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第五齊驃騎
相關(guān)人物何準(zhǔn)
《世說新語》下卷上《棲逸》
「何驃騎弟以高情避世,而驃騎勸之令仕。答曰:『予第五之名,何必減驃騎?』」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中興書》曰:「何準(zhǔn)字幼道,廬江灊人。驃騎將軍充第五弟也。雅好高尚,徵聘一無所就。充位居宰相,權(quán)傾人主,而準(zhǔn)散帶衡門,不及世事。于時名德皆稱之?!?/span>
典故 前召后杜
召杜肩齊
召父治南陽
相關(guān)人物召信臣
杜詩
《后漢書》卷三十一〈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杜詩〉~094~
杜詩字君公,河內(nèi)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稱?!吣辏w南陽太守。性節(jié)儉而政治清平,以誅暴立威,善于計略,省愛民役。造作水排,鑄為農(nóng)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廣拓土田,郡內(nèi)比室殷足。時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陽為之語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span>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列傳·召信臣〉~364~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壽春人也。以明經(jīng)甲科為郎,出補(bǔ)谷陽長。舉高第,遷上蔡長。其治視民如子,所居見稱述。超為零陵太守,病歸。復(fù)徵為諫大夫,遷南陽太守,其治如上蔡。信臣為人勤力有方略,好為民興利,務(wù)在富之。躬勸耕農(nóng),出入阡陌,止舍離鄉(xiāng)亭,稀有安居時。行視郡中水泉,開通溝瀆,起水門提閼凡數(shù)十處,以廣溉灌,歲歲增加,多至三萬頃。民得其利,畜積有馀。信臣為民作均水約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爭。禁止嫁娶送終奢靡,務(wù)出于儉約。府縣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為事,輒斥罷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視好惡。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歸之,戶口增倍,盜賊獄訟衰止。吏民親愛信臣,號之曰召父。荊州刺史奏信臣為百姓興利,郡以殷富,賜黃金四十斤。遷河南太守,治行常為第一,復(fù)數(shù)增秩賜金?!妓哪辏t書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應(yīng)詔書。歲時郡二千石率官屬行禮,奉祠信臣冢,而南陽亦為立祠。
例句
慚非杜母臨襄峴,自鄙朱翁別會稽。
江郡謳謠誇杜母,洛城歡會憶車公。
典故 齊相計
二桃殺士
三士桃
二桃棄
二桃三士
齊相二桃
泣二桃
冶子田強(qiáng)
二士桃
相關(guān)人物公孫接
古冶子
晏嬰
田開疆
齊景公
《晏子春秋》卷二《內(nèi)篇·諫下》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nèi)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nèi)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因請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皆反其桃,挈領(lǐng)而死。
簡釋
三士桃:喻指用計殺人。唐盧象《追涼歷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喬木》:“閑蔭七賢地,醉餐三士桃?!?/p>
例句
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
世人見我輕鴻毛,力排南山三壯士,齊相殺之費(fèi)二桃。
閑蔭七賢地,醉餐三士桃。
典故 驕妻妾
笑齊人
墦間得醉
墦乞驕
乞墦祭
乞墦客
乞祭人
齊人乞墦
乞祭余
人乞祭余
《孟子注疏》卷八下〈離婁章句下〉~56~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后反。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后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wù)?。卒之東郭墦閒,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與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dá)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矣。
簡釋
乞墦:指人生活困窘或為謀利而不擇手段。宋蘇軾《送安節(jié)》之十:“乞播何足羨,負(fù)米可忘艱。”
乞祭余:謂向祭墓者乞求所馀酒肉。后以"乞祭余"指乞求施舍。宋黃庭堅《清明》:“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典故 商聲謳
南山白石
叩角歌
寧戚牛
南山石爛
白石吟
扣牛角
扣角而歌
擊轅歌
叩牛
嘆短衣
歌牛下
寧牛
東門牛
短衣扣角
叩角哀
寧子商歌
悲牛角
叩牛歌
南山戚
舍牛相齊
長歌叩轅
相關(guān)人物寧戚
齊桓公(名小白)
《楚辭》戰(zhàn)國楚·屈原《離騷》
「寧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箹|漢·王逸注:「寧戚,衛(wèi)人。該,備也。寧戚脩德不用,退而商賈,宿齊東門外。桓公夜出,寧戚方飲牛,叩角而歌。桓公聞之,知其賢,舉用為卿,備輔佐也?!?/span>
《呂氏春秋·覽部》卷十九〈離俗覽·舉難〉~3~
寧戚欲干齊桓公,窮困無以自進(jìn),于是為商旅將任車以至齊,暮宿于郭門之外?;腹加停归_門,辟任車,爝火甚盛,從者甚眾。寧戚飯牛居車下,望桓公而悲,擊牛角疾歌。桓公聞之,撫其仆之手曰:『異哉!之歌者非常人也?!?
