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饒察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崇寧五年(1106)任封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6—1143 【介紹】: 宋安州應山人,字鵬舉?;兆谡投晟仙後尯?。歷校書郎、起居舍人。高宗建炎初,知饒州,改守濠州,御敵有方,城賴以全,民為繪像立祠。官至寶文閣學士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坐事奪職,隱居連州龍溪。為人氣正言直,抗金甚力。有文集。
全宋詩
連南夫(一○八六~一一四三),字鵬舉,德安(今湖北安陸)人?;兆谡投辏ㄒ灰灰欢┻M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授潁州司理參軍。宣和五年(一一二三)假太常少卿為金接伴使,未幾使金(《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四)。使歸,乞斬劉延慶、童貫,出知濠州。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知建康府(《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二),改知饒州。紹興元年(一一三一),知泉州。三年,提舉江州太平觀。六年,起知廣州,因擅釋杜充子杜嚴,落職。十三年,卒于福州,年五十八。有奏議三十篇,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見《南澗甲子稿》卷一九《連公墓碑》。
全宋文·卷三八四九
連南夫(一○八六——一一四三),字鵬舉,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登政和二年上舍第,授潁州司理參軍,移鼎州教授。為徽宗所知,擢至侍從,歷秘書郎、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為大臣所忌,除右文殿修撰、知慶源府,改濠州。靖康二年,除徽猷閣待制。建炎中,歷知江寧府及桂、饒二州。紹興初,知信、泉、廣州,為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進寶文閣學士。平生以和議為非,力主戰(zhàn)守,然時宰主和,指南夫為異論之人,故累起累廢,后落職隱連州。紹興十三年卒,年五十八。有奏議三十篇、文集二十卷。見韓元吉《南澗甲乙稿》卷一九《連公墓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7—1151 【介紹】: 宋揚州人,字剛中。徽宗宣和三年進士。累遷起居郎,上疏數(shù)千言,論省費尤切。素與秦檜善,檜入相,居正疾其詭詐,言于高宗,出知婺州。后起知溫州,終為檜所忌,奪職奉祠十年。檜死,復故職。其學根據(jù)《六經(jīng)》,為楊時所重,學者稱竹西先生。不滿王安石經(jīng)義,著《詩辨學》、《書辨學》、《周禮辨學》、《辨學外集》。又有《春秋本義》、《竹西論語感發(fā)》、《孟子疑難》、《竹西集》、《西垣集》等。
全宋文·卷三八八三
王居正(一○八七——一一五一),字剛中,號竹西,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宣和三年登進士第。紹興初,除太常博士,遷禮部員外郎、起居郎,出知婺州。召為太常少卿,遷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史館修撰,又遷兵部侍郎。再出知饒、吉、溫州。宰相秦檜忌之,奪職奉祠凡十年。紹興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五。著有《毛詩辨學》、《尚書辨學》、《周禮辨學》、《春秋本義》、《論語感發(fā)》、《孟子疑難》及《竹西集》、《西垣集》等。見呂祖謙撰《王公行狀》(《東萊集》卷九),《宋史》卷三八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0—1155 【介紹】: 宋鎮(zhèn)江丹陽人,字慶善,號練塘?;兆谡桶四晟仙峒暗?。高宗初,授秘書省正字,遷太常博士。紹興四年,應詔上疏言朝廷紀綱之失,為時宰所惡,主管太平觀。起知廣德軍,擢提點江東刑獄,歷知真州、饒州,所至有惠政。以忤秦檜,編管昭州卒。有《老莊本旨》、《周易通義》、《左氏通解》、《楚辭補注》及《考異》等。
全宋詩
洪興祖(一○九○~一一五五),字慶善,號練塘,丹陽(今屬江蘇)人?;兆谡桶四辏ㄒ灰灰话耍┻M士,為陳州商水主簿(《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八)。召試,授秘書省正字。高宗紹興四年(一一三四)應詔上疏,為時宰所惡,主管太平觀。起知廣德軍,擢提點江東刑獄。歷知真州、徙饒州。因序故龍圖閣學士程瑀《論語注》,忤秦檜,編管昭州。二十五年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九),年六十六。有《楚辭補注》等行于世。《宋史》卷四三三有傳。
