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異林。神宗熙寧間進士。初與王安石友善,及新法行,朝議鼎沸,竦極言更張過速,民心不定,不為安石所用,遂歸。卜居玉湖別墅,以著述自娛。哲宗元祐間,或勸之出,力辭。后黨禍興,人嘆其有預見。
全宋詩
饒竦,一作餗(《湘山野錄》卷下),字異林,臨川(今屬江西)人。初與王安石友,神宗熙寧初,免解到闕,六年(一○七三)下第。后卜居玉湖,著述自娛。事見清同治《臨川縣志》卷四三。
韓文饒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元豐四年(1081)任解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應天府宋城人,字仲至。王洙子。清亮有志操,歐陽修器重其文。以蔭入官,文彥博薦試學士院,賜進士及第。歷陜西轉運副使,哲宗時曾奉使高麗。領開封,改集賢殿修撰、知和州,徙饒州,斥提舉太平觀?;兆诹?,復待制、知成德軍。卒年六十七。平生為文至多,所交盡名士。性嗜古,藏書數(shù)萬卷,手自校正,世稱善本。有《廣諷味集》。
全宋詩
王欽臣,字仲至,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洙子。文彥博薦試學士院。神宗熙寧三年(一○七○),賜進士及第。元豐六年(一○八三),為陜西轉運副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三二)。哲宗元祐初為工部員外郎。奉使高麗,還,進太仆少卿,遷秘書監(jiān)。代錢協(xié)為開封尹,改集賢修撰,知和州,徙饒州,斥提舉太平觀?;兆诹ⅲ傻萝?。卒,年六十七。有《廣諷味集》五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已佚。事見《宋史》卷二九四《王洙傳》。今錄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八〇
王欽臣,字仲至,應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王洙之子。以父蔭為大理寺丞,熙寧三年文彥博薦試學士院,賜進士及第。任開封府判官,徙群牧判官。元豐中,歷熙河路轉運使、陜西轉運副使。元祐初,為工部郎中、直秘閣,進太仆少卿,遷秘書監(jiān)。六年,擢工部侍郎,權吏部侍郎。紹圣元年降知廬州,徙饒州,入元祐黨籍,四年斥提舉江州太平觀?;兆诹?,復待制,起知潁昌府。卒年六十七。欽臣生平為文至多,家藏書數(shù)萬卷。其事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三、二六七、三二〇、三三二、三八七、四〇四、四一五、四六六、四六八、四八四,《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一六、選舉九之三、選舉三三之二一,《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二、四,《宋元學案》卷九六,《宋史》卷二九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臨江軍新淦人,字君表。九歲舉童子,賜出身。英宗治平間進士。神宗元豐中為御史里行,與李定、舒亶論蘇軾,得五品服,領三班院。擢侍御史知雜事、吏部侍郎。以嫚于奉職,銓擬多牴牾,出知潭州。官終刑部侍郎、知宣州。
全宋詩
何正臣,(?~一○九九),字君表,臨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進士(明隆慶《臨江府志》卷一○)。神宗元豐元年(一○七八),用薦為御史里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九○),擢侍御史知雜事。四年,知審官東院、吏部侍郎。五年,出知潭州(同上書卷三二六)。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歷知洪州、饒州、宣州。元符二年卒(同上書卷五○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
何正臣(?——一○九九),字君表,一曰君美,臨江新淦(今江西新淦)人。九歲舉童子,賜出身,復中治平進士第。元豐元年六月,以蔡確薦為太子中允權監(jiān)察御史里行。三年九月,加直集賢院,擢侍御史知雜事。四年七月,除寶文閣待制、權判刑部,五年二月改判兵部、兼知審刑東院。四月,試吏部侍郎。五月出知潭州。元祐中提舉崇福宮,四年七月降知洪州,尋移饒州,詔提舉洞霄宮。后歷刑部侍郎、知宣州。元符二年三月卒于任。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八、三一四、三二三、三二五、三二六、四三○、五○七及《宋史》卷三二九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九一七
如璧(一○六五——一一二九),本名饒節(jié),字德操,號倚松道人,撫州臨川(今屬江西撫州)人。原為士,善詩。后之谷城香嚴寺,聽海印說法而悟,于是落發(fā)為僧。為江西詩派中人,作有《倚松老人詩集》,今存。見《嘉泰普燈錄》卷一二。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一
釋如璧,字倚松。姓饒氏,臨川人,原名節(jié),字德操,以文章著稱。曾子宣丞相禮為上客,陳了翁諸人皆與之游。往來襄鄧間,頗有宦意。遇白崖長老,與之語,欣然有得。嘗令仆守舍,歸見其占對異常,怪而問之,仆曰:“守舍無所用心,聞鄰寺長老有道價,往請一轉語,忽覺身心泰然,無他也?!钡虏倏辉唬骸盃柲苁牵夷瞬荒?,何哉?”徑往白崖問道,八日而悟,盡發(fā)囊橐,與其仆祝發(fā)為浮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德操,號倚松道人。曾為曾布客,后投書曾布論新法是非,不合,遂落發(fā)為僧,更名如璧。初在靈隱,晚主襄陽天寧寺。以博學能文見稱,尤長于詩。有《倚松老人集》。
