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9詞典 1分類詞匯 118
《國語辭典》:鹡鸰(鶺鴒)  拼音:jí líng
動(dòng)物名。鳥綱雀形目鳴禽類。體長約五至六寸。頭黑,前額白,背黑,腹白,翼尾均長。因其鳴則天降雪,且性喜食雪,故也稱為「雪姑」。筑巢于水濱石隙間,以昆蟲為食。也稱為「嘆脊令」、「連錢」。
《國語辭典》:水鳥(水鳥)  拼音:shuǐ niǎo
棲息在水中的鳥類。唐。姚合 送崔約下第歸揚(yáng)州詩:「日晚山花當(dāng)馬落,天陰水鳥傍船飛?!埂独蠚堄斡洝返诙兀骸改呛扇~初枯,擦得船嗤嗤價(jià)響。那水鳥被人驚起,格格價(jià)飛。」也稱為「水禽」。
《國語辭典》:鳴禽(鳴禽)  拼音:míng qín
泛指善鳴的鳥類。多屬雀形目,特徵為身小、嘴上全包以角質(zhì),發(fā)聲優(yōu)美,如燕、雀等。南朝宋。謝靈運(yùn) 登池上樓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div>
《國語辭典》:六翮  拼音:liù hé
1.鳥的兩翼?!稇?zhàn)國策。楚策四》:「奮其六翮而凌清風(fēng),飄搖乎高翔?!顾?。蘇軾與胡祠部游法華山〉詩:「君猶鸞鶴偶飄墮,六翮如云豈長鎩?!?br />2.鳥的代稱。唐。高適 別董大詩二首之二:「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馀年?!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一:「六翮飛身,爭投棲于樹杪;五花畫舫,盡返棹于湖邊。」
《國語辭典》:關(guān)關(guān)(關(guān)關(guān))  拼音:guān guān
擬聲詞。形容鳥鳴的聲音?!对娊?jīng)。周南。關(guān)雎》:「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div>
《國語辭典》:禽鳥(禽鳥)  拼音:qín niǎo
1.羔、雁、雉等禮物?!蹲髠鳌Gf公二十四年》:「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鳥。」晉。杜預(yù)。注:「卿執(zhí)羔,大夫執(zhí)雁,士執(zhí)雉?!?br />2.鳥。《儒林外史》第一回:「水面上的禽鳥,格格驚起了許多。」
《國語辭典》:珍禽  拼音:zhēn qín
珍貴罕見的鳥類。唐。宋之問〈太平公主山池賦〉:「羅八風(fēng)之奇獸,聚六合之珍禽?!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5188' target='_blank'>李白 〈賦得鶴送史司馬赴崔相公幕〉詩:「珍禽在羅網(wǎng),微命若游絲?!?/div>
分類:珍奇鳥類
《漢語大詞典》:梳翎
指鳥類梳理自身羽毛。 唐 鄭顥 《續(xù)夢(mèng)中十韻》:“日斜烏斂翼,風(fēng)動(dòng)鶴梳翎?!?唐 溫庭筠 《游南塘寄知者》詩:“白鳥梳翎立岸莎,藻花菱刺泛微波。”
《漢語大詞典》:海鳥(海鳥)
在海島上或海邊生長、棲息的鳥類。國語·魯語上:“海鳥曰‘爰居’,止於 魯 東門外三日, 臧文仲 使國人祭之。” 晉 張華 《鷦鷯賦》:“海鳥鶢鶋,避風(fēng)而至。” 唐 李白 《贈(zèng)任城盧主簿潛》詩:“海鳥知天風(fēng),竄自 魯 郊東。” 陳福北 《祖國南海上的明珠--西沙群島》:“那里的樹林棲息著數(shù)以千萬計(jì)的各種海鳥。”
《漢語大詞典》:冠子
(1).給兒子行加冠禮。禮記·雜記下:“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span id="lh6jtm9" class="book">《梁書·賀琛傳》:“時(shí)皇太子議,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女。”
(2).成年的男子。《韓詩外傳》卷七:“冠子不詈,髦子不笞,聽其微諫,無令憂之。此為人父之道也?!?/div>
《漢語大詞典》:蟲鳥(蟲鳥)
(1).指蛇和鳥。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賦》:“靈蛇銜珠以酬德,慈烏反哺以報(bào)親,在蟲鳥其尚爾,況三才之令人?!?br />(2).泛指昆蟲和鳥類。 宋 歐陽修 《答圣俞莫飲酒》詩:“花開木落蟲鳥悲,四時(shí)百物亂我思。”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傳國璽:“﹝玉印﹞面有篆文八,刻畫捷徑,位置勻適,皆若蟲鳥龍魚之狀?!?br />(3).即蟲書。隋書·經(jīng)籍志一:“ 漢 時(shí)以六體教學(xué)童,有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鳥?!?br />(4).泛指文字。 宋 梅堯臣 《送宣州簽判馬屯田》詩:“聯(lián)詩姓何名已失,板蠹粉落蟲鳥蹤?!眳⒁姟?蟲書 ”。
《國語辭典》:蟲書(蟲書)  拼音:chóng shū
書體名。秦書八體之一。是在篆書結(jié)構(gòu)的基礎(chǔ)上,裝飾蜿蜒回繞的筆畫,使字體像蟲形盤旋彎曲的樣子,因而得名。也稱為「蟲篆」。
《漢語大詞典》:嗈嗈
(1).鳥類和鳴聲。文選·孫綽〈游天臺(tái)山賦〉:“覿翔鸞之裔裔,聽鳴鳳之嗈嗈?!?李善 注:“《爾雅》曰:‘嗈嗈,和也。’謂聲之和也。” 宋 陸游 《秋曉》詩:“嗈嗈天際雁初度,喔喔舍傍雞亂鳴?!?元 張可久 《天凈沙·江上》曲:“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鶩殘霞?!?清 唐孫華 《國學(xué)進(jìn)士題名碑》詩:“嗈嗈朝陽集鳴鳳,思皇周士何其多?!?br />(2).和諧、融洽貌。 宋 沈遼 《和穎叔西園春宴》:“草樹日欣欣,笑語咸嗈嗈?!?/div>
《國語辭典》:羅致(羅致)  拼音:luó zhì
招致人才?!独蠚堄斡洝返谌兀骸改桓瞬艥?jì)濟(jì),凡有所聞的無不羅致于此了。」。
《國語辭典》:禽言  拼音:qín yán
1.禽鳥的鳴聲。唐。宋之問謁禹廟〉詩:「猿嘯有時(shí)答,禽言常自呼。」
2.一種詩體。由宋人梅堯臣所創(chuàng)。作者先依據(jù)禽鳥的鳴聲命名,再由名字引發(fā)聯(lián)想,抒寫情感。宋。蘇軾〈五禽言詩。敘〉:「梅圣俞嘗作四禽言。余謫黃州,寓居定惠院。繞舍皆茂林修竹,荒池蒲葦。春夏之交,鳴鳥百族,土人多以其聲之似者名之,遂用圣俞體作五禽言?!?/div>
《國語辭典》:嚦嚦(嚦嚦)  拼音:lì lì
擬聲詞:(1)形容鳥鳴聲之清脆悅耳。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一○出:「閒凝眄,生生燕語明如剪,嚦嚦鶯歌溜的圓?!?2)形容女子婉轉(zhuǎn)悅耳的聲音。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恰便似嚦嚦鶯聲花外囀,行一步可人憐?!埂读凝S志異。卷四。狐諧》:「聞其聲,嚦嚦在目前,四顧,即又不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