全宋文·卷三九八九
洪興祖(一○九○——一一五五),字慶善,號練塘,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登政和八年上舍第,為湖州士曹。召試,授秘書省正字,后為太常博士。紹興四年,上疏言時政,為時宰所惡,主管太平觀。起知廣德軍,擢江東提刑,又歷知真、饒二州。時秦檜當國,言官爭彈劾以媚檜,興祖坐嘗作程瑀《論語解》序,語涉怨望,編管昭州。紹興二十五年卒,年六十六。次年復其官,特贈直敷文閣。興祖好古博學,著有《周易通義》、《系辭要旨》、《春秋本旨》、《古文孝經(jīng)序贊》、《老莊本旨》、《韓子年譜》(存)、《楚辭補注》(存)等。見《宋史》卷四三三《儒林傳》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九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處州青田人,字遂明。蔣繼周伯父。好學,工文詞。仕為國子祭酒,出知饒州。
全宋詩
蔣存誠,字遂明,青田(今屬浙江)人?;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M士,歷官國子祭酒,知饒州。高宗建炎間封開國子。有《國子先生集》,已佚。事見清光緒《青田縣志》卷一○。
全宋文·卷三二○二
蔣存誠,字遂明,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崇寧五年進士。宣和五年任國子祭酒,又知饒州。建炎間封開國子,食邑二百戶。著《國子先生集》。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二八之二三、光緒《青田縣志》卷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4—1170 【介紹】: 宋信州弋陽人,字表卿?;兆谛土赀M士。歷太學博士、通判湖州。擢權禮部侍郎,充賀金生辰使。使還,兼權吏部侍郎,同知貢舉。因反對秦檜以科第私其子,罷去。后起知眉州,累除敷文閣待制。孝宗乾道二年,拜禮部尚書,屢勸帝辨忠邪、納諫諍。嘗奉命釐正《統(tǒng)元歷》,撰有《歷議》、《歷書》、《五星測驗》。
全宋文·卷四○六七
周執(zhí)羔(一○九四——一一七○),字表卿,信州弋陽(今江西弋陽)人。宣和六年舉進士第二,紹興五年,通判湖州,累遷右司員外郎,擢權禮部侍郎,充賀金生辰使。使還,兼權吏部侍郎。因劾秦檜以科第私其子,罷去。起知眉州,徙閬州,又改夔州,兼夔路安撫使。乾道初,守婺州。次年四月,復為禮部侍郎。尋拜本部尚書。執(zhí)羔有雅度,立朝無朋比。治郡廉恕,有循吏風。手不釋卷,尤通于《》。撰有《歷議》、《歷書》、《五星測驗》各一卷。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見《宋史》卷三八八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0—1136 【介紹】: 宋襄州鄧城人,字覺民?;兆谛腿晟仙峒暗?。累遷右諫議大夫。欽宗靖康初,力主割棄太原、中山、河間三鎮(zhèn)。高宗建炎四年,上言裂河南、江北數(shù)十州地為藩鎮(zhèn),付以兵權。由參知政事遷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秦檜自金歸,力薦其忠。紹興元年,為秦檜所排擠,罷相,知溫州,退居天臺。
全宋詩
范宗尹(一○九八~一一三六)字覺民,鄧城(今湖北襄樊西北)人?;兆谛腿辏ㄒ灰欢唬┥仙岬堑?,累遷侍御史、右諫議大夫,罷歸。張邦昌僭位,復其職,遣詣康王勸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出知舒州,又以受偽命事責置鄂州。后召為中書舍人,遷御史中丞,拜參知政事。四年,守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御營使(《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三)。紹興初為秦檜所擠,落職知溫州。六年,退居天臺,卒,年三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六二、《嘉定赤城志》卷三四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四二五一
