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浙江嘉善人,字子敬,魏大中長子。諸生。大中忤宦官被逮,學(xué)洢微服隨行,刺探起居。抵都后,變姓名匿旅舍,百計營救。父死后,扶柩歸,日夜號泣而卒。崇禎初詔旌為孝子。生平好學(xué)工文,有《茅檐集》。
槜李詩系·卷十九學(xué)洢字子敬,忠節(jié)公長子。少負異質(zhì),下筆數(shù)千言立就。父遭珰禍,被逮之日,天大雷電,風(fēng)吼水立,邑中聚而送者千人。洢徒跣攀號,欲隨以北。忠節(jié)曰:覆巢有完卵耶?父子俱碎,無為也。洢乃微服間行,尾緹騎抵國門,邏卒四布,遂變姓名,匿旅邸,晝伏夜出,詭稱家僮,入獄省視,哭失聲。獄吏揮之出,叩當途父執(zhí),或拒不見。未幾,忠節(jié)死獄中。洢匍匐飲血,扶櫬而歸。歸而朝夕號泣,未嘗入寢室??薅?,病復(fù)哭。每至丙夜,淚盡舌枯。家人以漿進,卻之曰:詔獄中誰夜半而進之漿者?竟以哀死。私謚孝烈。崇禎改元,忠節(jié)贈恤,而洢殉父事亦得上聞。父子忠孝,皎然千古矣。所著詩賦雜文共八卷,曰茅檐集。其詩近古淡一派,時而詭異,又似錦囊中物。然其所以不朽者,豈在區(qū)區(qū)卷帙哉。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子一,嘉善人。崇禎癸未進士,改庶吉士有后藏密齋詩槁
維基魏學(xué)濂(1608年—1644年),字子一,號容齋,又號內(nèi)齋,浙江嘉善縣人。明末進士。魏大中次子。崇禎十五年(1642年)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六年(1643年)聯(lián)捷進士,選庶吉士。不久,李自成攻入北京,魏學(xué)濂得授戶部司務(wù)官職。既而因此自慚,賦絕命詞二章,自縊而死。《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維基魏名大,號蓮岳,山西武鄉(xiāng)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崇禎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山西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聯(lián)捷庚辰科進士,與叔魏令望同榜。歷任陜西寶雞縣知縣、三原縣知縣。明亡仕清,擔任昌邑縣知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末清初直隸新安人,字蓮陸。明崇禎間舉人。孫奇逢弟子。曾為山西忻州知州,在任訪隱逸,折節(jié)下士。去官之日,匹馬二僮以外無長物。再補泗州,不就。與奇逢患難相共三十年。去官后常至奇逢處,為之訂正年譜。有《雪亭夢語》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十三魏一鰲,字蓮六,直隸新安人。明崇禎舉人,官忻州知州。有《雪亭詩草》、《蟲音》。
人物簡介
維基魏天賞,字崍庵,河南遂平縣人。清初官員。崇禎十六年(1643年)中癸未科進士。未及授官,甲申之變,李自成陷北京,遂降,授官淮揚鹽運使。順治元年,清兵入關(guān)(1644年),仕清。順治三年(1646年),補選內(nèi)翰林國史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
人物簡介
維基魏琯,字昭華,山東壽光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貳臣傳》作魏管。明朝崇禎十年(1637年),登進士,官山東道御史。清朝入關(guān)后,試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順治二年,以薦起原官,巡按甘肅。歷任江寧學(xué)政、河南道、順天府府丞。十二年,遷大理寺卿、兵部督捕右侍郎。。魏琯巧寬八旗逃禁,當坐絞,寬之,降授通政司參議。德州諸生呂煌窩逃事發(fā),奪官流徙遼陽,卒于戍所。
人物簡介
維基魏爾康。山東濟寧州人,清初官員。魏爾康于清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進士,此為清朝首次開科。同年,出任順天府固安縣知縣。同年十月,順治帝出獵,駐蹕辛家莊,魏爾康隨霸州道張儒秀一同朝見,獲賜御膳及衣帽等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16—1686
【介紹】:
清初直隸柏鄉(xiāng)人,字石生,號貞庵,又號昆林。順治三年進士,散館授工科給事中。康熙間官至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xué)士,以黨附鰲拜之嫌致仕。為言官時疏至百余上,敷陳剴切,多見施行。乾隆初追謚文毅。治理學(xué),有《圣學(xué)知統(tǒng)錄》、《知統(tǒng)翼錄》、《希賢錄》,另有《兼濟堂集》等。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三魏裔介,字石生,別號貞庵,又號昆林,柏鄉(xiāng)人。順治丙戌進士,官至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學(xué)士兼吏部尚書。謚文毅。有《嶼舫詩集》。
清詩別裁集字石生,直隸柏鄉(xiāng)人。順治丙戌進士,官至大學(xué)士,補謚文毅。著有《兼濟堂集》。國朝諸大典半屬文毅奏議所定。學(xué)宗朱子,著有《約言錄》、《知統(tǒng)錄》諸書,風(fēng)節(jié)侃侃,時稱二魏,謂公及敏果公也。
