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9 【介紹】: 五代時河陽人。石敬瑭鎮(zhèn)河陽,以為客將。敬瑭即位建后晉,拜客省使。累官同平章事。后降契丹,為司徒。劉知遠(yuǎn)入京師建后漢,守貞來朝,拜太保、河中節(jié)度使。未幾,知遠(yuǎn)卒,守貞以為后漢新建,隱帝初立,天下易圖,遂反。兵敗,自焚死。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五
守貞。河陽人。晉天福中累遷宣徽使。少帝即位。授滑州節(jié)度使兼侍衛(wèi)馬軍都指揮使。改侍衛(wèi)都虞侯。開運(yùn)元年授兗州節(jié)度使。加同平章事。二年。契丹南下。以為北面行營都監(jiān)。還為侍衛(wèi)副都指揮使。移鎮(zhèn)宋州。代高行周為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移鎮(zhèn)鄆州。契丹寇邊。以為北面行營都部署。軍敗降契丹。授司徒依前鄆州節(jié)度使。從契丹至汴。尋歸本鎮(zhèn)。漢祖入立。授太保。封魯國公。移鎮(zhèn)河中。乾祐二年以叛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1—964 【介紹】: 宋大名宗城人,字文素。后唐長興四年進(jìn)士。歷官知制誥。后周廣順初,累進(jìn)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兼參知樞密院事,曾詳定《刑統(tǒng)》。宋初,加兼侍中,仍為相,罷參知樞密。遇事具札子進(jìn)呈取旨,太祖為之罷坐論之禮。乾德元年,進(jìn)封魯國公。次年罷相。生平以廉介自持,不受四方饋贈。有集及《五代通錄》、《邕管記》。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11—964 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威縣東)人。后唐明宗長興四年(933)登進(jìn)士第。后歷佐使府。后晉出帝開運(yùn)元年(944)除翰林學(xué)士。后漢初,加中書舍人。歷官戶部侍郎。后周太祖初,為樞密副使,廣順元年(951)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任宰相9年,累加司徒。恭帝時封蕭國公。陳橋兵變后,率百僚擁立宋太祖。入宋仍為宰相,封魯國公?!?a target='_blank'>宋史》有傳。有文集30卷,不存。《宋文鑒》卷一四、《輿地紀(jì)勝》卷六九、《詩話總龜》卷二七引《古今詩話》,存其詩2首、斷句6,《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全宋詩
范質(zhì)(九一一~九六四),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威縣東)人。后唐明宗長興四年(九三三)進(jìn)士。歷仕后晉、后漢、后周,封蕭國公。入宋,太祖建隆元年(九六○)加待中、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乾德元年(九六三)封魯國公(同上書卷四)。二年,罷為太子太傅,卒,年五十四。有《范魯公集》三十卷(《郡齋讀書志》卷一九),已佚。《宋史》卷二四九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唐詩補(bǔ)逸
范質(zhì)字文素,大名宗城人。后唐長興四年進(jìn)士,晉天福中為翰林學(xué)士,漢初加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周廣順初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宋太祖受禪,加兼侍中。乾德初封魯國公。二年正月罷為太子太傅,九月卒,詩一首。(《全唐詩》無范質(zhì)詩。按質(zhì)雖為宋初名臣,然曾歷仕后晉、漢、周各朝。其從五代主者久,而事宋之日淺,故仍錄補(bǔ)于唐詩之列)
全宋文·卷一二
范質(zhì)(九一一——九六四),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威縣東)人。后唐長興四年進(jìn)士,歷仕后唐、晉、漢、周四朝。后周時官至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兼參知樞密院事,封蕭國公。入宋,仍為宰相,加兼侍中,進(jìn)封魯國公。乾德二年,罷為太子太傅,卒。質(zhì)廉介矜慎,力學(xué)強(qiáng)記,有集三十卷,又述五代史事為《通錄》六十五卷。《宋史》卷二四九有傳。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五
