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馀 → 馀余”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1585,分106頁顯示  上一頁  39  40  41  42  43  45  46  47  48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血余
一粒馀資
一覽無余
遺德余烈
遺惠余澤
遺風余澤
遺恩余烈
遺芳余烈
遺芬余榮
遺風余采
遺風余教
遺風余烈
遺風余思
遺風余俗
遺風余習
《國語辭典》:血馀(血餘)  拼音:xuè yú
中醫(yī)上稱頭發(fā)為「血馀」,可入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五二。人部。亂發(fā)》:「發(fā)乃血馀,故能治血病,補陰,療驚癇,去心竅之血?!?/div>
《分類字錦》:一粒馀資(一粒馀資)
范云 古意贈王中書詩 豈知鷦鷯者,一粒有馀資。
分類:雜鳥
《國語辭典》:一覽無馀(一覽無餘)  拼音:yī lǎn wú yú
一眼望去就看得很清楚,毫無遺漏?!督鹌棵贰返诹换兀骸革L虛寒熱之癥候,一覽無馀?!挂沧鳌敢挥[無遺」。
分類:一眼即可
《漢語大詞典》:遺德余烈(遺德餘烈)
指先人留下的德澤和功業(yè)。 宋 王圭 《天地太廟七室皇后廟奉慈廟奏告仁宗皇帝謚號祝文》:“伏以 仁宗皇帝 遺德餘烈,蒙被天下,施之無窮?!币嘧鳌?遺德休烈 ”。 宋 王圭 《賜韓琦免恩命第二表不允斷來章批答》:“朕蒙遺德休烈,既已布澤四海之遐,矧定策禁中,以安社稷,褒功賦爵,庸敢后乎!”
《漢語大詞典》:遺惠余澤(遺惠餘澤)
前人留下的恩惠德澤。《晉書·摯虞傳》:“前乙巳赦書,遠稱先帝遺惠餘澤,普增位一等,以酬四海欣戴之心?!?/div>
《國語辭典》:遺風馀澤(遺風餘澤)  拼音:yí fēng yú zé
前人所遺留的教化德澤。宋。蘇軾〈贈司馬光三代。母聶氏溫國太夫人〉:「某官某故母聶氏……慈和嚴翼以成其子,使朕得名世之士,以濟艱難,其遺風馀澤蓋有存者?!?/div>
《漢語大詞典》:遺恩余烈(遺恩餘烈)
前人遺留下的恩德功業(yè)。后漢書·王昌劉永傳論:“觀 更始 之際, 劉氏 之遺恩餘烈,英雄豈能抗之哉!”
《國語辭典》:遺芳馀烈(遺芳餘烈)  拼音:yí fāng yú liè
前人所留下的美好教化與功業(yè)。也作「遺風馀烈」。
《漢語大詞典》:遺芬余榮(遺芬餘榮)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業(yè)績。《宋書·禮志三》:“爰洎 姬 漢 ,風流尚存,遺芬餘榮,綿映紀緯。”
《漢語大詞典》:遺風余采(遺風餘采)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度文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應對固無方,篇章亦不匱,遺風餘采,莫與比盛?!?/div>
《漢語大詞典》:遺風余教(遺風餘教)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尚教化。 宋 葉適 《金壇縣重建學記》:“ 京口 常為 江 南必爭之地,其人以智詐勇力擅名於時,而古人之遺風餘教無聞焉,何也?”
《國語辭典》:遺風馀烈(遺風餘烈)  拼音:yí fēng yú liè
前人所留下的美好教化與功業(yè)?!稘h書。卷二二。禮樂志》:「夫樂本情性,浹肌膚而臧骨髓,雖經(jīng)乎千載,其遺風馀烈尚猶不絕?!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9937' target='_blank'>蘇軾 六一泉銘:「嘗試與子登孤山而望吳越,歌山中之樂而飲此水,則公之遺風馀烈,亦或見于斯泉也。」也作「遺芳馀烈」。
《國語辭典》:遺風馀思(遺風餘思)  拼音:yí fēng yú sī
前人所遺留的風尚與情思。唐。樊宗師 絳守居園池記:「絳即東雍,為守理所,稟參實沉分,氣畜兩河潤,有陶唐冀遺風馀思?!?/div>
《漢語大詞典》:遺風余俗(遺風餘俗)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俗。 漢 賈誼 《治安策》:“曩之為 秦 者,今轉(zhuǎn)而為 漢 矣,然其遺風餘俗,猶尚未改。”亦作“ 遺風餘習 ”。宣和書譜·衛(wèi)恒:“家學相傳,四世不墜,盛哉,遂與 王 謝 家遺風餘習相季孟也。”
《漢語大詞典》:遺風余習(遺風餘習)
見“ 遺風餘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