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魏顯國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南昌人,字汝忠。隆慶元年舉人。著有《歷代相臣傳》、《儒林全傳》、《歷代守令傳》、《元相臣傳》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42—1606 【介紹】: 明大名府南樂人,字懋忠,號見泉。萬歷五年進(jìn)士。授荊州推官,擢御史。疏陳時弊,力攻輔臣私其所親等弊,貶許州判官。久之,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建烽堠,加筑要害處邊墻。旋又以邊臣言朝事,奪俸。后累遷為右副都御史,仍屢陳時政缺失。二十九年乞侍養(yǎng)其父歸。以守邊勞進(jìn)兵部右侍郎,尋卒。天啟初追謚介肅。有《魏伯子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懋忠,南樂人。萬歷丁丑進(jìn)士,除荊州推官擢山西道御史歷官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巡撫山西
維基
魏允貞(1542年—1606年),字懋忠,號見泉,北直隸大名府南樂縣(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人。明朝萬歷年間東林黨政治人物,官至兵部右侍郎。萬歷四年(1576年)丙子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十四名,萬歷五年(1577年)聯(lián)捷丁丑科會試第七十一名,登進(jìn)士第三甲第十九名。授荊州推官。萬歷十年六月,以政績卓著,選授山西道試御史,彈劾不避權(quán)貴,大學(xué)士張居正歸葬,群吏趨事恐后,允貞?yīng)毑桓?,又疏陳張居正、呂調(diào)陽等,以權(quán)謀私,其子相繼登科得舉,建議神宗“宜嚴(yán)敕所司,毋循故輒”,為張四維、申時行所忌,十一年被降三級,出為許州判官,累任南京吏部主事。海瑞親筆書寫了“直言第一”的條幅贈給魏允貞。歷升光祿寺丞,十六年八月升本寺少卿,二十年六月升任順天府丞,十一月遷通政司右通政。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因替趙南星辯護(hù),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裁減幕府及州縣冗費,又巡視邊防。進(jìn)右副都御史,力陳礦監(jiān)張忠、孫朝等稅使之暴。為官一生,兩袖清風(fēng)。山西百姓為其立祠。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魏允貞上疏說“陛下之愛賢士,曾不如愛珠玉錦綺也”。二十九年五月回籍侍養(yǎng)。三十三年十一月起用為兵部右侍郎,十二月未任而卒。三十五年,追贈都察院右都御史,天啟初年,追謚介肅?!?a target='_blank'>明史》稱他“以卓犖宏偉之概,為眾望所歸”。
魏仕賢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魏仕賢(1531年—?年),字用可,四川重慶衛(wèi)官籍。隆慶二年(1568年)戊辰科第三甲第七十三名進(jìn)士。曾任巴陵縣知縣,萬歷七年(1579年)升廣西梧州府知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44—1585 【介紹】: 明大名府南樂人,字懋權(quán)。魏允貞弟。與無錫顧憲成、漳浦劉廷蘭均鄉(xiāng)試第一,又同舉萬歷八年進(jìn)士,時稱“庚辰三解元”。授太常博士,擢吏部稽勛主事,調(diào)考功。在官砥礪名節(jié),對執(zhí)政多所糾彈。未幾卒。有《魏仲子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懋權(quán),南樂人。萬歷庚辰進(jìn)士,除太常博士遷吏部稽勛主事移考功有仲子集
維基
魏允中(1544年—1585年),字懋權(quán),直隸大名府南樂縣人。萬歷丙子解元,庚辰進(jìn)士。官至吏部郎中。早年為諸生,萬歷四年(1576年)丙子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一,為王世貞所賞識,告戒門吏稱:“非魏允中第一,無伐鼓以傳也”,與顧憲成、劉庭蘭并稱“三解元”。萬歷八年(1580)會試第三名,殿試三甲進(jìn)士,授官太常博士,歷官吏部稽勛主事、考功郎。萬歷十三年(1585年),以病卒于任上。

人物簡介

維基
魏良臣(1545年—?),字以忠,福建建寧府甌寧縣(今福建建甌市)人,民籍。福建鄉(xiāng)試第十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會試第三百九十八名,第三甲第二百七十四名進(jìn)士。萬歷二年(1574年)任直隸崇明縣知縣。萬歷十五年(1587年)任廣西南寧府知府。改湖廣鄖陽府知府,二十三年二月升廣西副使。
魏允孚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大名府南樂人,字懋成,號云門。與兄魏允貞、魏允中并負(fù)時名,世稱南樂三魏。萬歷二年進(jìn)士。官刑部郎中。
維基
魏允孚(1548年—?),字懋誠,直隸大名府南樂縣人,民籍,官至刑部郎中。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十八名,萬歷二年(1574年),會試第二百四十八名,登進(jìn)士第三甲第十三名。官至刑部郎中,卒于任,年僅三十馀。
魏浚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魏浚(1549年—?),字象涵,山東青州府益都縣民籍福建福州府閩縣人。山東鄉(xiāng)試第十六名,萬歷五年(1577年)丁丑科會試第二百二名,登三甲第一百七十四名進(jìn)士。官開封府推官。

