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6詞典 1分類詞匯 35
《漢語大詞典》:鶴頸(鶴頸)
(1).鶴的頸項(xiàng)。 唐 白居易 《嘆老》詩之二:“鵶頭與鶴頸,至老長如墨。獨(dú)有人鬢毛,不得終身黑?!币啾扔鏖L柄。 唐 張說 《詠瓢》:“美酒酌懸瓢,真淳好相映。蝸房卷墮首,鶴頸抽長柄。”
(2).伸長了的頸項(xiàng)。形容急切盼望貌。 唐 韓偓 《黃蜀葵賦》:“清旦鶯啼,黃昏客散,鶴頸兮長引,猿腸兮屢斷。” 宋 蘇轍 《送王鞏之徐州》詩:“相望鶴頸引,欲往龜頭縮。”
(3).書體名。即鶴頭書。 清 蒲松齡 《擬上聰明天縱萬幾之馀臨摹法書精妙入神特賜大學(xué)士以下九卿科道各一幅群臣謝表》:“墨瀋流霞,曲盡鶴頸之巧;筆花散彩,艷傳隼尾之波?!眳⒁姟?鶴頭書 ”。
《漢語大詞典》:鶴頭書(鶴頭書)
書體名。亦指詔書。《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鶴書赴隴” 李善 注引 南朝 齊 蕭子良 《古今篆隸文體》:“鶴頭書與偃波書俱詔板所用,在 漢 則謂之尺一簡?!?明 張羽 《徐黃門畫》詩:“前年版下鶴頭書,徵起直上青云衢?!?清 朱彝尊 《同錢王嚴(yán)魏查吳過白云觀分韻》之一:“惟餘綵繙字,髣髴鶴頭書?!眳⒁姟?鶴書 ”。
《漢語大詞典》:拗項(xiàng)(拗項(xiàng))
太平廣記卷一六五引 唐 盧言 《盧氏雜說·鄭馀慶》:“ 鄭餘慶 ,清儉有重德。一日,忽召親朋官數(shù)人會食……﹝餘慶﹞呼左右曰:‘處分廚家,爛蒸去毛,莫拗折項(xiàng)?!T人相顧,以為必蒸鵝鴨之類。逡巡,舁臺盤出,醬醋亦極香新,良久就餐,每人前下粟米飯一椀,蒸胡蘆一枚。”后因以“拗項(xiàng)”為葫蘆或鵝鴨的戲稱。亦用以指膳食清儉。 宋 陸游 《對食戲作》詩之二:“白鹽赤米了朝餔,拗項(xiàng)何妨煮瓠壺?!?清 金人瑞 《斫山喜食鵝戲?yàn)榻^句嘲之》:“爛蒸拗項(xiàng)如壺喫,千本《黃庭》在腹中。”
扭轉(zhuǎn)頸項(xiàng)。參見“ 拗項(xiàng)橋 ”。
《漢語大詞典》:拗項(xiàng)橋(拗項(xiàng)橋)
唐 時(shí)尚書省東南角的小橋。久未升遷的官,常在此轉(zhuǎn)頭以望南宮,羨慕高官,故名。 唐 趙璘 因話錄·徵:“尚書省東南隅通衢有小橋,相承目為拗項(xiàng)橋。言侍御史及殿中諸郎久次者,至此必拗項(xiàng)而望南宮也?!?/div>
《漢語大詞典》:伸吭
伸長頸項(xiàng)。形容盼望殷切。 唐 柳宗元 《上門下李夷簡相公陳情書》:“然猶仰首伸吭,張目而視曰:‘庶幾乎其有異俗之心、非常之力,當(dāng)路而垂仁者耶!’”
