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馀 → 馀余”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1585,分106頁顯示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余明
余墨
余氣
余緒
余衣
余技
余英
凈馀
課余
劫余灰
命馀
余兒
余辜
余火
余宿
《國語辭典》:馀明(餘明)  拼音:yú míng
比喻能力所及,惠而不費的幫助。參見「貧女分光」條。南朝宋。謝惠連塘上行〉:「愿君眷傾葉,留景惠馀明。」
分類:照顧
《漢語大詞典》:余墨(餘墨)
(1).殘留的墨汁。 唐 劉言史 《右軍墨池》詩:“ 永嘉 人事盡歸空, 逸少 遺居蔓草中。至今池水涵餘墨,猶共諸泉色不同。”
(2).遺留下來的或殘存的書畫。 宋 歐陽修 《哭曼卿》詩:“遺蹤處處在,餘墨潤不枯?!?宋 黃庭堅 《題絳本法帖》:“觀 唐 人斷紙餘墨,皆有妙處,故知翰墨之勝,不獨在 歐 、 虞 、 褚 、 薛 也。”
(3).詩書之馀,指不費主要精力而寫成的文字。 宋 王安石 《寄題程公辟物華樓》詩:“想有新詩傳素璧,怪無餘墨到滄洲?!卑?,此指書信。
《漢語大詞典》:余氣(餘氣)
(1).殘馀未盡的邪舊之氣。管子·侈靡:“餘氣之潛然而動,愛氣之潛然而哀,胡得而治動?” 尹知章 注:“災之餘氣,潛然發(fā)動?!?br />(2).謂留下一點兒氣息。晉書·宣帝紀:“會 河南 尹 李勝 將蒞 荊州 ,來候帝。帝詐疾篤…… 勝 退告 爽 ( 曹爽 )曰:‘ 司馬公 尸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慮也?!?br />(3).氣的非主體部分。晉書·天文志上:“又案《河》《洛》之文,皆云水火者,陰陽之餘氣也。夫言餘氣,則不能生日月可知也?!?br />(4).謂風氣的末流;影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自中朝貴玄, 江 左稱盛,因談餘氣,流成文體?!?br />(5).馀剩的可供營養(yǎng)的物質(zhì)。 清 方以智 物理小識·醫(yī)藥:“兔絲寄生在木上分餘氣者,茯苓、豕苓、雷丸、桓檀皆在下而分餘氣者也?!?/div>
《國語辭典》:馀緒(餘緒)  拼音:yú xù
剩馀的資產(chǎn)或才學。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或因家世馀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聊齋志異。卷一。葉生》:「君出馀緒,遂使孺子成名?!?/div>
《漢語大詞典》:余衣(餘衣)
(1).別的衣服。 宋 王讜 唐語林·雅量:“ 唐公 臨 性寬仁多恕。嘗欲弔喪,令家僮歸取白衫,僮僕誤持餘衣,懼未敢進?!?br />(2).謂剩下來的衣片。 唐 孟郊 《贈韓郎中愈》詩:“碩鼠既穿墉,又嚙機上絲。穿墉有閒土,嚙絲無餘衣?!?/div>
分類:剩下衣服
《漢語大詞典》:余技(餘技)
指無須耗用主要精力的技藝、技能。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晝錦》:“函三館里呈餘技。解向詞林游戲,曾有 太乙真人 照杖藜?!?清 趙翼 甌北詩話·查初白詩:“意深則味有餘,得心應(yīng)手,幾於無一字不隱愜。其他摹寫景物,脫口渾成,猶其餘技也?!?/div>
《漢語大詞典》:余英(餘英)
殘花。 唐 元稹 《春馀遣興》詩:“餘英間初實,雪絮縈珠網(wǎng)?!?/div>
分類:殘花
《國語辭典》:凈馀(凈馀)  拼音:jìng yú
除去用掉而剩馀下來的。如:「這個月凈馀不多。」
分類:除去剩馀
《國語辭典》:課馀(課餘)  拼音:kè yú
上課以外的時間。如:「他利用課馀的時間學習國畫?!?/div>
《漢語大詞典》:劫余灰(劫餘灰)
亦作“刼餘灰”。 劫火的馀灰。 清 黃遵憲 《述聞》詩:“荊棘銅駝心上淚,觚稜金爵刼餘灰?!?/div>
分類:劫火
《分類字錦》:命馀(命馀)
周髀算經(jīng):不滿法者,以法命之,注位盡于一步,故以其法命馀為殘分。
分類:數(shù)學
《漢語大詞典》:余兒(余兒)
傳說中的登山神。太平廣記卷二九一引《管仲子·齊桓公》:“ 管仲 曰:‘臣聞登山之神有 余兒 者,長尺而人物具焉。霸王之君興,而登山之神見,走前導也?!?/div>
分類:登山山神
《漢語大詞典》:余辜(餘辜)
抵償不盡的罪愆。新唐書·韋處厚傳:“ 逢吉 黨與,以 紳 之斥猶有餘辜,人情危駭?!?span id="ry2lrlv" class="book">《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 許公 就叫 玄玄子 起來,先把氣拍一敲道:‘你這伙人死有餘辜。你藥死 甄廷詔 ,待要怎的?’” 清 張之洞 《讀史絕句·司馬相如》:“餘辜留藳言封禪,誤到 唐玄 與 宋真 。”
《漢語大詞典》:余火(餘火)
詩·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 傳:“火,大火也。流,下也?!卑矗蠡?,即心宿。夏歷五月黃昏,大火見于正南方,方向正位置最高;夏歷七月之后,星位逐漸西降,知暑盡秋至。后因稱西降的大火星為“餘火”。 南朝 梁 沈約 《梁甫吟》:“寒光稍眇眇,秋塞日沉沉。高窗仄餘火,傾河駕騰參?!?/div>
《漢語大詞典》:余宿(餘宿)
其他的星宿。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象數(shù)二:“唯虛宿未有奇數(shù),自是日之餘分,歷家取以為斗分者此也。餘宿則不然?!?/div>
分類: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