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91,分27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題輿
題目
題橋
題額
璇題
題糕
雕題
題書
標(biāo)題
緘題
緘題
書題
題紅
無題
謹(jǐn)題
《漢語大詞典》:題輿(題輿)
東漢 周景 任 豫州 刺史時,嘗辟 陳蕃 (字 仲舉 )為別駕。 蕃 辭不就。 景 題別駕輿曰:“ 陳仲舉 座也。”不復(fù)更辟。 蕃 惶懼,起視職。事見太平御覽卷二六三引 三國 吳 謝承 后漢書。后遂用作典故,以“題輿”謂景仰賢達(dá),望其出仕。 唐 楊炯 《從甥梁錡墓志銘》:“ 桓溫 之徵 謝奕 ,暫為司馬之官; 周景 之禮 陳蕃 ,仍降題輿之命?!?唐 杜甫 《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名參 漢 望苑,職述 景 題輿。” 宋 司馬光 《送王彥臣同年通判亳州》詩:“圣主憐耆舊,題輿得吏師?!?/div>
《國語辭典》:題目(題目)  拼音:tí mù
1.文章或詩篇的標(biāo)名。如:「這篇文章光是題目,就引起許多讀者的好奇及興趣?!固?。杜甫〈奉留贈集賢院崔于二學(xué)士〉詩:「天老書題目,春官驗(yàn)討論?!?br />2.考試時要求應(yīng)試人作答的問題。如:「這次的題目難倒了大多數(shù)的考生。」《舊唐書。卷一八。宣宗本紀(jì)》:「三月,試宏詞舉人,漏泄題目,為御史臺所劾?!?br />3.評其優(yōu)劣,定其高下。《晉書。卷四三。列傳。山濤》:「濤所奏甄拔人物,各為題目,時稱山公啟事?!?br />4.戲劇用語。南戲在第一出前介紹的故事綱要,稱為「題目」。如《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題目》:「李瓊梅設(shè)計麗春園,孫必達(dá)相會成夫婦;朱邦杰識法明犯法,遭盆吊沒興小孫屠?!?br />5.名義、藉口。如:「他正苦無機(jī)會找你麻煩,如今抓了這題目,一定會大作文章。」唐。白居易送呂漳州〉詩:「獨(dú)醉似無名,借君作題目。」
6.名堂,花樣?!抖膛陌阁@奇》卷一四:「其間又有奸詐之徒,就這些貪愛上面,想出個奇巧題目來,做自家妻子不著,裝成圈套,引誘良家子弟,詐他一個小富貴,謂之『扎火囤』。」
《國語辭典》:題目正名(題目正名)  拼音:tí mù zhèng míng
元雜劇在結(jié)尾處用二或四句對子,總括劇情,并以末句為劇名全稱,這種一定格式稱為「題目正名」。如元代白樸《梧桐雨》的題目為「安祿山反叛兵戈舉,陳玄禮拆散鸞鳳侶」,正名為「楊貴妃曉日荔枝香,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漢語大詞典》:題橋(題橋)
見“ 題橋柱 ”。
《漢語大詞典》:題橋柱(題橋柱)
漢 司馬相如 初離 蜀 赴 長安 ,曾于 成都 城北 昇仙橋 題句于橋柱,自述致身通顯之志,曰:“不乘赤車駟馬,不過汝下也!”事見 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太平御覽卷七三、藝文類聚卷六三引此,橋名作“升遷”。后以“題橋柱”比喻對功名有所抱負(fù)。 清 趙翼 《蕓浦中丞復(fù)奉命來撫江南以詩即贈》:“似償少日題橋柱,惜未炎天啖荔芰?!币嗍∽鳌?題橋 ”、“ 題柱 ”。 唐 蘇颋 《利州北佛龕前重于去歲題處作》:“歲年書有記,非為學(xué)題橋?!?宋 蘇軾 《復(fù)改科賦》:“雖負(fù)凌云之志,未酬題柱之心?!?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得意也當(dāng)時題柱,正酬了今生夫婦。”
