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01,分27頁顯示  上一頁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黃繶
黃號
黃縠
黃屨
黃疸
耳垢
格桑花
密陀僧
金絲雀
酒刺
江雞
寇雉
蠟珀
釉陶
郁林葛
《漢語大詞典》:黃繶
裝飾鞋的黃色絲帶。周禮·天官·屨人:“為赤舃、黑舃、赤繶、黃繶?!?鄭玄 注:“黃繶者,王后玄舄之飾?!?孫詒讓 正義:“ 鄭司農(nóng) 云‘赤繶黃繶,以赤黃之絲為下緣’者,謂織赤黃之絲為絛紃,以緣牙底相接之縫中。云下緣者,對繞之緣為上緣也?!?/div>
《漢語大詞典》:黃號(黃號)
黃色的號牌。 宋 周密 武林舊事·車駕幸學(xué):“除司業(yè)、祭酒外,其餘學(xué)官、前廊、長諭,竝帶黃號於隔門外席地坐?!?/div>
分類:黃色
《漢語大詞典》:黃縠
黃色的縐紗。文獻(xiàn)通考·王禮八:“端午亦給應(yīng)給錦袍者,汗衫以黃縠,別加繡袍肚?!?/div>
分類:黃色縐紗
《漢語大詞典》:黃屨(黃屨)
指古代帝王及王后所穿的黃色的鞋子。周禮·天官·屨人“屨人掌王及后之服屨” 漢 鄭玄 注:“凡屨之飾,如繡次也。黃屨白飾,白屨黑飾,黑屨青飾?!?/div>
《國語辭典》:黃疸(黃疸)  拼音:huáng dǎn
病名。因血中膽紅素含量增加,致人體皮膚、鞏膜、黏膜變黃的病癥。多見于肝膽疾病及溶血性貧血。最常見的黃疸,是新生兒黃疸。
《漢語大詞典》:黃銹病(黃銹?。?/div>
植物的一種病害。癥狀是葉片上和莖上出現(xiàn)成條的黃色斑點(diǎn),病株子粒不飽滿,小麥易得此病。也叫黃疸。
《國語辭典》:耳垢  拼音:ěr gòu
為外耳道耵聹腺所分泌的淡黃色黏稠液體或蠟狀物質(zhì),和外耳道皮膚剝落上皮混合后的產(chǎn)物。也稱為「耳垢」,俗稱為「耳屎」。
《漢語大詞典》:格?;?/div>
生于 西藏 的一種野花,形如菊,開黃色小花。藏族把它作為幸福與愛情的象征。《中國民間故事選·海螺姑娘》:“這姐妹三人,聰明能干,都長得跟山上的格?;ㄒ粯??!?span id="ogwygco" class="book">《人民文學(xué)》1978年第10期:“我的心呀,就象盛開的格?;ā!?/div>
分類:野花黃色
《漢語大詞典》:密陀僧
礦物名。其成分為氧化鉛。黃色或紅褐色粉末。可入藥。外用有殺蟲、消積、消腫毒等功效;內(nèi)服能鎮(zhèn)心治驚。也用來制造蓄電池、顏料等。
《國語辭典》:金絲雀(金絲雀)  拼音:jīn sī què
動物名。鳥綱燕雀目雀科。原產(chǎn)于大西洋島嶼。嘴紅色,面部至胸部黃色,腰部黃綠色,腹部白色,尾巴和翅膀黑色。體態(tài)嬌俏可愛,鳴聲悅耳動聽。中古以后,多為人所飼養(yǎng)。變種甚多,為一種理想的籠鳥。也稱為「時辰雀」。
《漢語大詞典》:酒刺
生在面部的黃色或紅褐色的小疙瘩。用指甲擠壓,可擠出脂肪狀顆粒。也稱粉刺或面皰。 歐陽山 《高干大》第十章:“所不同的是哥哥 高成祥 臉上長了許多酒刺。”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十章:“一個紅鼻頭滿臉酒刺的漢子從角落里站了起來?!?/div>
《漢語大詞典》:江雞(江雞)
一種黃色小蜻蜓。
分類:黃色蜻蜓
《漢語大詞典》:寇雉
(1).鳥名。又名鵽鳩、突厥雀、沙雞。爾雅·釋鳥:“鵽鳩,寇雉?!?郭璞 注:“鵽,大如鴿,似雌雉,鼠腳,無后指,岐尾。為鳥憨急,羣飛,出北方沙漠地?!?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二·突厥鳥:“ 高宗 時, 突厥 犯塞。始虜未叛,有鳴鵽羣飛入塞。邊人驚曰:‘此鳥一名突厥雀,南飛則 突厥 必入寇?!讯弧0复思?span id="0wy2yeo" class="book">《爾雅》‘鵽鳩,寇雉’也。”
(2). 清 郝懿行 謂此鳥淺黃色,文如雌雉,形似鵓鳩。 萊陽 人名沙雞。參閱《爾雅義疏·釋鳥》。
《國語辭典》:蠟珀(蠟珀)  拼音:là pò
黃色而明亮晶瑩的琥珀。
分類:黃色琥珀
《漢語大詞典》:釉陶
表面帶釉的陶器。1929年 安陽 殷墟 曾掘得涂有薄層黃色釉的陶片,1953年在 鄭州 二里崗 殷 代遺址曾發(fā)現(xiàn)敷釉陶器。
《漢語大詞典》:郁林葛(鬱林葛)
古代 郁林州 所產(chǎn)的一種黃色葛,為葛中之精品。 明 張萱 疑耀·郁林葛:“ 粵 中多產(chǎn)葛,惟 鬱林州 所產(chǎn)者知名最久。 齊武帝 作《估客樂》曲被管弦,乘龍舟游江中,令榜人皆著 鬱林 布作淡黃袴以舞此曲。即今之 鬱林 葛也。”
分類:黃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