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馀 → 馀余”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767,分52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余欺
余潤
余義
馀潸
合馀
春余
馀愴
余聲
余怒
余孽
響馀
馀通
余馨
余跡
余財(cái)
《韻府拾遺 支韻》:余欺
柳宗元文:跨騰商周,堯舜是師。道不勝禍,天固余欺。
《漢語大詞典》:余潤(餘潤)
(1).指豐潤的肌肉。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diào):“ 范啟 與 郗嘉賓 書曰:‘ 子敬 舉體無饒縱,掇皮無餘潤?!?br />(2).向四旁浸潤或流淌的水。 唐 溫庭筠 《休浣日西掖謁所知因成長句》:“ 荀令 鳳池春婉娩,好將餘潤變魚龍?!?span id="cihzubt" class="book">《宋史·宋琪傳》:“九年九月,上幸 景龍門 外觀水磑,因謂侍臣曰:‘此水出於山源,清泠甘美,凡近河水味皆甘,豈非餘潤之所及乎?’”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治河》:“凡 河 水所經(jīng)之地,如 陜西 東界…… 直隸 南界,五六省皆可資其餘潤?!?br />(3).無窮的潤澤。 唐 元稹 《表夏》詩之四:“玉委有餘潤,飆馳無去蹤?!?br />(4).比喻旁及的德澤、利益。 宋 秦觀 《陪李公擇觀金地佛牙》詩:“乃知金仙妙難測(cè),餘潤普及霑凡枯?!?明 沈德符 野獲編·科場(chǎng)一·鄉(xiāng)試取士濫額:“是時(shí) 劉瑾 , 陜西 人, 焦芳 、 河南 人,故比周為奸,厚其桑梓,而 齊 晉 二省則以餘潤見及,遂超 江 、 浙 、 閩 、 楚 四大省而出其上?!?br />(5).指額外經(jīng)濟(jì)收益。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客作 陳忠 ,主買菜蔬。儕輩皆謂其近多餘潤,宜饗眾。”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河工奢侈之風(fēng):“每歲經(jīng)費(fèi)銀數(shù)百萬兩,實(shí)用之工程者,十不及一,其餘供文武員弁之揮霍,大小衙門之酬應(yīng),過客游士之餘潤?!?/div>
《漢語大詞典》:余義(餘義)
(1).主旨以外的意義、內(nèi)容。 清 何琇 樵香小記·卦變:“ 來瞿塘 説,純以錯(cuò)綜為主,是執(zhí)餘義為本義矣?!?br />(2).指字的本義之外的派生義、通假義。 清 阮元 《釋“頌”》:“頌之訓(xùn)為美盛德者,餘義也;頌之訓(xùn)為形容者,本義也。且頌字即容字也,故説文‘頌,皃也’?!?/div>
《韻府拾遺 刪韻》:馀潸(馀潸)
蘇軾詩:枕簟有馀潸。
《駢字類編》:合馀(合馀)
晉書律歷志:置上元,盡所求年,以周率乘之,滿日率得一,名積合,不盡為合馀。
《漢語大詞典》:春余(春餘)
春天將盡未盡之時(shí)。 南朝 梁元帝 《采蓮賦》:“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唐 孟浩然 《山中逢道士云公》詩:“春餘草木繁,耕種滿田園?!?宋 宋祁 《集海云鴻慶院》詩:“地勝祠仍古,春餘物偏華。”
《韻府拾遺 漾韻》:馀愴(馀愴)
劉詵詩:赍志不得年,追憶有馀愴。
《漢語大詞典》:余聲(餘聲)
(1).遺留下的聲響。《文選·陸機(jī)〈于承明作與士龍〉詩》:“佇眄要遐景,傾耳玩餘聲?!?劉良 注:“玩想其餘語之聲?!?span id="sfp2f27" class="book">《文選·沈約〈冬節(jié)后至丞相第詣世子車中作〉詩》:“高車塵未滅,珠履故餘聲?!?呂延濟(jì) 注:“餘聲者,思昔時(shí)之履步,若在耳故也。”
(2).未盡之聲。 宋 王安石 《九井》詩:“餘聲投林欲風(fēng)雨,末勢(shì)卷土猶溪坑?!?br />(3).其他聲響。 唐 柳宗元 《夏晝偶作》詩:“日午獨(dú)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茶臼?!?/div>
《漢語大詞典》:余怒(餘怒)
(1).充足的力量、氣勢(shì)。文選·張衡〈西京賦〉:“負(fù)筍業(yè)而餘怒,乃奮翅而騰驤?!?薛綜 注:“言獸負(fù)此筍業(yè)已重,乃有餘力奮其兩翼,如將超馳者矣?!?唐 趙冬曦 《三門賦》:“泛洪漣於大磧之東,薄餘怒於天地之外。”
(2).未了的怒氣。 晉 潘岳 《西征賦》:“望 漸臺(tái) 而扼腕,梟巨猾而餘怒?!?清 王韜 《淞濱瑣話·魏月波》:“見妻猶坐中庭,頤指氣使,餘怒未平?!?/div>
《國語辭典》:馀孽(餘孽)  拼音:yú niè
殘留的壞分子或惡勢(shì)力?!逗鬂h書。卷六五。段颎傳》:「費(fèi)耗若此,猶不誅盡,馀孽復(fù)起,于茲作害?!埂缎绿茣?。卷六。代宗本紀(jì)》贊曰:「代宗之時(shí),馀孽猶在,平亂守成,蓋亦中材之主也!」
《韻府拾遺 魚韻》:響馀(響馀)
韓休奉和圣制喜雨賦:下碧云而陰合,滴銅池而響馀。
《韻府拾遺 東韻》:馀通(馀通)
隋書律歷志:求入辰法,度在日謂之馀通,在度謂之篾法。
《漢語大詞典》:余馨(餘馨)
殘留的香味。 南朝 齊高帝 《塞客吟》:“欷園琴之孤弄,想庭藿之餘馨?!?宋 蘇軾 《芙蓉城》詩:“俗緣千劫磨不盡,翠被冷落凄餘馨?!?明 劉基 《夢(mèng)草堂遣懷》詩:“枯荷有餘馨,衰柳無殘陰?!?/div>
分類:殘留香味
《漢語大詞典》:余跡(餘跡)
見“ 餘跡 ”。
亦作“餘蹟”。 猶遺跡。死去的人或前代遺留的痕跡。 晉 陶潛 《贈(zèng)羊長史》詩:“賢圣留餘跡,事事在中都。”文選·潘岳〈悼亡詩〉之一:“幃屏無髣髴,翰墨有餘跡。” 張銑 注:“翰墨餘跡,平生所作之文,尚有餘跡也。” 唐 李白 《赤壁歌送別》:“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餘跡?!?/div>
《漢語大詞典》:余財(cái)(餘財(cái))
(1).富馀的財(cái)物。周禮·天官·大府:“凡式貢之餘財(cái),以共玩好之用。” 鄭玄 注:“謂先給九式及弔用,足府庫而有餘財(cái),乃可以共玩好?!?span id="hci2c4x"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司馬芝傳》:“卒於官,家無餘財(cái)?!?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二·多忠勇公薨于盩厔:“公遺疏云:‘不使家有長物,身有餘財(cái)?!?br />(2).謂馀積財(cái)貨。《史記·滑稽列傳》:“起而為吏,身貪鄙者餘財(cái),不顧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