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4—1001
【介紹】:
宋歙州婺源人,字垂天。少能文。仕南唐,為雄遠軍判官。以城降宋,知興州。太宗淳化中,累官三司左計使,出知滑州。真宗時,再任戶部度支使。以疾解職,拜禮部侍郎。涉獵史傳,好言事。明于吏道,出入計司凡十八年,習知錢糧之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6—1014
【介紹】:
宋衛(wèi)州汲縣人,字國寶。魏仁浦子。太祖開寶中,尚永慶公主,授右衛(wèi)將軍、駙馬都尉,歷知澶州。真宗天禧初,為陜州大都督府長史、保平軍節(jié)度,以疾告歸。知書,善待士,然性吝喜利,至與諸侄爭產(chǎn),時人恥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51—979
【介紹】:
宋太祖次子。字日新。乾德二年,授貴州防御史。累遷京兆尹,鎮(zhèn)永興,封武功郡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從征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帝所在,有謀立德昭者,帝聞不悅。及歸,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平北漢之賞,德昭入言,為帝怒斥,因退而自刎。追封魏王,謚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衛(wèi)州汲縣人。魏仁浦子。以父蔭累遷屯田郎中,官至太仆少卿。性寬厚,嘗會賓客,家童覆案碎器,客驚愕,咸熙色不變,令更設饌具。卒年四十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51—999
【介紹】:
宋大名宗城人,字君憲。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歷知桃源縣,通判潁州。淳化二年,以明練刑章,為審刑院評議官。李順起事時,受命充陜西至益州路轉(zhuǎn)運使。后歷知宋、潭、桂、涇諸州,所至以嚴明剛果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58—1023
【介紹】:
宋孟州河陽人,字道濟。太宗太平興國三年進士。補大理評事,通判陜州。權知數(shù)州,還遷三司度支判官。淳化中,以請立太子事貶嶺外,知端、鼎等州。真宗朝,論事多迎合帝意,累遷樞密直學士、權判吏部流內(nèi)銓,以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景德二年,除參知政事。大中祥符中,以疾求罷,知河南府。天禧四年拜同平章事。封魏國公。仁宗天圣初,罷相。卒謚文懿。
全宋詩馮拯(九五八~一○二三),字道濟,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進士(《隆平集》卷四本傳)。歷知數(shù)州。真宗咸平四年(一○○一)自樞密直學士遷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景德二年(一○○五)拜參知政事(《宋宰輔編年錄》卷三)。以疾罷。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知河南府(《隆平集》卷四)。七年,除御史中丞,又以疾出知陳州。天禧四年(一○二○)拜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充樞密使,進左仆射。仁宗天圣元年罷相,出判河南府(同上書),卒,年六十六。謚文懿?!?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五有傳。
全宋文·卷一六九馮拯(九五八——一○二三),字道濟,孟州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太平興國間進士,補大理評事、通判陜州,權知澤州,徙坊州,權知石州,判三司戶部理欠憑由司,為度支判官。淳化中貶知端州,徙鼎州,改通判廣州,移知江州。真宗即位,還判三司度支勾院,兼御史知雜事,權判吏部流內(nèi)銓,同勾當三班院。咸平四年同知樞密院事,景德初改簽書院事。景德二年除參知政事,大中祥符間以疾罷知河南府,又知陳州,再知河南府。天禧四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樞密使。天圣初罷相,判河南府。卒,謚文懿?!?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四九、《宋史》卷二八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98
【介紹】:
宋人。太宗初蔭補殿直。從征河東,掌行在左藏庫,政供奉官。太宗雍熙初,溫州進瑞木成文,震獻詩賦,賜白金二千兩。歷知保、蔚、廬、澶諸州。至道二年,為東上閤門使、知定、代二州,兼行營鈐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60—1020
【介紹】:
宋陜州陜縣人,字仲先,號草堂居士。不求仕進,自筑草堂,彈琴賦詩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陰,與表兄李瀆同被舉薦,上表以病辭,詔州縣常加存撫。與王旦、寇準友善,常往來酬唱。為詩精苦,有唐人風格,多警策句。有《東觀集》、《草堂集》。
全宋詩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號草堂居士,陜州陜縣(今屬河南)人(《東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陜縣東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薦徵召,力辭不赴。廣交僧道隱者,與當時名流寇準、王旦等亦有詩賦往還。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贈秘書省著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閑總其詩重編為《鉅鹿東觀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東都事略》卷一一八有傳?!