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鞭弭
(1).馬鞭和弓。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若不獲命,其左執(zhí)鞭弭,右屬櫜鞬,以與君周旋。” 杜預 注:“弭,弓末無緣者?!?唐 劉禹錫 《酬太原狄尚書見寄》:“ 幽 并 俠少趨鞭弭, 燕 趙 佳人奉管絃?!?明 張煌言 《答延平世子經書》:“昨知肇基東土,正擬躬執(zhí)鞭弭,稍効馳驅?!?br />(2).借指戎馬生活。 清 顧炎武 《哭顧推官》詩:“崎嶇鞭弭間,周旋僅一歲?!?清 孔尚任 《桃花扇·截磯》:“適從 武昌 回署,整頓兵馬,愿從鞭弭。”
《漢語大詞典》:新節(jié)(新節(jié))
(1).以初生枝條制成的馬鞭。呂氏春秋·適威:“先王之使其民,若御良馬,輕任新節(jié),欲走不得,故致千里。” 陳奇猷 校釋引 金其源 曰:“新節(jié)者新策,言以初生弱枝為策,勿忍用勁策重擊良馬也?!?br />(2).新的季節(jié);新的時令。 晉 潘岳 《在懷縣作詩》之一:“初伏啟新節(jié),隆暑方赫羲?!?晉 陶潛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之一:“鳥哢歡新節(jié),泠風送餘善?!?br />(3).草木新的莖節(jié)。 南朝 梁簡文帝 《晚春詩》:“渚蒲變新節(jié),巖桐長舊圍?!?/div>
《國語辭典》:絲鞭(絲鞭)  拼音:sī biān
用絲裹的軟鞭,古代多用為締結姻親的聘物?!队罉反蟮鋺蛭娜N。張協(xié)狀元。第二七出》:「我與勝花小娘子登百尺采樓,你祇候狀元來,教相公親遞絲鞭多少好。」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咱不接絲鞭,恁緊候歸軒。」
《漢語大詞典》:仗策
手持馬鞭。謂騎馬。 宋 王安石 《次韻平甫贈三靈山人程惟象》:“家山松菊半荒蕪,仗策窮年信所如?!?明 張鳳翼 《紅拂記·仗策渡江》:“近來聞得 越公 楊素 留守 西京 ,招納豪杰,欲待仗策往見,以圖尺寸?!?清 昭梿 嘯亭雜錄·王樹勛:“ 松相公 筠 時督師 湖北 , 樹勛 仗策軍門……積功至 襄陽 太守?!?/div>
分類:馬鞭騎馬
《漢語大詞典》:轡策(轡策)
亦作“ 轡筴 ”。
(1).御馬的韁繩和馬鞭。管子·小稱:“ 造父 有以感轡筴,故遫獸可及,遠道可致。”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恣欲於馬者,擅轡筴之制也。” 晉 葛洪 抱樸子·詰鮑:“無轡筴而御奔馬,棄柂櫓而乘輕舟,未見其可也?!?br />(2).比喻控制的工具。后漢書·虞詡傳:“今其眾新盛,難與爭鋒。兵不猒權,愿寬假轡策,勿令有所拘閡而已。”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下墮則上崩,故傾穨莫之扶也,於是轡策去於我手,神物假而不還,力勤財匱,民不堪命。”
《漢語大詞典》:鞭鐙(鞭鐙)
亦作“ 鞭蹬 ”。亦作“ 鞭凳 ”。
(1).馬鞭和馬鐙。借指馬具。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截鐙留鞭:“ 姚元崇 初牧 荊州 ,三年,受代日,闔境民吏泣擁馬首,遮道不使去,所乘之馬鞭鐙,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戀?!?宋 蘇軾 《罷徐州往南京馬上走筆寄子由》詩之一:“紛紛等兒戲,鞭鐙遭割截?!?br />(2).借指馬。