《淮南子》卷十二〈道應(yīng)訓(xùn)〉~389~
寧越欲干齊桓公,困窮無以自達(dá),于是為商旅,將任車,以商于齊,暮宿于郭門之外。桓公郊迎客,夜開門,辟任車,爝火甚盛,從者甚眾。寧越飯牛車下,望見桓公而悲,擊牛角而疾商歌。桓公聞之,撫其仆之手曰:「異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車載之。
《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
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昔者司馬喜臏腳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摺脅折齒于魏,卒為應(yīng)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畫,捐朋黨之私,挾孤獨(dú)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沈于河,徐衍負(fù)石入海。不容于世,義不茍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路,繆公委之以政;寧戚飯牛車下,而桓公任之以國。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引應(yīng)劭曰:「齊桓公夜出迎客,而寧戚疾擊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白石爛,生不遭堯與舜禪。短布單衣適至骭,從昏飯牛薄夜半,長夜曼曼何時旦?』公召與語,說之,以為大夫?!?/span>
《淮南子》卷十三《氾論訓(xùn)》
「夫百里奚之飯牛,伊尹之負(fù)鼎,太公之鼓刀,寧戚之商歌,其美有存焉者矣?!箹|漢·高誘注:「寧戚衛(wèi)人也,商旅于齊,宿郭門外,疾世商歌以干桓公?!?/span>
簡釋
寧戚牛:詠人懷才未遇。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七:“醉上山公馬,寒歌寧戚牛?!?/p>
例句
思鄉(xiāng)每讀登樓賦,對月空吟叩角歌。
魏闕望中何日見,商歌奏罷復(fù)誰聽。
田子莫嫌彈鋏恨,寧生休唱飯牛歌。
歌殘白石扣牛角,賦換黃金愛馬卿。
誰聽寧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
愿君聽扣角,當(dāng)自識賢臣。
齊歌初入相,燕陣早橫功。
寧戚未匡齊,陳平終佐漢。
寧武子,朱買臣,扣角行歌背負(fù)薪。
元瑜正及從軍樂,寧戚誰憐叩角哀。
商歌如不顧,歸棹越南??。
獨(dú)坐親雄劍,哀歌嘆短衣。
商歌還入夜,巴俗自為鄰。
濫竊商歌聽,時憂卞泣誅。
東門牛屢飯,中散虱空爬。
客里馮諼劍,歌中寧戚牛。
日夕云臺下,商歌空自悲。
不遇張華識,空悲寧戚歌。
否去泰來終可待,夜寒休唱飯牛歌。
扣角干名計已疏,劍歌休恨食無魚。
劉伶避世唯沉醉,寧戚傷時亦浩歌。
寄詩同心子,為我商聲謳。
安能羨鵬舉,且欲歌牛下。
徒為擊角歌,且慚雕劍字。
典故訪疑年
絳老問年
歲年齊絳老
相關(guān)人物晉悼夫人
絳老
《春秋左傳·襄公三十年》
晉悼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絳縣人或年長矣,無子,而往與于食。有與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紀(jì)年。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估糇邌栔T朝,師曠曰:「魯叔仲惠伯會郤成子于承匡之歲也,是歲也,狄伐魯,叔孫莊叔于是乎敗狄于咸,獲長狄僑如,及虺也豹也,而皆以名其子,七十三年矣?!故汾w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shù)也?!故课牟唬骸溉粍t二萬二千六百有六旬也?!?/span>
例句
懶說歲年齊絳老,甘為鄉(xiāng)曲號涪翁。
絳老問年須算字,庾公逢月要題詩。
武符頒美化,亥字訪疑年。
長沙豈敢論年幾,絳老惟知甲子生。
典故 雞鳴函谷
學(xué)雞鳴
感孟嘗
放孟嘗回
雞鳴夫
雞鳴試關(guān)
雞鳴夜亂
借曉人
漏卻田文
脫函關(guān)厄
