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馀 → 馀余”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767,分52頁顯示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余姿
余薰
余想
余下
余息
余趣
余曲
余巧
余棄
余涼
余粒
余歷
余倦
余嬌
余集
《漢語大詞典》:余姿(餘姿)
(1).賞玩不盡的姿容。 晉 傅玄 《卻東西門行》:“回目流神光,傾亞有餘姿?!?宋 張耒 《有感》詩之一:“晚風(fēng)颯不收,殘紅怨餘姿?!?br />(2).指前輩傳留下來的舞姿。 唐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仇兆鰲 注:“餘姿,即 臨潁 舞態(tài)?!?/div>
《漢語大詞典》:余薰(餘薰)
猶馀香。 宋 蘇軾 《和張昌言喜雨》:“夢(mèng)覺酒醒聞好句,帳空簟冷發(fā)餘薰?!?/div>
分類:馀香
《漢語大詞典》:余想(餘想)
不盡之思。 宋 蘇軾 《甘露寺》詩:“名高有餘想,事往無留觀。” 宋 孫覿 《七星巖》詩:“一坐牘背書,身落海上村。山川發(fā)餘想,鐘鼓眩昔聞?!?/div>
分類:不盡盡之
《國語辭典》:馀下(餘下)  拼音:yú xià
留下、剩下。如:「老先生死后,馀下偌大財(cái)產(chǎn),留給子孫作發(fā)展事業(yè)的基礎(chǔ)?!?/div>
分類:余下剩下
《漢語大詞典》:余息(餘息)
(1).猶殘喘;殘生。陳書·徐陵傳:“況吾等營魂已謝,餘息空留,悲默為生,何能支久。” 唐 獨(dú)孤及 《為李給事讓起復(fù)尚書左丞兼御史大夫等第四表》:“倘終喪紀(jì),尚有餘息,誓當(dāng)摩頂粉骨以答殊恩?!?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唐書·蕭瑀傳》:“及乎 三淮 沸浪, 五嶺 騰煙,假餘息於熊蹯,引殘魂於雀鷇?!?br />(2).指正項(xiàng)利息以外的一種附加利息。 清 馬建忠 適可齋記言·借債以開鐵道說:“有常息之外另提餘息以資鬮還者,言定常息由三釐加半以至四釐,餘息由釐半至二釐?!?/div>
《漢語大詞典》:余趣(餘趣)
無窮的樂趣。 元 趙孟俯 《寄題右之此靜軒》詩:“曲肱有餘趣,戰(zhàn)勝紛華中?!?/div>
分類:無窮樂趣
《漢語大詞典》:余曲(餘曲)
樂曲的非主要部分。史記·樂書 唐 司馬貞 述贊:“洋洋盈耳,《咸》《英》餘曲?!?/div>
分類:樂曲述贊
《漢語大詞典》:余巧(餘巧)
應(yīng)付裕如的技能、技巧。韓非子·功名:“故人有餘力易於應(yīng);而技有餘巧便於事。” 三國 魏 曹植 《名都篇》:“餘巧未及展,仰手接飛鳶。”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封禪:“致義會(huì)文,斐然餘巧?!?/div>
分類:技能技巧
《漢語大詞典》:余棄(餘棄)
見“ 餘棄 ”。
亦作“ 餘棄 ”。
(1).猶遺棄。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數(shù)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宋 蘇軾 《祭陳令舉文》:“使少見其毫末,而出其餘棄,必有驚世而絶類者矣?!?br />(2).謂不在意,不重視。 宋 秦觀 《送劉貢父舍人》詩之一:“茲焉歸法從,乃是朝廷計(jì)。在君何足云,事業(yè)本餘棄?!?/div>
《漢語大詞典》:余涼(餘涼)
充裕的涼蔭。 宋 陸游 《龜堂一隅開窗設(shè)榻為小憩之地》詩:“小展窗扉無大費(fèi),略加苫蓋有餘涼?!?/div>
分類:充裕
《漢語大詞典》:余粒(餘粒)
殘剩的米粒。 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孫家呂媼:“﹝ 呂媼 ﹞性謹(jǐn)樸無它能,但常日晨起就廚中取食器潔之,聚所棄餘粒?!?清 唐孫華 《夏日?qǐng)@居雜詠》之二:“餘粒敢期分鶴料,敗垣惟是并雞棲?!?/div>
分類:殘剩米粒
《漢語大詞典》:余歷(餘曆)
謂歷書上馀下的日期。 元 虞集 《天歷戊辰前續(xù)詠貧士》:“呼兒檢餘歷,記日待春風(fēng)?!?/div>
《漢語大詞典》:余倦(餘倦)
謂明顯的倦色。 三國 蜀 諸葛亮 《誡子書》:“夫酒之設(shè),合禮致情,適體歸性……主意未殫,賓有餘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
分類:明顯
《漢語大詞典》:余嬌(餘嬌)
形容非常嫵媚可愛。 隋煬帝 《喜春游歌》之二:“步緩知無力,臉曼動(dòng)餘嬌?!?/div>
分類:嫵媚可愛
《漢語大詞典》:余集(餘集)
指文集正續(xù)編外殘剩詩文的集子。 清 蒯光典 《〈亭林馀集〉跋》:“右 亭林先生 餘集一冊(cè),乃 乾隆 間 長洲 彭進(jìn)士 紹升 得其原稿栞行者也。迄今百餘年,印本日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