質(zhì)字文素。宗城人。后唐進(jìn)士。晉天福中官監(jiān)察御史直史館知制誥。漢初加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周廣順初拜平章右仆射。監(jiān)修國史。入宋兼侍中。封魯國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1—999 【介紹】: 宋真定靈壽人,字國華。五代后漢乾德中為成德軍牙將。仕后周歷河中都監(jiān),遷引進(jìn)使。入宋遷客省使,以軍功改左神武將軍,俄兼樞密承旨。太祖乾德二年伐蜀,為都監(jiān),下峽中郡縣,清介廉謹(jǐn),所至悅服。后又從征太原。開寶七年,任升州西南路行營馬步軍戰(zhàn)榷都部署,征南唐,克金陵,不妄殺一人。師還,拜樞密使、檢校太尉、忠武軍節(jié)度使。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雍熙三年,與潘美等北伐契丹,連下州縣,后為耶律休哥所敗,退至岐溝關(guān)兵潰。責(zé)授右驍衛(wèi)上將軍。真宗即位,復(fù)檢校太師、同平章事,召拜樞密使。卒謚武惠。
全宋文·卷五三
曹彬(九三一——九九九),字國華,真定府靈壽(今河北靈壽)人。五代漢乾祐中為成德軍牙將,仕周至?xí)x州兵馬都監(jiān)。宋初統(tǒng)軍平蜀、征太原、下江南,拜樞密使。太宗時,加同平章事,進(jìn)檢校太師兼侍中,封魯國公。卒,贈中書令,追封濟(jì)陽郡王,謚武惠?!?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五八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6—1007 【介紹】: 宋真宗后。太原人。郭守文女。太宗淳化四年為真宗聘之,封魯國、秦國夫人。真宗嗣位,立為皇后。謙約惠下,性惡奢靡。族屬入謁禁中,服飾華侈,必加戒勖。有以家事求言于上者,后終不許。為真宗所禮重。卒謚莊穆,改謚章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9—1047 【介紹】: 宋建昌軍南豐人,字不疑。曾致堯子。以蔭補(bǔ)太廟齋郎。仁宗天圣二年進(jìn)士。歷太子中允、太常博士。知如皋、玉山二縣,守正不阿,有治績。為知信州錢仙芝所誣,罷歸十二年。復(fù)赴京師,中道病卒。善文章。有《時議》。
全宋文·卷二七○
曾易占(九六九——一○四七),字不疑,南豐(今江西南豐)人,致堯子,曾鞏父。以蔭補(bǔ)太廟齋郎。天圣二年進(jìn)士,歷太子中允、太常博士,知如皋、玉山等縣,擢知信州。為錢仙芝所誣,除名,配廣南衙前編管。慶歷七年卒,年七十九。后以子布貴,追封魯國公。有《時議》十卷。見王安石《臨川集》卷九三《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銘》。

人物簡介

簡介
趙氏,河南開封人,北宋時期公主,宋太祖趙匡胤嫡次女,母為孝惠皇后賀氏。開寶五年(973年)閏二月,冊封延慶公主,下嫁左衛(wèi)將軍石保吉。宋太宗即位,進(jìn)封許國公主。淳化元年(990年)正月,改封晉國公主。宋真宗繼位,進(jìn)晉國長公主。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正月,進(jìn)晉國大長公主。同年十一月病逝,謚號賢靖。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改封魯國大長公主。政和四年(1114年)十二月,改封賢靖大長帝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79—1057 【介紹】: 宋鄭州管城人,字元輔。王超子。年十七隨父出擊李繼遷。累遷內(nèi)殿崇班。仁宗時,歷殿前都虞候、知樞密院事、宣徽南院使。因狀貌類太祖,降知隨州。契丹求關(guān)南地,以兵壓境,拜保靜軍節(jié)度使、知澶州,徙真定府、定州路都總管,訓(xùn)練士卒,加強(qiáng)守備。累拜同平章事、判澶州,以太子太師致仕。再起,歷官至樞密使,封魯國公。卒謚武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9—1078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明仲。曾會子。仁宗天圣二年進(jìn)士。知會稽縣,立斗門,泄鏡湖水,民受其利。歷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判三班院。出知鄭州,有能聲。嘉祐初,擢參知政事,除樞密使。六年,拜同平章事。神宗即位,加尚書左仆射。曾薦王安石可大用,后又暗助其變法。熙寧三年,罷相。次年,判永興軍,旋以太傅致仕。卒謚宣靖。嘗與丁度編《武經(jīng)總要》。
全宋詩
曾公亮(九九九~一○七八),字明仲,晉江(今福建泉州)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jìn)士。知會稽縣。累遷知制誥兼史館修撰,為翰林學(xué)士、判三班院。嘉祐元年(一○五六),除給事中、參知政事。五年,除樞密副使,兼群牧制置使。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英宗即位,依舊執(zhí)政。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進(jìn)昭文館大學(xué)士,累封魯國公。三年,以老避位。六年起判永興軍,居一歲,以太傅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謚宣靖。有文集三十卷,《元日唱和詩》一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五二《曾太師公亮行狀》,《宋史》卷三一二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五四八