《國語辭典》:題額(題額)  拼音:tí é
1.題寫門楣或匾額。唐。李綽《尚書故實(shí)》:「人來覓書,并請題額者如市?!固?。權(quán)德輿故司徒兼侍中上柱國北平郡王贈太傅馬公行狀〉:「比夫盤盂自銘,亦冀輔佐同德,遂刻石兼賜題額?!?br />2.指匾額上的題字。如:「這題額是出自那個名家手筆?」
《漢語大詞典》:璇題(璇題)
亦作“琁題”。 玉飾的椽頭。文選·揚(yáng)雄〈甘泉賦〉:“珍臺閒館,琁題玉英?!?李善 注引 應(yīng)劭 曰:“題,頭也。榱椽之頭,皆以玉飾,言其英華相爥也?!?唐 白居易 《勸酒》詩:“東鄰起樓高百尺,璇題照日光相射?!?span id="zo4583s" class="book">《明史·萬燝傳》:“前建佛宇,璇題耀日,珠網(wǎng)懸星,費(fèi)金錢幾百萬?!?/div>
《漢語大詞典》:題糕(題餻)
亦作“ 題糕 ”。 指 唐 劉禹錫 重陽題詩不敢用“餻”字的故事。 宋 邵博 聞見后錄卷十九:“ 劉夢得 作《九日詩》,欲用餻字,以《五經(jīng)》中無之,輟不復(fù)為。 宋子京 以為不然。故 子京 《九日食餻》有詠云:‘飈館輕霜拂曙袍,糗餈花飲鬭分曹。 劉郎 不敢題餻字,虛負(fù)詩中一世豪?!焙笏煲浴邦}餻”作為重陽題詩的典故。 明 張煌言 《九日陪安昌王》詩:“追陪誰復(fù)題糕字,媿向鑾坡問筆才。” 清 趙翼 《九日陶然亭同人小集》詩:“地僻向來無古蹟,茲游或可續(xù)題糕?!?/div>
《國語辭典》:雕題(雕題)  拼音:diāo tí
一種古代蠻人的習(xí)俗。先在額上雕刻花紋,再涂以丹青?!豆茏?。小匡》:「雕題,黑齒,荊夷之國?!?/div>
《漢語大詞典》:題書(題書)
寫信。 唐 杜甫 《與嚴(yán)二郎奉禮別》詩:“諸將歸應(yīng)盡,題書報旅人。”
分類:寫信
《國語辭典》:標(biāo)題(標(biāo)題)  拼音:biāo tí
標(biāo)明文章或作品內(nèi)容的簡短語句?!赌淆R書。卷二。高帝本紀(jì)下》:「若標(biāo)題猶存,姓字可識,可即運(yùn)載,致還本鄉(xiāng)?!乖?。周密《齊東野語。卷六。紹興御府書畫式》:「裝褾裁制,各有尺度,印識標(biāo)題,具有成式?!?/div>
《高級漢語詞典》:緘題
信函的封端
《漢語大詞典》:緘題(緘題)
信函的封題。亦指書信。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xù)集·支諾皋下》:“嘗以五彩紙為緘題,其侈縱自奉,皆此類也?!?唐 白居易 《令狐相公與夢得交情素深眷予分亦不淺一聞薨逝相顧泫然》詩:“緘題重疊語殷勤,存歿交親自此分?!?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將軍所便,不敢奉違,某有故欲往 江 淮 上,希三兩處護(hù)戎緘題?!?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一:“ 劉季高 得罪 秦氏 ,坐贓廢。后雖復(fù)官,去其左字, 季高 緘題及作文皆去左字,不以為愧也?!?/div>
分類:信函書信
《國語辭典》:書題(書題)  拼音:shū tí
1.書籍或文章的標(biāo)題。如:「讀書報告應(yīng)先寫書題?!?br />2.題字、記述?!赌鲜贰>砥咂?。恩倖傳。紀(jì)僧真?zhèn)鳌罚骸敢蚤e書題,令答遠(yuǎn)近書疏?!?br />3.書信。《南史。卷四六。周山圖傳》:「于書題甚拙,謹(jǐn)直少言,不嘗說人短長?!?/div>