(3).猶麾下、左右。二刻拍案驚奇卷四:“那家人是出路的,見説家主要闝,是有些油水的事,那一個不愿隨鞭凳?!?span id="eayo2ae" class="book">《花月痕》第四回:“大人於明日未刻,統(tǒng)領大兵,出城十里駐紥,二十二日長行,某愿隨鞭蹬,供大人指揮?!?/div>
《漢語大詞典》:銜策(銜策)
馬嚼子和馬鞭。亦喻指準繩、準則。漢書·張敞傳:“馭黠馬者,利其銜策?!?南朝 陳 徐陵 《陳公九錫文》:“禮為楨干,律等銜策。” 唐 孔穎達 《〈禮記正義〉序》:“泛駕之馬,設銜策以驅之?!?/div>
《漢語大詞典》:七寶鞭(七寶鞭)
以多種珍寶為飾的馬鞭。 晉 王敦 欲為亂, 明帝 乘駿騎密察 敦 營。 敦 覺,遣五騎追之。途中,帝將七寶鞭與逆旅老嫗,令俟追者至,以鞭示之。俄而追者至,問嫗,嫗曰:“去已遠矣。”因以鞭示之,追騎玩鞭稽留,帝僅而獲免。見《晉書·明帝紀》。后用以為典。 唐 李白 《南奔書懷》詩:“顧乏七寶鞭,留連道傍翫?!?明 何景明 《游獵篇》:“城中莫辨真天子,道上傳看七寶鞭?!?清 黃景仁 《隴頭行》:“折斷珊瑚七寶鞭,未曾回首只行前。”
《漢語大詞典》:龍竹(龍竹)
(1).龍須竹。劈為篾,平細柔韌,宜作馬鞭。 唐 高適 《詠馬鞭》:“龍竹養(yǎng)根凡幾年,工人截之為長鞭?!?孫欽善 校注:“龍竹,即龍鬚竹。 李衎 《竹譜詳録》卷五‘龍鬚竹’云:‘生 兩浙 山谷間,與貓頭竹無異,根下節(jié)不甚密,析為篾,平細柔靱。’”
(2). 晉 葛洪 神仙傳·壺公:“ 房 ( 費長房 )憂不得到家,公( 壺公 )以一竹杖與之曰:‘但騎此得到家耳。’ 房 騎竹杖辭去,忽如睡,已到家……所騎竹杖,棄 葛陂 中,視之乃青龍耳。”后因以“龍竹”指拐杖或比喻得道成仙。 唐 王績 《游仙》詩之四:“鴨桃聞已種,龍竹未經騎。”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贊》:“龍竹自攜,烏紗不整,異貌無匹,華姿若生。” 明 湯顯祖 《紫簫記·出山》:“金碧蔥蘢 王母祠 ,笑騎龍竹弄參差。”
《漢語大詞典》:不須鞭(不須鞭)
傳說一種用馬見愁獸皮制的馬鞭。 宋 無名氏 《致虛雜俎》:“ 西域 有獸如犬,含水噀馬目,則馬瞑眩欲死,故凡馬皆畏之,名曰馬見愁。 宣宗 時國人獻其皮,帝賜群臣編為鞭,一揚即走,謂之不須鞭?!?/div>
分類:獸皮馬鞭
《漢語大詞典》:行策
(1).趕牲口的鞭子。策,馬鞭。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幽怪傳疑:“時方大暑,監(jiān)官以下,皆露宿堰上,以伺水之出入,忽聞以行策相呼者曰:‘明日有何生活?’”
(2).實行決策。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宋紀·太祖》:“ 趙普 善畫策, 太祖 亦善行策?!?/div>
《漢語大詞典》:枉策
彎曲的馬鞭。《楚辭·九章·悲回風》:“借光景以往來兮,施黃棘之枉策。” 王逸 注:“以棘為策,既有芒刺,而又不直,則馬傷深而行速。”一說指妄謬的政策。見 余冠英 《〈楚辭〉選》。
《漢語大詞典》:強策
堅硬的馬鞭子。《楚辭·九辯》:“乘騏驥之瀏瀏兮,馭安用夫強策?”
《漢語大詞典》:醉鞭
醉人手中的馬鞭。 宋 秦觀 《夢揚州》詞:“醉鞭拂面歸來晚,望翠樓、簾捲金鉤?!?/div>
《漢語大詞典》:馬檛(馬檛)
亦作“ 馬撾 ”。
(1).馬鞭子。漢書·張耳陳馀傳“夫 武臣 、 張耳 、 陳餘 ,杖馬箠下 趙 數(shù)十城,亦各欲南面而王” 唐 顏師古 注:“箠為馬撾也?!?唐 袁郊 甘澤謠·紅線:“使者以馬撾扣門,非時請見?!?宋 黃庭堅 《寄耿令幾父過新堂邑作迺幾父舊治之地》詩:“勉哉恩愛日,贈言同馬檛。”
(2).指鞭馬聲。 宋 蘇軾 《至下馬磧憩于懷賢閣》詩:“吏士寂如水,蕭蕭聞馬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