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馀 → 馀余”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1585,分106頁顯示  上一頁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別余
余芬
余命
余且
多余
余杯
余輝
余師
余吾
余淚
地馀
比余
扶余
余拙
余照
《漢語大詞典》:別余(別餘)
其他。《敦煌變文集·太子成道經》:“謌舞不緣別餘事,伏愿大王乞箇兒?!?/div>
分類:其他
《漢語大詞典》:余芬(餘芬)
(1).殘留的香氣。 南朝 梁 王筠 《和蕭子范入元襄王第詩》:“皓壁留餘篆,蕙圃有餘芬?!?清 方文 《山行八詠·杏林》:“芳林伐已久,到此仰餘芬?!币嘀笟埢ā?南朝 梁 江淹 《金燈草賦》:“乃御秋風之獨秀,值秋露之餘芬。出萬枝而更明,冠眾葩而不羣?!?br />(2).比喻傳留后世的美德懿行。 唐 張說 《奉和圣制經鄒魯祭孔子應制》:“龍驂迴舊宅,鳳德詠餘芬。”
《漢語大詞典》:余命(餘命)
(1).保命。孫子·九地:“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
(2).幸存的性命。《淮南子·主術訓》:“譬猶雀之見鸇而鼠之遇貍也,亦必無餘命矣。” 唐 元稹 《誨侄等書》:“不幸餘命不殞,重戴冠纓,常誓効死君前,揚名后代,歿以謝先人於地下耳?!?宋 沈遼 《秦穰侯就封圖贊》:“ 范雎 何人,簀中餘命,不煩半策,奪我樽柄。”
(3).殘年;未盡的性命。三國志·魏志·高貴鄉(xiāng)公髦傳:“吾老寡,豈復多惜餘命邪?但傷先帝遺意不遂,社稷顛覆為痛耳?!?晉 向秀 《思舊賦》:“昔 李斯 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吟。悼 嵇生 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託運遇於領會兮,寄餘命於寸陰?!?/div>
《漢語大詞典》:余且
古代神話中的漁夫。莊子·外物:“神龜能見夢於 元君 ,而不能避 余且 之網?!?陸德明 釋文:“余,音預;且,子餘反?!?span id="rzmdjjp" class="book">《史記·龜策列傳》作“豫且”。 金 元好問 《虞坂行》:“玄龜竟墮 余且 網,老鳳常飢竹花實。”
分類:漁夫
《國語辭典》:多馀(多餘)  拼音:duō yú
1.剩下來的。《老殘游記》第七回:「那多馀五六個人,為的是本縣轎子前頭擺擺威風,或是接差送差跑信等事用的?!?br />2.不必要的。如:「有些年輕人總以為父母的叮嚀是多馀的?!?/div>
《漢語大詞典》:余杯(餘杯)
指未喝干凈的酒,殘酒。 唐 杜審言 《宿羽亭侍宴應制》詩:“圣情留晚興,歌管送餘杯?!?唐 杜甫 《客至》詩:“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div>
《漢語大詞典》:余輝(餘輝,餘煇)
(1).殘留的輝光;光線末端的微弱部分。 南朝 梁 吳均 《擬古·秦王卷衣》詩:“初芳薰復帳,餘輝曜玉牀?!?宋 歐陽修 《夕照》詩:“夕照留歌扇,餘輝上桂叢?!?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艙里躲著樂工等人,映著汽燈的余輝蠕動著?!?br />(2).比喻殘剩的時光年華。 唐 李端 《早春同庾侍郎題青龍上方院》詩:“相見惜餘輝,齊行登古寺?!?br />(3).前人留下來的光輝風范。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寤時俗之多累,仰 箕山 之餘輝?!?br />餘煇:同“ 餘輝 ”。 明 都穆 南濠詩話:“外高祖 朱先生 文奎 嘗學詩 楊廉夫 , 洪武 初為郡學訓導。其《元夕》詩云:‘……游人踏清影,疊鼓催餘煇?!?/div>
《漢語大詞典》:余師(餘師)
(1).殘軍剩卒。左傳·宣公十二年:“ 楚 師軍於 邲 。 晉 之餘師不能軍?!?br />(2).很多可受教之處;很多可效法之處。《孟子·告子下》:“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人病不求耳。子歸而求之,有餘師。” 趙岐 注:“有餘師,師不少也,不必留館學也?!?宋 黃庭堅 《送伯氏入都》詩:“陳書北窗下,此自有餘師。”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求諸《大雅》,固有餘師?!?/div>
《漢語大詞典》:余吾
古水名。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國 境內的 鄂爾渾河 。史記·匈奴列傳:“ 匈奴 聞,悉遠其累重於 余吾水 北,而單于以十萬騎待水南,與貳師將軍接戰(zhàn)?!?/div>
《漢語大詞典》:余淚(餘淚)
殘留的淚痕。指馀悲。 唐 楊炯 《和崔司空傷姬》:“粉匣棲餘淚,薰爐減舊煙?!?/div>
分類:殘留淚痕
《駢字類編》:地馀(地馀)
漢書廣川王去傳:去有幸姬王昭平王地馀,許以為后。去嘗疾,姬陽成昭信侍視甚謹,更愛之。去與地馀戲,得袖中刀,笞問狀,服,欲與昭平共殺昭信,笞問昭平,不服,以鐵針針之,強服,乃會諸姬,去以劍自擊地馀,令昭信擊昭平,皆死。昭信曰:兩姬婢且泄口,復絞殺從婢三人。 急就篇:左地馀。注:左丘明本魯之左史,繼守其職,遂為姓焉。又楚左史倚相末裔,亦為左氏。地馀,言土地有馀,封邑廣大也。漢有歐陽地馀。
《漢語大詞典》:比余
古人辮發(fā)上的一種金屬飾物。史記·匈奴列傳:“服繡袷綺衣、繡袷長襦、錦袷袍各一,比余一……使中大夫 意 、謁者令 肩 遺單于?!?司馬貞 索隱:“比音鼻。 小顏 云‘辮髮之飾也,以金為之’……按 蘇林 説,今亦謂之‘梳比’,或亦帶飾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扶余(扶餘)
(1).古國名。位于 松花江 平原。 晉 太康 年間為 鮮卑族 慕容氏 所破,后復受他族頻頻襲擾,至 南朝 宋 、 齊 間消亡。參閱后漢書·東夷傳·夫馀國、晉書·四夷傳·夫馀國。后借為假托的國名。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入 扶餘國 。” 古直 《虬髯客》詩:“萬丈紅光海外起,坐擁 扶餘 作天子。”
(2).復姓。 唐 有司稼正卿 扶馀隆 。見金石萃編·唐贈泰師孔宣公碑《乾封祭文》
《漢語大詞典》:余拙(餘拙)
謙詞。無用的愚拙的人。 清 羅萬象 《宿文殊庵值雨》詩:“世道留餘拙,塵心悟昨非。”
《漢語大詞典》:余照(餘照)
落日馀輝;殘照。 南朝 齊 謝朓 《和蕭中庶直石頭詩》:“川霞旦上薄,山光晚餘照?!?唐 杜甫 《宿白沙驛》詩:“水宿仍餘照,人煙復此亭?!?清 汪懋麟 《蟋蟀》詩:“曉月送餘照,秋衾留夕薰?!?/div>
分類: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