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馀 → 馀余”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1585,分106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雪馀
風(fēng)馀
無余
馀眾
余寒
自余
其余
余意
馀條
余哀
遺余
馀溫
余音
由余
余思
《駢字類編》:雪馀(雪馀)
《駢字類編》:風(fēng)馀(風(fēng)馀)
史記三代世表,索隱述贊。風(fēng)馀周召,刑措成康。
《漢語大詞典》:無余(無餘)
(1).沒有剩余、殘留。《詩·秦風(fēng)·權(quán)輿》:“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無餘。” 漢 班固 《西都賦》:“草木無餘,禽獸殄夷。” 許地山 《綴網(wǎng)勞蛛·換巢鸞鳳》:“ 和鸞 和 祖鳳 雖有主仆底名分,然而在他們底心識里,這種階級底成見早已消滅無馀。”
(2).指沒有余留之物。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翼》詩:“肴來不虛歸,觴至反無餘?!?唐 溫庭筠 《登盧氏臺》詩:“臺高秋盡出,林?jǐn)嘁盁o餘。”
(3).指沒有多余資財。 宋 秦觀 《題彭景山傳神》:“﹝ 景山 ﹞年四十不幸喪明,家居無餘,而目不可治。”
(4).佛教語。謂“生死”的因果泯滅,不再受生于三界。 唐 王維 《大唐故大德凈覺禪師碑銘》序:“忽謂眾人,有疑皆問,我于是夜,當(dāng)入無餘?!?/div>
《國語辭典》:馀眾(馀眾)  拼音:yú zhòng
殘馀的徒眾?!度龂萘x》第二回:「張梁統(tǒng)其眾與我軍相拒,被皇甫嵩連勝七陣,斬張梁于曲陽。發(fā)張角之棺,戮尸梟首,送往京師,馀眾俱降?!?/div>
分類:徒眾
《漢語大詞典》:余寒(餘寒)
大寒之后尚未回暖時的寒氣;殘馀的寒氣。 唐 杜甫 《題張氏隱居》詩之一:“澗道餘寒歷氷雪,石門斜日到林丘?!?宋 陸游 《小舟游西涇度西岡而歸》詩:“小雨重三后,餘寒百五前?!?沙汀 《淘金記》十四:“等到早上的余寒退了,寡婦全家人便都從內(nèi)室里走出來,散坐在太陽下面?!?/div>
《漢語大詞典》:自余(自餘)
猶其馀;以外;此外。晉書·孝友傳序:“自餘羣士,咸標(biāo)懿德。”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陰溝水:“碑字所存惟此,自餘殆不可尋?!?宋 蘇軾 《與章子厚書》:“初到一見太守,自餘杜門不出?!?清 顧炎武 《贈潘節(jié)士檉章》詩:“謂惟 司馬遷 ,作書有條理。自餘數(shù)十家,充棟徒為爾。”
分類:此外
《國語辭典》:其馀(其餘)  拼音:qí yú
1.其他、剩下的。《論語。為政》:「多見闕殆,慎行其馀,則寡悔。」《三國演義》第二回:「蹇碩設(shè)謀害我,可族滅其家,其馀不必妄加殘害?!?br />2.有馀。元。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折:「恰轉(zhuǎn)過雕闌數(shù)曲,行不到百步其馀?!?/div>
分類:其余其他
《漢語大詞典》:余意(餘意)
不盡之意。 唐 錢起 《太子李舍人城東別業(yè)》詩:“東皋指歸翼,目盡有餘意?!?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三·黃鶴樓詩:“余又嘗論諸詩,古人不以餖飣為工,如 鸚鵡洲 對 漢陽 樹, 白鷺洲 對青天外,超然不為律縛,此氣昌而有餘意也?!?/div>
分類:不盡盡之
《韻府拾遺 蕭韻》:馀條(馀條)
魏書刑罰志:侍中孫騰上言:比執(zhí)事苦違,好為穿鑿,律令之外,更立馀條,通相糺之路,班捉獲之賞。斯乃刑書徒設(shè),獄訟更煩,法令滋彰,盜賊多有,非所謂不嚴(yán)而治,遵守典故者矣。
《漢語大詞典》:余哀(餘哀)
不盡的悲哀。《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三國 魏 曹植 《七哀詩》:“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唐 杜甫 《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xué)堂遺跡》詩:“雪嶺日色死,霜鴻有餘哀。”
分類:不盡悲哀
《漢語大詞典》:遺余(遺餘)
剩馀;遺留。后漢書·郭伋傳:“賜宅一區(qū),及帷帳錢穀,以充其家, 伋 輒散與宗親九族,無所遺餘?!?唐 元稹 《唐南陽郡王贈某官碑文銘》:“十月十二日 錡 就擒,從亂者無遺餘?!?元 姚燧 《潁州萬戶邸公神道碑》:“從戰(zhàn)萬里,清楚以 吳 ,歸撫其軀,矢石遺餘?!?清 焦袁熹 《雜詩》:“舊業(yè)無遺餘,生意久夭枉。”
分類:剩馀遺留
《國語辭典》:馀溫(馀溫)  拼音:yú wēn
尚未散去的溫度。如:「這茶尚有馀溫,可見人剛走不久。」
《國語辭典》:馀音(餘音)  拼音:yú yīn
馀留在腦海中的聲音。如:「馀音縈繞」。
《國語辭典》:由余  拼音:yóu yú
人名。生卒年不詳,春秋晉人。逃亡入戎,后降秦,為秦謀伐戎之策,穆公用其謀,益國十二,拓地千里,遂霸西戎,著有兵法六篇。
分類:人名逃亡
《漢語大詞典》:余思(餘思)
(1).事后或身后留下來的思念。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綴去者,謂綴己之繫言,使有餘思也?!?br />(2).指思念前人、前事。后漢書·劉玄傳論:“ 漢 起,驅(qū)輕黠烏合之眾,不當(dāng)天下萬分之一,而旌旃之所撝及,書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頓顙,爭受職命。非唯 漢 人餘思,固亦幾運(yùn)之會也?!?br />(3).傳留后世的思想情致。 唐 樊宗師 《絳守居園池記》:“ 絳 即 東雍 ,為守理所,稟參實沉分,氣蓄兩河潤,有 陶唐 冀 遺風(fēng)餘思。” 宋 曾鞏 《墨池記》:“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fēng)餘思,被於來世者如何哉!” 清 吳敏樹 《與梅伯言先生書》:“徒以氣力雄長閭伍之間耳,則及其死也,固無流風(fēng)餘思之存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