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馀 → 馀余”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767,分52頁顯示  上一頁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馀魚
余采
余喘
余存
余黨
余滴
余丁
余福
余功
余悸
余榮
余勢
余暑
余睡
余態(tài)
《韻府拾遺 魚韻》:馀魚(馀魚)
青藜子漁對篇:故漁者一獻(xiàn)馀魚,楚國賴之。
《漢語大詞典》:余采(餘采)
(1).殘存色彩。 南朝 齊 謝朓 《詠薔薇》:“發(fā)蕚初攢紫,餘采尚霏紅?!?br />(2).傳留下來的文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買臣 負(fù)薪而衣錦, 相如 滌器而被繡,於是 史遷 、 壽王 之徒, 嚴(yán) 、 終 、 枚皋 之屬,應(yīng)對固無方,篇章亦不匱,遺風(fēng)餘采,莫與比盛?!?/div>
《國語辭典》:馀喘(餘喘)  拼音:yú chuǎn
人將死前僅馀的氣息?!端鍟?。卷七五。儒林傳。劉炫傳》:「殆及馀喘,薄言胸臆,貽及行邁,傳示州里?!顾?。蘇舜欽〈悲二子聯(lián)句〉:「馀喘尚能鼓,老憤知己結(jié)。」
《國語辭典》:馀存(餘存)  拼音:yú cún
剩馀。如:「全部收入扣掉支出,還有不少馀存?!?/div>
分類:剩馀留存
《國語辭典》:馀黨(餘黨)  拼音:yú dǎng
未完全被消滅的殘馀黨徒?!逗鬂h書。卷一八。吳漢傳》:「因追討馀黨,遂至無鹽,進(jìn)擊渤海,皆平之?!埂度龂萘x》第九回:「董卓馀黨李蒙、王方在城中為賊內(nèi)應(yīng),偷開城門,四路賊軍一齊擁入?!?/div>
《漢語大詞典》:余滴(餘滴)
猶殘滴。 唐 許敬宗 《小池賦》:“引八川之餘滴,通三涇之洋泌?!?宋 蘇軾 《秋懷》詩之二:“空堦有餘滴,似與幽人語?!?/div>
《漢語大詞典》:余丁(餘?。?/div>
(1).指充軍役以外的丁口。宋史·兵志五:“七月,詔應(yīng)義勇家人投軍后,本戶餘丁數(shù)少,合免義勇,并許投軍。” 明 無名氏 《白兔記·分娩》:“我爺去投軍,家里添個餘丁?!?br />(2).軍中編外人員。《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小的 楊化 ,是 興州 右屯衛(wèi) 于守宗 名下的餘丁。”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噶雄》:“憐其宦裔落拓,乃以 雄 為餘丁,令掌書記?!?/div>
《漢語大詞典》:余福(餘福)
留傳后世的福祉。后漢書·文苑傳上·黃香:“遭值太平,先人餘福,得以弱冠特蒙徵用,連階累任,遂極臺閣?!?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終制:“幸承餘福,得至於今。”
分類:留傳福祉
《漢語大詞典》:余功(餘功)
空馀的時間。 宋 蘇轍 《黃州快哉亭記》:“今 張君 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餘功,而自放山水之閒,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div>
分類:時間
《國語辭典》:馀悸(餘悸)  拼音:yú jì
事后仍感受到的驚恐害怕。如:「心有馀悸」。
分類:事后恐懼
《漢語大詞典》:余榮(餘榮)
(1).馀光。文選·左思〈魏都賦〉:“權(quán)假日以餘榮,比朝華而菴藹?!?呂延濟(jì) 注:“言二國之君,若日在桑榆,猶可假其餘光?!?br />(2).謂草木繁榮。 明 宋濂 《題〈北山紀(jì)游〉卷后》:“嘗采芝山中,經(jīng)諸公倡酬之處,巖紅澗碧,其餘榮儼然在目?!?br />(3).多馀的榮寵。 晉 陶潛 《詠二疏》:“餞送傾皇朝,華軒盈道路。離別情所悲,餘榮何足顧。”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并飛辯以馳術(shù),饜祿而餘榮矣?!?br />(4).謂身后的榮耀。 清 曾國藩 《湘鄉(xiāng)昭忠祠記》:“請立昭忠祠於 湘鄉(xiāng) ,令有司春秋致祭。天子許之。吾邑軍士,歿有餘榮已?!?/div>
《漢語大詞典》:余勢(餘勢)
(1).充足的力量。 三國 魏 曹植 《魏德論》:“軍藴餘勢,襲利乘權(quán)?!?br />(2).未完全消失的勢頭。 郭沫若 《豕蹄·司馬遷發(fā)憤》:“念到這兒,他趕快把筆提了起來,趁著自己的憤慨的余勢,寫出了下面的幾句。”
《漢語大詞典》:余暑(餘暑)
猶殘暑。指入秋后未盡的暑熱。 宋 林景熙 《溪行》詩:“風(fēng)高餘暑盡,獨策興悠然?!?元 陳基 《通州》詩:“到州日停午,餘暑秋更虐?!?/div>
《漢語大詞典》:余睡(餘睡)
謂剛醒后的未盡的睡意。 宋 歐陽修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詩:“微風(fēng)動涼襟,曉氣清餘睡?!?/div>
分類:未盡睡意
《漢語大詞典》:余態(tài)(餘態(tài))
(1).無窮的美好姿態(tài)。 唐 劉長卿 《陪元侍御游支硎山寺》詩:“林巒非一狀,水石有餘態(tài)?!?br />(2).指殘留的姿色。 宋 歐陽修 《水谷夜行》詩:“譬如妖韶女,老自有餘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