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徐州彭城人,字昌世,號曲肱居士。從陳師道游,以學(xué)行見重鄉(xiāng)里。不事舉業(yè)。家貧,惟以經(jīng)籍自娛,見異書必手自抄寫,為文章操筆立成。名所居室為曲肱軒。
全宋文·卷二八七四魏衍(?——一一二七),字昌世,彭城(今江蘇徐州)人。陳師道門人,以學(xué)行見重于鄉(xiāng)里。自以不能為王安石新學(xué),遂不習(xí)舉業(yè)。家貧甚,未嘗以為戚,唯以經(jīng)籍自娛。為文操筆立成,名所居為曲肱軒,自號曲肱居士。政和中,徐處仁守徐,招置書館,使教其子徐度兄弟,時已五十馀歲。建炎初死于亂。見《卻掃編》卷中。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五○五魏伯修,宣和中為中奉大夫、提舉襲慶府仙源縣景靈宮太極觀。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一八之八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4—1164
【介紹】:
宋漢州綿竹人,字德遠(yuǎn),世稱紫巖先生。張咸子。徽宗政和八年進(jìn)士。高宗建炎初歷侍御史、禮部侍郎。三年金人南侵,留吳門節(jié)制軍馬。苗劉之變,約呂頤浩、張俊、韓世忠等勤王復(fù)辟有功,除知樞密院事。建議經(jīng)營關(guān)陜,詔以為川陜宣撫處置使。決策治兵與金軍大戰(zhàn)于富平,雖失利,以形勢牽制東南,江淮亦賴以安。紹興五年,除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都督諸路軍馬。曾鎮(zhèn)壓楊么。部署沿江、兩淮諸軍為防御計,且謀北伐。以酈瓊叛引咎求罷。秦檜用事,被斥近二十年。金完顏亮南侵,復(fù)起用。孝宗隆興元年,除樞密使,督師北伐,符離之戰(zhàn)失利。旋再相,為主和派排去。卒謚忠獻(xiàn)。有《易傳》、《中興備覽》及文集等。
全宋詩張浚(一○九七~一一六四),字德遠(yuǎn),號紫巖,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兆谡桶四辏ㄒ灰灰话耍┻M(jìn)士,調(diào)山南府士曹參軍。高宗建炎、紹興間,歷樞密院編修官,侍御史,知樞密院事,川陜宣撫處置使,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為著名抗金將領(lǐng)。紹興七年(一一三七)因酈瓊兵叛事,引咎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撫大使。秦檜當(dāng)政,被擯斥近二十年。檜死,復(fù)判建康府兼行宮留守。孝宗即位,除少傅,江淮東西路宣撫使,封魏國公。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都督建康鎮(zhèn)江府池州江陰軍屯駐軍馬。二年,除少師,保信軍節(jié)度使,判福州。改除醴泉觀使,卒。近人輯有《張魏公集》。事見《晦庵集》卷九五《少師保信軍節(jié)度使魏國公致仕贈太保張公行狀》、《誠齋集》卷一一六《張魏公傳》,《宋史》卷三六一有傳。今錄詩十一首。
全宋文·卷四一二一張浚(一○九七——一一六四),字德遠(yuǎn),自號紫巖,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人。中政和八年進(jìn)士第。靖康初,為太常簿。建炎三年,苗、劉之變,勤王復(fù)辟有功,除知樞密院事。為川陜宣撫處置使,得便宜黜陟。紹興四年,除知樞密院事;五年,除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十二年,封和國公。秦檜執(zhí)政,貶徙在外近二十年。三十一年,金完顏亮南下,復(fù)觀文殿大學(xué)士、判潭州。隆興元年,除少傅、江淮東西路宣撫使,節(jié)制建康鎮(zhèn)江府池州江陰軍屯駐軍馬,進(jìn)封魏國公。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八,謚忠獻(xiàn)。著有《易傳》十卷(存),《論語》、《春秋》、《詩》、《書》、《禮》、《中庸》解各若干卷,文集十卷、奏議二十卷。見朱熹《張魏國公行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五),楊萬里《張魏公傳》(《誠齋集》卷一一五),《宋史》卷三六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宣州宣城人,一作江寧府溧水人,字道弼。高宗曾稱其可屬大事,累官吏部侍郎。紹興十九年,知廬州。二十五年,擢參知政事,尋罷。出知紹興、宣、潭、洪等府州,以資政殿學(xué)士致仕。卒年六十九。謚敏肅。
全宋詩魏良臣(一○九四~一一六二),字道弼,金陵(今江蘇南京)人,一說溧水(今屬江蘇)人?;兆谛腿辏ㄒ灰欢唬┻M(jìn)士。初為丹徒尉,調(diào)遂昌令。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除敕令所刪定官(《建炎以來系來要錄》卷五七)。使金還,丐祠。九年,起為左右司員外郎,十年,遷中書門下省檢正,十一年,擢吏部侍郎(同上書卷一二八、一三二、一三八、一四一)。二十五年,為參知政事,不三月,出知紹興,歷知宣、潭、洪三州(同上書卷一七○、一七一、一七九、一八○、一八八)。三十二年卒,年六十九。謚敏肅。事見《周文忠公集·親征錄》紹興三十二年四月辛未紀(jì)事,《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四○六六魏良臣(一○九四——一一六二),字道弼,自號如心居士,江寧府溧水(今江蘇溧水)人。宣和三年登進(jìn)士第,調(diào)丹徒尉,遷壽昌令。紹興初入為敕令所刪定官,歷吏部員外郎、左司員外郎,擢吏部侍郎。為臺諫所劾,出知池州,徙廬州。紹興二十五年,拜參知政事。執(zhí)政未三月,罷為資政殿學(xué)士,出知紹興府。未幾奉祠。起知宣州,徙潭州、洪州。紹興三十二年卒,年六十九,謚敏肅。見《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三下之上,《永樂大典》卷一二九二九,《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一九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神宗第十子。初封成國公,哲宗朝封咸寧郡王,徽宗朝進(jìn)封衛(wèi)王、魏王、燕王。欽宗靖康元年,授河?xùn)|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次年,與弟偲為徐秉哲逼送金營,北行至慶源境上,乏食而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6
【介紹】:
宋建州建安人,字當(dāng)時。高宗建炎二年,以太學(xué)生應(yīng)募奉使,補右奉議郎。假朝奉大夫、禮部侍郎使金,金人知其布衣借官,留不遣。嘗遺書金人,警以不戢自焚之禍。金人欲授以官,不從。飲泣而死。
全宋詩魏行可(?~一一三六),字當(dāng)時,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甌)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以太學(xué)生應(yīng)募,補右奉議郎,假朝奉大夫、尚書禮部侍郎充河北金人軍前通問使,兼河北、京畿撫諭使。金人知其布衣借官,因留不遣。紹興六年,飲泣而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宋史》卷四四九、明弘治《建寧府志》卷二九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魏憲叔,名未詳,吳郡(今江蘇蘇州)人。曾官禮部。其侄魏憲,徽宗朝官吏部侍郎,后知明州,高宗建炎初被召,曾贈憲詩。事見《中吳紀(jì)聞》卷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開封人。通判延安府。高宗建炎二年,金人來攻,率眾力守,傾家資以賞戰(zhàn)士。城陷而死。
人物簡介
簡介建炎二年(1128)任饒州知州。建炎三年(1129)任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金宗室。劾里缽子。臨戰(zhàn)決策,有父風(fēng)。早卒。太宗天會間,追封魏王,謚定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