全宋詩
饒節(jié)(一○六五~一一二九),字德操,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少業(yè)儒,以詩游謁仕宦間。神宗時曾致書曾布,議論新法不合。后落發(fā)為僧,法名如璧,自號倚松道人,駐錫杭州靈隱寺,晚年主襄陽天寧寺,又居鄧州香嚴寺。為青原下十四世,香嚴海印智月禪師法嗣。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六十五。詩屬江西詩派,有《倚松集》十四卷(《宋史·藝文志》),已佚?!?a target='_blank'>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倚松集》二卷,有南宋慶元五年(一一九九)刻本(今殘存八葉,藏上海圖書館),世以抄本流傳。事見清光緒《撫州府志》卷八三,《嘉泰普燈錄》卷一二、《五燈會元》卷一六有傳?!○埞?jié)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倚松詩集》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抄本(簡稱朱本)、吳允嘉抄本(簡稱吳本)。新輯集外詩和斷句,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一○八
饒節(jié)(一○六五——一一二九),字德操,一字次守,自號倚松老人,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嘗為曾布客,投書布論新法非是,不合。后為僧,法名如璧,掛錫靈隱,晚主襄陽之天寧寺。詩入江西派,今存《倚松老人集》二卷。事跡見《嘉泰普燈錄》卷一二《倚松如璧禪師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仲錫。曾公亮從子。哲宗元祐中,累官水部員外郎。河決內(nèi)黃,奉詔行視,疏蘇村,鑿巨野,導之北流,紓澶、渭、深、瀛諸州之害。遷都水使者,治洛水,消除水患。累官戶部尚書,罷知杭州。歷知成德軍、太原府。卒年六十。
全宋文·卷二五六九
曾孝廣,字仲錫,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從子。元豐末為北外都水丞。元祐中,出通判保州。久之,復都水丞。元符初為水部員外郎,以導河北流功遷都水使者。出為陜西、京西轉運副使,擢戶部侍郎,進尚書。崇寧四年,罷為天章閣待制、知杭州,徙知潭、鄆、饒、廣州,歷成德軍、太原府。復故職而卒,年六十。有文集二十卷。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二之二五、方域一五之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一五、五一九,《宋史》卷二○、二○八及三一二本傳,《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二、三、四、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7—1123 【介紹】: 宋開封人,字文饒?;兆诔鐚幬迥暌灾T生試策諛蔡京,擢第一。釋褐才九月,歷除秘書省正字、起居舍人至中書舍人。旋進給事中。一意附蔡京,與敘族屬,尊為叔父,復尊為叔祖。累遷翰林學士,坐妄議政事罷。起知建寧府,召為學士承旨、禮部尚書。以陰附權幸事覺,貶單州團練副使、房州安置。宣和中復龍圖閣直學士、知杭州。為政喜怒徇情,任刑大慘,因強取西北戍卒犒絹,卒怒欲殺之,逃脫得免。詔奪職罷歸。
全宋詩
蔡薿(一○六七~一一二三)(生年據(jù)《全宋詞》卷二),字文饒,開封(今屬河南)人。一說儀真(今江蘇儀徵)人(明嘉靖《惟陽志》卷一九)?;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哉槻叹?,舉進士第一。始解褐即除秘書省正字,遷起居舍人。未幾,為中書舍人。大觀三年(一一○九),知杭州,旋除給事中(《乾道臨安志》卷三)。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召為翰林學士承旨。禮部尚書(《景定建康志》卷一三)。以陰附權貴貶單州團練副使。宣和四年(一一二二),再知杭州(《乾道臨安志》卷三),后奪職罷歸。五年,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四有傳。
全宋文·卷二九四七
蔡薿(一○六七——一一二三),字文饒,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崇寧五年殿試對策稱旨,擢為第一。釋褐才九月,即自秘書省正字遷至中書舍人,大觀元年又進給事中。諂附蔡京,尊為叔祖。出知和州。三年,加顯謨閣待制、知杭州,尋復入為給事中。政和初,遷翰林學士,坐妄議政事出知滁州,俄奉祠。六年,以龍圖閣直學士起知江寧府。次年,召為學士承旨、禮部尚書。以忤旨貶房州安置。宣和三年,復龍圖閣直學士,再知杭州。喜怒徇情,任刑峻慘,詔奪職罷歸。五年,以徽猷閣待制卒,年五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四有傳,又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一六、六八之二五,《乾道臨安志》卷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吳人,字希尹。神宗熙寧三年進士。剛正不撓,居官廉介。歷大理丞,請老家居。朝廷以其能,詔復起知饒州。以不得行其志,數(shù)月即拂衣歸。時多附朱勔,獨景平始終不阿。