∥阂霸?,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貴池劉氏影宋刊本《鉅鹿東觀集》為底本,校以宋紹定元年嚴陵郡齋刻本(殘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簡稱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圖書館)、舊山樓藏清鈔本(簡稱舊山樓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張蓉鏡藏清鈔本(簡稱張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章鈺藏清鈔本(簡稱章本)、宋筠錄溫忠翰校跋本(簡稱溫校)、趙氏峭帆樓一九一四年刊本(簡稱趙本)、傅增湘批校本(簡稱傅校)、陳思輯《兩宋名賢小集》(清初鈔本,收《草堂集》三卷,簡稱草堂集本)等。另從《草堂集》、《全芳備祖》等書輯得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八二魏野(九六○——一○一九),字仲先,號草堂居士,蜀(今四川)人,卜居陜州陜縣(今河南陜縣)東郊,遂又為陜州人。家世為農(nóng),及長,不求聞達,惟嗜吟詠,當世顯人多與之游??軠舒?zhèn)北都,嘗召野置門下。大中祥符四年三月,與中表兄李瀆同被薦,辭疾不至,詔州縣長吏常加存撫。天禧三年十二月,無疾而卒,年六十。四年正月,詔贈秘書省著作郎。子閑,亦不仕,有父風,賜清逸處士。野為詩精苦,有唐人風格,契丹使嘗求其集。所著有《草堂集》三卷(存)、《鉅鹿東觀集》十卷(存)。事跡見《宋史》卷四五七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東都事略》卷一一八,《夢溪筆談》卷一六。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三四魏庠,太平興國六年九月知信州。端拱元年為戶部郎中,出使交阯。淳化元年四月丁未,充衛(wèi)尉少卿。二年,與柴成務同知京朝官考課。四年六月,以右諫議大夫知給事中事,九月為左諫議大夫。咸平三年正月為御史中丞,六年五月,坐罰知河南州斷獄失入,以刑部侍郎責授衛(wèi)尉卿。景德四年五月為工部侍郎。大中祥符元年八月任禮部侍郎。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二之四一、職官五九之四,《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五四,《宋史》卷二七六、三○六、四八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魏元吉,南唐時南豐玄貞觀道士。宋真宗曾召入玉清昭應宮。乞歸,居妙靈觀。有《山居詩》百篇,已佚。事見清乾隆《建昌府志》卷五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72—1044
【介紹】:
宋真定靈壽人,徙開封雍丘,字宗魏。真宗咸平五年進士。真宗朝,因系宰相王旦婿,避嫌,數(shù)任外官,有治聲。仁宗初,以司封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執(zhí)法不避顯貴。景祐二年,同知樞密院事,時承平久,武備不戒,乃請選練將帥編纂兵書授之。四年,參知政事。寶元元年,坐事罷。出知應天府、成德軍。官終尚書左丞。卒謚忠憲。有文集。
全宋詩韓億(九七二~一○四四),字宗魏,其先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徙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真宗咸平五年(一○○二)進士,知亳州永城縣。景德二年(一○○五)通判陳、鄆、許諸州。大中祥符三年(一○一○)遷知洋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四)。又知相州。入為侍御史,除河北轉(zhuǎn)運使。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知青州。三年,判大理寺。四年,授樞密直學士。明道元年(一○三二)拜諫議大夫,累遷同知樞密院事。景祐四年(一○三七)授參知政事,罷知應天府。慶歷二年(一○四二)以太子少傅致仕。四年卒,年七十三。謚忠獻。有文集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五、《東都事略》卷五八、《隆平集》卷七并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二七八韓億(九七二——一○四四),字宗魏,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咸平五年第進士,知永城縣,歷通判、知州等。真宗末,為河北轉(zhuǎn)運使。仁宗初,進直史館、知青州,以司封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天圣四年,為龍圖閣待制。八年,授樞密直學士、知益州,還拜御史中丞。景祐二年,以工部侍郎同知樞密院事。四年,除戶部、參知政事。次年罷,尋加資政殿學士,出知府州,官至尚書左丞。慶歷二年以太子少傅致仕。四年八月卒,年七十三,謚忠憲。見蘇舜欽《韓公行狀》(《蘇學士文集》卷一六),《宋史》卷三一五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九七魏瓊,環(huán)州虎翼軍士,曾為李繼遷所掠。咸平六年遁歸,詔賜袍帶緡錢,第補小校隊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15
【介紹】:
宋鄆州人。少應募隸云騎軍,七遷散員左班都知。太宗稱其材勇過人,特進用之,以戰(zhàn)契丹,屢建軍功。真宗景德元年,師還,以與孫全照互訐,責貶。旋起為虢州都監(jiān)。官終康州團練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18
【介紹】:
宋衛(wèi)州汲縣人,字克明。魏咸信子。幼入禁中,賦賞花詩,太宗大悅,賜名。累官至四方館使兼掌客省。居官皦察,多遣人偵伺僚輩,時人惡之。真宗天禧中,數(shù)遣人求進用,加端州防御使,未及拜命死。
全宋文·卷二七二魏昭亮(?——一○一八),字克明,衛(wèi)州汲(今河南汲縣)人,咸信子,仁浦孫。昭亮為永慶公主所生,太宗親賜其名。拜如京副使,遷如京、洛苑使,掌翰林司。丁公主憂,起復,授六宅使,領富州刺史,遷內(nèi)藏庫副使。未幾,拜西上閤門使,進秩東上。又加領恩州團練使。父卒,遷四方館使,仍兼掌客省。天禧二年,加兼端州防禦使,未及拜命,卒,贈貝州觀察使。見《宋史》卷二四九《魏仁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