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講座(講座)  拼音:jiǎng zuò
1.講課的座位。唐。白居易 三教論衡:「儒臣居易,學淺才微,謬列禁筵,猥登講座。」
2.大學中對某一學術專題或學術范疇,所設立的定期或不定期、臨時或永久性的講學。
3.書信中用于對師長的提稱語。
《漢語大詞典》:誕靈(誕靈)
佛教對高僧、佛祖誕生的敬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臘婆國:“始自誕靈,洎乎沒齒,貌無瞋色,手不害生。”
《漢語大詞典》:佛隴(佛隴)
隋 高僧 智顗 的別名。因其棲居修行之 五臺山 西南有一峰名 佛隴 ,故稱。 唐 無可 《禪林寺》詩:“ 臺山 朝 佛隴 ,勝地絶埃氛?!?/div>
《漢語大詞典》:三支
(1).指 漢 末、 三國 時來 華 弘法的 月氏 高僧 支讖 、 支亮 和 支謙 三人。 支謙 受業(yè)于 支亮 , 亮 受業(yè)于 支讖 。當時稱“天下博知,不出三 支 ”。 宋 陳師道 《別寶講主》詩:“暫息三 支 論,重參二祖禪?!?梁啟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六章第二節(jié):“ 三國 時代 支纖 、 支亮 、 支謙 ,皆自 印度 來傳教,時號‘三 支 ’”
(2).古 印度 因明學指組成比量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即:宗(立義),因(論證),喻(設譬)。翻譯名義集·名句文法:“能立三支,譬喻宗因;由此譬況,喻曉宗因。” 章炳麟 《諸子學略說》:“近人或謂 印度 三支,即是 歐州 三段?!?/div>
《國語辭典》:高僧傳(高僧傳)  拼音:gāo sēng zhuàn
書名。南朝梁慧皎撰,十四卷。記載從東漢到梁初的高僧行誼,凡二百五十七人,附見者兩百馀人。本書為類傳體,分譯經(jīng)、義解、神異、習禪、明律、亡身、誦經(jīng)、興福、經(jīng)師、唱導十門。但因時地所限,人物多偏在江左。此后,唐道宣著《續(xù)高僧傳》,宋贊寧著《宋高僧傳》,明如惺著《明高僧傳》,大致都依這部《高僧傳》的體例。
《國語辭典》:慧能  拼音:huì néng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638~713)俗姓盧,祖籍范陽(今河北省涿縣)。三十多歲到黃梅從弘忍學法。后回韶州,住在曹溪寶林寺傳授禪法。住曹溪三十年,雖武后、中宗召請,終不赴京。禪宗自初祖以來,無頓漸之分,自六祖慧能開啟頓門,嗣后并成為禪宗的正統(tǒng)。得法弟子四十人,其后支派并起,成為唐以后中國佛教的主流。也作「惠能」。
《國語辭典》:白拈賊(白拈賊)  拼音:bái nián zéi
盜取別人物品而不留下痕跡的人。《五燈會元。卷二○。提刑吳偉明居士》:「要識臨濟小廝兒,便是當年白拈賊?!?/div>
《國語辭典》:獅子座(獅子座)  拼音:shī zi zuò
1.星座名。大部分位于北天,黃道星座之一,在室女座與巨蟹座之間。包含亮星軒轅十四。
2.在西洋的占星術中,被視為主宰七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二日前后的命宮。
3.說法者的座椅。也稱為「猊座」。
《國語辭典》:法顯(法顯)  拼音:fǎ xiǎn
