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西漢人。為魯陰太守,有政績,民頌其德。
人物簡介
全漢文·卷六十一京,菑川靖王之后,嗣封廣饒侯。(案《王子侯表》宣帝甘露元年,侯麟嗣,王莽篡位絕,自麟至京,表失其世數(shù)。)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東漢蜀郡成都人,字伯饒。幼而知孝讓,鄉(xiāng)人號“張曾子”。博覽《五經(jīng)》,舉孝廉。和帝永元中為會稽太守,從之習(xí)經(jīng)者以千數(shù),郡界安寧。視事三年而請病歸。后征遷侍中,以疾卒,年七十。門人私謚憲文。
全后漢文·卷四十三霸,字伯饒,蜀郡成都人。師事樊倏,舉孝廉,為光祿主事,稍遷。永元中,拜會稽太守,以病自免。后征,四遷為侍中。卒年七十,翟酺與門人議謚曰憲文。一曰謚文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0—185
【介紹】:
東漢弘農(nóng)華陰人,字文饒。少學(xué)今文經(jīng),稱通儒?;傅蹠r累官東海相,延熹八年拜尚書令,遷南陽太守,政尚寬仁,吏民有過,但用蒲鞭示罰。靈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侍講華光殿。預(yù)知黃巾起義之謀,上報。官至太尉,封逯鄉(xiāng)侯。卒謚昭烈。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東晉潁川鄢陵人,字叔預(yù)。庾亮弟。初為東海王沖功曹,除暨陽令,累遷左衛(wèi)將軍。以討蘇峻功,封廣饒男,拜梁州刺史。與兄庾亮為東西勢援。累遷豫州刺史,鎮(zhèn)蕪湖。嘗以毒酒餉江州刺史王允之,允之覺之,密奏上。成帝怒曰:“大舅已亂天下,小舅復(fù)欲爾耶!”懼而自殺,時年五十。謚簡。
人物簡介
高僧傳·卷第十三 經(jīng)師釋僧饒。建康人。出家止白馬寺。善尺牘及雜技。而偏以音聲著稱。擅名于宋武文之世。響調(diào)優(yōu)游和雅哀亮與道綜齊肩。綜善三本起及大挐每清梵一舉。輒道俗傾心。寺有般若臺。饒常繞臺梵轉(zhuǎn)以擬供養(yǎng)。行路聞?wù)吣幌Ⅰ{踟躕。彈指稱佛。宋大明二年卒。年八十六。時同寺復(fù)有超明明慧。少俱為梵唄長齋。時轉(zhuǎn)讀亦有名當(dāng)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北魏宗室,鮮卑族,字太原。京兆王拓跋子推子。以左衛(wèi)將軍從孝文帝南征,封饒陽男。宣武帝景明時,拜冀州刺史,入除護軍,加右光祿大夫。延昌四年,以使持節(jié)、都督北征諸軍事,率兵十萬,鎮(zhèn)壓冀州僧人法慶、勃海人李歸伯起事,擒殺法慶、歸伯。卒謚宣。
全后魏文·卷十六遙字太原,晃第三子子推之子。太和中,為左衛(wèi)將軍,封饒陽男。孝明初,累遷左光祿大夫,領(lǐng)護軍。遷冀州刺史。遭誣除名,事雪,遷右光祿大夫。大乘賊起,出為使持節(jié)、都督北征諸軍事。卒謚曰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512—555
【介紹】:
西魏代郡武川人,鮮卑族,字菩薩。宇文顥子。初在葛榮軍中。后從宇文泰入關(guān)。從擊侯莫陳悅,斬之,以功封饒陽縣侯。嘗大破高歡,平趙青雀等起事,以功封章武郡公。累官秦州刺史,大將軍、大都督、十五州諸軍事。卒謚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518—581
【介紹】:
南朝陳南郡江陵人。少好學(xué),以孝敬聞。仕梁為征南府外兵參軍。后為王僧辯主簿。入陳,歷位廷尉卿,尚書左丞。陳宣帝時,軍國事務(wù)皆咨之。遷御史中丞。持法公平,明練政體。彈劾不避權(quán)貴。官至吏部尚書。
全陳文·卷十五元饒,南郡江陵人。仕梁為本州主簿,遷征南行參軍,轉(zhuǎn)外兵,歷司徒王僧辯主簿。陳受禪,除晉陵令,入為尚書功論郎。使齊還,為廷尉正,遷太仆卿,領(lǐng)本邑大中正、中書通事舍人。宣帝即位,轉(zhuǎn)廷尉卿,加通直散騎常侍、兼尚書左丞,遷御史中丞,出為貞威將軍、南康內(nèi)史,入加散騎常侍、荊雍湘巴武五州大中正,重領(lǐng)尚書左丞、御史中丞,歷左民尚書、右衛(wèi)將軍,領(lǐng)前將軍,遷吏部尚書,太建十三年卒,贈侍中、金紫光祿大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隋趙郡柏人人,字世文。聰敏好學(xué)。弱冠為校書郎,參掌文翰。轉(zhuǎn)監(jiān)察御史,糾正不避親貴。煬帝大業(yè)三年遷司隸從事,巡行四方,理雪冤枉,褒揚孝悌,其行其德為時所重。后受命往渤海慰諭格謙起義之眾,至冠氏,為別支農(nóng)民起義軍所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09—784
【介紹】:
