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馀 → 馀余”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71—1728 【介紹】: 清浙江馀姚人,字亦亭,一字黛參,號耕馀居士。雍正元年舉人。幼穎異,博綜群籍。與陳梓同遷秀水,居鴛湖,常相唱和。后入京,公卿爭相引重。有《耕馀居士集》。
余懋杞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浙江諸暨人,字鑒匯,一字建偉,號瞿庵。康熙四十七年舉人,官內(nèi)閣中書。以孝義聞,晚年與諸名流結(jié)詩巢唱和。有《東武山房詩文集》、《核舟集》、《石吟錄》、《刻舟集》等。

人物簡介

清詩別裁集
字張佩,福建建寧人??滴跻椅催M(jìn)士。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十五
釋性音,字迦陵,別號吹馀,姓李氏,沈陽人。母氏許,夢日輪墮懷感而生。音面如圓月。童時就學(xué),初受章句,于性命之說,即能詰問。及長,不樂世緣,長懷高行,禁于父兄,不伸厥志。年二十四,始投高陽毗盧真一,求薙發(fā),尋受具戒。真一示以本來面目?,默參有省。辭一南游,時濟(jì)洞尊宿法席相望,音皆謁叩,多未能契。及見夢庵于理安,便入記室。安每有垂問,橫機(jī)不讓,竟授衣拂,已而辭去。道經(jīng)六安,愛雪峰山水之勝,頗欲棲止??滴醵『?,夢庵主柏林,寓書招之入京,分座臨眾,勘驗(yàn)真切簡要,莫不推服。戊子夏,夢庵寂,諸山耆舊,請音繼席,乃遁之西山。緇素復(fù)以大千佛寺,敦逼出世,據(jù)座提唱,廣眾翹仰,為法為人,剿知刋見。于是方來英俊,奔趨恐后,座前環(huán)繞三千馀指,禪風(fēng)斯鬯。殷勤六載,得益如林。未幾,攜錫補(bǔ)處柏林,才及三稔,而杭之理安,虛席以待,又往應(yīng)之。方欲避酬答,憩山阿,江右許方伯兆麟,以廬山歸宗請為棲息之地,忻然赴之。未逾年而有京都大覺之命。雍正元春,忽謝院事,飄然而南,一瓢一笠,山棲水宿,居無定止。四方徵書交至,郤之弗顧。四年秋,復(fù)還歸宗,獨(dú)居靜室。涼風(fēng)九月,偶示微疾,舉疏山造塔事,遂段作頌有“此處埋老僧不得,羊腸鳥道自庚辛”之語,為后來遷塔燕都西山大覺先兆。以雍正四年九月二十九日示寂,禮親王匯其事跡奏聞,敕贈“圓通妙智大覺禪師”。著有《十會語錄》二十卷,《語要》、《指要》各一卷,外集《宗鑒法林》七十二卷,《是名正句》八卷,《宗統(tǒng)一絲》十二卷,《雜毒海》八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91—1748 【介紹】: 清直隸博野人,字元孚,學(xué)者據(jù)所居堂名,稱健馀先生。雍正二年進(jìn)士,授主事,官至吏部侍郎。家居設(shè)義倉、義田、義學(xué)。推崇顏元之學(xué),而仍宗主程朱。有《君鑒》、《臣鑒》、《士鑒》、《健馀先生文集》等。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五
尹會一,字元孚,號健余,博野人。雍正甲辰進(jìn)士,官至吏部侍郎。有《健余詩草》。
清詩別裁集
字元孚,直隸博陵人。雍正癸卯進(jìn)士,官至吏部侍郎。著有《健馀詩草》。
維基
尹會一(1691年—1748年),字元孚,號健馀,直隸博野人,進(jìn)士出身。雍正二年(1724年)進(jìn)士。分工部學(xué)習(xí),授主事,遷員外郎。雍正五年(1727年)出知湖廣襄陽府。雍正九年(1731年)調(diào)江南揚(yáng)州府知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兩淮鹽運(yùn)使。乾隆二年(1737年)署廣東巡撫,調(diào)署河南巡撫,開倉平糴,救恤賑災(zāi)。提倡理學(xué),增訂《洛學(xué)編》,命州縣建立社學(xué)。官至吏部侍郎督江蘇學(xué)政。有《健馀先生文集》《撫豫條教》等著作。有子尹嘉銓。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福建福清人,字田生??滴跛氖迥赀M(jìn)士。官四川江津知縣,不畏權(quán)勢,縛年羹堯所遣催征之仆,直聲震天下。雍正間累官順天府丞,被劾下獄,事白,旋卒,年七十二。善文章書法。
晚晴簃詩匯·卷五十七
余甸,初名祖訓(xùn),字仲敏,號田生,南平籍福清人。康熙丙戌進(jìn)士,歷官順天府丞。有《千卷樓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91—1745 【介紹】: 清河南洛陽人,字余三。雍正五年進(jìn)士,授檢討。歷官四川建昌道按察司副使、江蘇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工詩善書。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五
鄭世元,字亦亭,一字黛參,號耕余居士,嘉興籍余姚人。雍正癸卯舉人。有《耕余居士詩鈔》。
清詩別裁集
字黛參,浙江馀姚人。康熙庚子舉人。著有《耕馀集》。○耕馀詩無鐫本,浙中亦無道及名姓者,茲從令嗣炳也太史處借得,未嘗求新立異,而胸次高朗,卓犖可觀。會稽詩人中,罕此矯然者。
余圣言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余圣言,廣東惠州府海豐縣坊廓都(今陸豐河?xùn)|高田)人,同進(jìn)士出身。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進(jìn)士,授宗人府主事,官秩正六品,分掌滿文奏本及漢文典籍,玉牒館纂修官。

