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锽锽(鍠鍠)  拼音:huáng huáng
擬聲詞。形容鐘鼓聲?!逗鬂h書。卷六○上。馬融傳》:「锽锽鎗鎗,奏于農郊大路之衢?!?/div>
《漢語大詞典》:審聲(審聲)
(1).古指辨別宮。商、角、徵、羽五聲。禮記·樂記:“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
(2).辨別金鼓之聲。國語·吳語:“大夫 皋如 進對曰:‘審聲則可以戰(zhàn)乎?’”
(3).通曉聲韻、格律。 明 何景明 《〈明月篇〉序》:“意調若髣髴四子,而才質猥弱,思致庸陋,故摛詞蕪紊,無復統(tǒng)飭,姑録之,以俟審聲者裁制焉。”
《國語辭典》:小鼓  拼音:xiǎo gǔ
樂器名,打擊樂器。又稱小軍鼓。鼓身由木材或金屬制成,鼓面直徑大于筒深,上下鼓面蒙上皮革。在非敲擊面緊貼一排響弦,以煞住鼓皮的震動,使音色清脆,響弦另有調節(jié)松緊的螺絲,以備適度調節(jié)音響。演奏時以兩根木槌敲擊鼓面發(fā)音,為樂隊中常用的打擊樂器。
《漢語大詞典》:盆缶
盛物的瓦器。古人亦鼓之以節(jié)歌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王 竊聞 秦王 善為 秦 聲,請奏盆缻 秦王 ,以相娛樂?!?/div>
《漢語大詞典》:答鼓
鼓之一種,即腰鼓。 唐 段安節(jié) 樂府雜錄·鼓架部:“答鼓,即腰鼓也?!?宋 歐陽修 《舟中寄劉昉秀才》詩:“明月隨人來遠浦,青山答鼓送行舟?!眳⒁姟?腰鼓 ”。
分類:鼓之腰鼓
《國語辭典》:腰鼓  拼音:yāo gǔ
1.樂器名,打擊樂器。古今形制不同。隋唐以來用于胡樂,廣首細腰,掛在腰間,用兩手拍擊?,F在使用的腰鼓,則兩端小而中腰較粗,奏時用綢帶系鼓縛在舞者腰間,雙手各執(zhí)鼓槌交替擊奏。
2.一種舞蹈。腰間掛腰鼓,邊跳舞邊打擊。最先盛行于陜北。
《漢語大詞典》:參撾(參撾)
擊鼓之法。亦指以此法擊鼓。參,通“ 摻 ”。
《漢語大詞典》:鉦人(鉦人)
掌管鳴鉦擊鼓之事的官吏。《詩·小雅·采芑》:“鉦人伐鼓,陳師鞠旅。” 鄭玄 箋:“鉦也,鼓也,各有人焉,言鉦人伐鼓,互言爾?!?高亨 注:“古代行軍,有鉦有鼓。但此鉦人似是官名,掌管鳴鉦擊鼓之事者。”
《漢語大詞典》:鼓半
五鼓之半。謂夜深。 唐 李商隱 《公子》詩:“一盞新羅酒,凌晨恐易銷。歸應衝鼓半,去不待笙調。” 馮浩 箋注:“衝鼓半,謂夜深始歸?!?/div>
《漢語大詞典》:紞然
象聲詞。形容似擊鼓之聲。 宋 洪邁 《夷堅乙志·周勉仲》:“其人矍然立,背如負大罋者,躍入池中,有聲紞然。” 明 宋濂 《聲外鍠師字說》:“銅必成鐘而聲始應之。不然,摶泥肖鐘,叩之,則紞然無遐聲?!?/div>
《漢語大詞典》:鼗音
鞉鼓之聲。古代陣法作戰(zhàn)中用以整行伍。《風后握奇經》:“﹝鞉鼓﹞紅塵戰(zhàn)深,白刃相臨,勝負未決,人懷懼心。乍犇乍背,或縱或擒,行伍交戰(zhàn),整在鞉音?!?/div>
《國語辭典》:金鼓雷鳴(金鼓雷鳴)  拼音:jīn gǔ léi míng
金鉦和戰(zhàn)鼓之聲震耳欲聾。形容軍威壯盛或戰(zhàn)況激烈。如:「一時之間,金鼓雷鳴,只見兩軍纏斗,戰(zhàn)得難分難解。」
《國語辭典》:金鼓連天(金鼓連天)  拼音:jīn gǔ lián tiān
金鉦和戰(zhàn)鼓之聲響徹云霄。形容軍威壯盛或戰(zhàn)況激烈。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二七出:「金鼓連天,喊聲震地,不是赤眉嘯聚,定為碧眼橫行。待我出門一看,便知端的?!挂沧鳌附鸸男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