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25—796
【介紹】:
唐宗室。累擢監(jiān)察御史。歷京兆少尹、陜府長史。德宗時進至禮部尚書。無學(xué)術(shù),不知大體,但甘言取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40—804
【介紹】:
唐定州義豐人,字遐舉。齊浣孫。為文長于箋奏。少隱會稽。代宗大歷中,壽州刺史張鎰辟為判官。德宗建中間,鎰出鎮(zhèn)鳳翔,奏抗為監(jiān)察御史,仍為賓佐,幕中籌畫,多出于抗。德宗出奔奉天,抗奔赴行在,拜侍御史。貞元初,為水陸運副使,督江淮鹽務(wù)、漕運以給京師。入為給事中、太常卿,代鄭余慶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篃o遠謀大略,凡為官,必求至精,物論薄其隘刻。以疾請罷,改太子賓客。卒謚成。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六抗字遐舉。定州義豐人。累拜太常卿。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病罷為太子賓客。卒年六十五。贈戶部尚書。謚曰成。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珝 或作翔、珝、貢,皆誤。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代宗大歷中歷官吏部郎中、括州刺史。約大歷十二年(777)在常州,與皎然等聯(lián)唱。事跡散見皎然等《建安寺西院喜王郎中遘恩命初至聯(lián)句》、《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五下》、《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三。《全唐詩》存聯(lián)句2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750—842
【介紹】:
唐僧。俗姓李,為宗室后裔,生于海汀郡,一作海門郡。自幼出家,依本郡云琮禪師。后詣南岳,從智嚴習(xí)律。終至南康,從馬祖道一傳禪法。憲宗元和末,年逾七十,遷住蕭山法樂寺。晚住杭州鹽官海昌院,世稱鹽官和尚。卒謚悟空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宗室子也。其先播遷。于是生安于海門郡。始娠終娩。皆有瑞相。童時。有異僧款門求見。為摩頂曰。鳳穴振儀。龍宮藏寶。紹隆之業(yè)。其在斯乎。稍長亟請于父母。愿出家。父母不能禁。卒聽依郡之云琮禪師。祝其發(fā)。年滿登具。詣南岳智嚴律師。進毗尼學(xué)。后從大寂禪師于南康龔公山。妙領(lǐng)心地法門。元和末游越之蕭山法樂寺。寺雖古制。然楹堵靡完。補壞扶傾。聊復(fù)燕坐。時杭之海昌法昕者。緇林之翹楚也。肇葺治鹽官放生池壖廢地。以擬偃息。聞安在越。遽迎之而舉。以讓焉。
僧問。如何本身盧舍那。安云。與我將凈瓶來。僧即取凈瓶。安云卻安本處著。僧安瓶于舊處。再理前問。安云。古佛過去久矣。
有座主來參。安問云。蘊何事業(yè)。座云。講華嚴經(jīng)。安云華嚴法界有幾種。座云。廣說則重重無盡。略有四種。安豎起拂子云。者個是弟幾種。座未及答。安咄云思而知慮而解。是鬼家活計。日下孤燈。果然失照。
安一日喚侍者云。將犀牛扇子來。侍者云扇子破也。安云扇子破還我犀牛來。侍者無對。
示眾云虛空為鼓。須彌為椎。是什么人打得。眾無對。宣宗皇帝方以比丘相。雜堂眾安默識之。命為記室。嘗使撰疏語以丐。而所獲尤豐羨。安嘆其福氣之盛。且曰時至矣。母滯泥蟠。因以佛法囑累云。會昌二年。壬戌十二月二十一日示寂。及帝登極。聞而愴悼。即詔中官盧簡求建塔謚悟空。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釋齊安。俗姓李。實唐帝系之英。先人播越。故生于海門郡焉。深避世榮終秘氏族。安在胎母夢日兆詳。既誕而神光下燭。數(shù)歲有異僧款門。召見摩頂曰。鳳穴振儀龍宮藏寶。紹終之業(yè)其在斯乎。及臻丱角亟請出家。父母訶止。安曰。祿利之養(yǎng)止于親爾。冥報之利不其遠邪。圭組之榮止于家爾。濟拔之益不其廣邪。二親感其言而順從。遂依本郡云琮禪師。雖勒勞謙默和光同塵。而螢月殊暉雞鶴異態(tài)。年滿登具乃詣南岳智嚴律師。外檢律儀內(nèi)照實相。后聞南康龔公山大寂禪師隨化度人慈緣幽感。裹足振錫一日造焉。大寂欣其相依論持不倦。及其蛻去。安盡力送終。元和末安春秋已逾七十。而游越之蕭山法樂寺。以其古制垣屋靡完。補壞扶傾不克宴坐。時海昌有法昕者。緇林翹楚。于放生池壖廢地。肇葺禪居焉。昕謙而不自有。延請安主之。四海參學(xué)者麝至焉。道化之盛翕然推伏。安不言寒暑不下堂廡。無流眄無傾聽。如此者蓋有年矣。而又挺身魁岸相好莊嚴。眉毫紺垂顱骨圓聳。望之者如仰嵩華而揖滄溟。曾無測其高深也。以會昌二年壬戌十二月二十二日。泊然宴坐俄爾示滅。先時竹柏盡死。至是精彩益振。爰有清響叩戶祥光滿室。如環(huán)佩之鏘鳴。若劍戟之交射。瑞相尤繁事形別錄。