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馀 → 馀余”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馀乘
【佛學大辭典】
(儀式)乘者教法也。自宗之教法呼為宗乘,馀宗之教法謂之馀乘。
馀習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又曰殘習,馀氣,習氣。既斷煩惱,猶存殘馀之習氣也。二乘不能斷此馀習,獨佛斷之。唐華嚴經(jīng)二曰:「離一切煩惱心垢及其馀習?!怪嵌日摱唬骸赴⒘_漢辟支佛雖破三毒,氣分不盡,譬如香在器中。香雖去,馀氣故在。又如草木薪,火煙燒出,炭灰不盡,火力薄故。佛三毒永盡無馀,譬如劫盡火燒須彌山一切地都盡,無煙無炭。如舍利弗瞋恚馀習,難陀淫欲馀習,畢陵伽婆蹉慢馀習,譬如人被鎖初脫時,行猶不便?!?/div>
馀執(zhí)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殘留于心而不離之執(zhí)念也。
馀結(jié)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殘馀之結(jié)使也。結(jié)使為煩惱之異名。
馀蘊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馀者殘馀,蘊者五蘊,謂已脫分段五蘊,而馀未變易五蘊之菩薩身,又言最后身之二乘及菩薩。
禪馀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習禪之馀暇。又禪僧之馀殘。
劫后余生
【俗語佛源】
佛教認為世界經(jīng)歷一次「成住壞空」的循環(huán),為一大劫。在「壞劫」之末,世界將發(fā)生大火災。此時,地獄、人間等下界眾生均修習「無覺無觀」而躲避到色界三禪天——光音天。于是,大??萁?,世界空曠,七日并出,劫火從地獄一直燒到色界二禪天。待世界進入新的一輪循環(huán)又重新生成時,光音天的部分眾生陸續(xù)進入下界,地獄、人間等重又充滿了各類眾生。這就是佛經(jīng)所描繪的「劫后余生」的圖景。見《長阿含經(jīng)》卷三三,《法苑珠林》卷三等,參見「劫火」條。俗語「劫后余生」本此,謂大災難后留存下來的人或物。如王西彥《古屋》第一部六:「他帶著女人孩子回來了,和我一見面便搖頭不迭,連說:『劫后余生!』」又如宗璞《弦上的夢》:「那里面,樂鎖著幾本劫后余生的文學名著。」(李明權(quán))
三事勝──閻浮提人三事勝馀三洲
【三藏法數(shù)】
(出長阿含經(jīng))
梵語閻浮提,華言勝金洲,即南洲也。三洲者,東弗于逮、西瞿耶尼、北郁單越也。
〔一、勇猛強記〕,謂南洲之人,于諸教法,勇猛讀誦,記聞廣博,心不忘失;其馀三洲,則不能然,所以勝之也。
〔二、勤修梵行〕,謂南洲之人,于諸清凈梵行,則能精勤修習,期證道果;其馀三洲,則不能然,所以勝之也。
〔三、佛出其土〕,謂南洲乃是中華文物之國,一切圣賢,皆出其中,其人易化,所以佛之降生,必在斯土。其馀三洲,則不示現(xiàn),所以勝之也。
無馀依涅槃
【三藏法數(shù)】
謂煩惱既盡,所馀五陰之身亦滅,故名無馀依涅槃。
盡無馀光明大寶
【三藏法數(shù)】
盡無馀光明大寶者,譬如來有平等無邊功用大智慧寶,由此光明,觸彼菩薩,令舍大功用行,及息一切功用令無有馀也。
引馀證言
【三藏法數(shù)】
謂法師說法,義或未能通暢,當引馀經(jīng)之言,證己所說,令人信受,故名引馀證言。
說遍馀剎海
【三藏法數(shù)】
謂華藏世界之外,十方各有無盡法界剎海,而一一剎海,如來遍于其中,常說斯經(jīng)。故云說遍馀剎海。
馀佛同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遍前九類微塵剎海,常演斯法,調(diào)伏眾生,令歸性海。一佛既爾,馀十方佛,亦復如是。遍諸剎海,恒演斯法。故云馀佛同。
馀水入失本名
【三藏法數(shù)】
此喻發(fā)光地菩薩修行,入佛智海,獲平等功德,舍離世間一切假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