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魏懋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州甌寧人,字覺民。徽宗宣和間進士。高宗紹興初,調(diào)雩都縣令。時江西盜起,諸邑多失守,懋出私帑犒士卒,誓與死守。岳飛率兵過,見其井邑獨完,稱賞之。后知南昌縣。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鄒宗謨(一一○五~一一四六),字次魏,宜黃(今屬江西)人,曾從孫覿游。事見《鴻慶居士集》卷三六《宋故鄒府君次魏墓志銘》。
魏舜臣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紹興四年(1134)任黃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6—1194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直翁,號真隱居士。史詔孫。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建王趙慎立為皇太子,浩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累除參知政事。曾對張?;謴椭e持異議,力主守江。隆興元年,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首言趙鼎、李光無罪,申辨岳飛之冤。旋因反對張浚北伐,為御史王十朋所劾,罷知紹興府。淳熙五年,復為右丞相。尋以事求去,除太保致仕。卒謚文惠,改謚忠定。有《尚書講義》、《鄮峰真隱漫錄》等。
全宋詩
史浩(一一○六~一一九四),字直翁,自號真隱居士,鄞縣(今浙江寧波)人。高宗紹興十五年(一一四五)進士,為馀姚尉。歷溫州教授,召為太學正,遷國子博士。三十年,權建王府教授。建王為太子,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為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知制誥,尋除參知政事。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知紹興府。八年,判福州。淳熙四年(一一七七),召為侍讀學士。五年,拜右丞相。十年,致仕。封魏國公。光宗紹熙五年卒,年八十九,封會稽郡王,謚文惠。有《鄮峰真隱漫錄》五十卷。《寶慶四明志》卷九、《宋史》卷三九六有傳?!∈泛圃姡杂坝∥臏Y閣《四庫全書·鄮峰真隱漫錄》為底本,參校清繆荃孫跋抄本(簡稱抄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等。新輯集外集另編一卷。
全宋文·卷四三九七
史浩(一一○六——一一九四),字直翁,自號真隱居士,鄞縣(今浙江寧波)人。紹興十五年第進士,調(diào)馀姚尉。歷溫州教授、太學正、國子博士、秘書省校書郎兼二王府教授。紹興三十一年遷宗正少卿。三十二年建王立為皇太子,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太子繼位,以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知制誥、參知政事。隆興元年拜尚書右仆射,首言趙鼎、李光無罪,為岳飛雪冤。旋因反對張浚北伐,罷知紹興府。淳熙五年再相,因與孝宗意見不合求去,拜少傅,充醴泉觀使。紹熙五年卒,年八十九。追封越王,謚文惠,改謚忠定。著有《尚書講義》(存)、《周官講義》、《論語口義》、《鄮峰真隱漫錄》(存)。見樓鑰《攻愧集》卷九三《純誠厚德元老之碑》及《宋史》卷三九六本傳。
魏師遜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四二九
魏師遜(一一○八——?),字良翰,建康府溧水(今江蘇溧水)人。年四十一登紹興十八年進士第,除左迪功郎,為敕令所刪修官,遷侍御史,兼侍講,再遷御史中丞。紹興二十四年,遷端明殿學士,除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同年為臣僚奏劾,自請退,落職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七,《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二○,《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宋宰輔編年錄》卷一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1 【介紹】: 宋和州歷陽人,字邦達?;兆谛腿晟仙峒暗凇v監(jiān)察御史、侍御史,屢上書言得失。高宗紹興四年,督江上諸軍,協(xié)調(diào)劉光世、韓世忠、張俊三大將關系,使共御金與偽齊兵。除權吏部侍郎。八年,金使入境,矼拒任館伴使,力排和議。后丁父憂,免喪,授官不就,奉祠。
全宋文·卷四○一二
魏矼(?——一一五一),字邦達,和州歷陽(今安徽和縣)人。宣和二年上舍及第。建炎四年,召為敕令所刪定官。紹興元年,遷樞密院計議官、考功郎。三年,擢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侍御史。四年,升秘書少監(jiān)。乞補外,除直龍圖閣、知泉州,改知饒、建州。六年,詔充秘閣修撰。八年,權吏部侍郎。十一年,充集英殿修撰、知宣州,改敷文閣待制、提舉太平興國宮。自是奉祠十馀年,寓居常山僧舍。二十一年卒于衢州。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九、七六、八三、八五、一○二、一一九、一三九、一六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3—1186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應求。高宗紹興八年進士。授泉州觀察推官。因不附秦檜,被置閑職。檜死,召為校書郎。任普安郡王府教授。孝宗即位,遷中書舍人,出知泉州。乾道元年,除吏部侍郎同修國史。四年,授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以用人為己任,獎廉退,抑奔競。凡所奏請,都關治亂安危大事。六年,以觀文殿大學士知福州。以少保、魏國公致仕。謚正獻。有文集。
