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五七九鄧文饒,紹興十五年嘗以敕令所刪定官差充點檢試卷官,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2—1190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與正,一字齊賢。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為潘良貴門人,又從楊時、呂祖謙、張栻游。知中朝諸老言行之善。歷崇政殿說書、知饒州,遷浙西提點刑獄。以直煥章閣致仕。
全宋文·卷四八八九王師愈(一一二二——一一一九○),字與正,一字齊賢,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初從楊時游,受《易》、《論語》,又學于呂本中。登紹興十八年進士第,為臨江軍軍學教授,調和州教授。改京秩,知長沙縣,歷知嚴、婺二州。乾道七年召對,除金部郎官,尋兼崇政殿說書。出知饒州,徙鄱陽,遷江南東路轉運判官。以疾請祠,再除福建轉運判官,移兩浙西路提刑。以直煥章閣致仕。紹熙元年七月卒,年六十九。師愈為政以仁恕為本,而綱目嚴整,守之有常,頗著政績。見朱熹《中奉大夫直煥章閣王公神道碑銘》(《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2—1182
【介紹】:
宋潤州金壇人,字晞顏,一作希顏,號洮湖。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累官知蘄州,遷提點湖南刑獄,就除本路轉運判官。加直秘閣,徙知襄陽府,奉祠。又知衢、饒、信三州。喜作詩,好古物法書名畫。有《洮湖集》。
全宋詩陳從古(一一二二~一一八二),字希顏,一作晞顏,號敦復先生(《誠齋集》卷四四《壓波堂賦》),鎮(zhèn)江金壇(今屬江蘇)人(同上書卷一二七《陳先生(維)墓志銘》)。維子。高宗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士。調富陽尉,改邵州教授,監(jiān)行在左藏東庫。擢司農寺主簿,坐法罷。起知蘄州。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為湖南提點刑獄,八年,除本路轉運判官。九年,知襄陽府。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貪墨不才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一○)。九年卒,年六十一。有詩集,已佚。事見《周文忠集》卷三四《陳公從古墓志銘》。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邛州臨邛人,字文饒,一作子饒,學者稱為觀物先生。高宗紹興二年進士。由成都府路鈐轄司干辦公事請祠歸,杜門十年,著書多種。孝宗乾道中表進其書,除直徽猷閣。官至兵部郎中、知潼川府。隆興間汪應辰帥蜀,薦其有捐軀殉國之忠,又善于理財。有《皇極經(jīng)世索隱》、《皇極經(jīng)世觀物外篇衍義》、《易通變》、《翼玄》等。
全宋文·卷四三四三張行成,字文饒,學者稱觀物先生,臨邛(今四川邛崍)人。通經(jīng)博古,尤邃于《易》。紹興二年進士及第。紹興九年獻《芻蕘書》二十篇,論天下形勢甚悉。歷漢州教授。二十三年,官成都府路鈐轄司干辦公事。丐祠歸,杜門十年,著成《述衍》、《翼玄》、《易通變》等七種凡九十九卷,發(fā)揮邵雍象數(shù)之學,世稱「七《易》」(今尚存五種共六十五卷)。孝宗初,知漢州。乾道二年,表進「七《易》」,除直徽猷閣,遷兵部郎中。出知潼川府。見所作《進易書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八、一六五,汪應辰《文定集》卷六、一五,周必大《文忠集》卷三五,《玉海》卷三六,《宋史》卷二○二、二○五,《宋史翼》卷二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趙伯溥,字時澤,太祖七世孫(《宋史》卷二一九《宗室世系表》五)。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知饒州(《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四七)。事見《歷朝上虞詩集》卷三。今錄詩五首。
宋登科記考紹興府上虞縣(今浙江紹興)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50—1230
【介紹】:
宋撫州崇仁人,家于臨川,字伯永,號壽翁,一作止翁。師陸九淵,淹貫經(jīng)學,旁究律歷、方輿、技數(shù)之書。九淵、真德秀皆稱之。篤信自守,隱居不仕。以避寇難卒于金陵。