人物簡介

簡介
紹圣四年(1097)任興化軍知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8—1116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元承。哲宗元符三年進士。累除監(jiān)察御史,決大獄多所平反。遭誣劾,謫知饒州,歲饑發(fā)廩賑救,安集逃散之民。移宣州,又遇水災,設法拯溺、撫留難民。卒于官。師事程頤,以學行為時人推重,稱大劉、永嘉先生。有《劉左史集》。
全宋文·卷二九五九
劉安節(jié)(一○六八——一一一六),字元承,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少師事程頤,以學行為時推重。登元符三年進士第,官起居郎、太常少卿,除監(jiān)察御史,決大獄,平反甚眾。后謫知饒州,徙宣州,值洪水大至,安節(jié)多方拯救,全活甚多,流民來歸者以萬數(shù)。政和六年卒于官,享年四十九。見許景衡所撰《墓志》(《左史集》附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元禮。從孫復、胡瑗受經(jīng)。楊杰授以星歷諸書。不事科舉,筑葆光庵,杜門著書。王安石數(shù)論薦,不出?;兆诔鐚幹性t舉懷才抱藝之士,郡以之應詔。有《編年史要》、《周易論語解》及詩文集。
饒察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崇寧五年(1106)任封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6—1143 【介紹】: 宋安州應山人,字鵬舉?;兆谡投晟仙後尯帧v校書郎、起居舍人。高宗建炎初,知饒州,改守濠州,御敵有方,城賴以全,民為繪像立祠。官至寶文閣學士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坐事奪職,隱居連州龍溪。為人氣正言直,抗金甚力。有文集。
全宋詩
連南夫(一○八六~一一四三),字鵬舉,德安(今湖北安陸)人?;兆谡投辏ㄒ灰灰欢┻M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授潁州司理參軍。宣和五年(一一二三)假太常少卿為金接伴使,未幾使金(《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四)。使歸,乞斬劉延慶、童貫,出知濠州。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知建康府(《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二),改知饒州。紹興元年(一一三一),知泉州。三年,提舉江州太平觀。六年,起知廣州,因擅釋杜充子杜嚴,落職。十三年,卒于福州,年五十八。有奏議三十篇,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見《南澗甲子稿》卷一九《連公墓碑》。
全宋文·卷三八四九
連南夫(一○八六——一一四三),字鵬舉,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登政和二年上舍第,授潁州司理參軍,移鼎州教授。為徽宗所知,擢至侍從,歷秘書郎、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為大臣所忌,除右文殿修撰、知慶源府,改濠州。靖康二年,除徽猷閣待制。建炎中,歷知江寧府及桂、饒二州。紹興初,知信、泉、廣州,為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進寶文閣學士。平生以和議為非,力主戰(zhàn)守,然時宰主和,指南夫為異論之人,故累起累廢,后落職隱連州。紹興十三年卒,年五十八。有奏議三十篇、文集二十卷。見韓元吉《南澗甲乙稿》卷一九《連公墓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7—1151 【介紹】: 宋揚州人,字剛中?;兆谛腿赀M士。累遷起居郎,上疏數(shù)千言,論省費尤切。素與秦檜善,檜入相,居正疾其詭詐,言于高宗,出知婺州。后起知溫州,終為檜所忌,奪職奉祠十年。檜死,復故職。其學根據(jù)《六經(jīng)》,為楊時所重,學者稱竹西先生。不滿王安石經(jīng)義,著《詩辨學》、《書辨學》、《周禮辨學》、《辨學外集》。又有《春秋本義》、《竹西論語感發(fā)》、《孟子疑難》、《竹西集》、《西垣集》等。
全宋文·卷三八八三
王居正(一○八七——一一五一),字剛中,號竹西,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宣和三年登進士第。紹興初,除太常博士,遷禮部員外郎、起居郎,出知婺州。召為太常少卿,遷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史館修撰,又遷兵部侍郎。再出知饒、吉、溫州。宰相秦檜忌之,奪職奉祠凡十年。紹興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五。著有《毛詩辨學》、《尚書辨學》、《周禮辨學》、《春秋本義》、《論語感發(fā)》、《孟子疑難》及《竹西集》、《西垣集》等。見呂祖謙撰《王公行狀》(《東萊集》卷九),《宋史》卷三八一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