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哦松庭院
相伴雙松
為二松千竹題崖壁
余方有事,子姑歸去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韓愈十一·藍田縣丞廳壁記〉~5634~2~
丞之職,所以貳令,于一邑?zé)o所不當(dāng)問。其下主簿、尉,主簿、尉乃有分職。丞位高而偪,例以嫌不可否事。文書行,吏抱成案詣丞,卷其前,鉗以左手,右手摘紙尾,雁鶩行以進,平立睨丞曰:「當(dāng)署」。丞涉筆占位署惟謹,目吏,問可不可,吏曰「得」,則退,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官雖尊,力勢反出主簿、尉下。諺數(shù)慢,必曰「丞」,至以相訾。丞之設(shè),豈端使然哉!博陵崔斯立種學(xué)績文,以蓄其有,浤涵演迤,日大以肆。貞元初,挾其能,戰(zhàn)藝于京師,再進再屈(闕一字)人。元和初,以前大理評事言得失黜官,再轉(zhuǎn)而為丞茲邑。始至,喟曰:「官無卑,顧材不足塞職?!辜揉洳坏檬┯?,又喟曰:「丞哉,丞哉!馀不負丞,而丞負馀?!箘t盡去牙角,一躡故跡,破崖岸而為之。丞廳故有記,壞漏污不可讀,斯立易桷與瓦,墁治壁,悉書前任人名氏。庭有老槐四行,南墻巨竹千梃,儼立若相持,水??循除鳴,斯立痛埽溉,對樹二松,日哦其間。有問者,輒對曰:「余方有公事,子站去?!构每脊芍兄普a韓愈記。
典故 琴無弦
沒弦琴
彭澤橫琴
陶琴不要弦
陶琴無弦
陶翁琴
無弦
空撫余徽
琴中得趣,弦上何勞聲
意在無弦
淵明琴中趣
相關(guān)人物陶潛
《宋書》卷九十三〈隱逸列傳·陶潛〉
潛不解音聲,而畜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
《大正新脩大藏經(jīng)》卷四十九〈史傳部一〉
陶潛,字淵明?!圆唤庖?,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簡釋
無弦琴:喻自尋樂趣,或喻意趣高雅,或表示弦外情味。唐白居易《丘中有一士》之二:“行披帶索衣,坐拍無弦琴?!?/p>
例句
陶令若能兼不飲,無弦琴亦是沽名。
五柳先生自識微,無言共笑手空揮。
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
抱琴時弄月,取意任無弦。
大音自成曲,但奏無弦琴。
但有無弦琴,共君盡尊中。
不慕尊有酒,不慕琴無弦。慕君遺榮利,老死此丘園。
有琴不張弦,眾星列梧桐。
壚中有酒文園會,琴上無弦靖節(jié)家。
《后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傳》
從容謂官屬曰:「吾從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為郡掾史,守墳?zāi)?,鄉(xiāng)里稱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馀,但自苦耳?!弧?/span>
《漢書》卷二十一上〈律歷志上〉~956~
數(shù)者,一、十、百、千、萬也,所以算數(shù)事物,順性命之理也。書曰:「先其算命。」本起于黃鐘之?dāng)?shù),始于一而三之,三三積之,歷十二辰之?dāng)?shù),十有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而五數(shù)備矣。……五聲之本,生于黃鐘之律。九寸為宮,或損或益,以定商、角、徵、羽。九六相生,陰陽之應(yīng)也。律十有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律以統(tǒng)氣類物,一曰黃鐘,二曰太族,三曰姑洗,四曰蕤賓,五曰夷則,六曰亡射。呂以旅陽宣氣,一曰林鐘,二曰南呂,三曰應(yīng)鐘,四曰大呂,五曰夾鐘,六曰中呂。……天地之風(fēng)氣正,十二律定。黃鐘:黃者,中之色,君之服也;鐘者,種也。天之中數(shù)五,五為聲,聲上宮,五聲莫大焉。地之中數(shù)六,六為律,律有形有色,色上黃,五色莫盛焉。故陽氣施種于黃泉,孳萌萬物,為六氣元也。以黃色名元氣律者,著宮聲也。宮以九唱六,變動不居,周流六虛。始于子,在十一月。大呂:呂,旅也,言陰大,旅助黃鐘宣氣而牙物也。位于丑,在十二月。太族:族,奏也,言陽氣大,奏地而達物也。