《漢語大詞典》:題紅(題紅)
見“ 題紅葉 ”。
《漢語大詞典》:題紅葉(題紅葉)
即紅葉題詩傳情的故事。歷來記載頗多,如:(1) 唐宣宗 時中書舍人 盧渥 ,“偶臨御溝,見一紅葉”,葉上題詩云:“水流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笔乱?唐 范攄 云溪友議卷十。 盧渥 , 魯迅 《唐宋傳奇集·稗邊小綴》作 韓渥 。(2) 唐玄宗 時 顧況 于“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葉”,上有題詩云:“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況 亦于葉上題詩與之反覆唱和。事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3) 唐德宗 時進(jìn)士 賈全虛 于御溝見一花流至,旁連數(shù)葉,上有 王才人 養(yǎng)女 鳳兒 題詩,“筆蹟纖麗,言詞幽怨”,詩云:“一入深宮里,無由得見春。題詩花葉上,寄與接流人?!?全虛 見詩,為之流淚。 德宗 聞此事,因以 鳳兒 賜 全虛 。事見 宋 王铚 《補(bǔ)侍兒小名錄·鳳兒》。(4) 唐僖宗 時儒士 于祐 與宮人 韓氏 紅葉唱酬,后遂結(jié)為夫婦。事見 宋 劉斧 《青瑣高議》卷五載 張實(shí) 《流紅記》。(5) 唐僖宗 時進(jìn)士 李茵 嘗游苑中,于御溝得宮娥 云方子 紅葉題詩。后 茵 與宮娥同行詣 蜀 ,被內(nèi)官 田大夫 拆散,“宮娥與 李 情愛至深,至前驛,自縊而死?!笔乱?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九。后以“題紅葉”為吟詠情思、閨怨或良緣巧合之典。 宋 侯寘 《滿江紅》詞:“謾彩牋、牙管倚西窗,題紅葉。”亦省作“ 題紅 ”、“ 題葉 ”。 宋 范成大 《南柯子》詞:“緘素雙魚遠(yuǎn),題紅片葉秋?!?宋 李演 《南鄉(xiāng)子·夜宴燕子樓》詞:“待覓瓊觚藏綵信,流春。不似題紅易得沉?!?span id="cm2fonc" class="book">《剪燈馀話·田洙遇薛濤聯(lián)句記》:“何處空題葉,誰家謾結(jié)褵。”
《國語辭典》:無題(無題)  拼音:wú tí
無題可標(biāo)或不愿標(biāo)題。常見于詩文的題目。如唐代李商隱有〈無題〉詩。如:「通常當(dāng)作者對內(nèi)容有所忌諱或其意旨不便在題目中點(diǎn)明時,即以無題作為題目?!?/div>
《漢語大詞典》:謹(jǐn)題(謹(jǐn)題)
(1).給詩文書畫寫題記或跋文的常用語。表示謙敬之意。 宋 樓鑰 《清芬堂記》:“ 子覺 之長子 伯禽 祕藏于家,亦謹(jǐn)題于卷尾?!?元 戴良 《題葉丞相遺墨》:“ 良 既得以快覩前修之真蹟,而又有以竊窺先達(dá)之為人,抑何幸歟!后學(xué) 浦江 戴良 謹(jǐn)題?!?br />(2). 明 清 大臣上題本的用語。表示恭敬之意。 明 清 時奏章有題本、奏本之別,題本由官員用印具題。 清 末廢,專用奏折。 明 趙南星 《復(fù)京察拾遺疏》:“俱奉欽依吏部知道事理,謹(jǐn)題請旨。” 明 范景文 《飭屬疏》:“ 南京 兵部尚書臣 范景文 謹(jǐn)題:為敬陳飭屬之要,以肅邦政之規(guī)事?!眳㈤?span id="yyc6lks" class="book">《明會典·通政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