到齊,就便動身?!?/div>
分類:來到
《漢語大詞典》:五齊(五齊)
亦作“ 五齏 ”。 古代按酒的清濁,分為五等,合稱“五齊”。后亦泛指酒。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四曰緹齊,五曰沉齊。” 鄭玄 注:“自醴以上,尤濁縮酌者,盎以下差清?!?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93492' target='_blank'>《樂府詩集·隋方丘歌·登歌》:“六瑚已饋,五齊流香?!?br />亦作“ 五齏 ”。五種細切的冷食肉菜。周禮·天官·醢人:“以五齊、七醢、七菹、三臡實之。” 鄭玄 注:“齊當為齏。五齏:昌本、脾析、蜃、豚拍、深蒲也……細切為齏?!?賈公彥 疏:“五齏之內(nèi),菜肉相兼?!?明 邵璨 《香囊記·瓊林》:“五齏、七醢與三臡,總是仙庖珍味?!?/div>
《漢語大詞典》:齊斧(齊斧)
(1).利斧。齊,通“ 資 ”。
(2).借指象征帝王權力的黃鉞。晉書·元帝紀論:“ 中宗 失馭強臣,自亡齊斧,兩京胡 羯 ,風埃相望。”舊唐書·玄宗紀上:“上御承 天門樓 ,下制曰:‘齊斧一麾,兇渠盡殪?!?章炳麟 《訄書·商鞅》:“雖不刑措,其勢將偃齊斧以攻榱桷?!眳⒁姟?黃鉞 ”、“ 資斧 ”。
《漢語大詞典》:齊缞(齊縗)
猶齊衰。漢書·王莽傳中:“封 王 氏齊縗之屬為侯,大功為伯,小功為子,緦麻為男,其女皆為任?!?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齊縗之哭,若往而反。”
分類:齊衰
《漢語大詞典》:齊德(齊德)
謂與某人的德行齊等。文選·張衡〈東京賦〉:“登封降禪,則齊德乎 黃軒 ?!?薛綜 注:“齊其功德?!?span id="nbjld6a"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劉曄傳》:“陛下雖齊德 有虞 ,然丑虜之性,未有所感?!?/div>
《漢語大詞典》:齊奮(齊奮)
共同奮起。宋史·文天祥傳:“約日齊奮,有進無退。”
分類:共同奮起
《漢語大詞典》:齊斬(齊斬)
喪服名。指五服中的“齊衰”與“斬衰”。禮記·檀弓上:“ 穆公 之母卒,使人問於 曾子 曰:‘如之何?’對曰:‘ 申 也聞諸 申 之父曰:‘哭泣之哀,齊斬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達。’’” 孔穎達 疏:“齊斬之情者,齊是為母,斬是為父。父母同情,故荅云‘之情’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周書·武帝紀上》:“齊斬之情,經(jīng)籍彝訓,近代沿革,遂亡斯禮。”
《漢語大詞典》:齊和(齊和)
(1).使食物的滋味調(diào)和適口。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庖宰烹殺胎卵,煎炙齊和,窮極五味。” 漢 劉向 新序·雜事四:“臣請譬之以五味, 管仲 善斷割之, 隰明 善煎熬之, 賓胥無 善齊和之,羹以熟矣,奉而進之,而君不食,誰能彊之?”禮記·少儀“凡齊執(zhí)之以右居之以左” 漢 鄭玄 注:“齊,謂食羹醬飲有齊和者也?!?孔穎達 疏:“凡齊者,謂以鹽梅齊和之法。”
(2).指作料、藥物等的劑量。《淮南子·本經(jīng)訓》:“煎熬焚炙,調(diào)齊和之適,以窮 荊 吳 甘酸之變?!?span id="6vs6716" class="book">《漢書·藝文志》:“度箴石湯火所施,調(diào)百藥齊和之所宜?!?/div>
《韻府拾遺 東韻》:齊中(齊中)
史記倉公傳:文帝四年,意以刑罪當傳,西之長安。少女緹縈隨父西,上書曰:妾父為吏,齊中稱其廉平,今坐法當刑,妾愿入身為官婢,以贖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