位于寅,在正月。夾鐘,言陰夾助太族宣四方之氣而出種物也。位于卯,在二月。姑洗:洗,絜也,言陽氣洗物辜絜之也。位于辰,在三月。中呂,言微陰始起未成,著于其中旅助姑洗宣氣齊物也。位于巳,在四月。蕤賓:蕤,繼也,賓,導(dǎo)也,言陽始導(dǎo)陰氣使繼養(yǎng)物也。位于午,在五月。林鐘:林,君也,言陰氣受任,助蕤賓君主種物使長大楙盛也。位于未,在六月。夷則:則,法也,言陽氣正法度而使陰氣夷當(dāng)傷之物也。位于申,在七月。南呂:南,任也,言陰氣旅助夷則任成萬物也。位于酉,在八月。亡射:射,厭也,言陽氣究物而使陰氣畢剝落之,終而復(fù)始,亡厭已也。位于戌,在九月。應(yīng)鐘,言陰氣應(yīng)亡射,該臧萬物而雜陽閡種也。位于亥,在十月。
《三國志》卷十三〈魏書·王朗傳·王肅傳〉~49~
初,肅善賈、馬之學(xué),而不好鄭氏,采會同異,為《尚書》、《詩》、《論語注疏》、《三禮》、《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傳》,皆列于學(xué)官。其所論駮朝廷典制、郊祀、宗廟、喪紀、輕重,凡百馀篇。時樂安孫叔然,受學(xué)鄭玄之門,人稱東州大儒。徵為秘書監(jiān),不就。肅集圣證論以譏短玄,叔然駮而釋之,及作《周易》、《春秋例》,《毛詩》、《禮記注疏》、《春秋三傳》、《國語》、《爾雅》諸注,又注書十馀篇。自魏初徵士燉煌周生烈,明帝時大司農(nóng)弘農(nóng)董遇等,亦歷注經(jīng)傳,頗傳于世。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從學(xué)者云:『苦渴無日?!挥鲅浴寒?dāng)以三馀』。或問三馀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馀,夜者日之馀,陰雨者時之馀也?!弧?/span>
《三國志》卷十三〈魏書·王朗傳·王肅傳〉~49~
初,肅善賈、馬之學(xué),而不好鄭氏,采會同異,為尚書、詩、論語、三禮、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傳,皆列于學(xué)官。其所論駮朝廷典制、郊祀、宗廟、喪紀、輕重,凡百馀篇。時樂安孫叔然,受學(xué)鄭玄之門,人稱東州大儒。徵為秘書監(jiān),不就。肅集圣證論以譏短玄,叔然駮而釋之,及作周易、春秋例,毛詩、禮記、春秋三傳、國語、爾雅諸注,又注書十馀篇。自魏初徵士燉煌周生烈,明帝時大司農(nóng)弘農(nóng)董遇等,亦歷注經(jīng)傳,頗傳于世。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曰:「遇字季直,性質(zhì)訥而好學(xué)。興平中,關(guān)中擾亂,與兄季中依將軍段煨。采?負販,而常挾持經(jīng)書,投閒習(xí)讀。其兄笑之而遇不改。及建安初,王綱小設(shè),郡舉孝廉,稍遷黃門侍郎。是時,漢帝委政太祖,遇旦夕侍講,為天子所愛信。至二十二年,許中百官矯制,遇雖不與謀,猶被錄詣鄴,轉(zhuǎn)為?散。常從太祖西征,道由孟津,過弘農(nóng)王冢。太祖疑欲謁,顧問左右,左右莫對,遇乃越第進曰:「春秋之義,國君即位未踰年而卒,未成為君。弘農(nóng)王即阼既淺,又為暴臣所制,降在藩國,不應(yīng)謁?!固婺诉^。黃初中,出為郡守。明帝時,入為侍中、大司農(nóng)。數(shù)年,病亡。初,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xùn)注。又善《左氏傳》,更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xué)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dāng)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從學(xué)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dāng)以三馀』?;騿柸胖?,遇言『冬者歲之馀,夜者日之馀,陰雨者時之馀也』。由是諸生少從遇學(xué),無傳其朱墨者?!?/span>
