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明江西都昌人,字二磯。萬歷四十七年進士。歷任武康、龍巖、海澄知縣,有治績。崇禎四年遷御史,以劾戶部尚書畢自嚴媚首輔周延儒,取其親戚陳于泰殿試第一,又劾周延儒納楊鶴等賄,貶歸。后以言張獻忠降后必反,當先發(fā)圖之。事泄被糾,遣戍,獻忠果再起反明,廷臣交章薦應桂。十六年起用為兵部侍郎。孫傳庭敗死,代為督師,而無兵無餉,竟以“逗留”奪職。大順軍克京師后,家居不出。尋被殺。維基
余應桂(1580年—1649年),字孟玉,號二磯,江西都昌人。 明末政治人物。生于萬歷十三年(1585年),耕讀世家,萬歷四十一年(1619年)已未進士,四十八年任浙江武康縣知縣,天啟二年(1622年)丁艱去職。六年(1626年)授福建龍巖縣縣令,崇禎元年(1628年)授海澄縣令,清廉自守,“吏事精敏,下不能欺”,龍巖人立生祠,樹“余侯遺愛碑”,碑文:“相時以動,不弗人情,斯何等識力哉!……救荒發(fā)粟,施濟眾,真愷悌君子,民之父母也?!背绲澦哪辏?631年)授御史,七上彈劾首輔周延儒,下獄后繼續(xù)糾劾。崇禎七年,出任湖廣巡按,后為巡撫,鎮(zhèn)壓農(nóng)民軍,熊文燦上疏彈劾應桂“破壞撫局”,受楊嗣昌詆誣,被逮下獄。崇禎十六年,潼關失守,起為兵部右侍郎,出代孫傳庭總督陜西軍務,發(fā)帑金五萬,行至山西,徘徊不前,被革職,由陜西巡撫李化熙升任,后家居都昌。永歷二年十二月(合1649年),起兵都昌反清,招致石光龍舊部練為水軍,敗于落星湖,清兵破都昌,不屈而死?!?a target='_blank'>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釋廣寄,字寓安,姓余氏,開化人也。生而聰慧,年幼失恃,父聽無為法公言,舍令出家。父故石工,攜與工作,主人食以魚胾,不受,曰:“爺已許出家,豈可復食此?”父不覺淚下。及為沙彌,好學多能,博雅游藝,往來于休婺之間。一時士大夫,無不器重,樂與為忘年交。居嘗嘆曰:“人生駒過隙耳。泛泛若此,何以出家為?”年二十四,始決志參訪,屢行為親知,羈留不果,乃宵遁,單瓤只杖,徑造云棲大師,見而器之,為授具戒,開示念佛法門,曰:“念佛無他,專在一心不亂?!奔姆呔弥?,乃司維那,居恒刻意精修,單持一念,謹束三業(yè),嚴整威儀,調(diào)和內(nèi)外,眾心悅懌。云棲一日臨眾,曰:“梵語維那,此云悅眾。若寄維那,可謂稱職矣。”由是眾咸推重,居斯職也。八易寒暑,以省師歸故山,閉關三年。明萬歷庚戌,入黃山丞相原誅茅藏修,精進自策,一念不移,若忘人世。久之,一方緇白歸信者眾,圖南汪公為結(jié)庵以居之。歲逾一紀,偶嬰疾,竟不言,動止如常人,莫之知。久之疾篤,鄉(xiāng)人請醫(yī)診視之。寄曰:“生死如客耳,當行即行,又何為乎?”竟勿藥。唯安然端坐,如不有身。一日,召弟子曰:“吾行矣,末后一事,汝等識之?!毖杂?,跏趺而逝,天啟元年辛酉二月二日也。初,弟子不意其遽化,未理龕室,乃置坐于幾上,且恐形變,急積薪荼毗。值天大雪,不能行事,如是七日,遠近緇素,聞而破雪奔吊,見寄顏色如生,喜容可掬,唇紅不改,手柔如綿,咸曰:“此生人,安忍火?”固止。乃借佛龕收斂,供于丈室,雪乃止。弟子相謂曰:“此豈末后一事耶?”于是亦不敢火,經(jīng)夏秋炎熱,形氣不變。明年壬戍三月,弟子大守走匡山,具白其事于憨山清,且請為銘。清聞而嘆,曰:“吾沙門之行,貴真修實證,不在衒名聞、立門庭為得也。且謂寄于生死,神往形留,化臭腐為神奇,非戒定熏修,精心融貫,豈能然乎?即佛祖之金剛不壞,常住不朽,亦由是而致此。可證寄之道行精能矣?!?/blockquote>
人物簡介
汪漸磐(1584年—1661年),原名洛誦,字石臣,號三馀,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原籍休寧縣上溪口人,寄籍浙江錢塘,績學雄文,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浙江鄉(xiāng)試經(jīng)魁第三名,四十七年(1619年)聯(lián)捷己未科進士,令廣東高要縣,邑當兩廣之沖,殫力拮據(jù),嚴馭吏,寬治民,六年課第一,擢升工部主事。時魏珰用事,引病去。崇禎初,以禮部主事召,轉(zhuǎn)山東提學僉事,能振飭士風,主貢試,所拔皆名士。及丙子鄉(xiāng)試,所首拔得雋者二十余人,以次捷南宮,如傅相星巖、孫相沚亭,皆首擢也。時考天下學臣,績又居第一。尋任東兗道兵備參議,以詿誤罷歸。旋昭雪,降福建布政司經(jīng)歷,改漳泉道,俱未任。清朝辭薦不起。順治辛丑浮梁賊劫掠,村中被毒,避地武林。是年十一月十一日歿,于杭櫬歸。漸磐究心理學,得力于龍溪,所至正文體,敦士風,群推有回瀾力。娶吳封孺人,合葬江潭后街。
人物簡介
王道元(1585年—?),字馀量,一字善長,別號洪厓,浙江湖州府烏程縣人。父王豫,官福建僉事。萬歷三十四年(1606)丙午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二十二名舉人,連捷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會試第三名,廷試三甲一百六名進士。禮部觀政,本年授蘇州府學教授,四十年升國子監(jiān)助教,四十一年升官工部主事,四十三年為山西考官。歷員外郎、郎中。天啟二年三月,升為山東布政使司右參政,疏理鹽法,三年調(diào)南京工部都水司郎中,四年升廣東布政使司嶺南道左參政。六年八月,升江西按察司按察使,再升本省右布政使。七年五月,轉(zhuǎn)左布政使。崇禎元年正月,被彈劾削職為民閑住。崇禎三年起復補廣東右布政使、高肇兵備道,巨寇劉香倡亂九蓮山,道元徵兵與虔撫潘曾纮、總兵鄭飛黃協(xié)力征剿,香就縛。又擒賊陸彥博等,招撫萬余人,升遷福建左布政使,鐫職歸。起補廣東參政,九蓮諸山寇起,剿撫互行,逾年乞歸卒。
