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馀 → 馀余”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767,分52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余淚
地馀
比余
扶余
余拙
余照
余外
余數(shù)
余熱
余痕
余德
余處
余毒
余分
余瀝
《漢語大詞典》:余淚(餘淚)
殘留的淚痕。指馀悲。 唐 楊炯 《和崔司空傷姬》:“粉匣棲餘淚,薰爐減舊煙。”
分類:殘留淚痕
《駢字類編》:地馀(地馀)
漢書廣川王去傳:去有幸姬王昭平王地馀,許以為后。去嘗疾,姬陽成昭信侍視甚謹,更愛之。去與地馀戲,得袖中刀,笞問狀,服,欲與昭平共殺昭信,笞問昭平,不服,以鐵針針之,強服,乃會諸姬,去以劍自擊地馀,令昭信擊昭平,皆死。昭信曰:兩姬婢且泄口,復絞殺從婢三人。 急就篇:左地馀。注:左丘明本魯之左史,繼守其職,遂為姓焉。又楚左史倚相末裔,亦為左氏。地馀,言土地有馀,封邑廣大也。漢有歐陽地馀。
《漢語大詞典》:比余
古人辮發(fā)上的一種金屬飾物。史記·匈奴列傳:“服繡袷綺衣、繡袷長襦、錦袷袍各一,比余一……使中大夫 意 、謁者令 肩 遺單于。” 司馬貞 索隱:“比音鼻。 小顏 云‘辮髮之飾也,以金為之’……按 蘇林 説,今亦謂之‘梳比’,或亦帶飾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扶余(扶餘)
(1).古國名。位于 松花江 平原。 晉 太康 年間為 鮮卑族 慕容氏 所破,后復受他族頻頻襲擾,至 南朝 宋 、 齊 間消亡。參閱后漢書·東夷傳·夫馀國、晉書·四夷傳·夫馀國。后借為假托的國名。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入 扶餘國 。” 古直 《虬髯客》詩:“萬丈紅光海外起,坐擁 扶餘 作天子?!?br />(2).復姓。 唐 有司稼正卿 扶馀隆 。見金石萃編·唐贈泰師孔宣公碑《乾封祭文》
《漢語大詞典》:余拙(餘拙)
謙詞。無用的愚拙的人。 清 羅萬象 《宿文殊庵值雨》詩:“世道留餘拙,塵心悟昨非?!?/div>
《漢語大詞典》:余照(餘照)
落日馀輝;殘照。 南朝 齊 謝朓 《和蕭中庶直石頭詩》:“川霞旦上薄,山光晚餘照?!?唐 杜甫 《宿白沙驛》詩:“水宿仍餘照,人煙復此亭?!?清 汪懋麟 《蟋蟀》詩:“曉月送餘照,秋衾留夕薰?!?/div>
分類:落日
《國語辭典》:馀外(餘外)  拼音:yú wài
額外、除此之外。如:「馀外無多」。
分類:此以
《國語辭典》:馀數(shù)(餘數(shù))  拼音:yú shù
數(shù)學上指:(1)整數(shù)除法中,被除數(shù)減去商數(shù)乘以除數(shù)的結果,稱為「馀數(shù)」。如45除以6得商數(shù)7,則以45減去7乘以6所得的結果3即為馀數(shù)。(2)被減數(shù)減去減數(shù)所得的數(shù)稱為「馀數(shù)」。如3為10減去7的馀數(shù)。
《國語辭典》:馀熱(餘熱)  拼音:yú rè
1.尚未散去的熱度。如:「這菜還有些馀熱,待會兒再放進冰箱里去?!?br />2.多馀的精力或老人剩馀的精力。
《漢語大詞典》:余痕(餘痕)
殘留的痕跡。 魯迅 《準風月談·我談“墮民”》:“況且看他們的職業(yè),分明還有‘教坊’或‘樂戶’的余痕?!?/div>
分類:殘留痕跡
《漢語大詞典》:余德(餘德)
猶遺澤。北齊書·王琳傳:“ 琳 經蒞 壽陽 ,頗存遺愛;曾游 江 右,非無餘德?!?/div>
分類:遺澤
《漢語大詞典》:余處(餘處)
別處。百喻經·破五通仙眼喻:“云何得使此人常在我國,不餘處去?!?/div>
分類:別處
《國語辭典》:馀毒(餘毒)  拼音:yú dú
殘留的毒素或禍害。如:「蔬菜上常留有農藥的馀毒,食用前要清洗乾凈?!?/div>
《漢語大詞典》:余分(餘分)
(1).指地球環(huán)繞太陽運行一周的實際時間與紀年時間相比所馀的零頭數(shù)。漢書·律歷志下:“后九十五歲, 商 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亡餘分,是為孟統(tǒng)。”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象數(shù)二:“唯虛宿未有奇數(shù),自是日之餘分,歷家取以為斗分者此也。餘宿則不然?!?明 謝肇浙 《五雜俎·天部二》:“至於晦朔之畸數(shù),閏月之餘分,圣人不能齊也,而況巧歷乎?”
(2).謂非正統(tǒng)。 宋 岳珂 《奉詔移偽齊檄》:“率華夏禮義之俗,甘事腥羶,紫色餘分,擬亂正統(tǒng)?!眳⒁姟?餘分閏位 ”。
(3).馀留部分。 宋 陳師道 《中秋夜東剎贈仁公》詩:“盈盈秋月不餘分,葉露懸光可數(shù)塵。”按,此指月亮虧蝕部分。
《國語辭典》:馀瀝(餘瀝)  拼音:yú lì
剩馀的酒?!妒酚?。卷一二六?;鼈鳌4居邝諅鳌罚骸甘叹朴谇?,時賜馀瀝?!箷x。陶淵明〈绖鏌士〉詩七首之二:「傾壺絕馀瀝,窺灶不見煙?!购蟊扔鞯玫揭稽c點的利益。如:「得沾馀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