《楚辭補注》卷二〈九歌·山鬼〉~79~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羅。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表獨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fēng)飄兮神靈雨。留靈脩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采三秀兮于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閒。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填填兮雨冥冥,?啾啾兮又夜鳴。風(fēng)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典故 隨車靈雨
一車甘雨
雨隨車
膏澤隨車
一車甘雨
有雨隨車
按部雨馀
甘雨車行
君作霖雨
千雨翟車
相關(guān)人物鄭弘
《后漢書》卷三十三上〈鄭弘列傳〉~54~
「鄭弘字巨君,會稽山陰人也。從祖吉,宣帝時為西域都護。弘少為鄉(xiāng)嗇夫,太守第五倫行春,見而深奇之,召署督郵,舉孝廉。弘師同郡河?xùn)|太守焦貺。楚王英謀反發(fā)覺,以疏引貺,貺被收捕,疾病于道亡沒,妻子閉系詔獄,掠考連年。諸生故人懼相連及,皆改變名姓,以逃其禍,弘獨髡頭負鈇锧,詣闕上章,為貺訟罪。顯宗覺悟,即赦其家屬,弘躬送貺喪及妻子還鄉(xiāng)里,由是顯名。拜為騶令,政有仁惠,民稱蘇息。遷淮陽太守。」唐·李賢注引謝承《后漢書》:「弘消息繇賦,政不煩苛。行春天旱,隨車致雨?!?/span>
《藝文類聚》卷五十〈職官部六·刺史〉~893~
《謝承后漢書》曰:百里嵩為徐州刺史,州境遭旱。嵩行部,傳車所經(jīng),甘雨輒注。東海金鄉(xiāng)祝其兩縣,僻在山間,嵩傳駟不往,二縣獨不雨。老父干請,嵩曲路到二縣,入界即雨。
例句
風(fēng)變市兒驚偃草,雨晴郊藪謬隨車。
惠風(fēng)仍偃草,靈雨會隨車。
滿扇好風(fēng)吹鄭圃,一車甘雨別皇州。
行看五馬入,蕭颯已隨軒。
典故隨廝養(yǎng)
相關(guān)人物張耳
陳馀
《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馀列傳》
韓廣至燕,燕人因立廣為燕王。趙王乃與張耳、陳馀北略地燕界。趙王閒出,為燕軍所得。燕將囚之,欲與分趙地半,乃歸王。使者往,燕輒殺之以求地。張耳、陳馀患之。有廝養(yǎng)卒謝其舍中曰:「吾為公說燕,與趙王載歸?!股嶂薪孕υ唬骸甘拐咄泡叄m死,若何以能得王?」乃走燕壁。燕將見之,問燕將曰:「知臣何欲?」燕將曰:「若欲得趙王耳?!乖唬骸妇獜埗?、陳馀何如人也?」燕將曰:「賢人也?!乖唬骸钢渲竞斡??」曰:「欲得其王耳?!冠w養(yǎng)卒乃笑曰:「君未知此兩人所欲也。夫武臣、張耳、陳馀杖馬箠下趙數(shù)十城,此亦各欲南面而王,豈欲為卿相終己邪?夫臣與主豈可同日而道哉,顧其勢初定,未敢參分而王,且以少長先立武臣為王,以持趙心。今趙地已服,此兩人亦欲分趙而王,時未可耳。今君乃囚趙王。此兩人名為求趙王,實欲燕殺之,此兩人分趙自立。夫以一趙尚易燕,況以兩賢王左提右挈,而責(zé)殺王之罪,滅燕易矣。」燕將以為然,乃歸趙王,養(yǎng)卒為御而歸。
典故孫康勤苦
映書
馀輝照書
相關(guān)人物孫康
《昭明文選》卷三十八南朝梁·任彥升(昉)《為蕭揚州薦士表》
「至乃集螢映雪,編蒲緝柳?!固?#183;李善注引《孫氏世錄》曰:「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游不雜?!?/span>
例句
孫康勤苦誰能念,少減馀光借與伊。
夜學(xué)事須憑雪照,朝廚爭奈絕煙何。
映書孤志業(yè),披氅阻神仙。
馀輝儻可借,回照讀書人。
次兄一生能苦節(jié),夏聚流熒冬映雪。
閑來思學(xué)館,猶夢雪窗明。
《藝文類聚》卷九十九〈祥瑞部下·魚〉~79~
晉·郭璞《比目魚贊》:比目之鱗,別號王馀。雖有二片,其實一魚。協(xié)不能密,離不為疏。
《昭明文選》卷五〈賦丙·京都下·吳都賦〉~25~
其荒陬譎詭,則有龍穴內(nèi)蒸,云雨所儲。陵鯉若獸,浮石若桴。雙則比目,片則王馀。窮陸飲木,極沈水居。泉室潛織而卷綃,淵客慷慨而泣珠。開北戶以向日,齊南冥于幽都。晉·劉淵林注:「比目魚,東海所出。王馀魚,其身半也。俗云:越王鲙魚未盡,因以殘半棄水中為魚,遂無其一面,故曰王馀也。」