人名。東晉高僧。平陽郡武陽(今山西省襄丘縣)人。俗姓龔,三歲為沙彌,二十歲受比丘戒。因感于當時律典的缺乏。乃于晉安帝隆安三年前往印度求法。至義熙八年才返國,前后共歷十五年,攜回了《摩訶僧祗眾律》、《十誦律》、《雜阿毗曇心》、《大般泥洹經(jīng)》、《彌沙塞律》、《長阿含經(jīng)》、《雜阿含經(jīng)》等,都是當時中土所無的大小乘的基本要籍。并和佛馱跋陀羅共譯出《摩訶僧祗律》、《僧祗比丘戒本》、《大般泥洹經(jīng)》等,此外法顯還將他西行求法的經(jīng)歷寫成《歷游天竺記傳》,保存許多寶貴的西域古代史地資料,極為各國歷史學者和考古學者所重視。
《國語辭典》:吉藏  拼音:jí zàng
人名。隋、唐高僧(549~623)。中國佛教三論宗的創(chuàng)始人。先世是西域安息人,后移居交廣(今越南、廣西),又遷居金陵。七歲時從法朗出家,十九歲開始為大眾復述,即受稱譽。陳末天下大亂,吉藏和一些同學前往各寺,蒐集佛教文疏,所以他涉獵的典籍非常廣泛。隋朝統(tǒng)一后,移住會稽(今浙江紹興)秦望山嘉祥寺,弘傳佛法,從他學法者多達千馀人,世稱「嘉祥大師」。后受隋煬帝之請,住長安日嚴寺,完成三論注疏。唐初,高祖在長安設立十大德統(tǒng)領僧眾,吉藏也名列其中。晚年住延興寺,武德六年圓寂。著有《三論玄義》一卷、《中觀論疏》十卷、《百論疏》三卷、《法華經(jīng)玄論》十卷等傳世。
《國語辭典》:佛圖澄(佛圖澄)  拼音:fó tú chéng
晉代一位高僧的法號。本姓帛,西域人,九歲出家,并曾兩度到罽賓學法,晉懷帝永嘉四年來洛陽,時年七十九歲。由于他學識淵博,一時名德如釋道安、竺法雅等皆來受學,門下受業(yè)的常有數(shù)百人。洛陽一帶也由于他的影響,競造寺院,僧人甚眾。后趙建武十四年圓寂,年一百一十七歲。
《漢語大詞典》:講主(講主)
佛教語。指升座講經(jīng)說法的高僧。 唐 道宣 續(xù)高僧傳·譯經(jīng)·法泰:“ 開皇 十年,下敕追入,既達 雍 輦,開悟弘多,自是南中無復講主,雖云敷説,蓋無取矣?!?/div>
《漢語大詞典》:講時鐘(講時鐘)
高僧講經(jīng)說法時敲擊的鐘。 唐 張籍 《寄李渤》詩:“ 五度谿 頭躑躅紅, 嵩陽寺 里講時鐘。”亦省稱“ 講鐘 ”、“ 講鐘 ”。 唐 賈島 《送僧》:“王侯皆護法,何寺講鐘鳴?!?元 薩都剌 《贈仁皇講師達上人》詩:“散花天女滿經(jīng)閣,出海神龍聞講鐘?!?/div>
《國語辭典》:僧祐  拼音:sēng yòu
人名。(西元445~518)南朝梁高僧,俗姓俞。生于建康(今江蘇南京)。十四歲于定林寺出家。后從法穎學律,故大精律部。齊竟陵文宣王蕭子良每請他講律,聽者常七、八百人。除了弘揚律學外,并開收集佛教文獻的先河。為佛教史學家。編著出《三藏記集》十五卷、《釋迦譜》五卷、《弘明集》十五卷等。
《國語辭典》:智顗  拼音:zhì yǐ
南朝陳、隋時代的一位高僧。俗姓陳,字德安,荊州華容(今湖北潛江西南)人。中國佛教天臺宗四祖。也是實際的創(chuàng)始者。十八歲投湘州果愿寺法緒出家,二十三歲拜慧思為師,修習禪法,證得法華三昧。并廣弘教法,創(chuàng)五時八教的判教,發(fā)明一念三千,圓融三諦的思想,成立天臺宗的思想體系。隋文帝授予「智者」之號。世稱「智者大師」。著有《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各二十卷及《四教義》等傳也,生前度僧四千馀人,傳業(yè)弟子三十二,以灌頂、智越等最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