曾公亮(九九九——一○七八),字明仲,泉州晉江(今福建晉江)人,曾會之子。天圣二年舉進(jìn)士甲科,知會稽縣。后擢知制誥兼史館修撰,為翰林學(xué)士、判三班院。以端明殿學(xué)士出知鄭州,復(fù)入知開封府,遷給事中、參知政事,加禮部侍郎,除樞密使。嘉祐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神宗時累封魯國公。熙寧三年以年老辭相位,拜司空兼侍中,判永興軍。元豐元年卒于京師,年八十,謚宣靖,嘗奉敕撰《武經(jīng)總要》四十卷(存)。見曾肇《曾太師公亮行狀》(《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五二),《宋史》卷三一二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一一八
魯國曾,仁宗嘉祐時人,居福州連江(今福建連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2 【介紹】: 宋宗室。趙允宗子。封魯國公。兄趙宗諤嘗失寶器,意宗肅家人子竊之,宗肅立償其值。后器得,宗肅不復(fù)言。終安化軍留后。追封北??ね酢?/blockquote>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7—1126 【介紹】: 宋興化軍仙游人,字元長。神宗熙寧三年進(jìn)士。歷起居郎、中書舍人,知開封府。初附蔡確,后追隨司馬光。哲宗紹圣初,權(quán)戶部尚書,助章惇重行新法,詔竄劉摯、范祖禹等人?;兆诹ⅲT知江寧府。因童貫以進(jìn),崇寧元年,為右仆射,拜太師。以復(fù)新法為名,貶斥元祐諸臣,稱為“奸黨”,立黨人碑;又籍元符末上書涉及新政者為邪等,計三百零九人,皆禁錮其子孫。創(chuàng)“豐亨豫大”說,揮霍國庫,大興土木,遍布戚黨,毒害民眾,為“六賊”之首。凡四出執(zhí)國政,屢罷屢起。欽宗立,孫覿等極劾其奸,貶衡州安置,徙儋州,道死潭州。
全宋詩
蔡京(一○四七~一一二六),字元長,興化仙游(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進(jìn)士。調(diào)錢塘尉、舒州推官。使遼還,拜中書舍人。元豐七年(一○八四),知開封府(《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五○)。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出知成德軍(同上書卷三六九)。歷知瀛州、揚(yáng)州、鄆州、永興軍、成都府。紹圣初,入權(quán)戶部尚書。弟卞拜右丞,以京為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修國史,進(jìn)承旨。徽宗即位,奪職提舉洞霄宮。明年,起知定州。崇寧元年(一一○二),徙大名府。復(fù)為翰林學(xué)士承旨,拜尚書左丞,俄為右仆射。二年,進(jìn)左仆射。五年,罷為中太乙宮使。大觀元年(一一○七),復(fù)拜左仆射、太尉、太師。三年,致仕。政和二年(一一一二),召復(fù)輔政。宣和二年(一一二○),令致仕。六年,再起領(lǐng)三省,復(fù)致仕。欽宗即位,連貶崇信、慶遠(yuǎn)軍節(jié)度副使,衡州安置,又徙韶、儋二州。行至潭州卒,年八十?!?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一○一、《宋史》卷四七二有傳。今錄詩十七首。
詞學(xué)圖錄
蔡京(1047-1126) 字元長。興化仙游(今屬福建)人。歷官戶部尚書、右仆射、后至太師。其書博采眾長,直溯"二王",海內(nèi)所崇尚。
全宋文·卷二三五八
蔡京(一○四七——一一二六),字元長,興化軍仙游(今福建仙游)人。熙寧三年進(jìn)士,元豐末知開封府。司馬光秉政,復(fù)差役法,京奉行最力。后出知州府。紹圣初,入權(quán)戶部尚書,助章惇重行新法,除翰林學(xué)士?;兆诹?,奪職。后因童貫以進(jìn),崇寧元年拜右仆射。以復(fù)王安石新法為名,貶竄元祐諸臣略盡,稱「元祐奸黨」,立黨人碑。累轉(zhuǎn)司空,拜太師,封魯國公。倡為「豐、亨、豫、大」之說,導(dǎo)徽宗窮奢極侈,大興工役,揮霍國帑,搜刮民財,四方嗷嗷,人不聊生,天下罪京為「六賊」之首。欽宗即位,徙儋州,至潭州而死,年八十?!?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七二《奸臣傳》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七七八
秦魯國賢穆明懿大長公主(一○五七——一一四二),仁宗皇帝第十女,母周貴妃。嘉祐四年封慶壽,進(jìn)惠國。治平四年五月進(jìn)許國大長公主,下嫁錢景瑧。改韓、周、燕國。徽宗朝進(jìn)秦、魏國,政和三年封令德景行大長帝姬。靖康二年北徙,潛留于汴。建炎初復(fù)公主號,改封秦、魯國。徙居閩、會稽,請入見,因留居,后遷臺州。紹興十二年十一月卒,年八十六。見《宋史》卷二四八本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1—1121 【介紹】: 宋眉州丹棱人,字子西。哲宗紹圣間進(jìn)士。徽宗時,為宗子博士。張商英薦其才,擢提舉京畿常平。商英罷相,坐貶惠州安置。遇赦還,復(fù)官承議郎,歸蜀道卒。為文精密,諳達(dá)世務(wù),文采風(fēng)流,人稱小東坡。有《三國雜事》、《唐子西文錄》、《唐子西集》。