全宋詩
陳俊卿(一一一三~一一八六),字應求,莆田(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進士,授泉州觀察推官。二十六年,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五),累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三十一年,權兵部侍郎。孝宗即位,遷中書舍人,充江、淮宣撫判官兼權建康府事。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建都督府,除禮部侍郎參贊軍事,為湯思退忌,出知泉州。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復召,又為錢端禮所忌,出知漳州,改建寧府。三年,召為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四年,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與虞允文不協(xié),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撫使。領祠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再命知福州。力求去,提舉臨安府洞霄宮。五年,起判建康府、江南東路安撫使兼行宮留守。九年,致仕,十三年卒,年七十四。謚正獻。有遺文二十卷、奏議二十卷,均佚。事見《晦庵集》卷九六《正獻陳公行狀》、《誠齋集》卷一二三《正獻陳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八三有傳。今錄詩九首。
全宋文·卷四六四六
陳俊卿(一一一三——一一八六),字應求,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紹興八年登進士第。授泉州觀察推官。累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除權兵部侍郎。孝宗立,遷中書舍人。隆興初年,建都督府,除禮部侍郎參贊軍事。為湯思退所忌,以寶文閣待制知泉州。乾道元年,除吏部侍郎,同修國史。知建康府,授吏部尚書。拜同知樞密院事。四年,授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遷左仆射。六年罷,以觀文殿大學士知福州。淳熙六年,判建康府兼江東安撫。十年致仕,封魏國公。十三年卒,年七十四,謚文獻。有集二十卷。見楊萬里《正獻陳公墓志銘》(《誠齋集》卷一二三),《宋史》卷三八三《陳俊卿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魏元若,字順甫,江寧(今江蘇南京)人。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進士(《景定建康志》卷一八)。官著作郎(《金陵詩徵》卷七)。
魏伯能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三九
魏伯能,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甌)人,行可父。紹興中以通直郎致仕。見《宋史》卷四四九《魏行可傳》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6—1173 【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初字元履,后字子實。師胡憲,與朱熹游。試禮部不第,歸鄉(xiāng)里,筑室“艮齋”讀書,人稱艮齋先生。孝宗乾道中,宰相陳俊卿招之甚力,乃以布衣入見,極陳當世之務,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學錄。累疏諫反對召還幸臣曾覿,又遺書責俊卿甚切,罷為臺州教授。推行古社倉法以惠民,開諸鄉(xiāng)置社倉之先例。
全宋文·卷四六七八
魏掞之(一一一六——一一七三),舊名挺之,字元履,更名掞之,字子實,建陽(今福建建陽)人。少游郡庠,與朱熹同師胡憲,憲器之。已而遍從鄉(xiāng)之儒先長者游,又往四方,盡交先達名士,聞見日廣,聲稱日大。兩試禮部不第,遂不復出,筑室讀書,榜以「艮齋」,人稱艮齋先生。乾道四年詔舉遺逸,以布衣入見,極陳當世急務,賜同進士出身,授左迪功郎,守太學錄。在太學,多所建明。未半年,以忤時相罷為臺州州學教授,慨然以歸。乾道九年閏正月卒,年五十八。見《晦庵集》卷九一《國錄魏公墓志銘》,《南軒集》卷四○《教授魏元履墓表》,《宋史》卷四五九有傳。
魏行己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三九五
魏行己,紹興中為明州鄞縣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左次魏,曾與楊萬里長子長孺(字伯子)相唱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越州上虞人,字介之。楊次山子。以外戚恩賜第,累授保寧節(jié)度使。寧宗死,史彌遜謀廢皇子趙竑而立趙昀,命石與兄楊谷屢說恭圣皇后,遂得矯詔廢竑立昀,是為理宗。石又密疏古今母后臨朝稱制得失,后遂撤簾。累進太傅,除彰德、集慶節(jié)度使,進封魏郡王。卒年七十一。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魏萬,富沙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寧府甌寧人,字元齡。魏行可孫。為龍游尉,時大將劉寶屯三衢,所需無不給,寶甚喜之。調(diào)莆陽法掾,執(zhí)政黃祖舜招以書,欲論薦之,以非知己而不往。后為韶州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