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9詞典 1分類詞匯 118
《漢語大詞典》:沙囊
(1).裝著沙的袋子。三國志·吳志·步騭傳“然時(shí)采其言”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勃 《吳錄》:“后有 呂范 、 諸葛恪 為説 騭 所言,云:‘每讀 步騭 表,輒失笑。此 江 與開闢俱生,寧有可以沙囊塞理也!’”
(2). 楚 漢 相爭時(shí), 韓信 與 楚 將 龍且 夾 濰水 作戰(zhàn), 信 令以沙囊堵 濰水 上流,待 楚 軍渡水時(shí),撤囊放水沖淹,大敗 楚 軍。見史記·淮陰侯列傳。后遂用為典實(shí)。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lì)》:“前鋒紛其易幟,后騎決其沙囊?!?宋 蘇轍 《寄題密州新作快哉亭》詩之二:“試問沙囊無處所,于今 信 怯定非真?!眳⒁姟?囊沙 ”。
(3).鳥類的消化器官。位于胃與小腸之間。
《漢語大詞典》:囊沙
指 韓信 囊沙破敵之計(jì)。 楚 漢 戰(zhàn)爭時(shí) 韓信 與 楚 將 龍且 隔 濰水 而陣。 韓信 夜令人以萬馀囊盛沙,壅水上流,然后引軍半渡,進(jìn)擊 龍且 。既戰(zhàn),佯敗退走。 且 追 信 渡水, 信 使人決壅囊,水大至, 龍且 軍大半不得渡, 信 乘機(jī)擊殺 且 ,大破 楚 軍。見史記·淮陰侯列傳舊唐書·鄭畋傳:“及至囊沙減灶,伐鼓揚(yáng)旌,四兇方侈於獸心,一陣盡涂於 龍尾 ?!?/div>
《漢語大詞典》:鮮羽(鮮羽)
亦作“鱻羽”。
(1).活魚和鳥類。指食物。周禮·天官·庖人:“冬行鱻羽,膳膏羶。” 賈公彥 疏:“鮮謂魚,羽謂鴈?!?span id="bybh2mk" class="book">《禮記·內(nèi)則》:“冬宜鮮羽,膳膏羶。” 鄭玄 注:“鮮,生魚也;羽,鴈也。”
(2).鮮艷的羽毛。 漢 應(yīng)瑒 《鸚鵡賦》:“被光耀之鮮羽,流玄黃之華飾。”
《國語辭典》:同命鳥(同命鳥)  拼音:tóng mìng niǎo
1.佛經(jīng)中所稱之雪山神鳥。此鳥一身兩頭,人面禽形,生死同命,故稱為「同命鳥」。也作「命命鳥」、「共命鳥」、「生生鳥」。
2.比喻有共生共死體認(rèn)的鳥類或伙伴。如:「小桃冠鸚鵡是一種同命鳥,一只被捕,常引來一大群同類共同被捕。」
《漢語大詞典》:新哢
新春鳥類的鳴聲。 元 袁桷 《初春思》詩之一:“凍樹迴青陽,覊禽競新哢?!?/div>
《國語辭典》:象鳥(象鳥)  拼音:xiàng niǎo
動(dòng)物名。一種現(xiàn)今已經(jīng)絕跡的鳥類。依發(fā)現(xiàn)的化石判斷,其體重約一千磅,無法飛行,蛋的容量相當(dāng)于十二打雞蛋的容量。產(chǎn)于馬達(dá)加斯加。
《國語辭典》:羽冠  拼音:yǔ guān
豎立于飛禽類動(dòng)物頭頂上較長而別致的羽毛,稱為「羽冠」。如孔雀的羽冠。
《漢語大詞典》:雍鳴(雝鳴)
鳥類和諧地鳴叫。 明 夏完淳 《侯納言》詩:“三鳳齊雝鳴,翛羽拂云際?!?/div>
《漢語大詞典》:刷毛衣
鳥類以喙剔抉羽毛使整潔。 唐 白居易 《燕詩示劉叟》:“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div>
《漢語大詞典》:土豹
(1).獸類。猞猁孫的別名。
(2).鳥類。鵟的別名。
分類:鳥類獸類
《國語辭典》:脫羽(脫羽)  拼音:tuō yǔ
鳥類的羽毛在春、秋兩季換新的羽毛,稱為「脫羽」。
《國語辭典》:土燕  拼音:tǔ yàn
燕鸻科鳥類的通稱。尾羽剪刀狀,能飛行捕食昆蟲,又能在地上覓食,兼具燕與鷸的特性。
《漢語大詞典》:風(fēng)胎(風(fēng)胎)
古人以為某些鳥類可不直接交配而懷胎。 南朝 梁 劉孝標(biāo) 《山棲志》:“翾翾翔鳥,風(fēng)胎雨鷇。緑翼紅毛,素羽翠鬣?!眳⒁姟?風(fēng)化 ”。
《國語辭典》:猛禽  拼音:měng qín
兇猛的鳥類。嘴短而銳,有鉤,體形多龐大,善飛行,腳短,趾有鉤爪,視覺敏銳,多為食肉性。如鷹、鷲、梟等。
《國語辭典》:嫗伏(嫗伏)  拼音:yù fú
鳥用體溫孵卵?!抖Y記。樂記》:「羽者嫗伏,毛者孕鬻?!?/div>
分類:鳥類孵卵
《國語辭典》:害鳥(害鳥)  拼音:hài niǎo
以農(nóng)作物或果實(shí)為食物的鳥類。如斑鳩、喜鵲。也有專門吃魚苗的鳥類。如翠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