全宋詩
唐庚(一○七一~一一二一),字子西,人稱魯國先生,眉州丹棱(今屬四川)人。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進(jìn)士(清光緒《丹棱縣志》卷六),調(diào)利州司法參軍。歷知閬中縣、綿州(同上書卷七)?;兆诖笥^中為宗子博士,張商英薦其才,四年(一一一○),除京畿路提舉常平(《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二一)。商英罷相,坐貶惠州。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宋刻本《唐先生文集》卷六《黎民權(quán)厝銘》),復(fù)官承議郎,還京,提舉上清太平宮。宣和三年歸蜀,道卒,年五十一。庚詩文精密工致,有小東坡之稱(《文獻(xiàn)通志》卷二三七引李壁語)。卒后次年,其弟庾編遺文為集,卷數(shù)不詳,已佚。高宗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惠州州學(xué)主管鄭康佐集當(dāng)時流傳的《寓公集》及閩本、蜀本詩文,編刻《眉山唐先生文集》三十卷(本集鄭康佐跋),后世多種抄本、刻本均祖出此本。又有《唐子西文錄》一卷。事見《眉山唐先生文集》卷首呂榮義撰《序》,《宋史》卷四四三有傳。 唐庚詩,以宋刻《唐先生文集》二十卷(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參校明嘉靖任佃刻《唐先生集》七卷(簡稱任本,藏北京圖書館)、清雍正汪亮采南陔草堂活字印本《唐眉山集》二十四卷(簡稱汪本,藏北京圖書館)、《四庫全書·唐子西集》二十四卷(稱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句,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七
唐庚(一○七一——一一二○),字子西,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紹圣元年進(jìn)士,釋褐為利州治獄掾。元符末擢閬中令,崇寧間移官綿州。歷鳳州教授、宗子博士,以張商英薦,提舉京畿常平,坐累貶惠州。政和五年牽復(fù),為承議郎。請祠歸蜀,道卒于鳳翔。著有《唐先生文集》。見強(qiáng)行父《唐子西文錄》,唐文若《書先集后》,《東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三本傳。
趙栩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宗室?;兆诘谄咦樱瑲J宗弟。初授鎮(zhèn)洮軍節(jié)度使,封魯國公。政和中,累封濟(jì)王。靖康初,遷太傅,與兄杞為賀金正旦使,又與何□為請和使。后為金所俘,從徽、欽二帝北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7—1165 【介紹】: 宋信州弋陽人,字長卿?;兆谛腿赀M(jìn)士。高宗紹興中累除參知政事,拜右相,遷左相。三十一年,金兵至廬州,朝臣遣家預(yù)避,獨(dú)康伯迎眷屬入浙,并奏請高宗親征。虞允文尋大敗金兵于采石。孝宗即位,兼樞密使,以病請去位。次年金兵復(fù)南犯,再任左相兼樞密使。卒謚文恭,后改謚文正。
全宋詩
陳康伯(一○九七~一一六五),字長卿,弋陽(今屬江西)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進(jìn)士,授長洲主簿。高宗建炎末召為敕令所刪定官,通判衢州。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除太常博士。八年,為樞密院計議官。十三年,遷軍器監(jiān)。出知泉、漢州。二十七年,權(quán)吏部尚書,尋拜參知政事。二十九年,拜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孝宗即位,兼樞密使。乾道元年卒,年六十九,贈太師,謚文恭,后改謚文正。有《陳文正公文集》三十卷。事見本集卷七劉珙《陳魯國文恭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四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四一四二
陳康伯(一○九七——一一六五),字長卿,信州弋陽(今江西弋陽)人。宣和三年登上舍第。累遷太學(xué)正。建炎中通判衢州。紹興中,為戶部、司勛郎中,知泉州,三奉祠,垂十年。秦檜死,除吏部侍郎,兼禮、戶、刑部,遷吏部尚書。二十八年九月,除參知政事。二十九年九月,為右仆射。三十一年三月,進(jìn)左仆射。金人敗盟南侵,康伯主戰(zhàn)。孝宗即位,命兼樞密使。隆興改元,乞退,出判信州,進(jìn)封福國公,又判紹興府。二年十一月,再拜左仆射兼樞密使,進(jìn)封魯國公。乾道元年卒,年六十九,謚文恭,慶元中改謚文正。著有《葛溪集》三十卷。見《宋史》卷三八四本傳、《宋史·藝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