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毒酒  拼音:dú jiǔ
放有毒藥的酒?!逗鬂h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傳。西南夷傳》:「即聚兵起營臺,招呼諸君長,多釀毒酒,欲先以勞軍,因襲擊尚?!?/div>
《漢語大詞典》:麻煙(麻煙)
煙名。舊時的一種麻醉毒品。 茅盾 《新疆風土雜憶》:“麻煙比鴉片更毒,故在 新 省亦懸為厲禁?!?/div>
《漢語大詞典》:局麻
把身體的一部分麻醉(區(qū)別于“全麻”)
《國語辭典》:腰椎麻醉法  拼音:yāo zhuī má zuì fǎ
一種麻醉法。在適當腰椎位置進行腰椎穿刺,再緩緩注入麻醉液。適用于下腹部、足部、腿部等手術,手術過程須嚴密消毒,以免誘發(fā)化膿性腦脊髓膜炎。
《國語辭典》:針灸麻醉(針灸麻醉)  拼音:zhēn jiǔ má zuì
一種中醫(yī)利用針刺刺激穴位的麻醉法。此法可使病人在手術時保持意識清醒,并且不靠任何藥物即可達到良好的鎮(zhèn)痛效果。也稱為「針麻」。
《國語辭典》:恢復室(恢復室)  拼音:huī fù shì
醫(yī)院里專供全身麻醉手術的病人,在手術后麻醉完全清醒前對病人觀察護理的特殊房間。
《國語辭典》:電針麻醉(電針麻醉)  拼音:diàn zhēn má zuì
一種針刺麻醉法。以電針方式來達到手術上的麻醉效果,可使病人在清醒的狀態(tài)下,接受各種手術治療。
《漢語大詞典》:汗藥(汗藥)
蒙汗藥。吃了可以使人失去知覺的一種麻醉藥。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被我安些汗藥在里面裹了,依然教他把來與你?!?/div>
《漢語大詞典》:全身麻醉
亦省稱“ 全麻 ”。 醫(yī)學用語。臨床上用吸入麻醉或靜脈麻醉等方法,使病人全身的意識和感覺消失,以順利進行手術。
《國語辭典》:嗎啡(嗎啡)  拼音:mǎ fēi
由鴉片所提煉的生物堿,呈無色微細柱狀結晶。為法語morphine的音譯。味苦,有毒,具中樞神經抑制作用,可改變人體對疼痛的感覺,醫(yī)學上用于麻醉止痛,連續(xù)使用會成癮。除醫(yī)療目的使用外,均為非法使用,在臺灣為第一級毒品。
《國語辭典》:麻醉劑(麻醉劑)  拼音:má zuì jì
1.能令人暫時失去知覺的藥劑。也稱為「麻藥」。
2.比喻使人忘記傷痛、不如意的事物。如:「他用忙碌的工作做為忘記傷痛的麻醉劑?!?/div>
《漢語大詞典》:麻醉品
指服之具有成癮性的麻醉性藥品,如鴉片、嗎啡之類。亦喻指毒害身心的書刊。 魯迅 《書信集·致吳渤》:“至于《人間世》之類,則本是麻醉品,其流行亦意中事,與 中國 人之好吸雅片相同也?!眳⒁姟?麻醉劑 ”。
《國語辭典》:麻醉劑(麻醉劑)  拼音:má zuì jì
1.能令人暫時失去知覺的藥劑。也稱為「麻藥」。
2.比喻使人忘記傷痛、不如意的事物。如:「他用忙碌的工作做為忘記傷痛的麻醉劑?!?/div>
《國語辭典》:麻沸散  拼音:má fèi sǎn
古代使用的一種麻醉劑,據(jù)傳是含茄科植物曼陀羅等藥的制劑。《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若病結積在內,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div>
《國語辭典》:悶香(悶香)  拼音:mèn xiāng
焚了使人昏悶不能發(fā)聲及動作的香料。如:「使悶香、下毒藥,是下流無恥的手段。」
《國語辭典》:蒙汗藥(蒙汗藥)  拼音:méng hàn yào
內服后使人失去知覺的傳統(tǒng)藥材。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三折:「我隨身帶著這蒙汗藥,我如今攪在這飯里,他吃了呵,明日這早晚他還不醒哩。」《水滸傳》第一一回:「有財帛的來到這里,輕則蒙汗藥麻翻,重則登時結果?!挂卜Q為「懵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