人物簡介

維基
韓魏(1552年—?),字晉勛,號見云,直隸大名府東明縣人,民籍。庚午鄉(xiāng)試四十三名,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二百二十九名,登三甲第二百三十七名進(jìn)士。通政司觀政,授德安府推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福建松溪人,字禹卿,號蒼水。萬歷三十二年進(jìn)士。累官湖廣按察使。時黔、蜀礦徒交訌,浚勸喻使解散。升江西左布政使。天啟五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病卒。有《易義古象通》、《方言據(jù)》、《西事珥》、《峽云閣存草》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禹欽,松溪人。萬歷甲辰進(jìn)士,除戶部主事歷員外郎中出為廣西提學(xué)僉事仕至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有峽云閣存草
維基
魏浚(1553年—1625年),字禹卿,號蒼水,福建建寧府松溪縣人,軍籍。萬歷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jìn)士,戶部觀政,初授戶部主事,管御馬倉,三十四年浙江監(jiān)兌,三十七年升貴州司員外,本年升山西司郎中,出為廣西提學(xué)僉事,四十一年升廣東參議,四十三年升江西副使,尋乞歸。四十七年起山東布政司參政,天啟二年(1622年)遷湖廣按察使。時黔蜀交訌,苗蠻礦徒表里為患。浚諭以德意,礦徒解散,焚其巢千七百馀所。四年升江西右布政,五年舉卓異,賜宴禮部,五年擢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八月病卒,年七十二。
魏養(yǎng)蒙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魏養(yǎng)蒙(1560年—?),字以貞,號惺吾,河南河南府洛陽縣人,民籍。萬歷七年(1579年)河南鄉(xiāng)試十五名,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一百九十六名,登二甲第五十名進(jìn)士。吏部觀政,知解州,歲祲賑貸,民免流徙。遷刑部主事,有游僧借內(nèi)使為徑,冒破庾金數(shù)萬,居間甚眾,終執(zhí)法不貸。歷遷湖廣參議監(jiān)軍,征賊,單車就道,運籌勞苦。又遷本省副使監(jiān)軍,征五靖叛賊,擒元兇,余眾不問。以功歷遷山西左布政使,督糧。三十七年己酉(1609年),升山西巡撫,擢兵部侍郎。告病里居,尋起南京戶部尚書,復(fù)以功加太子太保,改南京兵部尚書,終不出而卒。
魏諤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魏諤(1560年—?),字直卿,號沖寰,直隸廣平府清河縣人,民籍。萬歷七年(1579年)己卯科順天鄉(xiāng)試七十六名,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六十二名,登三甲第二百十六名進(jìn)士。刑部觀政,
魏沖 朝代: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叔子,常熟人。萬歷末舉人。
魏可簡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魏可簡,字子雍,直隸永平府昌黎縣人。萬歷七年(1579年)己卯科舉人,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進(jìn)士,初授山東沂水縣知縣,擢戶部主事,改吏部主事,以事降級。三十五年(1607年)繇禮部儀制司主事升任祠祭司員外郎,晉本司郎中,升尚寶司卿,三十八年典試山西。官至太常寺少卿。
魏大本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河南湯陰人,字叔中。萬歷間以恩貢授濟南府通判,改寶慶府,升大同府同知,以廉介失上官意,誣以他事,去官。有《湖南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真定府柏鄉(xiāng)人,字仲乾。萬歷三十二年進(jìn)士。官永城知縣,開墾荒田,招集流民,甚得民心。仕至監(jiān)察御史。有《開荒十二政》、《隆德堂詩文稿》。
維基
魏純粹(1567年—1615年),字乾仲,號見玄,直隸真定府趙州柏鄉(xiāng)縣人。進(jìn)士出身。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五十六名舉人,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進(jìn)士,任河南陽武縣知縣,其地即古博浪沙之地,瀕臨黃河,歲暵立四,則為蠲減。魏純粹摘發(fā)吏奸,申十議以省耗息,積困以蘇。朱莊之役,督五千人早竣,而以羨金八百犒眾,河皆南徙,人謂精誠有以格之。易城以磚,立法譏察。又為招流傭,斥科罰,編審戶田,民受其利。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以高等調(diào)永城縣,陽武縣民為其立祠祭祀。永城正當(dāng)黃河決口之后不久,田蕪民徙,萑苻為警,陳弭盜六議,議開荒十二政,曰「浚河渠,筑城堡,收逃地,撫流民,議分耕,責(zé)總領(lǐng),折谷石,納草根,早還牛,嚴(yán)畝限,專委任,緩徵解」,仿古井田法,并渠井都堡為均田給牛餉,墾田三千頃,麥秀兩岐,民為之歌曰:「永清堡,北崗后,半畝麥打五六斗,麥穗長皆雙偶,魏公之德真不朽?!褂指柙唬骸赣狼灞?,北岡下,阿婆拍手喜相迓。麥秀雙,真堪訝,魏公來時我有稼。」一時御史中丞及直指奏河南治平第一。三十七年己酉分校鄉(xiāng)闈,所得皆名士。入覲,廩胥以剩金四千為請,粹叱而籍諸庫。萬歷三十八年庚戌,擢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條議皆中時弊。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秋,聞父病,堅乞歸侍,上疏道:「有子而不奔父之急,世間安容此子;有臣而不盡子之道,皇上安用此臣?!拱菔杓葱校瑲w里年馀,以疾卒。祀鄉(xiāng)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