人物簡介
余大成(1586年—?),字世奕,號集生、石衲,直隸應天府江寧縣民籍徽州府祁門縣人。余大成為萬歷三十四年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五十九名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戶部觀政,三十七年正月授南京兵部車駕司主事,本年丁憂。四十年起補武選司主事,同年主考云南鄉(xiāng)試,四十二年丁憂。四十五年起官兵部主事,四十八年升車駕司員外郎,天啟元年升兵部職方司郎中,本年養(yǎng)病。五年起復原職,天啟六年二月因事削籍為民。崇禎元年(1628年)起復原職,五月加升太仆寺少卿,仍管兵部職方司郎中事,崇禎親賜“清執(zhí)”二字,畢生崇拜袁崇煥。崇禎三年升太仆寺卿,加從三品服俸,升太常寺卿,四年(1631年)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崇禎五年(1632年),孔有德吳橋兵變,廣東道御史宋賢抨擊余大成毫無作為,只知「持齋戒殺,閉戶誦經(jīng)」,余大成因「不禁叛亂,而禁殺生」,被譏為「白蓮都院」。孔有德攻佔登州,余大成、孫元化逃回北京,朝廷將孫元化處死,余大成充軍電白。崇禎八年(1635年)往廣東電白,迂道至東莞,祭袁督師。余大成見梁廷棟說:“兵臨城下,而自壞萬里長城,豈計乎?”梁廷棟不悅,稱:“此上意也?!?。因大赦還鄉(xiāng),卒于家中。著有《剖肝錄》,清代撰《明史·袁崇煥列傳》多引用此文。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末清初順天宛平人,字中徽,號玉吾。明萬歷四十四年進士,累官工部侍郎。甲申年先降大順,繼又降清,授原官,歷任兵、刑、戶部尚書。順治十年,以在刑部時受賄革職,尋死。有《燕香齋文集》。維基
劉馀祐(1586年—1653年),字申徵,一字中徽,號玉吾、燕香居士,順天府宛平縣(今北京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曾任嘉興、登封、河內(nèi)縣知縣。升刑部主事、刑部郎中,出為平陽府知府。崇禎元年(1629年),升任河南副使、陜西副使、河南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應天府尹、工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等職。甲申之變,明朝滅亡,劉馀祐附李自成,滿清入關后,又降清,仍授原官。順治五年(1648年)任兵部尚書,次年加太子太保。順治八年,改任刑部尚書,加少保。順治九年,官至戶部尚書;順治十年(1653年)因受賄被革職杖徒,永不敘用,不久卒。
人物簡介
余子翼,湖廣永州府祁陽縣人。貢生余鳳羽子,髫年苦志力學,及長益勵,中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五年官隨州學正,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進士,官長興、鄆城二知縣,愛民如子,時白蓮教作亂,攻鄆城,余子翼棄城而逃,遂免官歸。居鄉(xiāng)緩急相通,言動不茍,卒祀鄉(xiāng)賢祠。次子余鹍翔,天啟五年進士。
人物簡介
【生卒】:?—1629 【介紹】: 明徽州府婺源人,字持國,號少原。萬歷二十年進士。由永新知縣征授御史,極論殿工礦稅監(jiān)四出之弊。出按陜西,遭稅監(jiān)梁永賄膳夫下毒,未死。上疏極論,永不久撤還,關中始安。天啟中進為兵部左侍郎,尋被推為南京吏部尚書。懋衡以李三才亦被推,不肯就職,引疾歸。既而奸黨丑詆講學諸臣,以懋衡為首,遂削籍。有《關中集》等。維基
余懋衡(?—1629年),字持國,一字平伯,號少原,直隸婺源縣人。萬歷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聯(lián)捷壬辰科第三甲第二名進士,授江西永新知縣。徵為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仕至南京吏部尚書。
人物簡介
【生卒】:1589—1646 【介紹】: 清太祖第七子,初授臺吉。太宗即位,封貝勒。崇德七年,為奉命大將軍,領兵深入明境,至兗州始還。順治元年封多羅饒余郡王。曾統(tǒng)兵鎮(zhèn)壓山東滿家洞義軍。卒謚敏。
人物簡介
鮑自新(1590年12月17日—1630年),號馀庵,應天府溧陽縣軍籍。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應天鄉(xiāng)試八十三名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會試九十八名,二甲五十一名進士,戶部觀政,四年授戶部陜西司主事,管南新倉,丁憂,七年除車駕司主事,崇禎三年庚午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