《新校本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三《李愬傳》
初至張柴,諸將請所止,愬曰:「入蔡州取吳元濟也?!怪T將失色。監(jiān)軍使哭而言曰:「果落李祐計中!」愬不聽,促令進軍,皆謂必不生還;然已從愬之令,無敢為身計者。愬道分五百人斷洄曲路橋,其夜凍死者十二三。又分五百人斷朗山路。自張柴行七十里,比至懸瓠城,夜半,雪愈甚。近城有鵝鴨池,愬令驚擊之,以雜其聲。
例句
垂鉤釣得王馀魚,踏芳共登蘇小墓。
王馀落敗塹,胡孟入空庖。
《春秋左傳正義》卷二十〈文公·傳十七年〉~350~
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馀幾。」晉·杜預(yù)注:「言首尾有畏,則身中不畏者少?!?/span>
《全唐詩》卷一百九十九〈喜韓樽相過〉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甕頭春酒黃花脂,祿米只充沽酒資。長安城中足年少,獨共韓侯開口笑。桃花點地紅斑斑【桃花點地如錦斑】,有酒留君且莫還。與君兄弟日攜手,世上虛名好是閒【世上浮名好是閒】。
典故堯歷
仙蓂
葉蓂
瑞莢
砌蓂
唐蓂
翠蓂九葉
四葉蓂
堯階五莢
九蓂
七蓂余翠
相關(guān)人物唐堯
《宋書》卷二十七《符瑞志上》
帝堯之母曰慶都,生于斗維之野,常有黃云覆護其上。及長,觀于三河,常有龍隨之。一旦龍負圖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祐?!姑及瞬?,鬢發(fā)長七尺二寸,面銳上豐下,足履翼宿。既而陰風(fēng)四合,赤龍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堯于丹陵,其狀如圖。及長,身長十尺,有圣德,封于唐。夢攀天而上。高辛氏衰,天下歸之。在帝位七十年,景星出翼,鳳皇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潤,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廚中自生肉,其薄如箑,搖動則風(fēng)生,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箑脯」。又有草夾階而生,月朔始生一莢,月半而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莢,及晦而盡,月小則一莢焦而不落,名曰「蓂莢」,一曰「歷莢」。歸功于舜,將以天下禪之,乃潔齋修壇場于河、雒,擇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蓋五星之精也。相謂曰:「河圖將來告帝以期,知我者重瞳黃姚。」五老因飛為流星,上入昴。二月辛丑昧明,禮備,至于日昃,榮光出河,休氣四塞,白云起,回風(fēng)搖,乃有龍馬銜甲,赤文綠色,臨壇而止,吐甲圖而去。甲似龜,背廣九尺,其圖以白玉為檢,赤玉為字,泥以黃金,約以青繩。檢文曰:「闿色授帝舜。」言虞、夏、殷、周、秦、漢當(dāng)授天命。帝乃寫其言,藏于東序。后二年二月仲辛,率群臣沈璧于洛。禮畢,退俟,至于下昃,赤光起,玄龜負書而出,背甲赤文成字,止于壇。其書言當(dāng)禪舜。遂讓舜。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七〈李白一·惜馀春賦〉~3525~
天之何為令北斗而知春兮,回指于東方。水蕩漾兮碧色,蘭葳蕤兮紅芳。試登高兮望遠,極云海之微茫。魂一去兮欲斷,淚流頰兮成行。吟清風(fēng)而詠滄浪,懷洞庭兮悲瀟湘。何予心之縹緲兮,與春風(fēng)而飄揚。飄揚兮思無限,念佳期兮莫展。平原萋兮綺色,愛芳草兮如剪。惜馀春之將闌,每為恨兮不淺。漢之曲兮江之潭,把瑤草兮思何堪?想游女于峴北,愁帝子于湘南。恨無極兮心氳氳,目眇眇兮憂紛紛。披衛(wèi)情于淇水,結(jié)楚夢于陽云。春每歸兮花開,花已闌兮春改。嘆長河之流速,送馳波于東海。春不留兮時已失,老衰颯兮情逾疾。恨不得掛長繩于青天,系此西飛之白日。若有人兮情相親,去南越兮往西秦。見游絲之橫路,網(wǎng)春暉以留人。沈吟兮哀歌,躑躅兮傷別。送行子之將遠,看征鴻之稍滅。醉愁心于垂楊,隨柔條以糾結(jié)。望夫君兮興咨嗟,橫涕淚兮怨春華。遙寄影于明月,送夫君于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