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馀 → 馀余”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1585,分106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余外
余數(shù)
余熱
余痕
余德
余處
余毒
余分
余瀝
余欺
余潤
余義
馀潸
合馀
春余
《國語辭典》:馀外(餘外)  拼音:yú wài
額外、除此之外。如:「馀外無多」。
分類:此以
《國語辭典》:馀數(shù)(餘數(shù))  拼音:yú shù
數(shù)學(xué)上指:(1)整數(shù)除法中,被除數(shù)減去商數(shù)乘以除數(shù)的結(jié)果,稱為「馀數(shù)」。如45除以6得商數(shù)7,則以45減去7乘以6所得的結(jié)果3即為馀數(shù)。(2)被減數(shù)減去減數(shù)所得的數(shù)稱為「馀數(shù)」。如3為10減去7的馀數(shù)。
《國語辭典》:馀熱(餘熱)  拼音:yú rè
1.尚未散去的熱度。如:「這菜還有些馀熱,待會兒再放進冰箱里去。」
2.多馀的精力或老人剩馀的精力。
《漢語大詞典》:余痕(餘痕)
殘留的痕跡。 魯迅 《準風(fēng)月談·我談“墮民”》:“況且看他們的職業(yè),分明還有‘教坊’或‘樂戶’的余痕?!?/div>
分類:殘留痕跡
《漢語大詞典》:余德(餘德)
猶遺澤。北齊書·王琳傳:“ 琳 經(jīng)蒞 壽陽 ,頗存遺愛;曾游 江 右,非無餘德。”
分類:遺澤
《漢語大詞典》:余處(餘處)
別處。百喻經(jīng)·破五通仙眼喻:“云何得使此人常在我國,不餘處去?!?/div>
分類:別處
《國語辭典》:馀毒(餘毒)  拼音:yú dú
殘留的毒素或禍害。如:「蔬菜上常留有農(nóng)藥的馀毒,食用前要清洗乾凈?!?/div>
《漢語大詞典》:余分(餘分)
(1).指地球環(huán)繞太陽運行一周的實際時間與紀年時間相比所馀的零頭數(shù)。漢書·律歷志下:“后九十五歲, 商 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亡餘分,是為孟統(tǒng)?!?宋 沈括 夢溪筆談·象數(shù)二:“唯虛宿未有奇數(shù),自是日之餘分,歷家取以為斗分者此也。餘宿則不然。” 明 謝肇浙 《五雜俎·天部二》:“至於晦朔之畸數(shù),閏月之餘分,圣人不能齊也,而況巧歷乎?”
(2).謂非正統(tǒng)。 宋 岳珂 《奉詔移偽齊檄》:“率華夏禮義之俗,甘事腥羶,紫色餘分,擬亂正統(tǒng)。”參見“ 餘分閏位 ”。
(3).馀留部分。 宋 陳師道 《中秋夜東剎贈仁公》詩:“盈盈秋月不餘分,葉露懸光可數(shù)塵?!卑?,此指月亮虧蝕部分。
《國語辭典》:馀瀝(餘瀝)  拼音:yú lì
剩馀的酒?!妒酚洝>硪欢??;鼈鳌4居邝諅鳌罚骸甘叹朴谇?,時賜馀瀝?!箷x。陶淵明〈绖鏌士〉詩七首之二:「傾壺絕馀瀝,窺灶不見煙?!购蟊扔鞯玫揭稽c點的利益。如:「得沾馀瀝」。
《韻府拾遺 支韻》:余欺
柳宗元文:跨騰商周,堯舜是師。道不勝禍,天固余欺。
《漢語大詞典》:余潤(餘潤)
(1).指豐潤的肌肉。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diào):“ 范啟 與 郗嘉賓 書曰:‘ 子敬 舉體無饒縱,掇皮無餘潤。’”
(2).向四旁浸潤或流淌的水。 唐 溫庭筠 《休浣日西掖謁所知因成長句》:“ 荀令 鳳池春婉娩,好將餘潤變魚龍?!?span id="xqnjr6g" class="book">《宋史·宋琪傳》:“九年九月,上幸 景龍門 外觀水磑,因謂侍臣曰:‘此水出於山源,清泠甘美,凡近河水味皆甘,豈非餘潤之所及乎?’”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治河》:“凡 河 水所經(jīng)之地,如 陜西 東界…… 直隸 南界,五六省皆可資其餘潤。”
(3).無窮的潤澤。 唐 元稹 《表夏》詩之四:“玉委有餘潤,飆馳無去蹤?!?br />(4).比喻旁及的德澤、利益。 宋 秦觀 《陪李公擇觀金地佛牙》詩:“乃知金仙妙難測,餘潤普及霑凡枯。”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科場一·鄉(xiāng)試取士濫額:“是時 劉瑾 , 陜西 人, 焦芳 、 河南 人,故比周為奸,厚其桑梓,而 齊 晉 二省則以餘潤見及,遂超 江 、 浙 、 閩 、 楚 四大省而出其上?!?br />(5).指額外經(jīng)濟收益。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客作 陳忠 ,主買菜蔬。儕輩皆謂其近多餘潤,宜饗眾?!?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河工奢侈之風(fēng):“每歲經(jīng)費銀數(shù)百萬兩,實用之工程者,十不及一,其餘供文武員弁之揮霍,大小衙門之酬應(yīng),過客游士之餘潤?!?/div>
《漢語大詞典》:余義(餘義)
(1).主旨以外的意義、內(nèi)容。 清 何琇 樵香小記·卦變:“ 來瞿塘 説,純以錯綜為主,是執(zhí)餘義為本義矣?!?br />(2).指字的本義之外的派生義、通假義。 清 阮元 《釋“頌”》:“頌之訓(xùn)為美盛德者,餘義也;頌之訓(xùn)為形容者,本義也。且頌字即容字也,故説文‘頌,皃也’?!?/div>
《韻府拾遺 刪韻》:馀潸(馀潸)
蘇軾詩:枕簟有馀潸。
《駢字類編》:合馀(合馀)
晉書律歷志:置上元,盡所求年,以周率乘之,滿日率得一,名積合,不盡為合馀。
《漢語大詞典》:春余(春餘)
春天將盡未盡之時。 南朝 梁元帝 《采蓮賦》:“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唐 孟浩然 《山中逢道士云公》詩:“春餘草木繁,耕種滿田園?!?宋 宋祁 《集海云鴻慶院》詩:“地勝祠仍古,春餘物偏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