維基魏裔介(1616年—1686年),字石生,號貞庵,又號昆林。直隸柏鄉(xiāng)縣(今河北省邢臺市柏鄉(xiāng)縣)人。清初政治家、經(jīng)學(xué)家。后入祀賢良祠,追謚文毅。高祖魏謙光(子觀)。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清朝入關(guān),開科取士,魏裔介中式順治三年(1646年)進士,選庶吉士。歷官工兵二科給事中、吏科右給事中。順治十二年(1655年),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提督四譯館太常寺少卿。順治十四年(1657年),升左都御史。順治十六年(1659年)加太子太保??滴醵辏?663年)升吏部尚書??滴跞?,武會試正考官、內(nèi)秘書院大學(xué)士,康熙六年,纂修世祖實錄總裁官;康熙九年,保和殿大學(xué)士兼禮部尚書,康熙十一年,加太子太傅、光祿大夫。官至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xué)士,年僅四十歲,須發(fā)皆黑,人稱“烏頭宰相”。對風(fēng)水亦有研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清山東壽光人,字昭華。明崇禎十年進士,官御史。清順治間薦起原官,累遷大理寺卿。時清廷嚴逃奴之禁,琯請對窩藏者減輕處刑,受嚴譴,流遼陽,死于戍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17—1687
【介紹】:
清山西蔚州人,字環(huán)極,號庸齋。順治三年進士,歷刑科給事中、左都御史,康熙間累遷刑部尚書,以病乞休。為官有直聲,嘗面奏索額圖、明珠貪贓受賄,植黨營私。及歸,圣祖賜書“寒松堂”額,遂自號寒松老人。卒謚敏果。有《儒宗錄》、《知言錄》、《寒松堂集》。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三魏象樞,字環(huán)溪,號庸齋,晚稱寒松老人,蔚州人。順治丙戌進士,官至邢部尚書。謚敏果。有《寒松堂集》。
清詩別裁集字環(huán)極,山西蔚州人。順治丙戌進士,官至刑部尚書,謚敏果?!鸸珵楸境背嫉谝?,彈劾必匪人,如余司仁、劉顯貴、程汝璞諸人是也。薦引必正人,如湯文正斌、陸清獻隴其二公是也。任都御史時,特命巡察畿輔,攘除尤見風(fēng)力。歸田后,書數(shù)千卷外,無長物。嘗笑曰:“尚書門第,秀才家風(fēng)?!庇挚上肫淝骞?jié)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18—1665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錢塘人,字魏美。明崇禎十二年舉人。入清,不應(yīng)科舉。多與異人高士往來。自少即與人落落寡合,有“汪冷”之稱。后高□苦節(jié),更為人所難堪。作詩多不存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清浙江嘉善人,字卜臣,號功父。魏允楠從弟。順治五年舉人。有《楚游集》。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四魏允枚,字卜臣,號功父,嘉善人。順治戊子舉人。
槜李詩系·卷二十五允枚字卜臣,號功父,稱壺領(lǐng)山人,嘉善人。學(xué)濂子。順治戊子舉人,授西安教諭,未仕卒。其楚游集自序云:五福無徵,漫擬傷心之賦;百年將半,長謠病肺之篇。遂使夜狖晨鶯,徒工迸淚;春花秋月,祇解傷神。蹤跡難期,命途多舛,悉其禁抱,不無噍殺之音;托諸篇章,惟以悲哀為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20—1677
【介紹】:
明末清初江西寧都人,初名祥,字善伯。明諸生。明亡,其父魏兆鳳削發(fā)為僧,隱后翠微峰,題所居為“易堂”,不久即死。際瑞與弟魏禧、魏禮及彭士望等居翠微峰,號“易堂九子”。常游食四方,屢入將帥幕府??滴跏?,奉清帥哲爾肯命說降吳三桂將韓大任,為大任所殺。有《魏伯子文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十二魏際瑞,原名祥,字善伯,一字伯子,寧都人。有《魏伯子集》。
清詩別裁集原名祥,字善伯,江西寧都人?!鸫耸遄娱L兄也。魏氏兄弟工古文,韻語非其所長,伯子雖多敗闕,然時有生氣?!俄n侯釣臺》云:“曾說婦人偏只眼,空傳霸主是重瞳?!薄顿浫恕吩疲骸疤斓赜袝r馀爾我,英雄無主笑曹劉?!笨梢砸娖錃饪?。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63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慈溪人,字楚白,號雪竇山人,原名時珩,又名璧,別名蘇。明末諸生。明亡,于浙東抗清,失敗后隱居苕溪,與錢纘曾及祁理孫、祁班孫兄弟等交往,盡讀祁氏淡生堂藏書。又與鄭成功通消息,勸之入江攻南京。鄭軍敗退后,清政府獲悉謀劃所出,遂遭捕殺。有《息賢堂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24—1680
【介紹】:
明末清初江西寧都人,字冰叔,一字叔子,號裕齋、勺庭。明諸生。與兄魏祥、弟魏禮自為師友,號寧都三魏。明亡,隱居翠微峰,筑易堂,與李騰蛟、彭士望、林時益、丘維屏、曾燦、彭任號“易堂九子”。禧工古文,文章主識議,敘忠烈之事,摹畫淋漓,尤足動人。四十歲后出游四方,所至以文會友。康熙十七年,堅拒博學(xué)鴻儒之征。后在真州病卒。有《魏叔子集》、《左傳經(jīng)世》。
晚晴簃詩匯·卷一十二魏禧,字冰叔,一字叔子,號裕齋,寧都人。明諸生??滴跫何磁e博學(xué)鴻詞,辭不就試。有《魏叔子集》。
詞學(xué)圖錄魏禧(1624-1681) 字叔子,一字冰叔,號裕齋,亦號勺庭先生。寧都縣人。清初散文家。十一歲補縣學(xué)生。禧和兄際瑞、弟禮,以文章著聲三十余年,時"'三魏'之名遍海內(nèi)"(《清史稿·列傳·文苑傳》)。和侯方域、汪琬齊名,號"國初三家"。 康熙十八年詔舉博學(xué)鴻儒,以疾固辭,兩年死。有《文集(外篇)》二十二卷,《日錄》三卷,《詩》八卷,收入易堂原版《三魏全集》中。另有《文集(內(nèi)篇)》二卷,《擬奏疏》一卷,《尚書余》一卷,《左傳經(jīng)世鈔》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