崤函關(guān)出
函谷孟嘗歸
函關(guān)報曉雞
開關(guān)計
亂真雞
齊客偷秦官
偽雞鳴
學(xué)鳴雞
相關(guān)人物田文(孟嘗君)
《史記》卷七十五〈孟嘗君列傳〉~2354~
齊湣王二十五年,復(fù)卒使孟嘗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嘗君為秦相。人或說秦昭王曰:「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后秦,秦其危矣?!褂谑乔卣淹跄酥?。囚孟嘗君,謀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勾藭r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xiàn)之昭王,更無他裘。孟嘗君患之,遍問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臧中,取所獻(xiàn)狐白裘至,以獻(xiàn)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guān)。夜半至函谷關(guān)。秦昭王后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guān),關(guān)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fā)傳出。出如食頃,秦追果至關(guān),已后孟嘗君出,乃還。始孟嘗君列此二人于賓客,賓客盡羞之,及孟嘗君有秦難,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檢仙經(jīng)》
世俗諸方,亦不必皆爾。大抵養(yǎng)命之藥,則多君,養(yǎng)性之藥,則多臣,治病之藥,則多佐。
簡釋
雞鳴狗盜:喻指人物或技能不倫不類、委瑣卑下、唐宋之間《過函谷關(guān)》;“雞鳴將狗盜,論德不論勛?!?/p>
例句
猶嫌未遠(yuǎn)函關(guān)道,正睡剛聞報曉雞。
雞鳴將狗盜,論德不論勛。
應(yīng)從漏卻田文后,每度聞雞不免疑。
高談先馬度,偽曉預(yù)雞鳴。
縱使雞鳴遇關(guān)吏,不知余也是何人。
雞鳴函谷客如霧,貌同心異不可數(shù)。
開關(guān)自有馮生計,不必天明待汝啼。
欲學(xué)雞鳴試關(guān)吏,太平時節(jié)懶思量。
二子依公子,雞鳴狗盜徒。
時當(dāng)鳳來日,孰用雞鳴夫。
《管子》卷十六《小問》
桓公乘馬,虎望見之而伏,桓公問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馬,虎望見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管仲對曰:「意者,君乘駁馬而盤桓,迎日而馳乎?」公曰:「然」。管仲對曰:「此駁象也,駮食虎豹,故虎疑焉?!?/span>
《北齊書》卷十一《蘭陵王孝瓘傳》
蘭陵武王長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面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xì)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shù)果,必與將士共之。
典故相關(guān)人物高思好
高祥(北齊文宣帝)
《北史》卷五十一《齊宗室諸王上·高思宗傳》附《高思好傳》
思宗弟思好,本浩氏子也,思宗養(yǎng)以為弟,遇之甚薄。少以騎射事文襄。及文宣受命,為左衛(wèi)大將軍。本名思孝,天保五年討蠕蠕,文宣悅其驍勇,謂曰:「爾擊賊如鶻入鴉群,宜思好事。」故改名焉。
典故 谷名愚
谷愚
谷中愚
谷號愚
棲隱愚公
愚公住谷
相關(guān)人物齊桓公(名小白)
《藝文類聚》卷九〈水部下·谷〉~75~
《韓子》曰:昔齊桓公入山,問父老,此為何谷?答曰:「臣舊畜牛生犢,以子買駒,少年謂牛不生駒,遂持而去。傍鄰謂臣愚,遂名為愚公谷?!?/span>
《說苑》卷七〈政理〉~96~