《漢語大詞典》:脰鳴(脰鳴)
用頸項(xiàng)鳴叫。周禮·考工記·梓人:“以脰鳴者,以注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胸鳴者,謂之小蟲之屬,以為雕琢。” 鄭玄 注:“脰鳴,鼃黽屬?!?賈公彥 疏:“‘脰鳴,鼃黽屬’者,鼃黽即蝦蟇也。脰,項(xiàng)也,以其項(xiàng)中鳴也?!焙笥靡越栌鳘?dú)特的方式。 宋 葉適 《〈徐斯遠(yuǎn)文集〉序》:“ 慶歷 、 嘉祐 以來,天下以 杜甫 為師,始黜 唐 人之學(xué)而 江西 宗派章焉。然而格有高下,技有工拙,趣有淺深,材有大小,以夫汗漫廣莫,徒枵然從之而不足充其所求,曾不如脰鳴吻決,出豪芒之奇,可以運(yùn)轉(zhuǎn)而無極也。”
《漢語大詞典》:丹頸(丹頸)
(1).斬首。《亢倉子·訓(xùn)道》:“人生於世,或有事不遂志而宣言云,不遇時(shí)者,是無異負(fù)丹頸之罪,俟時(shí)行戮,豈不殆哉?!?span id="2i0ekfa" class="book">《魏書·蕭衍傳》:“主人有丹頸之期,所天蹈族滅之釁?!?span id="gk37upf" class="book">《北史·隋煬帝紀(jì)》:“惡其直道,忌其正議,求其無形之罪,加以丹頸之戮?!?br />(2).紅色的頸項(xiàng)。 宋 張耒 《鳴雞賦》:“峨峨朱冠,丹頸玄膺,蒼距矯攖,秀尾翹騰。”
《漢語大詞典》:秀項(xiàng)(秀項(xiàng))
修長的頸項(xiàng)。古代以為姣美。《文選·曹植〈洛神賦〉》:“延頸秀項(xiàng),皓質(zhì)呈露。” 李善 注:“延、秀皆長也。”
《國語辭典》:脖子  拼音:bó zi
頸項(xiàng),頭與身體連接的部分。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二折:「青龍偃月刀,九九八十一斤,脖子里著一下,那里尋黃文來?!埂段拿餍∈贰返谝涣兀骸刚f話間,只見洋裝朋友,忽然把身子一扭,像是脖子上有東西咬他癢癢似的,舉起手來一摸,誰知是一個(gè)白虱?!挂卜Q為「脖項(xiàng)」。
《漢語大詞典》:軀脰(軀脰)
猶身軀。脰,頸項(xiàng)。 清 張篤慶 《明季詠史》之十:“將軍力戰(zhàn)損軀脰,豎子迎降類犬羊?!?/div>
《漢語大詞典》:項(xiàng)珠(項(xiàng)珠)
掛于頸項(xiàng)的珠串。多用作項(xiàng)飾。《中國民間故事選·塔滿茲和塔爾查來魯》:“她左右看,看見身旁草里,有一串很美麗的珊瑚和綠玉做成的項(xiàng)珠。”
《國語辭典》:咽領(lǐng)(咽領(lǐng))  拼音:yān lǐng
咽喉、頸部。比喻地勢險(xiǎn)要的地方。《新唐書。卷二○三。文藝傳下。李華傳》:「賊欲繞出巡后以擾江淮,巡退軍睢陽,扼東南咽領(lǐng)?!?/div>
《漢語大詞典》:鉤頸(鉤頸)
謂用兵器在頸項(xiàng)處鉤割首級。呂氏春秋·知分:“ 崔杼 不説,直兵造胷,句兵鉤頸?!?span id="mvtt1h2" class="book">《后漢書·馮衍傳上》:“內(nèi)無鉤頸之禍,外無 桃 萊 之利?!?/div>
《漢語大詞典》:蹜脰
縮著頸項(xiàng)。 宋 蘇舜欽 《感興》詩之三:“從前有口者,蹜脰氣如鞴,獨(dú)夫已去除,易若吹糠粺。”
《漢語大詞典》:頸飾(頸飾)
頸項(xiàng)上的飾物。
《漢語大詞典》:痰核
中醫(yī)病癥名。多由濕痰結(jié)聚而成。常發(fā)在頸項(xiàng)、耳旁、肘腋、腿彎等處,生于皮里膜外,其形如豆,大小不一,推之可移,皮色不變,一般無全身癥狀。參閱 明 李梴 《醫(yī)學(xué)入門》。
《漢語大詞典》:項(xiàng)枕(項(xiàng)枕)
謂頸項(xiàng)就枕而臥。三國志·蜀志·簡雍傳:“在 先主 坐席,猶箕踞傾倚,威儀不肅,自縱適; 諸葛亮 已下則獨(dú)擅一榻,項(xiàng)枕臥語,無所為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