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如廁(如廁)  拼音:rú cè
上廁所。如:「如廁之后要洗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div>
《漢語大詞典》:燒棧(燒棧)
燒毀棧道。 秦 亡后, 劉邦 和 項羽 爭奪封建統(tǒng)治權(quán)。 劉邦 為 漢王 時,軍事力量較弱。在向 項羽 請得 漢中 地,由 巴蜀 進(jìn)駐 漢中 時,采用 張良 計策,故意把沿途所經(jīng)過的棧道全部燒毀,表示不復(fù)返回,無意與 項羽 爭戰(zhàn),以此麻痹 項羽 。見史記·留侯世家。后代詩文常提到這個用兵策略。 五代 李瀚 《蒙求》:“ 黥布 開 關(guān) , 張良 燒棧?!?宋 陸游 《遠(yuǎn)游二十韻》:“會有 蜀漢 役,奇險日窺覘。筑壇訪遺址,燒棧想烈焰?!?/div>
《國語辭典》:咸陽火(咸陽火)  拼音:xián yáng huǒ
楚漢之際,項羽攻入咸陽城,縱火焚燒宮室,火三月不滅。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后比喻戰(zhàn)火、戰(zhàn)爭。唐。吳融 廢宅詩:「不獨(dú)凄涼眼前事,咸陽一火便成原?!?/div>
分類:項羽咸陽
《漢語大詞典》:楚猴
史記·項羽本紀(jì)載, 項羽 攻下 咸陽 后,想回故鄉(xiāng)炫耀富貴,曰:“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時人諷刺其愛虛榮,曰:“人言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因以“楚猴”戲稱 項羽 。 金 蕭貢 《楚歌》:“只貪衣繡榮 楚 猴,豈識金刀得 秦 鹿?!?明 王世貞 《偶成》詩:“ 楚 猴重瞳那足論,殺心枉自橫 鴻門 ?!?清 陳維嵩 《滿江紅·汴京懷古》詞:“ 秦 鹿詎為 劉季 死, 楚 猴甘受 周苛 賣。笑紛紛青史論都訛,因成敗?!?/div>
《漢語大詞典》:騅馬(騅馬)
指 項羽 所乘的馬。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悲騅馬之不逝,忘逐鹿之長驅(qū)?!?清 汪紹焻 《項王》詩:“騅馬 虞 兮可奈何, 漢 軍四面 楚 人歌?!?/div>
分類:項羽
《漢語大詞典》:巨鹿
1.古湖澤名。在今河北省巨鹿縣北。又稱廣阿澤。
2.秦代縣名。項羽破秦軍處,在今河北省平鄉(xiāng)縣。
3.郡名。秦置,漢因之。唐名邢州,其地約當(dāng)今河北省南自平鄉(xiāng)任縣至?xí)x縣藁城一帶地區(qū)。
《漢語大詞典》:會垓(會垓)
(1).會戰(zhàn)。 劉邦 曾率 韓信 等圍 項羽 于 垓下 ,后來戲劇小說因謂會戰(zhàn)為“會垓”。 元 關(guān)漢卿 《單鞭奪槊》第一折:“你道是 赤瓜峪 與咱家曾會垓?!?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二折:“他曾上甚惡戰(zhàn)場,他曾經(jīng)甚大會垓?!?br />(2).引申指被包圍的陣地、山頭。 元 楊文奎 《兒女團(tuán)圓》第二折:“我則要你抱麟兒撞開孩子連環(huán)寨,婆婆也,我則要你引鶯雛飛出 韓侯 那一座大會垓?!?元 無名氏 《抱妝盒》第二折:“從今后跳出了九重圍子連環(huán)寨,脫離了十面埋伏大會垓。”
《漢語大詞典》:項里(項里)
在今 浙江 紹興 西南二十里,世傳為 項羽 流寓之處。 宋 陸游 《項王祠》詩:“ 項里 溪水聲潺湲,溪上青山峩髻鬟。”
《漢語大詞典》:神騅(神騅)
項羽 坐騎烏騅的美稱。 唐 李賀 《馬詩》之十:“催榜渡 烏江 ,神騅泣向風(fēng)。”
分類:項羽坐騎
《國語辭典》:虞美人  拼音:yú měi rén
1.項羽的寵姬,名虞。項羽困于垓下,曾作詩曰:「虞兮虞兮奈若何!」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
2.麗春花的別名。參見「麗春花」條。
3.詞牌名。本唐教坊曲,調(diào)見趙崇祚《花間集》。王行詞取李煜「一江春水向東流」句,名一江春水。也稱為「憶柳曲」、「虞美人令」、「玉壺冰」。
4.曲牌名。南曲入南呂宮引子。
《漢語大詞典》:楚祠
(1).指 漢 韓信 的祠廟。 信 曾被封為 楚王 ,故稱其祠為 楚 祠。 前蜀 韋莊 《題淮陰侯廟》詩:“滿把椒漿奠 楚 祠,碧幢黃鉞舊英威。能扶 漢 代成王業(yè),忍見 唐 民陷戰(zhàn)機(jī)?”
(2).指 西楚霸王 項羽 的祠廟。 宋 陸游 《避暑近村偶題》詩:“ 楚 祠草合三叉路, 隋 寺苔侵半折碑?!弊宰ⅲ骸?項羽廟 在 項里 。”
《漢語大詞典》:楚帳(楚帳)
指 西楚霸王 項羽 的軍中帳幕。 唐 李商隱 《淚》詩:“人去紫臺秋入塞,兵殘 楚 帳夜聞歌?!?荒蕪 《為韓羽〈霸王別姬〉畫配詩》:“ 霸王 終別 姬 ,歷史有餘哀。 楚 帳歌方歇,《霓裳》舞下來?!?/div>
《漢語大詞典》:洪溝(洪溝)
鴻溝 。古運(yùn)河名。 秦 末 項羽 與 劉邦 相爭,約以 洪溝 為界,西為 漢 ,東為 楚 。后泛指界限。 漢 荀悅 《漢紀(jì)·高祖紀(jì)三》:“中分天下,割 洪溝 以西為 漢 ,以東為 楚 。” 隋 李德林 《天命論》:“割 洪溝 之地,閉 劒閣 之門?!?唐 李白 《為宋中丞請都金陵表》:“今自 河 以北,為胡所凌;自 河 之南,孤城四壘。大盜蠶食,割為洪溝?!眳⒁姟?鴻溝 ”。
《國語辭典》:鴻溝(鴻溝)  拼音:hóng gōu
1.河川名。在今河南省滎陽縣,為楚漢分界處。
2.比喻界限分明。如:「判若鴻溝」。
《國語辭典》:垓下歌  拼音:gāi xià gē
詩歌篇名。秦末西楚霸王項羽所作。項王垓下被圍,夜聞楚歌,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
《國語辭典》:楚霸王  拼音:chǔ bà wáng
秦末項籍的稱號。參見「項籍」條。