齊桓公出獵,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見一老公而問之曰:「是為何谷?」對曰:「為愚公之谷?!够腹唬骸负喂??」對曰:「以臣名之?!够腹唬骸附褚暪畠x狀,非愚人也,何為以公名?」對曰:「臣請陳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賣之而買駒,少年曰:『牛不能生馬。』遂持駒去。傍鄰聞之,以臣為愚,故名此谷為愚公之谷?!够腹唬骸腹\愚矣,夫何為而與之?」桓公遂歸。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愚也,使堯在上,咎繇為理,安有取人之駒者乎?若有見暴如是叟者,又必不與也,公知獄訟之不正,故與之耳,請退而修政?!箍鬃釉唬骸傅茏佑浿?,桓公,霸君也;管仲,賢佐也;猶有以智為愚者也,況不及桓公管仲者也?!?/span>
簡釋
愚公谷:喻雅逸之地。唐王維《愚公谷三首》之三:“借問愚公谷,與君聊一尋?!?/p>
例句
知老何山是,思?xì)w愚谷中。
興來林是竹,歸臥谷名愚。
向跡雖愚谷,求名異盜丘。
不意棲愚谷,無階奉詔書。
愚公方住谷,仁者本依山。
他日歸愚谷,偏宜綠綺琴。
聊將呈匠伯,今已學(xué)愚公。
中散山陽鍛,愚公野谷村。
唯將酒作圣,不厭谷名愚。
受業(yè)鄉(xiāng)名鄭,藏機(jī)谷號愚。
子敬懷愚谷,歸心在翠屏。
聞道高陽會,愚公谷正愚。
上堂多慶樂,肯念谷中愚。
更乞大賢容小隱,益看愚谷有光輝。
登朝非大隱,出谷是真愚。
解空囊不智,滅景谷何愚。
如何守直道,翻使谷名愚。
幽人自守樸,窮谷也名愚。
欲知愚谷好,久別與春還。
棲閒有愚谷,好事枉朝軒。
放曠愚公谷,消散野人家。
揣摩慚黠吏,棲隱謝愚公。
典故戍瓜
及瓜代
及瓜歸
隨瓜卸
相關(guān)人物連稱
齊侯
《春秋左傳正義》卷八〈莊公·傳八年〉~43~
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問不至。請代。弗許。故謀作亂。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孫無知。有寵于僖公衣服禮秩如適。襄公絀之。二人因之以作亂。連稱有從妹在公宮。無寵。使間公。曰。捷。吾以女為夫人。
簡釋
瓜時:指七月。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瓜時猶旅寓,萍泛苦夤緣。”
例句
過午方始飯,經(jīng)時旋及瓜。
水國生秋草,離居再及瓜。
月蝕西方破敵時,及瓜歸日未應(yīng)遲。
名須麟閣上,好去及瓜還。
蓬轉(zhuǎn)俱行役,瓜時獨(dú)未還。
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
《史記》卷六十二〈管晏列傳·管仲〉~23~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jìn)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典故 漢使就烹
酈其被烹
相關(guān)人物酈生(酈食其)
《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
淮陰侯聞酈生伏軾下齊七十馀城,乃夜度兵平原襲齊。齊王田廣聞漢兵至,以為酈生賣己,乃曰:「汝能止?jié)h軍,我活汝;不然,我將亨汝!」酈生曰:「舉大事不細(xì)謹(jǐn),盛德不辭讓。而公不為若更言!」齊王遂亨酈生,引兵東走。
例句
不是不同明主意,懶將唇舌與齊烹。
就烹感漢使,握節(jié)悲陽秋。
君看齊鼎中,焦?fàn)€者酈其。
《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列傳·曹沫〉~255~
曹沫為魯將,與齊戰(zhàn),三敗北。魯莊公懼,乃獻(xiàn)遂邑之地以和。猶復(fù)以為將。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而盟?;腹c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沫執(zhí)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qiáng)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
例句
秦皇本詐力,事與桓公殊。奈何效曹子,實謂勇且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