人物簡介

全臺詩
余文儀(?~1782),字寶岡,浙江諸暨人。清乾隆二年 (1737)進(jìn)士,二十五年(1760)由漳州知府調(diào)任臺灣知府,乾隆二十七年(1762)攝海防同知,乾隆二十九年 (1764)升臺灣道,任間續(xù)修《臺灣府志》。十一月,復(fù)擢為福建按察使。乾隆三十一年(1766),淡水莊民為生番所殺,赴臺查辦。生番拒命,率兵進(jìn)剿,于恰仔口擒斬三百馀人,馀匪奔散,遂破其巢。并招撫附近屋弊、獅仔等社,俱歸化。乾隆三十三年(1768)冬,黃教之役起,督撫臺灣,以報獲事首未符,革職留任。乾隆三十六年(1771),授福建巡撫。乾隆四十一年(1776)冬十月,因疾致仕。乾隆四十七年(1782)七月卒?!逗|紀(jì)勝》稱其:「性方嚴(yán),門絕私謁。」「長于吏治,博學(xué)能詩?!宫F(xiàn)存詩作俱見其主修之《續(xù)修臺灣府志》,共二十四首,中有〈自題渡海圖〉、〈臺陽八景〉等作。(江寶釵撰)
維基
余文儀(1705年—1782年),字叔子,號寶岡,浙江諸暨人,同進(jìn)士出身。乾隆二年(1737年)登丁巳恩科進(jìn)士,任刑部主事。乾隆二十年(1755年)任福建福寧府知府,改漳州府知府。乾隆25(1760年)任臺灣府知府、臺灣府海防補(bǔ)盜同知、臺灣道;任內(nèi)續(xù)修《臺灣府志》,并鎮(zhèn)壓黃教之役。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后,升福建巡撫、刑部尚書等。

人物簡介

維基
余擴(kuò),又名涂擴(kuò)、徐擴(kuò),湖北潛江人。進(jìn)士出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10—1771 【介紹】: 清順天大興人,字在中,號厚庵,別號思馀。雍正十一年進(jìn)士。乾隆間歷黃陂知縣、開封府同知、蘇州知府,一度被劾去官。后又至河南,為開封知府,以河工事故降官,至江南為六安知州,官終徐州知府。所至有治績,而屢遭貶謫。能琴,工詩文。有《謙受堂集》。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八
邵大業(yè),字厚庵,號思余,大興人。雍正癸丑進(jìn)士,由知縣歷官徐州知府。有《謙受堂集》。
維基
邵大業(yè)(1710年—1771年),字在中,號厚庵,別號思余。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市)人,祖籍浙江馀姚。雍正十年(1732年)壬子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解元)。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進(jìn)士。乾隆元年(1736年),授湖北黃陂縣知縣。因丁憂去。服闋,授河南禹州知州,調(diào)睢州,署開封府同知。以政績卓異,升江蘇蘇州府知府,兼署蘇松太道道員,不久攝理布政使事,大吏交相上疏推薦。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南巡,因吳江迎駕防雨帳殿準(zhǔn)備遲滯,被總督彈劾左遷。同年,授開封府知府,以河工事故降官,降江南六安州知州,又因盜案鐫級。引見,再還江南,署江寧府知府。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授徐州府知府。乾隆三十四年,被妖匪割辮事牽連罷職,謫戍軍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卒。邵大業(yè)為官,所至有治績,然而仕途多舛,屢遭貶謫。《清史稿·循吏》有傳。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八十四
倪承寬,字余疆,號敬堂,仁和人。乾隆甲戌一甲三名進(jìn)士,授編修,官至倉場侍郎。有《春及堂詩集》。
維基
倪承寬(1712年—1783年),字余疆,號敬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探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浙江仁和人,字紹堂,號松巖。乾隆十八年舉人,官河南密縣知縣。工吟詠,善畫,山水仿文徵明。卒年八十八。有《健松堂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24—1778 【介紹】: 清安徽婺源人,字秀書,一字藥齋。汪紱弟子。諸生。家貧好學(xué),以授徒為業(yè)。有《庸言》、《畫脂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