唐瑯邪臨沂人,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yīng)方。顏師古五世從孫。玄宗開元二十二年進士。又擢制科。累擢武部員外郎。為楊國忠所擠,出為平原太守。安祿山叛,約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等起兵抵抗,響應(yīng)者眾,共推為盟主,兵至二十萬。肅宗立,為河北招討使。諸郡復(fù)陷,間道奔鳳翔,累除御史大夫,出為馮翊太守。以直不容,屢貶官。歷遷尚書右丞、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德宗時,盧杞惡之,會李希烈叛,命往勸諭,遂為希烈縊死。謚文忠。工書法,初學(xué)褚遂良,后從張旭,創(chuàng)為“顏體”。有集及《韻海鏡源》等。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09—784
字清臣,排行十三,京兆(今陜西長安)人。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進士及第,天寶元年(742)中文詞秀逸科,歷仕秘書省校書郎、醴泉尉、監(jiān)察御史。八載遷殿中侍御史,楊國忠怒其不附己,出為平原太守。安史亂起,起義兵抵抗。肅宗至德元載(756)拜憲部尚書、御史大夫,出為同、蒲、饒、升州刺史。代宗廣德二年(764)遷刑部尚書,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大歷三年(768)出為撫州刺史。八年至十二年移刺湖州,召集32位文人修撰韻編類書《韻海鏡源》,并形成一個多達95人之聯(lián)唱詩人群,其唱和作品結(jié)集為《吳興集》10卷。十二年召為刑部侍郎,德宗建中三年(782)改太子太師,充淮寧軍宣慰使。興元元年(784)為李希烈所害,謚文忠。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令狐峘《顏真卿墓志銘》、殷亮《顏魯公行狀》。宋留元剛有《顏魯公年譜》。工詩善文,又為杰出書法家,著述甚富,多佚。今傳《顏魯公集》15卷,為留元剛所輯?!?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另收其所參與聯(lián)句詩21首?!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詩1首,聯(lián)句1首,斷句2。
唐詩匯評顏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開元二十二年(734),登進士第,又登拔萃科及文詞秀逸科,調(diào)醴泉尉,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宰相楊國忠惡之,出為平原大守。起兵抗安史叛軍,詔拜戶部侍郎。肅宗即位,拜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為河北招討使。至德二載(757)為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軍國事知無不言,為宰相所忌,出為馮翊太守,累貶至蓬州長史。代宗立,除尚書左丞,尋除檢校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封魯國公。與元載不合,貶峽州別駕,遷撫、湖二州刺史。德宗立,改大子少師。時李希烈叛,受命往勸諭,被拘,不屈被害。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世稱“顏體”。善詩文,著作甚富,有《韻海鏡源》三百六十卷,又《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各十卷,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十五卷行世,《全唐詩》編詩一卷。
全唐詩補逸顏真卿字清臣,京兆長安人。開元二十二年進士及第,歷仕玄、肅、代諸朝,封魯國公。李希烈陷汝州,盧杞奏遣真卿往諭,拘脅累歲,不屈而死。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六真卿字清臣?,樼鹋R沂人。開元中舉進士。又擢制科。累官武部員外郎。出為平原太守。安祿山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加戶部侍郎。肅宗幸靈武。授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河北采訪招討使。代宗朝封魯郡公。為刑部尚書。加改太子太師。盧惡之。奏使諭李希烈。希烈脅之。不屈。遂縊殺之。年七十七。贈司徒。謚曰文忠。
作品評論
《唐詩品》魯公情欣所遇,悉綜古調(diào),頗尚格氣,不事彌文。雖有一二近體,不過游戲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載不及百篇,大都守吳興時,與皎僧、陸處士之流結(jié)思巖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曠世之情,優(yōu)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時色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734—約783
