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8詞典 4分類詞匯 44
《國語辭典》:不見棺材不流淚(不見棺材不流淚)  拼音: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liú lèi
比喻一個人非常頑固,如不讓他嘗到失敗的苦果,是不會認錯或改正的。也作「不見棺材不掉淚」、「不見棺材不下淚」。
《國語辭典》:不見棺材不掉淚(不見棺材不掉淚)  拼音: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diào lèi
比喻一個人非常頑固,如不讓他真正嘗到失敗的結(jié)果,他是不會認錯或改正的。也作「不見棺材不流淚」、「不見棺材不下淚」。
《國語辭典》:挺撅挺橫(挺撅挺橫)  拼音:tǐng juē tǐng hèng
頑固古板又不講道理。《兒女英雄傳》第四回:「跟他的那個姓華的老頭子,真來的討人嫌。甚么事他全通精兒,還帶著挺撅挺橫?!?/div>
《國語辭典》:振警愚頑(振警愚頑)  拼音:zhèn jǐng yú wán
大聲疾呼,使愚昧頑固的人覺醒。如:「他穿過人群,站上高處,手持話筒試圖振警愚頑?!?/div>
《國語辭典》:至死不悟  拼音:zhì sǐ bù wù
到死仍不覺悟。形容極為頑固?!侗阕?。內(nèi)篇。道意》:「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五柳先生下》:「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遂能如此。如大匠運斤,無斧鑿痕。不知者疲精力,至死不悟?!?/div>
《漢語大詞典》:宗社黨(宗社黨)
辛亥革命爆發(fā)后, 清 朝皇族中的頑固分子 良弼 、 溥偉 、 鐵良 等結(jié)成集團,反對 清 帝退位及與革命政府議和,企圖保存 清 皇朝的統(tǒng)治,被稱為“宗社黨”。 吳玉章 《從甲午戰(zhàn)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二一:“臨時政府成立后,和議繼續(xù)進行……但卻遭到滿洲貴族中的頑固分子宗社黨人 良弼 等的堅決反抗?!?/div>
《國語辭典》:酒硬  拼音:jiǔ yìng
飲酒后,變得頑固不講情理?!督鹌棵贰返诎艘换兀骸改氵@狗骨頭,原來這等酒硬!」
《國語辭典》:負隅頑抗(負隅頑抗)  拼音:fù yú wán kàng
依恃險要的地勢,做頑強的抵抗。語本《孟子。盡心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贡扔鲬{藉某種條件,做頑強抵抗。如:「困守在屋子里的槍擊要犯,雖負隅頑抗,終被警察擊斃?!?/div>
《漢語大詞典》:梗頑不化(梗頑不化)
謂十分頑固,無法感化。《續(xù)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目下 山東 有名緑林,可知道他們形狀否;內(nèi)中可有能勸化改行的,還有梗頑不化,本事十分利害的否?要一一請教?!敝袊焚Y料叢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爭資料·山西交城文水兩縣鄉(xiāng)民暴動》:“ 孟 遂奔還縣城,投函諮議局,聲稱煙民梗頑不化?!?/div>
分類:頑固感化
《漢語大詞典》:汩董
古董,骨董。指古代留傳的器物。亦比喻過時的東西或頑固守舊的人。朱子語類卷七:“今人既無本領(lǐng),只去理會許多閑汩董?!?明 劉績 霏雪錄:“‘骨董’乃方言,初無定字。 東坡 嘗作骨董羹,用此二字。 晦庵先生 《語類》只作‘汩董’?!?/div>
《漢語大詞典》:篤頑(篤頑)
十分頑固。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愚夫行之,自矜為豪,小人徵之,以為橫階,亂靡有定,寔此之由也。然敢為此者,非必篤頑也,率多冠蓋之后,勢援之門?!?/div>
分類:頑固
《漢語大詞典》:花崗巖頭腦(花崗巖頭腦)
比喻頭腦頑固而僵化。 毛澤東 《介紹一個合作社》:“至死不變,愿意帶著花崗巖頭腦去見上帝的人,肯定有的,那也無關(guān)大局。” 郭沫若 《就目前創(chuàng)作中的幾個問題答〈人文〉記者問》:“有壞的東西才能顯示出好的東西。我看有‘花崗巖頭腦’的人也是可以寫的?!?/div>
《國語辭典》:固執(zhí)己見(固執(zhí)己見)  拼音:gù zhí jǐ jiàn
堅持己見,不肯變通?!端问?。卷四○八。陳宓傳》:「固執(zhí)己見,頓失人心。」
《國語辭典》:老腦筋(老腦筋)  拼音:lǎo nǎo jīn
形容人思想陳舊,不知變通。如:「你這老腦筋應(yīng)稍加變通,才能順應(yīng)時代潮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