范宗尹(一一○○——一一三六),字覺民,襄陽鄧城(今湖北襄樊西北)人。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遷侍御史、右諫議大夫,請棄三鎮(zhèn)以紓禍,坐罷。張邦昌僭位,復其職。建炎初出知舒州,以言者論其嘗受偽命,責置鄂州。后召為中書舍人,遷御史中丞。三年,拜參知政事,次年繼呂頤浩為相,累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紹興初罷,以觀文殿學士提舉洞霄宮,沈與求劾之,落職,未幾命知溫州。退居天臺,六年八月卒,年三十七。謚宗肅?!?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六二有傳。
饒伯達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八一八
饒伯達,嘗知通城縣,高宗時以提舉浙東茶鹽除直秘閣。見《乖崖集》附錄,綦崇禮《北海集》卷四。
林叔豹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德惠,一作懿文。徽宗朝進士。高宗建炎四年,為慈溪令,廉明剛直。金兵破明州,立蔣安義為守。叔豹率鄉(xiāng)兵入城,殺安義。紹興元年,為秘書省正字。歷監(jiān)察御史、江東轉(zhuǎn)運副使。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饒廷直,字朝弼,建昌南城(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二四),調(diào)袁州司戶參軍(《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九)。十年,通判鄧州。事見《夷堅丁志》卷一八。
全宋文·卷三八三一
饒廷直,字朝弼,建昌軍南城(今江西南城)人。紹興二年進士,為袁州司戶參軍。五年十月,以左從事郎特改左宣義郎、通判泰州。十一年為鄧州通判,以守缺權州事。著有《將鑒》一書,未果上。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九、九四,包恢《敝帚稿略》卷五,正德《建昌府志》卷二四,道光《南城縣志》卷三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6—1165 【介紹】: 宋眉州丹棱人,字立夫,一字仲懿,晚號遁庵。唐庚子。高宗紹興五年進士。分教潼川府。遷洋州通判,力爭不增園戶賦。改通判遂寧,賑濟災民,筑堤防水。召為光祿丞。改秘書郎。作《文思箴》以獻,主張居安思危,以兵休兵。遷起居郎,勸帝收用西北人材。坐事出知邵、饒州,興學、減租、捕盜,頗有政績。召為宗正少卿,金兵入犯,屢上建議。兼給事中,遷中書舍人。孝宗即位,以疾外請,歷知漢、江州。
全宋詩
唐文若(一一○六~一一六五),字立夫,眉州丹棱(今屬四川)人,庚子。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士(民國《丹棱縣志》卷六)。分教潼川府,通判洋州、遂寧府。二十六年,以光祿丞召,改秘書郎,遷起居郎。二十七年,被劾狂誕,出知邵州(《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四七)。改饒州,移溫州。三十一年,召為宗正少卿,遷中書舍人。孝宗即位,出知漢州,入張浚都督府參贊軍事。符離失利,降兩官,改充江淮宣撫使司參贊軍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三)。除知鼎州,改江州。乾道元年卒,年六十。有《遁庵文集》,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八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四三九五
唐文若(一一○六——一一六五),字立夫,一字仲懿,晚號遁庵,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唐庚子。紹興五年登進士第,分教潼川府,通判洋州、遂寧府。紹興二十六年以光祿丞召,改秘書郎,遷起居郎。出知邵州、饒州、溫州。三十一年召除宗正少卿。金人犯邊,首建大臣節(jié)制江上之議,復除起居郎,遷中書舍人。孝宗嗣位,以疾請外,除敷文閣待制,歷知漢州、鼎州、江州。乾道元年卒,年六十,贈左通奉大夫。見《宋史》卷三八八本傳,《南宋館閣錄》卷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6—? 【介紹】: 宋宣州宣城人,字季陵。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累官集賢殿修撰,歷知饒州、襄陽、贛州,并有惠績,未幾罷。起集英殿修撰卒。有《易三傳》、《西漢南北史左氏綴節(jié)》、《攖寧居士集》。
全宋詩