【介紹】:
唐高麗人,本名懷玉,生于平盧。初為營州副將,從侯希逸為兵馬使,后代希逸為節(jié)度使。沉毅得眾心,為政嚴酷。曾擁有淄、青、齊、海、登、萊、沂、密、德、棣、曹、濮、徐、兗、鄆等十五州,號最強大。歷檢校司空、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饒陽郡王。建中初,約田悅等偕叛,會發(fā)疽卒。后子納順命,詔贈太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饒州人。年十二,親并亡,窶弱居喪,又歲饑,以乞討?zhàn)B弟妹。制史李復(fù)異之,資助衣食,署其門曰“孝友童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南城人。第進士。相傳嘗過武昌,游黃鶴樓,遇異人得秘術(shù),自是不近妻妾。后為鄧州通判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87—850
【介紹】:
唐趙郡人,字文饒。李棲筠孫、李吉甫子。幼有壯志,苦心力學(xué),不喜科試。既冠,卓犖有大節(jié)。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學(xué)士,禁中書詔,大手筆多詔德裕草之。尋轉(zhuǎn)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敬宗時出為浙西觀察使。文宗即位,加檢校禮部尚書,召為兵部侍郎。武宗時由淮南節(jié)度使入相,弭藩鎮(zhèn)之禍,決策制勝,威權(quán)獨重。德裕為李黨首領(lǐng),牛僧孺、李宗閔為首之牛黨深銜之,宣宗立,為牛黨所構(gòu),貶崖州司戶卒。追贈尚書左仆射、太子少保、衛(wèi)國公。好著書為文,雖位極臺輔,讀書不輟。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87—850
字文饒,排行九,趙郡(今河北趙縣)人。牛李黨爭時之李黨首領(lǐng)。早年以蔭補校書郎,歷幕職。穆宗即位,擢翰林學(xué)士。后歷任浙西、義成、西川諸鎮(zhèn),政績頗著。文宗大和七年(833)召入拜相,封贊皇縣伯。武宗會昌年間再度任相,因功封衛(wèi)國公。宣宗大中初遭牛黨打擊,迭貶至崖州司戶,大中三年十二月卒于任。后人因稱“李贊皇”、“李衛(wèi)公”、“李崖州”。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傅璇琮《李德裕年譜》頗為詳備。著有《會昌一品集》凡34卷,以四部叢刊本為通行,其中別集10卷為詩賦雜文。又著筆記小說《次柳氏舊聞》等。今人傅璇琮、周建國有《李德裕文集校箋》?!?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9首,斷句18。
唐詩匯評李德格(787-850?)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宰相李吉甫之子。元和初,以萌補校書郎,避嫌,求出為方鎮(zhèn)從事。十四年,入朝除監(jiān)察御史。穆宗即位,擢為翰林學(xué)士、中書舍人。出為浙西觀察使。大和中,召為兵部侍郎,旋出為義成節(jié)度使,移鎮(zhèn)西川。入為兵部尚書。七年拜相,復(fù)出為浙西節(jié)度使,貶袁州長史。開成中,由滁州刺史遷太子賓客分司。再領(lǐng)浙西。又移鎮(zhèn)淮南。武宗即位,拜相,屢進太尉,封衛(wèi)國公。宣宗即位,出為荊南節(jié)度使,改東都留守,貶潮州司馬,再貶崖州司戶。卒。德裕仕歷六朝,出將入相,有政聲于時。善詩文。有《會昌一品集》二十卷,今存。其他著述,大多散佚。《全唐詩》編詩一卷。
詞學(xué)圖錄李德裕(787--850) 字文饒。贊皇人,宰相李吉甫子。少好學(xué),以父蔭補校書郎,累任要職。多著作,存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等,《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六德裕字文饒。趙郡人。宰相吉甫子。文宗朝拜兵部尚書。以本官同平章事。封贊皇伯。為中書侍郎集賢殿大學(xué)士。罷為興元節(jié)度使。徙鎮(zhèn)海軍。武宗立。召授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左仆射。守司徒。進太尉。封衛(wèi)國公。宣宗立。以太子少保分司東都。再貶潮州司馬。又貶崖州司馬。卒年六十三。
作品評論
唐摭言李太尉德裕頗為寒酸開路。及謫官去,或有詩曰:“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blockquote>臨漢隱居詩話
李德裕、武元衡律詩勝古詩,五字句又勝七字。
石洲詩話
李贊皇(德裕)詩亦軼倫,雖不敵香山,亦權(quán)、武二相之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