全宋詩饒延年(一一五○~一二三○),字伯永,號止翁,崇仁(今屬江西)人,居臨川(今屬江西)。從陸九淵兄弟學,隱居不仕。理宗紹定三年卒,年八十一。事見《宋元學案》卷七七《槐堂諸儒學案》。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邵武人,字廷老。孝宗淳熙二年進士。歷知長沙縣,適朱熹為守,干早起勤理政事,有暇即從聽講。官終知懷安軍。
人物簡介
全宋詩孫紹遠,字稽仲,姑蘇(今江蘇蘇州)人。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興化軍(明弘治《興化府志》卷二)。十三年,供職廣南西路(《粵西金石略》卷九)。著有《大衍方》十二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三)、《谷橋愚稿》十卷(《宋史·藝文志》),皆佚。輯有《聲畫集》傳世。
全宋文·卷五八二五孫紹遠,字稽仲,淳熙時人。嘗集唐宋人題畫之詩為《聲畫集》八卷,今存。
人物簡介
全宋詩譙令憲(一一五五~一二二二),字景源(一作元),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進士,授仙游尉。歷知錢塘、衡山縣。寧宗慶元五年(一一九九),主管官告院。嘉泰元年(一二○一),除司農寺主簿(《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八),遷太府寺丞,出知江州。開禧元年(一二○五),以都官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三年,為軍器少監(jiān)(《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婺州,遷提點浙東刑獄兼提舉常平。八年,提點江東刑獄。九年,以秘書修撰奉祠。十四年,起為福建轉運判官。十五年卒,年六十八。事見《西山文集》卷四四《譙殿撰墓志銘》。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55—1212
【介紹】:
宋宗室,字伯和。孝宗淳熙十四年進士。為閩帥趙汝愚屬吏。嘗集古今官著惠愛者為一編,汝愚薦之辛棄疾。汝愚為相,調懌江東運司干辦,遷江西茶鹽提舉,發(fā)賑濟饑民。升本路帥兼漕事,鎮(zhèn)壓羅世傳、李元礪、陳廷佐等起事。歷知平江府、太平州。以昭信軍節(jié)度使致仕,封成國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述古。以恩授靖江司理。時相□家自海道來,舟沉沒,所司連逮甚眾,祖堯辨證而釋之。嘗委曲鉤索漕臺廄卒殺人案,不待榜笞而伏。后轉儒林郎,為建寧推官,致仕卒。
全宋文·卷六六八三饒祖堯,字述古,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慶元中以恩授靜江司理。后轉儒林郎,誥詞云「飭身修廉,老而益壯」。改調建寧察推,致仕,卒。見《萬姓統(tǒng)譜》卷三○。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三六四趙師?,字會叔,宗室,師譽弟,居寧海。淳熙二年進士。嘉定五年為朝奉大夫、成都路轉運判官。終都大提點四川茶馬。見《赤城志》卷三四,《圣求詞》卷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子應,號月湖漁老。史浩孫。以祖恩補修職郎。歷知昭武、蘭溪二縣。寧宗開禧中,知吉州。嘉定間,知饒州,廣浚城河。有《鄉(xiāng)飲酒儀》、《饒州志》等。
全宋詩史定之,字子應,自號月湖老樵,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浩孫。以祖恩補修職郎,授豫章丞。寧宗慶元五年(一一九九)知邵武縣(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四),改知蘭溪縣。開禧三年(一二○七)知吉州。嘉定間知饒州。有《月湖集》,已佚。事見《甬上宋元詩略》卷九,民國《鄞縣通志·文獻志》有傳。
全宋文·卷六九四○史定之,字子應,自號月湖漁老,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史浩之孫。以祖恩補修職郎,慶元四年知邵武,繼知蘭溪。開禧中知吉州,嘉定間知饒州,嘉定十五年知池州。著有《鄉(xiāng)飲酒儀》、《太極圖論》、《易贊》、《蓍說》、《饒州志》、《番陽志》。見陸游《渭南文集》卷二○《邵武縣興造記》,《宋史》卷一五七、二○○、二○八,《宋元學案》卷七四。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四七○許子良(一一八六——一二六○),字肖說,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人,嘉熙二年進士。歷知晉陵縣、都昌縣,辟沿江制置司干辦公事,通判和州、江州,差干辦行在諸司糧料院,進太學博士。請外,出知饒州、岳州、臺州,有政績。景定元年卒,年七十五。見宋濂《文憲集》卷一○,《金華先民傳》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