陳天麟(一一一六~一一七七),字季陵,宣城(今安徽宣州)人。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時年三十三(《紹興十八年同年錄》),調(diào)廣德縣主簿。二十六年,由太平州教授行國子正(《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二)。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為太府寺丞(《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一六)。乾道元年(一一六五),遷吏部侍郎(同上書職官五一之二三)。二年,知襄陽府(同上書食貨二一之七)。四年,知鎮(zhèn)江府(同上書選舉三四之二一、食貨五八之五)。九年,知婺州(同上書選舉三四之三一)。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知贛州(同上書職官七二之一三)。四年,卒。有《攖寧居士集》,已佚。事見《宛雅初編》卷一,明嘉靖《寧國府志》卷八有傳?!£愄祺朐姡瑩?jù)《宛陵群英集》等書所錄,編為一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潤州金壇人,字致遠?;兆谡桶四赀M士。授分寧主簿。歷晉陵丞,知當涂、廣德軍、饒州、江州、常州,升本路轉(zhuǎn)運副使。秦檜死,朝廷懲言路壅塞之弊,召為殿中侍御史。請黜檜姻黨,釋趙鼎子趙汾及李孟堅、王之奇等。累擢御史中丞,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葉義問劾其植黨鋤異己,罷。紹興三十年知貢舉,一洗徇私之弊,時號得人。次年復資政殿學士,知太平州。卒年七十八。謚敏肅。
全宋文·卷三九一六
湯鵬舉(一○八八——一一六五),字致遠,金壇(今江蘇金壇)人。登政和八年進士第,調(diào)分寧簿,改晉陵丞,擢知當涂。紹興中,歷知廣德、饒、江、常、臨安、婺、潭、紹興、平江等州軍府。又為淮東、兩浙運判。二十五年,入為殿中侍御史,侍御史,遷御史中丞。二十七年除參知政事,進知樞密院。未幾為臺官所劾,罷。后復知太平府,致仕。乾道元年卒,年七十八。謚敏肅。見《京口耆舊傳》卷八,《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一之六,《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九八。
李文饒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七○三
李文饒,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韶父。官至臺州司理參軍。見《宋史》卷四二三《李韶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9—1196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初名慎言,字伯仁,號酌古居士。王勛子。以蔭授將仕郎,歷知州縣,與父皆以廉直聞。為廣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反對行客販鈔鹽。累官秘閣修撰、浙西提刑。以疾求歸,主管武夷山?jīng)_祐觀。工詩文,為范成大所稱賞。
全宋詩
王正己(一一一九~一一九六),字正之,號酌古居士,鄞(今浙江寧波)人。歷豐城縣主簿,婺州司法參軍。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江陰軍、饒州,以事罷。起知湖州。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為廣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兼提舉鹽事(《宋會要輯稿》食貨二八之一四)。十四年,由淮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除直寶文閣(同上書職官六二之二六),秘閣修撰。出為兩浙西路提點刑獄。以疾,主管武夷山?jīng)_祐觀。寧宗慶元二年卒,年七十八。有《酌古堂集》,已佚。事見《攻愧集》卷九九《朝議大夫秘閣修撰致仕王公墓志銘》。
全宋文·卷四七五九
王正己(一一一九——一一九六),原名慎言,字正之,避孝宗諱改今名,字伯仁,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以蔭授將仕郎、婺州司法參軍,知泰州海陵縣。隆興初入對稱旨,除宣教郎,權司農(nóng)寺主簿,知江陰軍。上備禦江防事宜七條,事皆深切明著,歷知饒、嚴州,主管臺州崇道觀,權右司郎官。移湖北、廣西、江東轉(zhuǎn)運判官。遷太府卿,除秘閣修撰、江東提刑。以末疾奉祠,轉(zhuǎn)朝議大夫致仕,慶元二年三月卒,年七十八。有《酌古堂文集》。見樓鑰《朝議大夫秘閣修撰致仕王公墓志銘》(《攻愧集》卷九九),《寶慶四明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