又安懸知宣宗皇帝隱曜緇行將來法會。預(yù)誡知事曰。當有異人至此。禁雜言止橫事??掷鄯鸱āC魅招心_僧數(shù)人參禮。安默識帝。遂令維那高位安置。禮殊他等。安每接談話益知貴氣。乃曰。貧道謬為海眾圍繞患齋不供。就上座邊求一供疏。帝為操翰攄辭。安覽驚悚。知供養(yǎng)。僧赍去。所護豐厚殆與常度不同。乃語帝曰。時至矣無滯泥蟠。囑以佛法后事而去。帝本憲宗第四子穆宗異母弟也。武宗恒憚忌之。沈之于宮廁?;抡叱鸸?。潛施拯護。俾髡發(fā)為僧縱之而逸。周游天下險阻備嘗。因緣出授江陵少尹。實惡其在朝耳。武宗崩。左神策軍中尉楊公諷宰臣百官。迎而立之。聞安已終愴悼久之敕謚大師曰悟空。乃以御詩追悼。后右貂盧簡求為建塔焉。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姓李。實唐帝系。深避世榮。終秘氏族。安在胎。母夢日兆祥。既誕而神光下燭。數(shù)歲。有異僧款門。召見摩頂曰。鳳穴振儀。龍宮藏寶。紹終之業(yè)。其在斯乎。及丱角。亟請出家。父母順從。遂依本郡云琮禪師。年滿登具。乃詣南岳智嚴律師。外檢律儀。內(nèi)照實相。后聞南康龔公山大寂禪師。隨化度人。裹足振錫。一日造焉。大寂欣其相依。持論不倦。及其蛻去。安盡力送終。元和末。安春秋已逾七十。而游越之蕭山法樂寺。時海昌有法昕者。緇林翹楚。于放生池壖廢地。肇葺禪居。請安主之。四海參學(xué)者麇至。道化之盛。翕然推伏。安懸知宣宗皇帝。隱曜緇行。將來法會預(yù)誠知事曰。當有異人至此禁雜言。止橫事??掷鄯鸱?。明日行腳僧數(shù)人參禮。安默識帝。遂令維那。高位安置。禮殊他等。安每接談話。益知貴氣。乃曰。貧道謬為海眾圍繞?;箭S不供。就上座邊。求一供疏。帝為操翰攄辭。安覽驚悚。知供養(yǎng)僧赍去。所獲豐厚。殆與常度不同。乃語帝曰。時至矣無滯泥蟠。囑以佛法后事而去帝本憲宗第四子。穆宗異母弟也。武宗恒憚忌之。沉之于宮廁?;抡叱鸸?。潛施拯護俾髡發(fā)為僧??v之而逸。周游天下。險阻備嘗。武宗崩。左神策軍中尉楊公。諷宰臣百官迎立。聞安已終。愴悼久之。敕謚悟空。以御詩追悼。建塔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瀛州高陽人。善大篆,工小楷,筆跡雄壯。善畫蕃馬人物山水。能射,曉音律。德宗建中四年,官至澤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57—804
【介紹】:
名或作映。唐瀛州高陽人。齊皎弟。善畫山水,雅正好學(xué)。舉進士,應(yīng)博學(xué)宏詞登科?;窆?jié)度使令狐彰署為掌書記。彰卒,歸東都,盧杞薦為刑部員外郎。又為鳳翔張鎰判官。映練軍事,論奏數(shù)稱旨,進行軍司馬。德宗興元初,授中書舍人。貞元二年,以舍人同平章事,俄改侍郎。與張延賞交惡,貶為桂管、江西觀察使。卒謚忠。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映。瀛州高陽人。舉進士博學(xué)宏詞。累授監(jiān)察御史。建中初遷刑部員外郎。拜給事中。轉(zhuǎn)中書舍人。貞元二年以本官拜平章事。改中書侍郎。封河間縣男。貶夔州刺史。歷衡州洪州。十一年卒。年四十八。贈禮部尚書。謚曰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故鄣人。性敏學(xué)富,名振當時。與烏程包融、會稽賀朝萬、河南荊臣齊名,號包萬荊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歷陽人。有膂力。武則天當政時,曾召見奇之,授游擊將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閬州新政人。李叔明子。以少卿從德宗于梁州。父嚴敕以死報君,故有功,擢禁軍將軍。貞元初遷太子詹事,后貶羅州別駕。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八昪字正倫。本姓李。徐州人。幼孤養(yǎng)于徐溫。遂冒姓徐氏。名知誥。吳天祐中。自元從指揮使遷升州防御使。累遷檢校太保潤州團練使。朱瑾殺溫子知訓(xùn)。知誥以州兵入廣陵定亂。遂代知訓(xùn)為淮南節(jié)度行軍副使內(nèi)外馬步都軍副使。武義元年拜左仆射參知政事。順義元年加同平章事。領(lǐng)江州觀察使。溫死。加都督中外諸軍事。封潯陽公。改封豫章公。太和三年。以太尉中書令領(lǐng)鎮(zhèn)海寧國諸軍節(jié)度使出鎮(zhèn)金陵。天祚元年加尚父太師大丞相天下兵馬大元帥。進封齊王。三年受吳禪。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尋改號唐。改元升元。復(fù)姓李氏。更今名。七年二月殂。年五十六。僭謚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廟號烈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吳興武康人。沈不害孫。唐初,官泉州司戶參軍、著作郎。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